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15 09:15:04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3、博士论文开题要确定用什么样的知识来回答提出的问题。这些知识应该是多学科的知识(cross-discipinaryinquiry)。方法论包括两种:理论框架和技术性、技巧方法。开题报告不能简单罗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五篇】

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博士生开题报告的写法 1、博士论文要有原创性知识;

2、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不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3、博士论文开题要确定用什么样的知识来回答提出的问题。这些知识应该是多学科的知识(cross-discipinary inquiry)。方法论包括两种:理论框架和技术性、技巧方法。开题报告不能简单罗列,只要做到同类项归类。另外,文献索引要规范,譬如可以采用按照拼音的顺序排列。

论文开题是语境、语汇、逻辑和方法的统一体,开题是寻找一个合适的语境,用合适的语汇,以合理的逻辑,并论证方法的合理性。开题报告是一个过程,早点开始,不断去梳理。开题之前是决策,是选择,很痛苦(如何寻找人生的另一半,很费心思);开题之后要硬着头皮坚持,总会发现精彩之处(找到了之后就好好过日子,会找到属于两个人的精彩的)。

开题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对开题性质的认识。开题是一个重要环节,功能是制定研究计划。开题报告是由博士生对博士论文研究报告的价值性和可行性的一个辩论文本。(2)选题。选题要有挑战性,理论性和可行性(feasible)。题目是研究出来的,不是给定的。问题有problem, question和issue三类。(3)文献综述。综述是指综合评述,是对知识的梳理。综述文献不是做相关领域的文献,那些不能证明问题,而是on??,of??的文献。另外,不能对文献有偏见,也不能出现很少有人研究,没人进行研究的语句。

4、开题报告的撰写时间至少需要一年。

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竞聘演讲稿 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典礼演讲稿 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德育工作总结 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请示报告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

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博士开题报告范文

中国产品质量法的法律移植研究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产品质量法制发展,相较于民事法学其他领域起步较晚,其自二十世纪初发端后,随着中产阶级兴起,产品交易频繁,致这一新兴法律领域迅速发展。而产品质量法演进,实反映近代社会运动史及经济史变化,若谓十九世纪系劳工运动蓬勃发展时代,则二十世纪即堪称为消费者保护运动高峰。产品质量法制发展及演进,始终遭受来自大企业及资本家积极阻挠或消极抗拒,致使产品质量法制发展,始终带有对抗及冲突色彩。

本研究即试图就产品质量归责原则法律移植的演进历程作为中心,根据回顾产品质量历经契约责任及侵权行为责任、过失责任主义及无过失责任主义等法学思潮变迁,据此重现产品质量法制百年来发展过程,试图对这一特殊而充满争议、冲突法律领域,对其演进作一个粗浅研究。

目录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2.中国古代法是否有类似条文或是制度

3. 近现代的引入背景、主要修正部分

4. 进入后本土存活现状及情况

5.拟研究提纲

正文:法律为人类试图以理性建构秩序产物,是社会文化现象一部分,随着人类生活发展,法律内容也须相应改变以适应新形态纷争。而重大的社会改变是源自于法律体是外,也就是源自于社会制度里面的法律体是外,法律体是不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制度,法律体是不是遗世独立的制度,法律体是无法自外于外在的影响。法律于社会变迁过程也扮演重要角色,观诸民事法律发展,由早期私法自治、契约自由等根植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致使西欧各国于十九世纪陆续制定民法典时,就侵权行为法制归责原则,均严格奉行过失责任主义,自十八世纪末叶工业革命发端,经过百年发展,生产技术革新造成产业结构重大改变,尤其是机械设备渐次取代手工制造,商品得以大量生产,使民众可很容易由市场上取得所需商品,此种生产消费模式演进,虽促进工商社会繁荣,制造商为降低成本获取利润,往往仅着重于降低成本,对产品安全性及品质则有意无意加以忽略,造成大量劣质商品充斥市面,复因一般消费者对产品来源信赖及产品内容高度技术性,已无能力分辨其优劣,致使劣质产品造成严重生命、财产损失,此于十九世纪末叶层出不穷。是以,产品质量(或称商品责任、商品制造人责任)概念,于十九世纪后半业即已散见于英、美法院判决中,斯时仍未形成具体法概念体是,且责任类型仍未脱传统契约关系相对性或侵权行为法过失责任主义范畴。迄至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及美法院判决已渐次就产品缺陷案例跳脱传统侵权行违法或契约法思考模式,寻求新的解决道;而德国法院也试图根据减轻原告举证责任方式,以平衡一般个人在举证上困难。

