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疗论文【五篇】(全文)

发布时间:2023-08-15 11:35:05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1肿瘤病理学至关重要恶性肿瘤预后一般较差,将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担。疾病的病理诊断是肿瘤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对于可以手术的病人通过手术切除瘤组织得到病理诊断,如无手术适应证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床医疗论文【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临床医疗论文【五篇】

临床医疗论文范文第1篇

教学重点内容的选择

1肿瘤病理学至关重要恶性肿瘤预后一般较差,将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担。疾病的病理诊断是肿瘤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对于可以手术的病人通过手术切除瘤组织得到病理诊断,如无手术适应证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无法手术,应尽可能通过穿刺取得活检送细胞学或者组织病理学诊断,便于明确诊断并判断疾病的预后,避免误诊和误治,以提高肿瘤治愈率和病人生存质量。通过对肿瘤病理学的学习,将有利于医学生掌握肿瘤细胞的组织学特点,也能对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积极意义。

2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是肿瘤治疗方法的基础目前,人类对肿瘤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形态学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肿瘤多因素致癌理论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肿瘤的病理学发展到分子水平,肿瘤的诊治从而展示出良好的前景,这要求我们必须将教学深入分子生物学水平。通过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分化与凋亡、基因表达失控等知识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肿瘤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动态及方向。

3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恶性肿瘤四大治疗手段分别为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但由于3/4左右的肿瘤病人在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单靠一种治疗手段很难治愈肿瘤。目前世界治疗肿瘤已进入综合治疗的时代,我们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应用现有的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依照不同病例特点,进行有机组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人们在综合治疗癌瘤时,大多先切除原发病灶,再辅以化疗,这不仅有利于病情分期,同时又可避免错过那些对化疗不敏感肿瘤手术切除的机会。

4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肿瘤性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法,考虑到病人的个体化差异,既要体现规范,又要体现出类似于传统医学辨证施治的理念。由于我国现有的医疗体制,专科医生大多从自身专业出发,过分强调专科治疗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其他治疗手段的合理使用。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学生对肿瘤治疗的整体观念,故应在临床教学中予以强调。同时,现代的肿瘤治疗正朝着循证医学方向发展。遵循循证医学也要求为病人制定出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强调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将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辩证思维,也能为病人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5积极学习和探索新技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由于医学界积极探索对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寻找更合理的治疗模式,肿瘤的治疗不断出现新发展。现今外科手术强调延长生命、治愈肿瘤的同时保留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如:直肠癌近年由于消化道吻合器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许多原来需作肠造口(人工)的直肠癌病人免去了人工的苦恼,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分子靶向治疗: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放疗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精确定位、精确放疗使正常组织保护得更好,肿瘤剂量得以提高,提高了肿瘤的局控率。目前肿瘤成为多发病、常见病,作为医学生,应该对其治疗进展、新技术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探讨

1PBL教学法PBL

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先由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推行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法以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肿瘤从病因方面与基础及临床多学科有广泛交叉:许多肿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诊断;很多肿瘤可以导致多系统功能损害,伴随的临床症状相当复杂;还有的肿瘤发病机理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要求医生对免疫学有深度掌握。临床肿瘤学的这些特点更适合应用PBL教学法。

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在对常见的九大恶性肿瘤讲述过程中运用,即通过初步提出问题,准备讨论提纲;根据问题预习讨论提纲,分学习小组;课堂启发讲授;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并对共同性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这样一个过程来完成教学单元任务。这一过程不应是对一个案例进行简单探讨的过程,而是在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创设的一种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的安全的环境。基于医疗安全的考虑,医学教学中往往不会直接让学生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尝试。而在PBL模式下,问题的设计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控制讨论和教师的指导,经历一个尝试-失败-接受反馈-再尝试的过程,从而被激发起思考及探索欲望,获得不同于课堂讲授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打破了传统的单向讲授式教学的模式,能提高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深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讲授示教加多媒体课件法适用于既有理论

又有实践的内容,理论强的内容以讲授为主;操作性内容以模型示教及课件演示为主。讲解时,有些采用边讲解示教、边演示课件的方法,有些采用先讲授、示教,再课件演示的方法。根据不同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已经进入多媒体教学时代,多媒体教学是结合以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技术。这种教学方式直观、高效、内容丰富、表达力强,是临床肿瘤学教学的最好形式。如解释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一些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理,其内容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肿瘤细胞的分裂、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靶点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以动画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应是从学生本身出发,而不是从学科出发。讲授过程中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应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应用、分析、综合,而非仅限于听课和记忆。利用讨论、个案研究、设定引起其兴趣的问题并鼓励从专业角度去解决等方式,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以批判的态度思考,对别人的思想提出有探索性的质疑,而教师则可以尝试检验其推理或质疑的质量,给予其鼓励。学生能从课堂中获得学习的技巧、态度、习惯,比掌握单纯的知识更为重要。

