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音乐剧猫赏析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3-08-16 12:00:09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一、学生通过对比歌曲《回忆》在本剧中多次出现时的不同表现,了解音乐在音乐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二、欣赏音乐剧《猫》情节片段,了解什么是音乐剧以及音乐剧的基本特征。三、学生通过参与剧情的设计与变化,加深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音乐剧猫赏析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音乐剧猫赏析论文【五篇】

音乐剧猫赏析论文范文第1篇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对比歌曲《回忆》在本剧中多次出现时的不同表现,了解音乐在音乐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欣赏音乐剧《猫》情节片段,了解什么是音乐剧以及音乐剧的基本特征。

三、学生通过参与剧情的设计与变化,加深对音乐剧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珍惜亲情、友情,以及关爱他人、尊敬长辈、同情弱者是每一个人应有的品德。

[教学重点]

一、分析主题曲《回忆》在本剧中的多次出现有哪些不同之处,它在剧中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二、什么是音乐剧以及音乐剧的特点。

三、了解《回忆》这首歌曲的两次转调在表现此曲出现高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听什么风格的音乐作品?

学生:流行的,古典的……

教师:十年前我听过一首歌叫“Memory”―――“回忆”很喜欢,还将它改编成了钢琴曲,今天我给大家演奏一遍好吗?(在背景图的衬托下演奏自己根据音乐剧《猫》主题曲“回忆”而改编的钢琴曲。)

教师:这段乐曲大家熟悉吗?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它出自于哪一部作品?

学生:出自于音乐剧《猫》,“五一”期间刚刚在北京上演过。

教师介绍音乐剧《猫》的创作背景、剧情简介及其曲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二、音乐剧――剧本――剧情发展――《猫》的真谛

音乐剧――剧本――剧情灵魂――《猫》的真谛

1. 简要介绍音乐剧特点

教师:在一个好似巨大的垃圾场的舞台上,炫目的灯光,一流的舞美装点的“猫”的世界里,《杰利克之歌》开始了(课件展示)。请同学们注意它的表演形式有哪些?音乐风格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

学生:时尚的,现代的,流行的音乐风格。

教师:有歌有舞,以流行音乐为主,兼容其他音乐风格,这就是音乐剧的特点。(课件展示)

2. 简要介绍剧情并播放“回忆1”片段。(课件展示:魅力猫独唱)

教师:这首歌曲感觉唱完了吗?魅力猫第一次唱出“回忆”的时候,歌声表达的是他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音乐表达了孤独、无助、凄凉的情绪。

教师:请大家随钢琴伴奏用“lu”音方式演唱两遍“回忆”的主旋律。(课件展示简谱,为其能够进一步用原文演唱全曲做准备,也给学生一次抒发感情、自主参与的机会。)

3. 简要介绍剧情,播放“回忆2”片段。(课件展示:由家族猫合唱)

教师:同样的旋律此时演唱者的身份已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对比两次“回忆”给你的感受有何不同?篇幅有何变化?

学生:篇幅长了,音乐情绪是和睦、温馨、幸福的。

教师:我们现在再随钢琴用“lu”“wu”音分别演唱“回忆”中两段不同的旋律。(课件展示简谱)

教师:这时,可怜的魅力猫又出现在众猫面前,祈求亲人们的原谅和理解。他再次唱起了“回忆”并又一次向大家伸出了渴望之手。魅力猫会怎样说出心里话?他会告诉我们幸福的真谛吗?