4. 进入后本土存活现状及情况

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本文构建了一条生产互补品的制造商和出售互补品的零售商两层供应链Stackelberg模型,对比分析供应链独立销售策略和捆绑销售策略对供应链均衡运作的影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产品的互补系数较小且市场需求满足一定阀值范围时,互补品捆绑的最优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与捆绑折扣价格敏感系数正相关;
捆绑销售策略下,制造商和零售商都会进一步降低各自价格来刺激市场需求;
当捆绑折扣价格敏感系数较大时,零售商更倾向于捆绑销售策略。 

关键词:独立销售 捆绑销售 供应链 互补商品 

引言 

近年来,捆绑销售已成为众多企业普遍采用的共生销售策略。捆绑销售是指企业将两个及以上的产品或服务结合在一起以优惠的价格进行销售的新型共生营销方式。从企业视角来说,捆绑销售一方面有利于扩大企业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增加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日常营销费用和资金风险。从消费者视角来说,捆绑销售不仅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价格上的便利,而且可以减轻消费者选购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例如微软公司将其“Xbox One”与分立式Kinect捕捉单元机进行捆绑销售;
当苹果手机新品上市之时,中国三大通讯运营商(移动、联通和电信)与苹果公司会推出一系列4G套餐苹果合约机业务。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能随意地“捆绑”在一起,其要达到“1+1>2”的效果取决于捆绑产品的协调和相互促进。例如不少用户在下载及安装软件的时候都遭遇过很多不良捆绑软件的侵害,其中,大部分捆绑软件在强制安装的情况会给予用户一些提示,但是这种提示通常都很隐蔽,往往被人所忽略,甚至有些垃圾插件和捆绑软件静默安装,系统也无法检测到,让用户不胜其烦。捆绑销售的产品最好是互补性产品,进而能够有效地消除“强行搭配”之嫌,强烈唤醒消费者购买需求的欲望。 

捆绑销售策略实施对供应链运作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变革激发了学术界理论研究热情。Adams&Yellen(1976)深度分析了市场垄断背景下公司销售运作战略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捆绑销售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公司获得更多利润。Bakos&Brynjolfsson(1999)研究得出在垄断情况下公司进行不相关产品的大量捆绑销售有利于获得更多利润。 

Venkatesh&Vijav(1993)从时间和金钱对消费者影响决策视角下,深度探讨了捆绑销售的最优定价策略。Yadav(1994)从实证调研角度对比分析了独立销售和捆绑销售下消费者能力的剩余。研究结果表明,捆绑销售能够更有效地刺激消费。巩永华等(2011)研究了移动互联网行业中捆绑销售对产业链最优价格策略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种合理的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P和MP合作满意度的Nash谈判收入分配模型,可以有效地协调供应链各方主体利益。吕魁等(2012)构建了多产品竞争的扩展Hotelling模型,探究了范圍经济和转换成本视角下捆绑销售对网络产品供应链均衡运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特殊条件下,捆绑销售定价与转换成本无关,而当范围经济效应满足一定条件时,捆绑销售不仅提高消费者剩余,而且增加社会福利。魏航(2012)构建了随机效应下MNL模型,深入探讨了同质时鲜产品捆绑销售的最优化决策问题。李四兰和景奉杰(2014)研究了在产品的实用性和享乐性的背景下捆绑销售与消费者预期愧疚和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实用性商品和享乐性商品捆绑时,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增加,而预期愧疚感减少,并且起到价格衔接的中介作用。 

在上述文献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生产互补品的制造商和出售互补品的零售商组成的两阶段供应链,试图从理论上回答:在何种市场条件下,供应链主体倾向于捆绑销售策略?捆绑销售策略将会如何影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利润变化? 