3加强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培养医学生肿瘤临床工作能力医学生临床见习与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课时进行临床见习,使学生直观地学瘤疾病知识,深刻地掌握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年的临床实习中,如何安排肿瘤病种的临床实习,关系到学生能否将学到的肿瘤学知识来处理肿瘤疾病的关键。常规的安排忽略肿瘤科的临床实习,尤其是放疗科的实习,这不利于医学生肿瘤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不利于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处理肿瘤疾病。只有通过充分的肿瘤临床实习,才能为将来的肿瘤临床工作打好基础。具体实习安排:在经过普内科及外科实习之后,安排1-2个月左右的化疗科和放疗科实习,这样才能巩固已学的肿瘤学知识,才有可能深刻领会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明确肿瘤治疗过程中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及其他疗法的适应范围,正确选择合理、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在1-2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如下几种能力。

3.1肿瘤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学生进入肿瘤科实习后,我们用类似导师制的临床教学模式,对每批进入我科的实习生均固定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肿瘤临床思维能力。所谓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各种器械检查结果等),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从而达到正确诊断疾病并提出治疗方案的理性思维过程。

实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作出疾病的判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并要求其对此提供推断的依据,这种真实的任务往往会比模拟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欲。而导师在此过程中,不只是评判其对错,还需要评价学生的推断过程,使其掌握问题的实质而非单纯的结果。通过这种能力的培训,树立起临床诊疗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

3.2医患沟通能力在科室实习、见习期间,还应该加强对实习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的培养,医患交流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医患交流技能的培养,对临床学习的效果及毕业后顺利进入医生角色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肿瘤患者一般情况之下都要面对生理及心理的双重痛苦,需要医护人员及社会的关心。因此,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解除他们心理上的负担和生理上的病痛,是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从而使实习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观念。

3.3肿瘤的综合治疗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针对乳腺癌的患者,把肿瘤学基本原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掌握好乳腺癌综合治疗原则、无瘤原则、肿瘤三级预防、临终关怀等。同时培养实习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理解病人保乳及再造术中与美学和整形学的关系。另外还可通过乳腺癌基本理论和手术方式的变化说明循证医学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方面的培训,提高了他们开放性思维能力。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

为保证临床肿瘤学授课教师授课质量和效果,在课程结束,我们根据考试成绩以及教学质量调查的反馈进行教学分析,认识到传统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反馈信息,学生普遍反映喜欢PBL教学模式和临床实习的导师制度,并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科研及临床工作有较大的帮助。

临床医疗论文范文第2篇

作者:钟嘉熙,朱敏,吴智兵,孙华锋,林宁,左俊岭,刘南,叶志中,陈银环

【关键词】 SARS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1例入院时以卫气分证为主的SARS患者,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法,拟定基础方(僵蚕10g、蝉蜕6g、银花10g、连翘10g、桔梗10g、蒲公英20g、芦根20g、甘草6g)随证加减,配合中成药清开灵、鱼腥草注射液及小柴胡片进行治疗,按相关标准进行疗效分析,并与同期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医治疗的50例作对照分析。【结果】本院收治的61例全部治愈出院,平均退热时间为(403±394)d,肺部阴影开始吸收时间平均为(434±276)d,病灶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时间为(693±402)d,平均住院天数为(905±491)d;
与同期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医治疗的50例比较,平均住院时间、胸片病灶开始吸收时间及明显吸收时间均较短,治愈率较高。60例卫、气分证患者经治疗均未传入营血分。无1例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无1例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西药;
仅1例使用了面罩持续正压吸氧;
仅5例(占820%)短期应用过地塞米松,无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对SARS患者早期应用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为主的中医药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由卫气分传入营血分,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非典型肺炎/中药疗法;
疏风清热;
利湿;
卫气营血辨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以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损害为病变基础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传播流行已严重危害到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建设。据各国医学专家预计,在今冬明春,SARS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寻找有效的规范的SARS防治方法迫在眉睫。