4. 教师播放“回忆3”片段(课件展示:魅力猫独唱)并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回忆”在《猫》剧中随剧情变化而变化的成功处理。演唱其中经典片段:Touch me ……思考“回忆”的特点,激发学生情感的升华,为后面总结音乐在音乐剧中灵魂作用进行必要的铺垫。

5. 引导学生分析“回忆”,“回忆”的旋律未变,只是演唱方式、篇幅、情绪等发生变化。因此调性上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两次转调(A-F-C)。(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

6.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音乐剧?〔以戏剧(剧本)为基础,以音乐为灵魂,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整合起来讲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

教师总结:对于音乐剧的音乐,最重要的是旋律,而一首好歌的旋律必须是精练精致的,他要善于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正是“回忆”这个词解开了如何组织这部音乐剧的难题,而他那婉转动人的旋律已经同《猫》剧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成为了该剧的招牌和象征。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戏剧是音乐剧的基础。

三、小结

经过一场劫难的杰力克猫族更加团结友爱。魅力猫的悲鸣“回忆”唤起了杰力克猫族的同情,终于接纳了他。最后,魅力猫载着大家的祝福登上了九重天,并获得了新生。这部音乐剧欣赏完了,《猫》的世界就是浓缩了的人类社会。那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呢?《猫》的故事就是一个现代寓言,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应有尽有。它告诉了我们幸福的真谛是什么。

音乐剧猫赏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题材,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比较注重人物的塑造,所以演员的个性能动性对于塑造音乐剧中的形象非常重要。本文以音乐剧中个性能动性与剧中人物塑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分析剧本和角色分析与诠释两方面进行研究。文章在论述中加入了家喻户晓的音乐剧《猫》作为例证,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个性能动性对人物塑造带来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音乐剧 《猫》 个性能动性 人物塑造 音乐表演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题材,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融合了各个艺术门类的特点,将音乐、舞蹈、话剧道白的特殊魅力紧密结合起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从而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音乐剧比较注重人物的塑造,只有鲜明而又生动的形象才能打动观众。由于在音乐剧中,人物塑造的最初原型来自于作者和导演,但是情感的塑造和真正的内在却是来自于演员本身,所以演员的个性能动性对于塑造音乐剧中的形象非常重要。在音乐剧表演中,主题思想是依靠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体现的,戏剧冲突、剧情推进,也是围绕着以主角为中心的人物群体像来凸现的。

本文用音乐剧《猫》来阐述演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剧中人物塑造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可以用来说明题中之义。音乐剧《猫》是根据艾略特的诗集谱曲、安德鲁・劳埃德・韦伯进行编辑的音乐歌舞剧,是音乐剧中的优秀作品,多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地演出不断,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轰动效应。其成功的原因包括很多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塑造了几十只不同性格的猫,而且个个具有鲜明的性格,而他们的组合又能够反映一些人性和社会中最本质的东西,所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部音乐剧通过猫群落中一场别开生面的选举宴会来反映人类的真实生活。特征迥然、性情各异的舞台形象再现了剧本的戏剧冲突和现实的社会生活。

在《猫》剧中,午夜里一个月色中的垃圾场,杰里科猫群的猫们聚集在一起,在等待他们领袖的到来,好选取一只将被选到九重天、能获得重生的猫。一只只不同性格、不同外貌的猫相继出现,有年轻天真的白猫维克多利亚,有很骚包的兰塔塔格,以及邪恶的麦克维蒂等,它们载歌载舞,展示了一场场精彩的表演。而通过演员对于角色的高度演绎,而使得这些角色为观众们所熟记,几乎每一只猫的塑造都非常成功,令人过目不忘。而这些舞台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剧本的塑造和角色定位,二是来自于演员本身的个性能动性的运用,前者赋予角色于外在,后者则是角色灵魂的所在。

一 音乐表演中个性能动性与人物塑造的联系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永无止境,而且也是一般导演和演员终生都在探讨的问题。演员在饰演人物时,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让自己饰演的人物接近生活和艺术的真实。对艺术的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演员在排练或演出时,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欣赏音乐剧演员现场真切的表演过程中,观众与演员在同一时空里的呼吸和活动,加上观众之间的情绪感染,会强化演出的情感冲击和戏剧震撼力。这也是电影电视所不能实现的艺术效果。音乐剧表演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强调与观众的直接情感交流:节奏明快的歌舞段落里,演员要直接将情感热浪投射给观众,在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中,将演出气氛推向高潮;
在情感深沉含蓄的段落,演员也需要营造强大的情感辐射,让观众用静默的方式回馈戏剧感染力,这又增强了演员对于角色的把握,推动了演员品格的提升。

