施工组织与管理论文【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14 08:25:04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现场施工与技术管理的全面性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建筑施工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地编制、实施与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是高质量、低成本、有秩序、高效率地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力保证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施工组织与管理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施工组织与管理论文【五篇】

施工组织与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控制,重要性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现场施工与技术管理的全面性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建筑施工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地编制、实施与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是高质量、低成本、有秩序、高效率地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力保证措施。博士论文,控制。。

一、明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任务

建筑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生产活动。它包括了建筑、结构、水、暖、电、智能化、节能环保、道路、地下、空中等多方面。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任务有:

(一)根据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当地可能提供的设备、材料和人力以及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二)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准备,加强施工的计划性,合理组织劳动力,充分利用施工设备,切实保证施工质量,又快又好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

(三)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一是要对工程施工在时间顺序上和工程项目上进行合理安排,对施工现场在平面和空间上进行合理布置;
二是加强施工管理,严把质量关,以保证在预定的时间内,用较少的人力和物力,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四)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安全的防范和宣传工作,以保证工程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博士论文,控制。。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思想

施工组织设计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主要内容应包括:

1、工程概况

2、项目管理组织架构

3、施工部署

4、主要施工方案及保证质量的措施

5、主要控制标准及控制措施

6、主要施工机械及劳动力进场计划

7、工程材料进场计划及材料质量控制方法

8、工程材料及设备等检验和试验

9、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0、冬、雨季施工措施

11、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12、施工用电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13、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4、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声的措施

为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以质量为中心,按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选配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
按照国际惯例实施项目管理;
积极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在预定工期内优质、高速、安全、低耗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博士论文,控制。。三、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1、施工组织总设计在招投标阶段的作用招投标阶段是投资控制最关键的环节。博士论文,控制。。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从宏观上描述施工过程,为招投标工作提供了一个生产和技术的保障。同时,也为阶段性招投标提出了时间依据。它还是分包招标的重要依据。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阶段的作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为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方案提供依据,认真地编制好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指导施工单位顺利实现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效益目标。博士论文,控制。。

3、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作用施工组织设计是统筹安排施工企业生产的投入、产出过程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施过程就是从承担工程任务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部施工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投入、产出过程的管理,基础就是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即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设计图纸规定的工期和质量、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资源少耗的原则,拟定周密的施工准备、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科学地投入人才、技术、材料、机具和资金等五个要素,达到进度快、质量好和经济省等目标。

4、施工组织设计对提高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素质的作用施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两个方面。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素质主要是竞争能力、应变能力、盈利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等;
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教育与激励等职能。博士论文,控制。。无论是企业经营管理素质,还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必须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贯彻、检查和纠偏、反馈来实现。

四、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中的控制作用

1、编制详尽的施工进度计划

在工程建设阶段,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项目总目标的要求,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一个切实可行的足够细化的进度计划,通过进度计划分析对各个工序从时间、资源、强度上进行协调和平衡,优化进度计划,最终建立目标计划。

2、细化实施计划

进度计划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也就是说,从工程建设开始到竣工移交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对进度、资源、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施工进度计划应该细化到某―个层次,也就是进度计划的细化要求,同时应包括说明性文件和资源配置、资金需求计划等内容。

3、加强跟踪检查

进度计划的检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进度计划是工程实施与工程协调的依据,检查时应注意作业各工序在时间、空间上的安排是否合理,人、材、机资源计划、工程施工进度是否满足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进度计划是否进行调整。

4、优化技术方案

技术措施是保证进度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要使施工进度计划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首先要把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关;
其次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对工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要进行优化,尽量减少重复无效施工和窝工等现象;
要大力采用成熟、可行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用先进装备取代落后的装备。

六、结束语

总之,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管理的总体规划。在项目施工中, 一定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项目的施工有序,防止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胡曙光,余爱芬.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与实施[J].各界文论,2007,(6).

[2]赵新社.怎样编制授课进度计划[J].职业技术教育,1994,(3).

[3]卢青.浅谈施工进度计划在进度控制中的作用[J].太原大学学报,2005,(1).

[4]张翟斌.建筑工程中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科技资讯,2008,(19).