迄今为止,各国在SARS防治和研究中的主要成就包括: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公布非典的病原体为非典相关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简称非典病毒[1];
高效的诊断方法取得快速进展;
疫苗的研制正在加紧进行中;
目前对于SARS的基本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试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及时应用面罩持续正压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对症和支持疗法等[2]。但是抗病毒药的确切疗效未能得到证实,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巨大问题。中医药对于SARS取得的疗效已得到包括WHO专家在内的广泛重视。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组织专家制定了“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技术方案(试行)”,该方案根据广东经验,提出中药的治疗原则为按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强调发挥中医药在SARS疫情控制中的特色优势,提出了“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方案中指出本病属中医“温病”的范畴[3]。因此探索应用中医温病学的理、法、方、药辨治SARS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索中医药治疗SARS的有效方案,本研究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03年1月20日至2003年6月9日收治的61例SARS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药治疗的50例[4]作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观察对象和方法

11 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03年5月3日颁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并经广东省非典防治专家组临床确认。

111 流行病学史

①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②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112 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偶有畏寒;
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
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11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114 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
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
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d后应予复查。

115 抗生素的使用

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111①+112+114条及以上,或111②+112+114+115条,或111②+112+113+114条。临床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12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标准和挟湿标准

参考《温病学》[5],具体内容如下:温病发热、恶寒、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为卫分证;
但发热、不恶寒、汗多、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属气分证;
若兼见卫、气分证特点者为卫气同病;
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质红绛属营分证;
身热、躁扰不宁、或神昏谵语、出血、舌质深绛属血分证。挟湿则证见发热或身热不扬、脘腹痞满、苔腻。

13 一般资料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61例病人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8岁,平均年龄(3843±1897)岁。所有患者就诊时均以发热为主症,发热时间最短05d,最长15d,平均(370±346)d,体温最低为373℃,最高为42℃,平均(3857±102)℃;
恶寒35例(5738%),咳嗽49例(8033%),精神疲倦41例(6721%),纳呆、脘痞36例(5902%),头身重痛或肌肉酸痛53例(8689%),苔腻38例(6230%);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者13例(2167%),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者17例(2833%),二者均升高者11例(1833%);
外周血分析各指标大多在正常范围内,淋巴细胞(LYM)偏低者占1404%、偏高者占175%,中间细胞(MID)偏高者2281%、偏低者351%,血小板(PLT)偏低者1579%、偏高者未发现。

61例患者入院时属卫分证16例(2623%),卫气同病证23例(3770%),气分证21例(3443%),营分证1例(164%),挟湿表现者38例(6230%),总属卫气分证候者60例(9836%)。

胸部X线表现:全部胸片经广东省非典防治专家组鉴定确认。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从起病到出院时止),所有患者肺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呈多叶或双侧改变,亦有单侧病变者。

14 治疗方案

141 中医治疗方案

采用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中药,基础方:僵蚕10g、蝉蜕6g、银花10g、连翘10g、桔梗10g、蒲公英20g、芦根20g、甘草6g。毒热壅盛加玄参15g、重楼15g,邪伏少阳或膜原加柴胡10g、黄芩15g,咽痛加岗梅根20g、马勃10g,湿盛加厚朴10g、法夏10g、竹叶10g,咳嗽加枇杷叶15g、前胡10g、杏仁10g,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以清气泄热之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
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
常规加用小柴胡片(4片口服,3次/d)。

142 西医治疗方案

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条件下常规使用抗生素,我们选用了新大环内酯类与第三代头孢菌素2联用药(阿齐霉素05g静脉滴注,1次/d;
头孢三嗪1g静脉注射,每12h1次。严格控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只在高热持续3d以上不退,胸片示肺部阴影迅速增多,或阴影密度较快增高有实变趋势时(肺泡、肺间质出现水肿时)才使用;
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1次/d,连用3~5d,每天复查胸片,肺部阴影吸收后即减量或停用。

2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7d以上;
(2)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
(3)X线胸片炎症病灶有明显吸收。

22 治疗结果

至2003年6月16日,本院所收治的61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平均退热时间为(403±394)d,胸片炎症阴影开始吸收时间平均为(434±276)d,病灶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时间为(693±402)d。平均住院天数(905±491)d。

按中医辨证60例卫气分证患者经治疗均未传入营血分;
1例营分证患者经清营透热及上述综合方案(未使用激素)治疗后痊愈出院。无1例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无1例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西药,有1例使用了面罩持续正压吸氧。

61例患者中,仅5例(820%)短期应用过地塞米松,无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

23 与纯西药治疗的50例比较结果

深圳东湖医院(以下简称东湖医院)2003年2月9日至2003年4月15日共收治50例SARS患者,均采用纯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早期使用抗病毒药,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防治细菌感染,机械通气等[4]。大致与本组处在同一时期,两组的可比性及疗效比较详见表1~表4。表1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略)表2 两组病例入院时临床症状表现比较(略)表3 两组相关疗效指标比较(略)表4 两组治愈率比较(略)