问题描述与假设 

市场中考虑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其中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生产和销售两种互补商品,例如红双喜公司同时生产乒乓球和乒乓拍,体育用品零售店又同时销售乒乓球和乒乓拍;
格力电器同时生产和销售空调柜机与挂机。 

针对供应链采取的销售策略,本文将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互补品独立销售:零售商把两种互补商品进行独立销售,参考Zhang H(2002)和但斌等(2012)类似需求函数假设,在这里将两种互补商品的需求函数分别设为: 

互补品捆绑销售:零售商把两种互补商品进行捆绑销售,参考Yan R L(2014)类似需求函数假设,在这里将互补品捆绑销售时的需求函数设为: 

Hb=K-pb+λ(p1d+p2d-pb) 

其中,K表示互补商品的市场基本需求,为了区分两种互补商品,假设产品1生产成本为0,产品2生产成本为c(c≥0),p1d和p2d分别表示低成本和高成本互补品独立销售时的零售价格,pb表示捆绑销售时的零售价格;
(0<<1)表示两种产品的互补程度,越大表示产品互补程度越高;
λ(0<λ<1)表示捆绑折扣价格敏感系数,当p1d+p2d>pb时,λ越大表示捆绑策略对产品需求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 

模型构建 

(一)独立销售策略 

下标符号M、R和SC分别代表制造商、零售商和供应链整体。当供应链采取互补品独立销售策略时,根据上述条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函数分别设为: 

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进行Stackelberg博弈(见图1)。根据逆推归纳法,πdR分别对p1d和p2d求导并令其为0,可以得到p1d和p2d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可得: 

将式p1d和p2d代入式πdM,对wd1和wd2求导并令为0,可以得到wd1和wd2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得: 

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行为;
效用;
决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84-03

麦可思研究院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总数为630万,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9.6%,也就意味着有60多万大学生处于待业状态。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将超过680万人。根据《中国青年报》与搜狐网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68.0%的大学毕业生认同“先就业后择业”。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人们变得现实起来,先就业后择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面对人力资源市场的一种典型的就业行为。

当前,社会各方面也掀起了大学生是应该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应该先择业后就业的讨论。笔者不作简单的价值判断和因素分析,而是希望通过借助经济学“效用理论”对这一行为进行分析,帮助大学生实现理性决策。

就业行为的经济学基础

从根本上说,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当今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已经越来越转向个体。个体的就业行为表现在产品市场上,就是卖方提供有限就业岗位,劳动者获取(即消费)就业岗位。这样就会产生个体对好工作的无限欲望与岗位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因而具备了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的基础。

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重要基础。一切从个人的效用函数出发,求解约束条件下的个人最大化目标以及由此导出的行为标志均衡结果,成为今天经济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就业是人类获得基本生存的方式,一切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客观存在皆构成就业的内容。因此,就业效用的研究也是经济学效用理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微观就业理论的重要基础。

由此可知,对大学生就业行为的研究可以运用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进行分析。

就业效用的变量分析

在解释就业行为选择的过程中,我们依赖于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假定,即消费者在消费时,总是倾向于选择他们看来具有最高价值的那些商品。为了描述消费者如何选择消费品,经济学家发展了效用这一概念。效用是消费者消费或拥有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消费者对所消费商品给予的主观评价。同理,就业效用就是指个体在从事一项工作或劳动的过程中得到的主观上的满足感或有用性。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假定,人在进行就业行为选择时,总是试图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因此,不应该把就业效用简单地等同于可以直接量化的工资或其他可以衡量的任何确指的心理感觉。相反,就业效用是一种科学构想,即指有理性的劳动者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或就业能力分配到能给他们带来满足的各种就业方式上。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层次需求。把这些需求归结到人类就业行为上,可以区分出经济需求、发展需求、安全需求及情感需求。为了便于分析,在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这一就业行为上,可以把大学生的需求简化为两个变量,即经济需求和发展需求。