在音乐剧的人物塑造过程中,作为一个在艺术上有着自觉追求并注重自身修养的演员,会带着自己的气质参与到舞台角色中来,这种自身的内在气质就是所谓的舞台形象的灵魂所在,这是极其重要的。正是有了这种演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对于角色的理解在里面,才能够与导演定位的角色相互映衬、渗透,赋予角色一种含蓄的然而又是充分外溢的美感。

二 演员能动性在表演各阶段的价值

个性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特质,是个人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性的总和,是本我的体现,也是人性的体现。个性能动性在音乐剧表演的分析剧本和角色分析与诠释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演员分析剧本

分析剧本是演员成功塑造并完成角色表演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演员通过这一过程详细认识剧本中故事发生的整体时代背景,分析出剧本的中心事件和场景的矛盾冲突,从而理顺整个演出的戏剧推进线索。在未来的表演中必须以这些戏剧线索为基准,通过准确地表现时代特点和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矛盾冲突,进而有效地推动故事发展进程。

(1)规定情境

在音乐剧排练初期,演员以剧本为基础,明确故事线索和人物关系,并在符合导演的宏观构思下准确把握演出的规定情境,整个剧组才能通力合作,实现完美的戏剧性呈现。

当音乐剧演员接触到剧本后,首先需要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了解时代背景包括该背景的特定文化特征,特定人文氛围和人物行为特征与准则。如果条件允许,演员需要亲自接触与故事相关的环境与背景。例如音乐剧《猫》的创作者韦伯根据自己对于猫的生活和体态的仔细研究,历时几年才写就了这一剧作。当时百老汇演员还尝试着去观察艺术家的生活处境和状态,在舞台上准确再现了当代杰里科生活的特定背景和环境。对于许多历史题材或者发生在遥远年代作品中的故事背景,演员无法亲身体会,则需要采取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了解这些背景。《猫》叙述的社会环境并不是发生在现代,所以人物塑造上要复古一些,尽可能让演员去感知一些该时期杰里科生活的保守文化特点,世人带有种族歧视的价值观等因素。演员在知晓以后还要将自己对那个时代的特定理解融入表演中,才能从性格上与环境特征相互融合。

而据中国观众反映,《猫》剧最吸引人的是演员班底。在北京演出时,《猫》剧中的澳大利亚演员的舞蹈和演唱水准是可以得到高度肯定的,尤其是唱《回忆》这首歌的演员叫弗兰切斯卡・阿瑞纳,不仅声音非常美妙,而且带着自身的情感。这些剧中的情节,演员动用过自身的情感和个性能动性的,观众是首先能感觉出来的。

(2)舞台角色应然的理解

任何一部剧作,无论其主题思想多么深刻,艺术造诣多么精妙,都必须建立在人物舞台形象的塑造上。只有舞台形象鲜明,才能够制造出中心情节和矛盾冲突的集中,引起观众的聚焦,否则再好的剧本也是枉然的,所以在音乐剧上,人也是个关键因素。

由于全部内容全靠唱、跳来进行表现,所以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角色的把握和理解,每一个动作都要到位,否则无法具有表现力。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的猫,如“领袖猫”“魅力猫”“摇滚猫”“富贵猫”悉数登场,每一只都有不同的性格,比如魅力猫一说话就充满了感情,温柔而又有力度,而本身演员就是在自己个性的磨练上进行对角色的理解,才能给出这样的角色灵魂。年轻天真的白猫摇着尾巴出现了,很悠然自得的样子,而且眼神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这在剧本本身的创作中很难被体现,只能依靠演员的表现力。

2 角色分析与诠释中的语言与动作

经过剧本分析,演员可以宏观了解整个剧作的戏剧进程和思想主题,其后演员进入更微观的戏剧呈现阶段――角色分析。从台词、歌舞、舞台调度安排,演员首先分析出角色的基本特征,然后确定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以及在整个戏剧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剧本分析和角色分析是表演的重要准备工作,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整个剧本和角色进行定位,这些工作是演员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基础。演员需要将这些文本分析融入角色的诠释,结合演员的情感表达,呈现出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戏剧人物形象。