表1提示两组病例性别构成无显著性差异,我院SARS患者平均年龄大于东湖医院组。表2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发热、恶寒、头身肌肉疼痛等症状均无显著性差异,咳嗽与疲倦两症状东湖医院组较本组为多。两组间基本具有可比性。表3显示,两组入院后退热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我院的平均住院时间、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肺部病灶吸收好转时间均较东湖医院组为短。表4结果则表明,我院的治愈率较东湖医院高。

3 讨论

31本病的发病特点及药理作用机制

本次发生于2002年冬季至2003年春季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病急骤,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初起多见发热、恶寒、咳嗽、舌红等肺卫风热证的临床表现,我院收治的61例SARS患者中有60例(9836%)入院时病变处于卫、气分阶段,仅1例(164%)辨证属营分证;
且6230%的患者兼有肢体困倦、关节酸痛、纳呆、便溏、舌苔腻等挟湿的表现。故认为本病的中医病因主要是风热挟湿疫疠之邪。按温病的分类方法,SARS属新感温病范畴,其病变基本按卫、气、营、血的顺序传变发展[5-7]。

清・叶天士《温热论》曰:“风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明确指出:卫、气分病变失治则病情恶化,传入营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强调力争将病情控制在卫、气分阶段,早期使用中药,治法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基础方剂以僵蚕、蝉蜕为君,主疏风清热透邪;
以银花、连翘、公英、桔梗为臣,加强清热解毒,解除疫疠浊气,桔梗尚能宣肺利咽,扼守肺卫之门户;
以芦根为佐,一方面辅助疏散风热,另一方面取其利湿之效,正如叶天士语“……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甘草作为使药除能调和药效外尚能利咽解毒、和胃顾中,起三方面作用,桔梗亦作为使药载药上行以达病所[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银花、连翘、僵蚕、桔梗、甘草、芦根、蒲公英对病原微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8],是本方抗病毒作用的基础;
银花、桔梗、芦根、蒲公英均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8],直接针对SARS相关冠状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进行治疗;
银花、连翘、芦根、蝉蜕具有解热抗炎作用,僵蚕、蝉蜕有良好的镇静抗惊厥作用[8],对于SARS患者能起到良好的对症治疗作用;
甘草、桔梗、银花对胃的保护作用[8]有助于消化功能的调节,能减轻SARS引起的消化道不适。鱼腥草、清开灵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中成药,鱼腥草尚有利湿作用,切合SARS中医证候的治疗。清开灵主要由板蓝根、金银花、栀子、水牛角、珍珠母、黄芩苷、胆酸、猪去氧胆酸等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解热镇痛、抗病毒作用[8]。因春季为阳气生发之时,少阳当令,疏利少阳枢机可使邪有出路,故常规服用小柴胡片。

32 与东湖医院纯西药治疗的比较

关于与东湖医院组的可比性问题:卫生部2003年5月3日颁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中提到年龄大于50岁为重症SARS的参考指标之一,我院与东湖医院两组间年龄构成比较,本组平均年龄稍大,显示有统计学差异,但不能确定认为有病情偏重趋势,故暂不考虑这一因素的临床意义。统计结果还显示,入院时临床症状除咳嗽与疲倦东湖医院比我院多外,其余均未显示显著性差异。因咳嗽与疲倦这两种症状并非SARS的首要症状,不能作为衡量SARS病情的主要指标。故可认为两组病例基本具有可比性。当然这仅限于与文献报道出来的资料进行比较。

疗效分析结果显示,我院收治的61例患者中,60例卫、气分证患者的病情全部得到控制,未传变入营血分。1例营分证患者经清营透热及上述综合方案治疗后亦痊愈。与同期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医治疗的50例疗效比较,除在退热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外,本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胸片病灶开始吸收时间及明显吸收好转时间等均短于东湖医院组,治愈率亦较东湖医院组为高,提示中医为主的治疗措施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33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本组61例患者中,仅有5例(820%)短期应用过地塞米松,无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