我们把纯粹的经济价值追求设定为“经济人”,同样把纯粹的发展价值追求设定为“发展人”。在现实生活中,纯粹的“经济人”或纯粹的“发展人”都是很少见的,因为作为纯粹的“经济人”,劳动者就会失去自己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如北大毕业生当屠夫;
同样,作为纯粹的“发展人”,劳动者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如理想主义的哲学家,这不符合效用最大化原则。因此,理性的劳动者在进行就业行为选择时,存在统一的一面。经济需求是发展需求的基础,发展需求是经济需求最大化的保证。大学生就业实际上就是先解决生活生存的问题,属于经济需求。择业就是在有业可就的前提下找更好的工作,属于发展需求。每个大学生的就业行为,都是在“经济人”的追求和“发展人”的追求之间达成一种妥协,在事业与生活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样才会处于一种满足状态。因此,对大学生就业而言,就业效用均衡实际上就是经济价值追求与发展事业追求的一种成功组合,这样就可以用如图1所示的就业无差异曲线进行衡量。

在图1中,用横轴OJ表示“经济人”追求的高薪工作,纵轴OD表示“发展人”追求的具有发展前途的工作,W1、W2、W3用来表示某大学生满足程度的一簇无差异曲线。

就业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就业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表示大学生进行就业行为选择时,在增加发展需求的同时,必须减少经济需求。

第二,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就业效用,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如图1所示,W3代表的效用最大,W1的效用最小。

第三,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要想提高大学生就业行为的满足程度,就必须同时提高“经济人”和“发展人”追求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无差异曲线会向右上方平移,表明满足水平提高。

先就业后择业的效用模型分析

无论“经济人”追求还是“发展人”追求,都是需要资源的,而资源又是有限的。从现实条件来看,个人就业效用水平受到就业时间和就业能力的限制,这种限制可以用经济学中的预算约束线来表示,如图2所示的AB线。

如果说无差异就业曲线表示的是一种理想追求的话,资源(就业时间和就业能力)约束线则表示的是一种实际可能,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就业效用的最大化。将资源约束线放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必定与其中的一条线相切,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既定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如图2所示,资源约束线AB与就业无差异曲线W2相切于E点,这时,作为“经济人”追求的工薪水平是OM,作为“发展人”追求的工作发展水平是ON,在该点实现了效用的最大化。

然而,由于“经济人”追求的是物质利益,相对具有刚性;
“发展人”追求的是精神,相对具有弹性,所以如果两个大学毕业生获得相同薪酬水平的工作,那么工作发展空间较大的那个人满足水平会更高,就业效用就会更大。如图3所示,AB是作为“发展人”追求较低的大学毕业生甲的资源约束线,表示该毕业生不考虑自身兴趣、能力等特征,盲目就业后不再提升自身能力去追求发展,AB与W1相切于E点,表明在该点就实现了人生价值最大化。而CB是作为“发展人”追求较高的大学毕业生乙的资源约束线,表示毕业生乙与毕业生甲获得的工作起点一样,但他对未来工作的发展有较高的追求,并且经过科学的职业规划,努力提升自身就业能力,CB与W2相切,在F点毕业生乙实现了更高的人生价值,获得了最大化的满足程度。这说明,在薪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而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从而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同样,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虽然作为“经济人”获得的工作薪酬不高,但作为“发展人”追求所实现的价值较高,那么他也可以获得同样高的满足水平,实现同样大的人生价值。如图4所示,AB是作为“经济人”追求较低但作为“发展人”追求较高的就业约束线,可以视为大学毕业生甲寻找到与自己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相匹配的工作,但薪酬水平较低。而GH是作为“经济人”追求较高但作为“发展人”追求较低的就业约束线,可以视为大学毕业生乙获得薪酬待遇较好但与本人所学专业、兴趣、能力不符的工作岗位。两个人的就业约束线都与W曲线相切,表明两个人可以获得同样水平的满足感,即就业效用一样。这进一步说明,大学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不能过分注重薪酬待遇,可以结合自身条件,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策略。

我们还可以发现,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虽然作为“经济人”追求工作所实现的价值不高(薪酬水平较低),但作为“发展人”追求所实现的价值相当高,那么他也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满足水平,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在图5中,AB约束线可视为大学毕业生甲只获得了一份普通工作,但通过进行职业规划,有较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较高的就业能力,与W2切于F点,实现了效用最大化。GH约束线可视为大学生乙没有进行过任何职业规划和职前培训而获得了一个收入较高的职位,与W1相切于E点,也实现了效用最大化。比较W1和W2可知,毕业生甲虽然只是获得了较低薪酬水平的工作,但从就业行为中获得了更大的满足感。

通过上面三个定理的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大学毕业生在人生的初次求职过程中,不能把经济追求作为职业选择的唯一或首要标准。一个人要获得更大的就业效用,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就必须遵循就业效用定理,把发展需求甚至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等多个变量考虑进来,并且应重视这些变量对就业效用的累积强度。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正式就业之前应该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形成恰当的就业期望,然后根据这些方面的情况结合所学的专业和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制定一个中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线路图,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鑫媚.68.0%的人认同先就业后择业[N].中国青年报,2007-11-19.