角色诠释过程中,演员需要重视生活体验、完美的细节支撑和有控制的表演。

(1)个性的把握和体验

《猫》中的每个形象特点都是那么的鲜明。观众们一定对一只瘸腿母猫的出现非常关注,它艰难地上场,外表褴褛憔悴,饱受生活的摧残,大家都避开了它,它悲惨地唱起歌,谁能想到它当年是那样的美貌非凡。这个演员对于形象的塑造非常到位,将那种凄楚而且让人怜爱的感觉演绎得炉火纯青。还有一只火车猫的出场非常地引人注意,他本来没有参与这场评选的,但是因为声音很大,本来在火车上睡觉的Skimbleshank被吵醒了。火车猫Skimbleshank是个滑稽可爱的叔叔,大家帮他用堆积场的废物堆出一辆火车头,让他神奇地站在上面。这些角色在实现感染观众的基础上,观众自身会对演员表演的含义作出判断,从而实现艺术思想内涵的升华。

《猫》中的黑白猫表情生动,在跳舞的时候还不忘调皮几下,而这种调皮让观众觉得并非是刻意的,而是与剧情融为一体的,是非常自然的表达。魅力猫在舞蹈时候还不忘笑容满面,完全是演员已经融入到剧情中的表现,将自己本来就充满魅力而热情的个性融入进去,假想自己就是一只可爱的令人喜爱的猫咪,这是演员在演出结束后的回答。

(2)完美的细节支撑

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戏剧形象不仅建立在真实的情感基础上,还需要丰富的表演细节,填充表演空白,使得角色由内到外都散发出真实可信的特点。欣赏过资深演员表演的观众通常会注意到,演员一颦一笑都与角色完美整合,言谈举止也生动细腻,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戏剧感。这些演员的表演未必幅度夸张,却体现出强大的戏剧张力。相比之下,缺少历练的演员可能存在表情木讷、肢体语言僵硬的特点,即使他们全力表演,仍然无法掩盖缺乏细腻感染力的缺憾。这些区别都体现在表演的细节支撑中。细节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物的性格体现通常不会局限在台词和表情中,更不会单独以程式化的方式传达富有普适性的情感。人的表情、肢体甚至气场在体现人物性格、情感时,都是以有机整体的形式存在,共同促成完整的人物形象。因此,长吁短叹、捶胸顿足式的表演架势是必须摒弃的。演员通过观察生活,了解现实生活中人的细微动作,结合自身行为特色,将这些细节加入表演中,促使表演效果体现出生活般的真实质感。

(3)有控制的表演

表演美学的最高境界中,演员无论是分析、研究还是想象和体验,以及利用、抑制和改造自己以适应角色,直到最后去表演角色都必然是在有机的控制下进行。因为在满足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戏剧呈现基础上,完全的“忘我”和没有节制的“情感释放”都会严重影响表演艺术的美学价值和高度。演员表演时无论激情勃发到何种程度,也不可能彻底忘记自我,让情感全部迸发。演员在舞台演出中,对观众反映的感知是难以避免的。此外,音乐剧表演艺术虽然强调写实性,也必须注重其舞台表演的艺术本质,因此演员表演的最佳状态应该是有节制地体现真实情感,而不是任由情感肆意发挥。演员在创作中必须保持一种对于自己表演的控制,从而在保持情感真挚的同时实现恰如其分的表达。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剧是用音乐来讲述故事、表现人物的一门戏剧。音乐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以该人物为起点,围绕人物的性格、戏剧动作、心理变化、戏剧冲突等方面,以情节发展为主要载体的错综复杂的戏剧性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情感变化,或悲伤、或痛苦、或欢乐、或喜悦,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艰难困苦,既要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发展,又同时需要结合演员的情感表达,充分发挥演员本身的个性能动性,带着本然的气质参与到角色中,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赋予歌舞真正的戏剧感染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秋伊、陆晨:《相约音乐剧》,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音乐剧猫赏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剧;
声乐表演艺术本质;
美学原则