SARS主要病理改变是间质性肺炎(metapneumonia,MP)及免疫器官如淋巴结及脾坏死。SARS对机体的攻击,使肺血管充血、渗出、纤维化以及免疫器官出血性坏死,影像学表现及对死亡病例的肺组织病理检查均提示部分SARS有急进性肺炎机化早期的表现[9]。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较快使病毒血症减轻,体温降至正常,同时阻止MP的发展,并逐渐吸收,抑制肺炎纤维化形成[10]。然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研究发现,重症SARS患者T淋巴细胞中,CD4+和CD8+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计数甚至低于艾滋病患者,临床可见到SARS患者的二重感染,而治愈的SARS患者与死亡患者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也有显著性差异,此结果说明本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减弱趋势[11],提示激素的使用应慎重。因此,对于SARS我们应当从临床个案角度分析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产生了过度反应还是反应不足,谨慎合理地应用激素,平衡抗炎与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炎症期肺组织纤维化等的关系,这对于阻抑疾病传变、逆转病势非常重要。据最近报道:北京已出现了SARS痊愈后骨坏死多例,以股骨头坏死多见。粗略统计,在北京感染SARS的医务人员,有1/3~1/2已出现骨坏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教研室主任何伟教授指出:激素的大剂量使用已成为骨坏死特别是股骨头坏死的最主要原因。这提醒我们在应用激素控制SARS病情的同时必须警惕其副作用及后遗症。同时提示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措施以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其副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在SARS治疗中我们采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尽可能在卫气分阶段,及早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法,遏制疾病向营血分传变,同时配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继发感染等,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原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中药对病原体的抑杀作用;
②中药的免疫双向调节作用,既提高效应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又拮抗炎性介质,调节免疫功能,使之趋于平衡,阻断病情向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展;
③调整机体的内环境状况,使机体度过病毒的感染自限期。今后我们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Mara M A,Jones S T,Astell C R,et al.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J].Science,2003,300(5624):1399.

[2]中华医学会.海峡两岸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08.

[3]钟嘉熙.中医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认识与防治[J].广东医学,2003,24(1):117.

[4]杨桂林,胡毅文,杨大国,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50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3):184.

[5]林培政.温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6]王融冰,王宝恩,陈士奎,等.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7):484.

[7]仝小林,李爱国,张志远,等.中医药治疗非典型肺炎1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3,44(7):506.

[8]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9]尹炽标.93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C].见:2003防治“非典”(广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257-258.

临床医疗论文范文第3篇

1.1研究对象

31例患者全部来自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本院外科的住院患者,根据肱骨骨折诊断标,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为16人,对照组为15人。

1.2纳入标准

一是具有外伤病史;
二是X线片显示为新鲜单纯性肱骨骨折;
三是愿意配合研究同时能够坚持治疗方案的患者;
四是无其他并发疾病,体质较好。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方案

详细询问清楚患者病史,反复确认并阅读患者的X线片,对骨折位置和移位方向熟悉,做好手法复位的准备工作后,让患者保持坐位,双肩自然下垂,用布带绕过腋窝对侧进行提拉。第一步为拔伸牵引;
第二步为端挤顶托;
第三步为上举提按;
第四步为合抱摇摆。在助手配合下完成上述操作,达到满意复位后,用做好的夹板进行固定。3周以后即可记性小幅度的肩部功能训练;
4周后可以适当加大活动幅度,6周后可进行大幅度的功能锻炼;
8周后即可实现基本痊愈,可以适当负重。期间应随时进行X线检查。

2.2对照组方案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垫高骨折侧患肢,肩关节外展,在自锁骨外的三角肌前缘做创伤切口,露出肱骨结节部位。解脱软组织嵌夹进行骨折复位,通常情况下不建议使用钢板固定。由于肱骨的骨质可能造成螺钉脱出,可以将6孔钢板弯曲成直角钢板,使用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用杆状加压螺钉对骨折间隙进行加压,用皮质骨螺钉对肱骨骨干进行固定。

3指标及标准

3.1对位指标

优:骨折完全达到解剖对位。

良:骨折端错位幅度在0.5厘米、10度角之内。

中:骨折端错位幅度在1厘米、15度角之内。

差:骨折端错位幅度大于1厘米、15度角。

3.2肩关节功能指标

优:没有任何肩部功能障碍,没有压痛和疼痛状况,活动不受任何限制。

良:没有自发性的压痛和疼痛,但在劳累的情况下有偶尔不适,活动轻微受限。

中:偶有自发性压痛和疼痛,肩部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差:经常持续性自发疼痛,严重不适,活动严重受限。

4治疗结果

治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完成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对位情况统计可以说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实际对位情况比手术复位内固定差一些。

4.2功能指标

在肱骨骨折愈后功能方面,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的治疗组和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对照组直接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在肱骨骨折的治疗中,愈合后的功能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有明显的优势。

4.3愈合时间

在愈合时间比较上,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也较大(P<0.05),可以发现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的方式愈合时间更短,优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5结论