[5]郦伟.进一步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J].安徽建筑,2001,(3).

施工组织与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应用 改进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实施与管理,是所有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施工项目能够优质、高速、低耗、文明、安全地完成,需要在开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结合实际情况,在人力和物力、技术和组织、时间与空间、天时与地利等各方面,作出一个全面的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反映这种全面安排的书面( 及图表) 表达形式。因此可以说,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现场施工与技术管理的全面性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建筑施工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作用

1、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是统筹安排施工企业生产的投入、产出过程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施过程就是从承担工程任务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部施工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投入、产出过程的管理,基础就是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即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设计图纸规定的工期和质量、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资源少耗的原则,拟定周密的施工准备、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科学地投入人才、技术、材料、机具和资金等五个要素, 达到进度快、质量好和经济省等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对提高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素质的作用

施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两个方面。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素质主要是竞争能力、应变能力、盈利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等;
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教育与激励等职能。无论是企业经营管理素质,还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必须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贯彻、检查和纠偏、反馈来实现。

3、施工组织总设计在招投标阶段的作用

招投标阶段是投资控制最关键的环节。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从宏观上描述施工过程, 为招投标工作提供了一个生产和技术的保障。同时,也为阶段性招投标提出了时间依据。它还是分包招标的重要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

1、对施工组织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施工组织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科学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应对措施。在某些建筑工程当中甚至没有明确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施工工程的各种需求并没有计划及相应的施工措施,可以说建设管理水平较差。

2、设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部分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较低,且自身经验也不高,尤其是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人员缺乏一定的理论技术基础和施工经验,对于施工组织设计完全没有融入创新的理念,也没有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而是单纯的根据技术规范依葫芦画瓢,导致施工组织设计没有对工程施工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3、施工组织设计缺乏创新

有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计划内容缺乏一定的创新,并没有新技术和新工艺。在一些建筑施施工中即使有施工组织设计,其编制的质量也普遍较低,只是简单的画出了一张工程进度表及布置图等,根本没有明确施工组织设计的实际意义。

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改进措施

1、充分认识到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施工项目经理部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各专业人员和职能人员参与编制,不允许由个别人“闭门造车”。有的单位和项目经理部在参加竞标或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为了贪图一时的方便, 往往采用照搬类似的工程性质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这就是一种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做法。我们在编制组织设计时并不是不能借鉴以往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如果能用到恰当合理、取长补短的原则,就会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完全照搬,不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后,具体执行起来必定会给工程带来种种弊端。

2、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企业应改变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部门包揽的做法,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在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作用,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项目经理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和设计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实行谁主管项目实施,就由谁负责主持编制并执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使施工组织设计能较好地服务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要避免出现各施工环节、材料供应及资金使用等各方面的不协调现象。

3、提高设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充分利用建筑工程中人的因素目前所积累的建筑施工技术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其中的智力资源———设计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不足造成的。有的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缺乏技术理论基础和具体施工经验,设计中只是对技术规范照搬照抄,而未对具体工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没有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对每个建筑工程逐个进行设计,以适应不同工程的特点。

4、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创新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的设计中不断创新,可以说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投标的必备文件,是企业管理项目的总规划;
有其理论意义,更有实践意义。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做到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首先,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要有创新。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承包合同主要的一部分。所以要增加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以项目管理规划的大体方向进行发展。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技术需求,还要考虑到合同内容的需求,要编制一套以技术、管理、经济和合同为一体的管理规划文件、工程结算文件、履行合同的指导性文件等。同时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也必须适应工程项目和监理、设计的特殊要求。其次,要在技术和手段上不断创新。在网络计划技术中,要通过时间的参数来计算必要的费用、工期以及优化的资源活动,再针对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调整控制,从而更好地实现工程目标。

总结

没有一个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就不能搞好施工生产中各个重要部门的协调关系。施工中必须充分发挥出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要求,以及质量、进度、成本等诸要素的控制手段,以便最终实现其为具体施工服务的目的。所以,要完成一个好的项目,必须重视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经理部实施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认识到其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深远意义。现阶段我们只有广泛地采用国内外的施工技术,借鉴科学的施工管理经验,并将这些充分体现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才会在施工中按照预定的设计,并将这些科学理论和技术经验应用到施工中, 贯穿到施工管理目标和经济指标的控制活动中, 充分地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效作用,提高建筑企业和项目经理部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云飞,张学宁。