[2]陈惠雄.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罗传银.就业效用——一个人的生存方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保罗·萨谬尔森,等.微观经济学(第1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崔卫国,等.个人发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信用消费 消费心理

信用消费属于超前消费,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消费。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先消费,后付款,商品买卖和资金借贷相结合;
二是以自然人为贷款对象;
三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信用消费有分期付款、消费信贷、信用卡等多种形式。信用消费方式的出现,既能解决购买心仪物品的问题,又能在还款日期前还清借款还免息。这样的消费方式流行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里,信用消费的新型理财观念也在大学里被普遍接受。大学生信用消费在信用消费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因此衍生了“学生经济”这个新名词。

在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消费的主流人群,对大学生信用消费的研究至关重要。首先大学生将会是社会中整体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以及预期收入等)较为领先的群体;
再者社会消费观念由现金消费走向信用消费,由储蓄理念走向理财理念首先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
最后未来诚信机制的完善有赖于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打好基础。本文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透视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信用消费,对完善社会经济信用消费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信用消费现状分析

《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中提到,2013年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为945.6元,人均年消费总额更达到11347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由此可见,虽然没有稳定的收入,在校大学生依然是极具消费能力的消费群体,是消费主力军,因此各商家想尽办法纷纷做起大学生的生意。

1、大学生消费规模

作为在校大学生,从13届应届毕业生起,往后推均为新起的90后一代。在中国1990―1995年间出生的大学生约有3000万,占总人口的11.7%(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商报)。由此可见,新起的90后一代将会是今后的主要消费人群,而且根据其现有的消费观念以及习惯,可以推测,他们还将会是销售信用卡银行、电子产品商家的主要顾客。

2、大学生消费方式

庞大的学生群体,催生了异常的“学生经济”。有不少商圈靠学生消费群体拉动,信用卡、数码产品等有专门的学生分销渠道,瞄准学生的房屋出租、餐饮、数码产品等行业的消费标准比普通市民还要高。一个巴掌拍不响,学生群体不但没有排斥商家迎面而来的营销,反而乐于接受,因此商家对在校大学生的评价是“花钱大方,追求时髦”。大学生虽然明知商家所营销的都是高利息的业务以及商品,但是他们还是出于一种虚荣心理,不惜超前消费,成为各种商品及服务的“奴隶”。而商家当然会毫不客气地与信贷公司联手,设下消费陷阱,将在校大学生手上的钱收入囊中。商家明知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却以低门槛对其进行放贷;
明知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观尚未形成,却刺激其购买价格昂贵的电子产品;
明知此举会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奢靡的风气,还有意而为之,毫无顾忌;
明知这是对在校大学生群体裸地剥削,却不惜一切,铤而走险。有专家认为,大学生虽已经成人,但是消费观却尚未成熟。消费金融公司在趋利动机下,以宽松的门槛向大学生放债,对非理性消费在客观上形成诱导。如此下去,这样低门槛、高利率的贷款,会给金融秩序甚至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大学生消费心理

在新起一代的消费观中,跟潮、多变是90后的消费特点。90后普遍认为,追求快乐和享受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与此同时,他们认为经济不独立是束缚他们随心消费的主要因素;
他们喜欢刺激、新鲜的事物,所以一旦从市面或者是网络上发现有新的产品上市,他们会很感兴趣,想要尝尝鲜;
假如有除了从父母手中得到的零花钱之外的收入,比如兼职或者获得奖学金之类的奖励,他们愿意和身边的朋友们分享,或许出外吃一顿饭表示庆祝。因此,他们可能会成为“月光族”。