一、音乐剧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与作用

众所周知,音乐剧演唱属于声乐表演艺术的一种类型,虽然它在演唱声音特征上隐含着歌剧声乐与通俗歌曲的某些声音造型特征,但和其它姊妹表演艺术一样,它的演唱表演本质同样是二度创作。只是它的声乐演唱更讲究,更具有综合性,即在表演时需要演唱者具有多样型的才能,如具有表演、演唱、舞蹈等复合型的才能。所谓二度创作是指在一度创作(音乐剧声乐作品创作系统基础上)现实成果上的再创造,但这种二度创造是能动的、灵活的。从音乐剧声乐创作的角度来看,一度创作是指歌词与音乐旋律之间的契合,这种契合因音乐剧声乐旋律所要求的个性化、独特化而难度更大。其中也包含着创作者歌词的主观意念、旋律的主观意念以及一度创作的结果。因此,对音乐剧的演唱者来言,其个人精神与高超技巧的具备以及主观理解和感受结果,是二度创作的决定性因素。对于音乐剧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来讲,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即在再现创作者本身的创作精神和意图基础上,会将原作的精髓表现得更加鲜明,甚至在音乐剧声乐表演中,因为表演者自身的理解与感悟,会超出创作者本来的意图,把声乐作品中甚至是整部音乐剧的创作主题的审美倾向和美的形式体现得更加充分,使整个作品内在的艺术生命力得到全面的展示。演唱在整个音乐剧中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来自表演的本质,即创造性的再现原作,从而促使音乐剧中声乐创作的发展。二是作为创作与欣赏的中间环节,为欣赏者提供审美的愉悦和享受,使审美受众接受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并且提高欣赏者的审美接受能力和审美趣味2。在音乐剧表演中,演唱者作为一度创作的再现环节,在完成再现与再造的同时,也使创作者的词与曲在音乐剧演唱的实践中被众多欣赏者所检验与接受,同时,因为欣赏者审美和接受程度的反馈及演唱者在二度创造时的反馈,也使词曲创作者不断修正和促进自己的创作能力,创作出更加适合欣赏者审美趋向的作品,即音乐剧声乐创作者创作出的作品必须经过声乐表演这个环节,才能被欣赏者所把握、所接受并及时反馈给创作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地循环系统。从音乐剧欣赏角度而言,音乐剧声乐表演的过程是欣赏者感受的开端,也是把握声乐作品、接受音乐剧的唯一方式,因而演唱者必须重视与欣赏者的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倾听欣赏者的反馈意见,从而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表演能力。而作品内容的体现运用黑格尔的话,也就是:“人声在歌唱之中也说出‘话’来,‘话’就是表达一定内容的思想,所以这种音乐,作为唱出来得‘话’来看,就只能有一个任务,就是要使这个内容得到音乐的表现,而这内容,就凭它较明确的定性被音乐在它可能的范围里带进观念领域里而不再是一种模糊的情感”3。由此而见,音乐剧演唱者二度创作所展现的新的作品内涵,对欣赏者所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起到提高欣赏者审美能力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国内音乐剧接受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不仅仅是音乐剧演唱者个人的责任,这也需要恰当的适合中国戏剧土壤的戏剧音乐成分,除此以外也包括音乐剧的传播途径比如音乐剧行业主体音乐剧剧场等。

二、音乐剧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原则

音乐剧演唱归属声乐表演系统,它的二度创作的本质决定了其美学原则最终要以真实性来体现其创造性、用历史的连接性来展现其时代的人文的心理内涵并运用自己的表演技巧将作品充分的表现给欣赏者。