临床医疗论文范文第4篇

目的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方法对慢性铅中毒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查阅慢性铅中毒相关文献,组织职业病科医疗、护理、检验等专家讨论制定。结果制定医师版和患者版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确定慢性铅中毒患者预期住院时间、重点医嘱及诊疗护理项目。结论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的应用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促进病人的康复。

关键词:

循证医学;铅中毒;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疗管理模式,在我国开展了近20年,通过临床多专业数百个病种的实践应用,现已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及医疗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1]。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促进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化发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制定并实施临床路径,2012年卫生部门制定并了相关卫生行业标准[2]。自卫生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已制定了22个专业33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但在职业病专业中尚未开展统一的临床路径。慢性铅中毒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的职业病,国家制定有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相对明确,诊疗技术比较成熟,治疗费用相对稳定,符合制定临床路径的病种标准。为给慢性铅中毒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规范化的诊治方案,本文以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2011年—2013年诊治的慢性铅中毒病例为基础,查阅慢性铅中毒诊疗文献,结合慢性铅中毒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的制定进行了初步探索。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2011年—2013年慢性铅中毒住院病历60份及临床路径制定相关文献等。60例慢性铅中毒病例中2011年12份,2012年16份、2013年32份,依据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级[3],分为慢性轻度铅中毒和慢性中度铅中毒。随着《职病防治法》、《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标准的实施,因在有害作业行业中,普遍开展了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目前发生职业性慢性重度铅中毒发病率极低,总结近3年慢性铅中毒病例中无慢性重度铅中毒病例。

1.2方法对近3年慢性铅中毒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制定临床路径的相关指标,如诊断分级、平均住院日、护理级别、常规医嘱、铅中毒的生物标志物、铅中毒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驱铅治疗药物、驱铅治疗疗程、辅助治疗药物等相关资料;查阅国内外有关慢性铅中毒诊断治疗文献;召开职业病科临床医护人员有关铅中毒医疗实践经验研讨会;开展慢性铅中毒整体护理规范及铅中毒患者健康教育等。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设计制定慢性铅中毒临床诊疗规范、医师版和患者版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

2结果与分析

2.1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的循证

2.1.1从既往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历资料中循证总结既往的病历资料是制定临床路径文本的基础,也是循证实践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对近3年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历的查看,汇总慢性铅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特别是针对慢性铅中毒主要引起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最佳、可信、实用的证据。对临床路径预期目标参数如平均住院天数、常规医嘱、辅助检查项目、驱铅治疗药物、驱铅疗程及疗效等指标进行分析。收集到制定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的相关资料:60例均为慢性轻度铅中毒或慢性中度铅中毒;治疗药物选用静脉滴注依地酸钙钠针驱铅,辅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参芎注射液改善微循环、还原型谷胱甘肽抗氧化自由基治疗;慢性轻度铅中毒平均驱铅治疗2~3个疗程,慢性中度铅中毒平均驱铅3~5个疗程;血铅、尿铅是铅中毒主要生物标志物;贫血、腹绞痛是铅中毒常见的症状及慢性铅中毒的护理级别、常规医嘱、辅助检查项目等常规性的信息。

2.1.2从国内外有关慢性铅中毒诊治的研究进展中循证为确保选定项目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按照慢性铅中毒的国家职业卫生诊断标准及本领域有关慢性铅中毒诊断治疗进展,收集相关文献,作为制定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总结国内外医学文献中报道的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分级、辅助检查、驱铅药物、驱铅疗程、护理等新进展,为科学制定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路径提供临床循证的支持[4-10]。

2.1.3对职业病科医护人员临床实践经验的循证,以备应对临床治疗中的变化职业病诊断医师及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通过对铅中毒患者的密切观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较强的临床分析能力。要利用对职业病科临床医护人员临床实践的循证,提高诊疗水平及护理质量,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丰富知识。把个人临床经验同既往病历资料、文献中获得的最佳证据结合起来,为临床决策和科研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1,11]。

2.1.4对患者需求的循证临床路径的制订要从保护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制定内容的合理性,既要符合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具有适用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职业病,在为患者提供规范化医疗服务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将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确保为患者提供科学地、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工作。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经济条件不同,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不一样,在临床路径文本制定时要兼顾各层次患者的实际需求[12]。

2.2制定临床路径文本职业病领域开展临床路径仍处在探索阶段,为满足临床路径的适用性和病人第一的原则,按照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制定的标准,结合本院的情况,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文本、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书及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实施变异分析表。