浅论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5)

[2] 乔建国。

浅谈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 山西建筑. 2008(02)

[3] 许晋仙。

建筑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26)

[4] 刘宇,杨波,侯洪涛。

建筑施工单位安全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2)

施工组织与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是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加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  

1.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规范化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作为一类管理实践,必然是重复性的(pdca循环)。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建筑产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投入手段,对于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益等起着巨大的保证作用,也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工程项目的客观规律及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为施工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和经济性提供最优方案,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编制的指导性文件。 

2.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目前所累积的施工技术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其中的智力资源,这一方面是编制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传播渠道不足不畅通所致。对早已有的成功经验没有进行借鉴,所编制的内容缺乏新技术、新工艺,没有起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的作用。往往有这种情况,某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在构想的内容,早已是有经验可以借鉴,但他不仅没有借鉴,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项成果的存在,这就给编制人员带来了大量的重复劳动。 

(2)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缺乏技术理论基础和具体施工经验,编制者对技术规范和其他类似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照搬照抄,而未对具体工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则使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空乏、单一,没有起到指导施工作用。 

(3)现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只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它主要追求施工效益而很少考虑经济效益,存在只注重组织技术措施,而没注重经济管理的内容,以至在实施过程中不讲成本,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 

(4)施工组织设计具应有可操作性,目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经常是内容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以至造成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个形式而已,不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5)施工组织设计的逐层审批手续不健全,甚至存在代替、仿造审批人签署意见的现象,未能实现公司各相关部门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层层复核、评价、审批工作。 

3.加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对策研究 

3.1建立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规范系统,制订完整、成套的编制办法(规范) 

(1)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规范的内容可参照《建筑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修改制订。 

(2)招标投标阶段的施工项目管理规范大纲和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范必须按照规范的内容进行。标前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是由投标人在投标前编制的,用以策划自投标至交工验收的项目管理,指导承包人进行施工项目投标承包和签定施工合同。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是由投标人中标后在开工前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的,用以策划自项目经理部设立至解体全过程中的项目计划目标、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保证施工项目合同目标的实现。 

(3)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所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可以从中截取。小项目可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3.2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中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工程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形势,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中应予在体现,并在技术组织措施中予以规划。 

3.3规范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标准程序软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管理功能的不断加强,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已从过去的靠简单的人处理信息转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智能化阶段过渡。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规范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建立针对不同设计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模式,借助现代数据库技术,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由计算机利用全面、系统的程序软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设计,使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信息的处理更方便、快捷,缩短了编制时间,减轻编制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信息管理上达规范、完善、周密的目的,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应有的作用。 

3.4加强工程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和本科院校在校生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 

项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 

另外,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的者,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然而现在许多工程院校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大学阶段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4.结束语 

通过规范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如何真正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工程全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作用,如何使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还需要继续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施工组织与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组织变革 社会信息处理 犬儒主义 形成机理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科技的进步,企业为了在动荡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核心竞争力,通过私有化、兼并、收购、改变内部运作流程等战略或运作上的变革来适应顾客的需求,并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但是,组织变革在企业管理中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企业发展更快、更有价值,也可以触发一种对混乱和动荡的强烈抵制。针对企业如何有效的推进组织变革的成功,学者从宏观、系统的层面,基于变革发动者的视角研究了变革的环境、管理理念、组织架构和组织文化等对变革成功有效性的影响。但Sange等在对组织变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70%实施变革的企业都最终走向失败。在面临组织变革失败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龙立荣(2011)通过回顾国外员工变革的反应,发现员工个体的行为对于所有组织变革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微观、个体层面的因素,从员工的视角来研究员工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关于员工对组织变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员工态度的研究,而组织犬儒主义作为一种主流的负面工作态度(张士菊、廖建桥,2007),很少被学者关注,并用来解释组织变革。学者们关于组织犬儒主义的研究很多但比较零散,基本上还处于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对犬儒主义的形成机制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心理契约违背的视角,最早从心理契约违背视角进行研究的是Andersson,他通过文献综述法提出了一个员工犬儒主义的概念模型。Andersson认为心理契约违背是产生犬儒主义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分析公司环境、组织与工作和角色的工作场所特征来探索了心理契约违背导致犬儒主义的形成过程。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关注社会背景对个体工作态度的影响作用。本文从员工个人层面出发,基于SIP理论分析了员工在变革过程中态度的形成,通过探讨信息环境和关系环境对员工犬儒主义的影响,构造了变革过程中员工犬儒主义的形成机理。