1.真实性与创造性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音乐剧声乐表演具有二度创作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协调统一真实性与创造性两个层面,。所谓真实性,是指在音乐剧声乐表演系统中演唱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准确程度。它也体现着表演者的综合艺术修养及感悟能力。在音乐剧的演唱中,表演者不仅要了解掌握声乐表演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要把握舞蹈表演规律和戏剧表演规律,把握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剧中的声乐作品。对于音乐剧中的声乐艺术表演,其真实性就是表演者综合能力的完美体现。在音乐剧声乐表演活动中,能否“入戏”,“入戏”的程度,是表演者对声乐作品真实度再现的前提与基础4。因具有特定的人物情感活动中。如在音乐剧《猫》中,对剧中“剧院之猫”、“铁路之猫”等各种猫的性格特征、动作的把握,对剧情的了解,对剧中音乐的理为音乐剧演唱这种对作品真实度要求较高的声乐形态,如果表演者能够将各种角色的表演投入到解与把握等,才能完成和达到作品真实性要求。所谓创造性是指在音乐剧声乐表演忠实原作的基础上,表演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对作品理解的升华、深化及再创造,当然,最终展示在表演者个性化的表现方式上。如被誉为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的著名演员伊莲•佩姬,其演唱风格极具个性,演唱声音浑厚富有韧性,表演感情真挚、大方,其出色的具有个性的表演风格被英国国家歌剧院以及戏剧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著名华裔声乐教育家赵梅伯教授就声乐表演的个性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个性是属于个人的,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这包括人的智慧、观点与表现。没有个性的艺术家永远不会有惊人的成就,所以说个性是艺术家的本钱,好的歌曲是上佳的材料,声音是工具,技巧是方法,修养是本质,而个性却是原动力,所以缺乏个性的歌者是不能行之久远的”5。由此可见,音乐剧声乐表演的真实性与创造性是统一的。首先要忠实原作的作品,又要体现出表演者具有个性的理解和二度创造。

2.历史性与时代性

所谓历史性是指音乐剧声乐作品特点的历史时期和风格特征。它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特征一是具有特定时代的特殊内容和形式;
二是具有特定时代的审美理念和审美风格;
三是具有历史延续过程中的承续性和变异性8。综观音乐剧四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的声乐作品风格均体现着该时期的音乐形式内容、创作欣赏审美理念,并为其后期的声乐元素承续性做铺垫并给予启示。比如萌芽时期,十九世纪大众娱乐之势盛行,创作有旋律性和娱乐性的小歌剧、喜歌剧艺术;
在戏剧和音乐设计上,存有与剧情不大相关而纯粹为了让歌手炫技的歌曲段落,作品缺乏深度与严谨度,演唱方式上单调,通俗性不够,欣赏者接受程度较难。随着音乐剧艺术的发展,到了成熟期,音乐剧作品的创作从时事主题转移到了一些通俗的话题上,声乐作品更加追求旋律的优美性,基本符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形成了流行曲风和通俗剧情称道的欧式新音乐剧。众所周知,任何一部音乐剧的声乐作品都是一定风格流派、历史时期的产物。以科恩•罗杰斯和小哈姆斯坦为代表的音乐剧古典流派,此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剧《演艺船》、《俄克拉荷马》、《音乐之声》中经典声乐作品《老人河》、《美丽的清晨》、《多来咪》、《雪绒花》;
由韦伯和莱斯为代表人物的音乐剧现代流派,该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剧《猫》、《艾薇塔》中经典曲目《回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等等。它们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并体现着这一历史时期的风格和特征。因此,真正的音乐剧声乐表演者都应该从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图开始,以便更真切地表现作品的历史风格。首先,了解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改变音乐喜剧制作简单,主题肤浅、思想不深刻的状况,揭示出了当时美国社会人们地位不平等的历史现状,唤起了人们的良知。其次,了解到剧本的主要内容、时间、人物性格等元素。当然,对音乐剧演唱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把握历史时期和作品风格基础之上,对声乐作品进行的理解和演绎。由此可见,音乐剧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不是任意、自由和无限制的,它有一个原则和范围。这个原则和范围也就是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之间所维系的一种辨证、统一关系的纽带”。6对音乐剧声乐作品的历史风格的准确把握和再现。是对音乐剧历史个性的尊重,同时,也是音乐剧中声乐作品获得明确的美学原则和社会意义的可靠性保证。然而,音乐剧声乐表演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演员自身所承担的多样性的表演任务,更在与表演者不可能脱离自己时代的审美眼光去理解作品。这也体现出了时代所具有的特定性和不可替代性。即特定历史时期的音乐剧声乐作品自身所存在的丰富性和情感性。那么,在现实中音乐剧演唱者如何在时代的立场上,尽可能完美演绎曾经是历史的作品。赵梅伯先生认为:“表演不可机械,而是需要灵魂与精神的。一个音乐家的责任是要能把过去名作的思想、意义表现在听众眼前。这位表演者不但要有天赋、技术与修养,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构成一种幻想与环境,使作品复活,有力地在听众中传播自己的思想”。7