2.2.1医师版临床路径文本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供临床医生使用,其制定需要反复讨论、论证:首先由职业病科医护人员根据收集的近3年慢性铅中毒病例的相关资料,结合医护人员对慢性铅中毒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参阅国家铅中毒诊断治疗标准及文献,制定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初稿,包含标准住院流程和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单。标准住院流程包括:临床路径的适用对象、诊断依据、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标准住院天数、进入路径标准、选择用药、出院标准、变异及原因分析等。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内容含患者一般情况、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护理工作、变异记录及原因分析、退出路径的原因及分析和医护人员签名[2]。初稿交院内职业病科医师及职业病领域专家讨论修改,根据专家的讨论意见进一步完善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路径,通过反复多次的讨论制定出科学的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标准住院天数的确定是根据临床病历资料分析结果,结合文献报道等[5-6,8-10]。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临床路径表的时间安排以连续驱铅治疗2~3个疗程,预期住院11~18d;职业性慢性中度铅中毒临床路径表的时间安排以连续驱铅治疗3~5个疗程,预期住院18~32d。按照临床路径文本要求,住院第一天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血铅、尿铅、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确定除驱铅治疗药物以外的辅助用药。

2.2.2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主要是体现患者参与诊疗的过程,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的内容,按照住院诊疗阶段分别制定相关项目。以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具体的诊疗计划,帮助其了解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诊疗过程及预期的治疗效果,治疗中需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确保能够顺利完成诊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2.2.3变异分析记录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与预期诊疗计划的不同均属于变异,如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出院时间的延迟及治疗效果的改变等变化。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需将变异记录下来,分析产生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提供循证基础,也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的修订提供临床资料。

2.3临床路径的实施与评估

2.3.1实施培训参照医院医疗管理模式,医务科组织成立医院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对参与临床路径工作的全体成员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对职业病科医护人员重点培训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的文本内容及实施流程,深入了解临床路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明确各自的职责。对评价小组成员进行临床路径评价目的、内容、方法及结果分析等培训。

2.3.2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需要职业病科科主任的重视以及职业病医师之间、医护之间和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职业病诊断医师根据患者职业接触史、临床表现及血铅、尿铅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集体讨论确定慢性铅中毒的诊断,符合路径的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主管医师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文本结合上级医师查房意见开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并记录。医护人员对路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和退出路径的原因进行分析、记录。

2.3.3临床路径实施中的评估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开始实施后,要定期收集执行医生、护士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定期汇总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治愈率、变异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等评估指标资料进行循证分析和评估,对初期制定的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论证。根据临床路径实施中的评估意见对路径进行不断修改,在实践中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这个过程应定期进行,不断循环,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与本院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临床路径,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合理[1,13]。

3讨论

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是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医疗管理模式,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有效途径。国外对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应用处于比较成熟阶段,临床路径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开展应用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2009年卫生部为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将临床路径作为医院改革的重要任务,并把是否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的指标。通过对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和300多个病种临床路径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卫生部在“十二五”工作任务中,要求各地继续按照卫生部要求,加大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扩大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医院范围,逐步增加临床路径管理专业和病种数。循证医学作为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医疗卫生服务实践的桥梁,为合理治疗程序的制定提供了可能,其中循证问题和循证支持是循证医学的基础步骤,也是制定临床路径表的重要阶段[14]。只有充分遵循循证的原理,才能保证临床路径表制定的合理、规范、实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要求结合实际临床工作,遵循疾病诊治指南、循证医学的进展不断调整路径的实施内容,以便提供给患者新的、最优化的诊疗方案

临床医疗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临床医学行为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从单纯地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由社会、心理、生物综合性的医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过去,临床医学行为大多为由个人经验和理论知识加以指导,现在大多采用的是以偱证医学来作为依据的临床医学模式,并且渐渐地成为了决策医学治疗学的指南和方向。偱证医学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不仅成为了医学领域的一大创新,同时还改变了过去那种以经验作为诊断基础的医学模式,意义重大。

【关键词】:偱证医学、儿科、临床

正文:

一、 循证医学概述

偱证医学还被称之为实证医学、求证医学和有据医学,顾名思义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偱证医学的概念即为“慎重、准确和明智的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订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Sackett DL,Straus SE,Richardson WS,et al.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M].2nded.Churchill Livingstone:Edinburgh,2000.]。当前,偱证医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诊疗之中,使得医生在为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结合医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在考虑到病人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以当下最佳的临床结果作为证据,从而为病人的诊治做出最佳的决策。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最佳研究证据

最佳研究证据的功能是确保诊断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的精确以及确保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措施更加的安全有效。在内容上,最佳研究证据指的主要是在研究结果中所产生的科学结论。这些研究结果主要包括基础医学研究、临床相关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临床研究是来自于患者本身。