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及犬儒主义相关理论

(一)SIP理论

社会信息处理理论(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简称SIP理论)是由杰勒德·R·塞兰尼克(Gerald R. Salancik)和杰弗瑞·菲弗(Jeffrey Pfeffer)在1978年提出的。社会信息处理理论的基本前提是把人看成一个自我适应的有机体,个体会根据社会背景和情景的现状的信息,来不断的调试个人的态度、行为和信念等。也就是说,人们会利用社会环境中他人的价值观、规范、期望以及行为结果等信息来引导自己的行为。Yuxia Qian和Daniels(2008)基于SIP理论提出人是社会人,员工在工作中形成的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受环境和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一方面,个体的态度受社会准则和他人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人的想法也能够通过社会规范来影响个体态度。因此,社会背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信息背景和关系背景。

(二)犬儒主义

犬儒主义最早是由Cook和Medley于1954年提出,他们认为犬儒主义是对他人的敌意观点,认为他人是不诚实、不真挚、不值得信赖和懒惰的。近年来,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犬儒主义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是当代时代思潮的一部分(Keyes,2006)。同时也存在于每个组织的成员中,包括美国、欧洲与亚洲的组织内部成员(Kouzes&Posner,1993)。此外,学者对犬儒主义的内涵也有更多的诠释,如人格特质论、情景论。持有人格特质论观点的学者认为犬儒主义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人格特质,这种特质是稳定的、固有的,且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员工的犬儒主义水平几乎是不能改变的。而情景论则刚好相反,持有该观点的学者认为犬儒主义是一种状态,产生于具体的情景,而不是一种固有、稳定的人格特质,同时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根据SIP理论,人具有社会文化属性,员工的态度产生于具体的社会环境和情景。因此,本文更倾向于从情景论来研究员工的犬儒主义。基于情景论的观点,本文将犬儒主义定义为员工对组织的负面工作态度,具体表现对组织缺乏诚信的信念、对组织的各种负面情感以及消极行为。其特征:一是多维性:员工犬儒主义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包括情感、信念和行为;
二是依附性:在管理与组织行为领域,组织犬儒主义已被西方学者视为组织—员工关系的新范式(白艳莉,2011),代表了员工和组织之间的雇佣关系,因此要依附于组织而存在;
三是动态性:组织犬儒主义不是稳定、固有的人格特质,它产生于具体的情景,是一种习得性反应,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四是传染性:个人的组织犬儒主义受同事和组织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个员工的犬儒主义态度可以导致其他员工甚至整个企业员工的犬儒主义态度。

变革过程中员工犬儒主义的形成机理

Abraham(2000)认为员工对未来变革的成功和管理者的能力持不信任与悲观的态度时,犬儒主义就会出现。根据SIP理论,犬儒主义的态度应该受社会背景的影响,因此,员工在变革的过程中形成的犬儒主义工作态度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信息环境,也就是员工对信息的感知质量;
关系环境,包括同事间犬儒主义水平(见图1)。

员工作为组织变革的参与者,是变革的最终实施者和推动者。Barki和Hartwick(1994)指出,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可以显著提高变革的成功率。积极的参与变革,使员工对变革的目的、作用以及方法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对组织和管理者也会产生更多的信任。此外,员工在变革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承担变革任务、参与变革的计划与实施,降低员工在变革实施阶段的沮丧感和幻灭感,从而减少员工在变革过程中的负面情绪,降低员工的犬儒主义水平。