4、大学生信用消费方向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90后大学生的手机价格在1000―2000元的占比49%,2000―3000元的占比11%,3000以上占比6%,平均手机价格1416元,每月手机话费在35―65元间不等。

手机现今作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多数大学生对手机有极大的心理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特别是在电子产品领域,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他们注重手机的款式,注重手机的质量及功能,同时也是品牌的忠实拥护者。手机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学生消费者的确是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

调研走访中,广州各大型超市卖场层的数码产品专柜,随处可见大学生分期付款购机计划的醒目宣传栏,众多品牌产品包括苹果、三星、索尼、HTC、华硕等,类型从手机到平板到手提到台式电脑一律支持分期付款。除此之外,许多受年轻人青睐的商品,都采取分期付款、月供的形式出售,比如说电动摩托车、单反相机等上千元不等的商品,月供只需两到三百元不等。这一销售手法对于在校或者是即将踏出社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都极具吸引力。他们普遍都有这样的心理:现在我们没有稳定的收入,但是可以通过省吃俭用、兼职等获得额外收入并用于供款,或者等到参加工作、有正式收入了以后再一次性把剩余款项付清即可。于是他们很乐意与商家达成协议,尽管这样的购买方式需要支付比一次性付款多一点的利息费用,但对于他们目前的收入状况而言,分期付款未尝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可以获得心爱之物,又不会拖累自身的经济情况。

实地走访中,其中一家针对大学生分期付款的价目表上显示:贷款金额分为14档,从540元、1000元到10000元不等;
期数分为3档:9个月、12个月、15个月、24个月。以贷款2000元为例,选择期数12个月,月供为246元,如此算下来,年利率为47.6%;
再以贷款5000元为例,选择期数12个月,月供为613元,年利率为47.12%。

以广州的幻想曲为例,在校学生需要提供的资料是银行账号、身份证和学生证。申请填写资料时,再提供一些个人资料,例如家庭电话号码等,月供方面看你首期给多少,然后剩下的再在每个月规定的日期内自己去存款或者办理自动扣款。与银行信用卡不同,这类手机分期付款的批准最快只需十几分钟,经过审核完毕,付清首付,就可以将自己看中的手机或电脑等数码产品带走。

二、大学生信用消费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信用风险问题

信用消费无疑加剧了金融风险和金融犯罪。目前我国针对大学生信用消费所制定的法律体系和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完善,信用消费环境不成熟。无论是信用高息消费还是信用诈骗,这些加剧金融业的不稳定性和财产危险的种种因素都是大学生信用消费所不能承受之重。

2、职场新人的巨额消费

根据官方的统计信息,2014年全国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将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28万人。14届应届毕业生夹于学校与社会间,没有取得工作收入,而实习租房、添置职业装、买电器、毕业旅行等每一件事都需要花钱,除了向父母索取外,社会、政府、学校没有更好的资助。

3、大学生信用消费观念的短板

在调研中,不少商家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描述是“花钱大方,追求时髦”。在虚荣心和攀比心态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超前消费”。在大学生月光族的背后,信用消费必然助长某种病态的消费心理,花明天的钱买今天想买却不敢买的奢侈品。长此以往,会麻痹我们对金钱、对数目、对账单的基本概念,自制力差的人更会在债坑里泥足深陷。

三、对当代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建议

1、国家对大学生贷款分期付款业务风险的监管

为了倡导不攀比、不虚荣的社会风气,教育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央行在2009年就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我国法律也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类利率的4倍。某些信贷公司,过分简化贷款程序,淡化诚信审核,忽悠大学生“超前消费”,赚取超过40%的疯狂高息,已经是公然违反相关法律。

由于我国正在向信用消费阶段过渡,贷款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的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消费金融类公司的监管,对违规者给予重罚,全面规范金融典当、担保、财务公司的贷款行为,防止出现大规模的金融纠纷。

2、学校与政府对应届毕业生的资助

在上海“211工程”高校试点中推出针对大学生信用消费的“信用启航”项目,只要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就能够从消费金融公司申请到一笔5000-10000元的信用贷款,用于从校园到职场过渡期间的花销。在还款方式和期限上,还款期限有两种:12个月和24个月。根据大学毕业生的特点,在贷款期限外还设置了三个月的还款宽限期。以本科生申请的6000元贷款为例,在“宽限期”内毕业生只需缴纳0.8%的贷款月息,就不会产生账户管理费,即每个月只需要还款48元,从第4个月开始支付本金利息,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还款法。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未来收入许可的前提下,申请这一贷款用于过渡阶段支付房租、添置物件,能让其更轻松地走向职场,此种模式操作也减轻了父母的压力。