(2)临床专业知识技能

医生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临床积累,高效率地做出对于患者临床医疗决策的判断。

(3)患者的需求

患者的需求主要包括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患者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的适合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方案。

二 偱证医学的意义

2  学习循证医学的意义

(1)及时获取临床科学证据

受到时间的限制以及教科书知识陈旧的影响,加之医学杂志数量有限,致使临床医生很难及时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临床证据。在研究防治性医疗证据中,最好的来源之处就是Cochrane协作网所给出的系统评价。临床研究当中一种较好地方法就是系统评价,其相较于传统的文献评述方法更加的系统和科学,所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述形式,评价过程包括首先是较为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未发表或者是已经发表过的相应的临床研究,然后对于这些文献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的评价方法和原则,以此筛选出来最符合质量标准体系的临床研究,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Meta分析,也就是根据定量合成进行的统计学处理技术,最后才能得出可靠且具有综合性意义的结论。在这一点上,Cochrane协作网则具备了众多的优势。首先,在收集资料方面,其非常的全面,不仅包含了已经发表的论文,同时还包括一些尚未发表的论文,这些论文经过严格的质量评价,保证随时更新,就使得医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自己需要的临床研究信息。

(2)掌握临床科学证据

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疾病诊治决策,就要求临床医生对于临床科学证据要熟悉且能够熟练应用。偱证医学所作出的系统评价,就是综合分析了同类型的随机对照试验,所得出的结论更加的科学更加的可靠。伴随着偱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其所面临的问题也就逐渐显露了出来。偱证医学已经不单单是提供新科学证据的任务,同时还应该将视线转移到如何把这些已有的证据应用于临床一线上去。

(3)更新临床知识

以高血压为例,有研究显示,医生的临床知识已经过时,其所掌握的最新水平与其毕业年限之间所呈关系为负数。所以说,临床医生如果在工作中不注重新证据的获得,就会造成所掌握的知识过时,从而不能够进行正确的临床决策判断,严重影响着医疗的质量。

三 循证医学在儿科临床领域的应用

在儿科的临床实践中,偱证医学理念的应用相对较早,儿科专家也认为,不能够直接应用基础研究的那些结果来解决临床问题,更加不能够照搬不动地运用临床研究结果,而应该是将儿童健康作为医治患儿的主要目的,在决策过程中要以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来作为诊治依据。在偱证医学运用于儿科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对于儿科医生自身的医疗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够确定出来临床证据是否是适用于个体患儿的。在英国、美国等一些国家,针对于不同儿童的临床情况要制定出来不同系列的儿科偱证临床诊治指南。在指南中,给出了对于儿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推荐建议,并以此来规范临床的诊断活动,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偱证医学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的过程为:第一,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临床问题;
第二,根据患儿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收集研究证据;
第三,对证据进行评价
第四,运用研究结果来指导病人的具体处理。我们以一个被初次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6岁小儿为例,医生和家长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偏差,医生建议利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由于其强烈的副作用,家长很是担心,又很想知道这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关系,这一案例的实践过程如下:

首先,提出可以回答的临床问题:可以根据病因、诊断试验、鉴别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提出问题。其次,查找当前存在的最佳证据:在进行防治性研究中,最好的临床证据来源于Cochrane协作网所作出的系统评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样本量,过去单个的随机对照的研究的样本太小,对于防治方法的运用疗效和安全性所作出的评价不够系统和全面。在最佳证据的寻找过程中,首先要寻找的就是来自于Cochrane协作网所给出的系统评价,如果没有找到,则可以进行单个随机的对照试验查询、已经设立了对照组但是还未采用随机分组方法研究的查询以及那些没有对照的临床观察研究查询,在进行这些论证查询时,应注意的是这些论证在强度和可靠度方面是依次降低的。第三,评价证据本身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根据临床流行病学与偱证医学所建立起来的整套评价方法和体系,诸如关于病因、治疗、诊断和预后等证据,依据这些方面的证据可对所检索的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予以评价。最后,应用证据进行临床指导决策:告诉家长这些类似于患儿的最新研究结果,家长可放心的进行选择,从而完成整个疗程。

结语:

21世纪是生物科技时代,信息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偱证医学将有效的帮助医生做好文献的取舍工作,达到最终的目的,以此将临床问题转变成为提问、系统查询、系统评估、运用最新的文献结果来为儿科临床做出可靠科学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蔺世平.加强儿科医师继续教育方式和途径的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

[2] 万朝敏.循证医学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