3.技巧性与表现性

音乐剧猫赏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猫和老鼠》;
古典音乐;
儿童音乐启蒙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05-0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创新,作为孩子家长越来越用科学严谨的视角来看待早期的启蒙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启蒙更是家长们几乎必选的启蒙方式之一。音乐对人的智商、情商、记忆、认知等等方面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基于此,孩子的家长们在早期音乐启蒙中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就美国动画而言,声音主要的用途更主要用于增加角色个性的描绘,用音乐预示即将发生的事及控制情绪的转换。这样的作用,常常可以在迪斯尼动画电影或是动画片中看到。《猫和老鼠》又叫《汤姆和杰瑞》,它从1940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卡通之一,故事内容简单,基本没有语言,都是通过背景音乐来表达故事角色的思想活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古典音乐与动画处于并列和相互的关系,不再是音乐服务于动画,而是两者合二为一,这使观众第一时间感受到视觉与听觉相统一的冲击力,对孩子启蒙教育影响较大。

一、古典音乐的内涵

古典音乐作为音乐形式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从广义上看,古典音乐在西方很多国家发展得都比较快,而且有一些知名的作曲家,尤其是欧洲的创作艺术,更是在古典音乐的历史上增添了很多文化特色。一般来说,音乐按照发展的阶段来分有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两个大类。现如今,我们对古典音乐的定义一般是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开始,一直到19世纪结束前所创作的音乐,我们统称为西洋古典音乐。一般人印象中的古典音乐往往会被认为是西方音乐的代名词,也有人认为古典音乐是经典和高雅的代表,这些看法并不全面。古典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古典音乐指的是从西方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开始至今,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包括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音乐;
而狭义的古典音乐则指的是一种带有古典音乐风格的音乐,是以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量古典音乐大师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音乐作品在许多动画片中被引用。由于这些音乐的加入,使得原本枯燥单调的动画赋予生机,也使得虚拟的卡通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二、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

一般来说,在动画创作中的前期美术设计制定部分,尤其是角色场景的设计都会直接涉及到造型、色彩、声音彼此间的搭配,这些在当今的动画制作中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部分。但如果考虑在前期结合一定的古典音乐,创作者很可能从心理学视角将古典音乐要素的色彩引入,进而体现出画面的音乐韵律感,甚至音乐的画面感。在影片中色彩的冷暖变化甚至同一个场景中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也是有节奏韵律的,角色造型、场景制作的高低胖瘦厚薄远近实虚,也是有节奏韵律的。《猫和老鼠》通过对各种交响乐和管弦乐的使用来表现剧情,而汤姆和杰瑞的动作也和音调的变化同步。没有任何语言,在通过画面编配的大量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人们只需要根据汤姆猫和杰瑞鼠滑稽的表情以及夸张的动作,就能够被深深的吸引,从而尽情地感受每一集故事的幽默和风趣。