组织变革的实施伴随着员工与上级、同事之间的沟通。沟通作为组织变革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组织实施变革的时候,沟通的环境越公开,沟通的能力越强,员工对变革实施的措施以及变革作用就会越清晰明白,此外,还能够增加员工对组织、对管理者、对变革成功的信心,降低员工的犬儒主义水平,从而促进组织变革的成功(Stanley,2005)。

Stanley(2005)把变革中的犬儒主义定义为对管理者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是指管理者缺乏推动变革成功的能力。这个定义暗示对管理者的不信任是产生犬儒主义的重要因素之一(Yuxia Qian&Daniels,2008)。信任和犬儒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犬儒主义的范畴比信任更广泛,犬儒主义包括情感、信念和行为,而信任只是指一种信念。尽管信任和犬儒主义是有区别的,但实证表明两者还是密切相关。一个对某对象持有犬儒主义态度的员工不会对其产生信任,对其有高度信任的员工也不会产生犬儒主义。因此,对管理者的信任可以作为变革过程中犬儒主义产生的影响因素。

员工参与、沟通以及对管理者的信任,是从个人层面分析员工在变革过程中对犬儒主义的作用。SIP理论强调员工工作态度是受社会背景的影响,基于此,社会背景因素可以调节员工参与积极性、沟通有效性以及管理者信任对犬儒主义的作用。本文把社会背景分为两个因素:信息质量感知和同事间的犬儒主义。已有研究发现,信息量越大、信息的有效性越高可以使员工产生一些积极的工作态度,如工作满意度。Miller和Monge(1985)通过研究信息质量与工作态度的关系,指出有效的信息能够降低员工在组织变革中的焦虑感,增加变革的开放性。员工感知到充分的信息、有效的信息,使其降低对变革的不确定性认识,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组织发生变革。总之,员工态度是以社会背景中信息可获得性为基础。员工感知到的信息质量越高,对组织变革就越倾向于表现积极的态度;
相反,低质量信息的感知使员工表现负面的态度。信息的质量不高,员工就会对变革的流程、管理者产生怀疑,最终产生变革中的犬儒主义。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人际关系在决策和接受变革中作用(Rogers,1995),SIP理论认为关系环境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有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在同事之间的公开谈话和环境现状的解释中得到变化,公开谈话可以通过一些描述性语言来增强社会背景的影响;
同事间会用一些评价性的信息来解释环境现状,以此通过社会规范来影响员工态度。犬儒主义具有传染性,个体的犬儒主义态度很容易“感染”到其他人。犬儒主义员工往往会向亲密的同事表达负面的工作态度,而不会在公开场合表达不满,以非正式沟通的方式来实现犬儒主义的传播。在变革的实施中,犬儒主义者倾向于谈论变革的消极因素,并强调这些因素对组织变革的负面作用。因此,同事之间的犬儒主义水平能够对其他员工产生作用。

变革过程中员工犬儒主义的应对策略

(一)提供充足的信息和有效的信息

信息质量对组织变革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关注信息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变革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要及时提供信息给员工,并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充足的变革信息。管理者在提供信息的同时,应该向员工解释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可能的结果,使员工充分了解变革,对变革产生积极态度。

(二)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

由于同事能够影响员工的态度,管理者应该注重变革过程中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企业的变革计划可以扩展到部门级,提倡员工在面临变革的困惑时多和其他部门的人进行沟通,而不是停留在一个部门内员工的交流。此外,管理者应该给各个部门更多的自,鼓励并支持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员工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

(三)创造管理者与员工互动的机会

对管理者的信任是变革中员工犬儒主义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获得更多的信任,管理者需要创造一些与员工互动的机会。Langer和Thorup(2006)这些互动包括倾听员工的声音、积极参与员工的组织变革。此外,在实施变革之前,企业需要让员工了解组织文化和历史,建立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管理者只有有效的应对变革过程中的压力并满足员工的需求,才能获得员工的支持,最终推进变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朱其权,龙立荣.国外员工变革反应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08)

2.张士菊,廖建桥.西方组织犬儒主义研究探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

3.张士菊,廖建桥.组织犬儒主义研究的新进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1)