3、大学生信用消费观念的树立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自觉提升理性消费观念,量力而行,拒绝奢靡。

对于经常入不敷出的信用消费超支,无论是向银行贷款或与同学亲人支借,要做好每日、每周、每月消费明细记录,找出原因,在超支方面做调节,争取每月实现收支平衡。

对于外面商家实行的超过银行同期利率4倍的那部分利息,要懂得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要求降低利率,维护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陈鹏:消费价值观对大学生信用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4).

[2] 李泽一:论信用经济下的大学生消费――基于天津高校信用卡调查[J].现代商贸工业,2009(16).

[3] 赵鹏飞:中国个人消费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4] 黄文土、黄婉丽:大学生信用卡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J].投资理财,2010(5).

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1、毕业论文(设计)来源:

( )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 )学生科研课题;

( √ )指导教师提供;( )自拟;( )其它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类型:

( √ )论文;( )毕业设计;( )其它毕业实践环节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综合国力成为国家立足于残酷竞争现实的主要武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到国内为外广泛的关注。消费是生产和在生产的目的和条件,刺激消费更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是社会的“准劳动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更是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这一群体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处于半封闭的生活状态,尽管在理论上有较高的造诣还是避免不了与社会的脱节,表现出难以适应当经济生活的种种迹象:

1)缺乏日常生活的消费经验;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消费模式,致使他们无法体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造成其消费经验的缺乏。

2)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消费方面享乐主义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预购”“分期付款”此类超前消费方式成为他们主要的消费形式。

3)缺乏消费的实践;尽管如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结构复杂,形成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在日常消费中大部分学生更喜欢,“明码标价”伸手就拿的方式,毫无讨价还价的观念,并不能将消费当成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

2.选题目的

对于大学生消费的优点和弊端,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都着手研究和应用,试图经过调查经过调研、论述的方式揭示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内在因素,但是由于经费、人力、还有调研对象客观存在的问题,致使调研的范围产生局限性,数据的单一性和研究内容的重复性的种种问题,选此课题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大学生的消费模式,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归因。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摘要:大学生、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的概述

1、大学生消费的现象

2、大学生消费的弊端阐述

3、大学生消费数据的分析

预期目标: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丰富对大学生消费生活的调研内容,了解大学生消费的主模式,指导自己、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自己今后踏入社会生活打好夯实的基础。为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调研现状与应用

1、国内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2、国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3、总结分析国内外专家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数据,找出调研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大学生消费弊端的根本归因

四、拟采用的方法与步骤

1)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对相关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

2) 文献检索法:通过论文、期刊等多渠道的搜索与之相关的文献,做好资料准备,了解现阶段国内外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3)研究的步骤:根据文献和调查问卷分析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4)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分析并找出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5)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所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

五、总体安排与工作进度

1.2019年6月3日---7月29日,收集材料,查阅文献,为写开题报告作准备。

2.2019年8月1日--8月10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19年9月30日,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

4.2019年1月5日---1月10日,写出论文初稿。

5.2019年3月3日---29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定稿。

6.2019年4月9日、10日,准备论文答辩稿,并进行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9

[2]李巍.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 重庆社会科学. 2019

[3]贺冬萌. 大学生高消费现象研究[J]. 消费导刊. 2019

[4]李玲. 大学生的人际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某高校为例[J]. 传承. 2019

[5] 张璞麟,高宏博. 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

[6]周春霞,彭光芒. 大学生消费观的大众传媒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7]周亚莉. 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问题的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9

[8]杜红梅.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J]. 科技风. 2019

[9]李俊,蔡涛.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J]. 中国商贸. 2019

[10]蒋琦玮,马灿.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 消费经济. 2019

[11]吴磊,刘建荣. 地方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9

[12] 张永胜.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13] 周丽.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七、导师对开题报告的可行性提出意见

导师签名:

导师单位名称:

年 月 日

八、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