4.白艳莉.组织犬儒主义:一个员工—组织关系分析的新框架[J].兰州学刊,2011,03

5.李焕荣,杨欢,刘得格.组织犬儒主义的概念界定、影响结果和形成机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5

6.廖丹凤.工作场所感知、组织犬儒主义与组织效果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9

7.张简英翔.银行员工面对组织变革知觉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之研究—以组织犬儒主义、组织政治知觉为中介变量[D].中原大学,2005

作者简介:

杨欢(1988-),女,湖南邵阳人,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施工组织与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Sun Yuchao;

Zhang Dong

(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55)

(Shiyua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Ltd.,Beijing 100855,China)

摘要: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技术进行介绍,并从目标协调、管理协调、技术协调、组织行为协调以及文化协调等五个方面出发,建构了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机制。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defines and demonstrat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On the basis, it presents coordination technology of dynamic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establishe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rom the coordination of target, management,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culture.

关键词:
建设工程项目 动态管理 协调技术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dynamic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82-02

0引言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活动,也是人的劳动和工程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施工技术和工程项目的环境条件等有机结合的过程。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实施过程复杂化、快速化和精密化的特点,而且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的目标,实现项目相关单位相互之间的动态有效协调,这是我国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方式和技术上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

1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技术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建设工程项目从筹备到建成投产的全过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内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项目协调是指以一定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进行疏通,对产生的干扰和障碍予以排除的过程。建设工程项目协调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建设的成功度。协调可以促使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个人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使组织内所有力量都集中到实现组织目标上来,和谐、紧密地进行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从而极大地提高组织的效率。具体而言,建设工程项目的协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沟通沟通是项目管理系统所进行的信息、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的传递和交换,并借以取得系统内部组织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较大的凝聚力,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活动。

1.2 协商协商是为了解决某些事情或问题而与他人进行商量、商议。协商的基础是项目计划和有关文件。协商的过程包括确定协商的时间、地点以及进度。为了使协商结果有利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协商的双方应当确定何时进行协商,并且选择协商的地点,把握好协商的速度。

1.3 谈判谈判是为了达到双方均可以接受的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意在就彼此都认为很重要的问题、可能引发冲突的问题、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等达成协议。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谈判一般涵盖了设计深度、交图时间、监理期与范围、人工成本方面、新技术、进度报告、工程设计调整以及价格变动等方面的内容。

1.4 通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与单位之间、参与单位与其组织之间、组织与项目相关组织之间都要不断地通知、汇报、请示并报告项目的进展情况,这些活动可以统称为通报。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之间必须形成定期报告制度,及时通报工程进展状况。

2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机制

建设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人与事、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繁冗复杂,工程项目建设成功与否、成功度有多大,与工程项目协调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基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结合动态管理的协调技术,本文主要从目标协调、技术协调、管理协调、组织行为协调、文化协调等五个个维度对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建构了一般化的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机制。

2.1 目标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方面协调的主要内容在于协调诸多目标因素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充分认识项目目标和组织的管理目标,形成关于项目目标协作机制。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确定后,要分解并确定各下属任务组的分项目标,同时在项目任务组与职能部门之间建立沟通渠道,进行经常性的协调。具体而言,目标协调应把握以下三点内容:一是强制性目标和期望目标发生争执时,必须首先满足强制性目标的要求;
二是如果强制性目标之间存在争执,则表明施工方案或措施本身存在矛盾,需重新制定方案或消除某一个强制性目标,将其变成期望目标;
三是把握好期望目标之间的争执。如果存在争执的期望目标是定量的,则可采用优化办法,追求技术经济指标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如果存在争执的期望目标是定性的,则可通过确定优先级或权重,寻求它们之间的妥协和平衡。

2.2 技术协调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工程项目技术系统、施工技术的实施对项目的协调有重要的影响。技术活动过程的中枢神经是控制与反馈,协调系统又是人与整个技术系统联系的中介,离开了协调系统,就无法实现对生产和施工过程的有效管理。工程项目实施的核心力量来自施工技术、管理技术和项目团队。施工技术通常部分根植于机器和机械设备,同时囊括了项目参与者的知识和技能。工程项目技术越复杂,则技术不确定性越大,技术的互倚性也就越大,此时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技术方面的协调。具体而言,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协调应该把握以下两点:其一,技术协调主要反映在组织、项目管理者、项目参与者的技术思路、原理和方法等方面;
其二,从技术层面来说,项目管理者运用文化的力量、管理的职能,规范参与者行为,将项目组织建设成一个协作的体系。从而,通过技术协调,可以保证项目技术系统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来实施,更好的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目标。

2.3 管理协调管理协调包括计划、组织、决策等方面的协调。计划是在目标实施之前,对决策目标迸一步展开和落实。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投资计划、成本计划、质量计划、财务计划、采购计划、施工计划、供应计划等本身既是协调的重要手段,又是被协调的对象。计划是项目相关方汇报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和协商各项工作的渠道。良好的计划协调能有效增进项目参与者相互之间的理解,更好地了解工程项目的目标,正确地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此外,建设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组织系统,项目中组织利益的冲突十分激烈且难以调和。组织是工程项目协调的载体,组织协调是项目协调最为重要的方面和形式。只有通过积极的组织协调才能实现项目各个系统全面协调的目的。再者,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无论是项目负责人还是项目管理者都要进行各种决策活动。决策是工程项目协调最重要的工作,项目负责人必须不断地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因此,决策的质量高低以及实行的可能性,往往关系到项目组织的协调成果。

2.4 组织行为协调建设工程项目中的组织行为复杂多样,我们可从四个建设阶段分别进行分析:其一,决策阶段的组织行为协调。项目要经过的初步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评估等复杂过程。既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也没有专职人员,可行性论证的人员一般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完成。在经济全球化、科学化发展的环境下,应多采用灵活、敏捷、精简、高效的组织模式进行决策,使之能够适应环境超系统的快速影响;
其二,准备阶段的组织行为协调。一般按照项目的规模和重要性来确定、分配角色、任务、职责和报告关系。应针对不同项目干系人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以尽量满足他们将来在项目实旋过程中的行为需要;
其三,实施阶段的项目协调。项目的目标定义明确,项目组织应按照计划去开展工作,一般需要战术型或战略型的组织来完成这些工作。不同特征的项目组织需要不同类型的成员及其行为;
其四,终结阶段的项目协调。项目组织即将解散,组织成员要寻求耨的工作岗位。这时项目组织的摩擦大,行为更为离散,协调和沟通更加困难。要求项目组织加强管理,项目成员服从组织安排,做到撤而不慌、散而不乱。

2.5 文化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项目管理中,文化对项目执行方式以及要达到的目标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协调的目标是实现和谐的项目或团队文化。项目团队中成员们的情感方式,包括感觉、态度、偏好和价值观,都深刻影响着项目组织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影响人们如何思考和感受,如何反应和行动,所有的这些最终决定什么是组织中可被接受的行为。在进行项目组织的文化协调时,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于加强组织的文化,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参与者在他们的责任领域中树立组织文化的理念并从中得到鼓励;
第二,发展项目组织文化,改变部门工作的文化观念;
第三,塑造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明确认识到所有的组织成员必须重新培训和重新学习新的技术;
第四,整合项目组织的各种资源,把项目组织的重心转移到能够更好的保证项目实施过程的目标上,通过项目的管理过程来积极的发展团队文化。

3总结

我国每年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上十万个,既包括各类工厂、矿井、桥梁、公路、铁路、港口、机场、金融设施等具有生产经营功能的项目,又包括办公楼、医院、图书馆、居民住宅等具有社会或个人消费使用功能的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方法中存在太多的问题,给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步伐设曼了各种阻碍。除了项目进度、成本、质量以及外界环境诸多因素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弊病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项目管理技术的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项目管理未达到应有的先进水平和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尤其是在项目管理的协调等这些关键方面还没有真正解决好。

现今,大量的建设工程项目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迫切需要应用科学、有效、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来实现各自的目标。本文在介绍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技术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般化的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机制。从而为介绍和推广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提供良好的理论知识,为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地节约投资、缩短工期提供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吴涛.工程项目管理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陈宗光,何伟荣.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M].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

[4]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