古典音乐在《猫和老鼠》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动画片中,音乐的配乐是为剧情的需要服务的,它往往能够根据剧情的发展,场景的过渡,画面的转移,卡通人物的情绪变化来运用相对应的音乐元素,从而在揭示主题、渲染气氛、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在名为《好莱坞音乐厅》的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交响乐团的指挥,身着燕尾服,手拿指挥棒,派头十足,而老鼠杰瑞这时也赶忙来凑热闹,也想来指挥这场音乐会,而汤姆猫对于老鼠杰瑞的到来却完全不欢迎,其恶劣的态度惹恼了老鼠杰瑞,从而老鼠杰瑞进行一系列报复行动,使得汤姆猫为了演出的顺利进行而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指挥,最后老鼠杰瑞如愿成功指挥全场而告终。在这一集中所用到的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蝙蝠序曲》。《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乐曲以一个速度为小快板的全奏开始,热烈而欢腾,而此时汤姆猫隆重登场,指挥范儿十足。在汤姆猫的指挥下,乐曲也逐渐舒展开来。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老鼠杰瑞也适时登场。在交响乐团的演奏中,指挥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本集中,更引人关注的则是汤姆和杰瑞的激烈交锋,而它们之间的火花也与整首乐曲的演奏契合起来。当老鼠杰瑞决定实施行动来对付汤姆猫时,全曲进入最高潮,在波尔卡舞曲的欢快节奏下,速度越来越快,情绪也愈加激昂,全曲也在这热烈的氛围中告终。

再如在名为《猫的协奏曲》的这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钢琴演奏大师,为我们倾情演绎着弗朗兹·李斯特的《升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2号》。在汤姆猫进行演奏的同时却无意中吵醒了置身于琴箱中安睡的小老鼠杰瑞,从而展开杰瑞的一系列报复行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具有浓烈的匈牙利民族特点,饱含着李斯特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在汤姆猫和老鼠杰瑞的斗智斗勇中,乐曲由开始的沉重压抑逐渐进入欢快跳跃的部分,乐曲的速度越来越快,力度也越来越强,仿佛带领着我们进入了一场狂欢派对。一如既往的是汤姆猫不敌老鼠杰瑞,在一番征战中,汤姆猫已无力招架,整场表演则在一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在《猫和老鼠》中还有许多很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比如在名为《飞行猫》的一集中,汤姆猫为了捉住金丝雀和老鼠杰瑞无意中学会利用裙伞做成了飞翔的翅膀,当他得意且悠然地飞起来时,我们耳中能听到欢快的圆舞曲调,这时我们听到的乐曲,正是“钢琴诗人”肖邦所创作的《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这首身心都在跳跃的圆舞曲在此时为汤姆猫插上了翅膀。这些悦耳的乐曲和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潜移默化,并伴随着孩子们的童年,成为孩子们音乐启蒙的第一课。

三、《猫和老鼠》中古典音乐对儿童音乐启蒙的效果

(一)听觉注意力的培养

从一定层面上来说,动画对儿童启蒙的影响不仅仅因为其中画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也不能小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对儿童听觉注意力培养的影响非常明显,能让儿童感受到来自视听两个层面的艺术冲击。例如,在《猫和老鼠》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汤姆拼命追赶杰瑞的场景,而在这一场景里面少不了急促的钢琴声、猛烈的鼓声和响亮的锣声,再配合频繁的色彩变换和场景切换,能让儿童对动画片有种别样的注意,尤其是能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产生感染,增强儿童的听觉注意力。

古典音乐中不同作品、不同场景、不同乐器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听觉差异,对于儿童启蒙而言,好听的音乐对于儿童以后的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与判断。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不同的乐器种类以及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风格等等,都在刺激着儿童的听觉,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影响着他们的心灵,这就是音乐启蒙的魅力。

(二)音乐形象的初步建立

儿童对音乐的认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音乐启蒙教育时期音乐的熏陶作用、规范性等都会对儿童音乐形象的建立产生很大影响。相信《猫和老鼠》对儿童的影响范围应该是以亿为计量单位的,这种影响绝不仅仅是杰瑞和汤姆之间的斗智斗勇,而是其中近乎完美的声音效果,尤其是二位主人公与背景古典音乐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高,高兴时、搞恶作剧时、悄悄做事时等等场景灵活生动的音乐,能让儿童听到音乐,即使不看画面也能想象到会是怎样一个场景。这就是音乐产生的效果。

音乐形象属于哲学中的美学范畴。我国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与欧洲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其中之原因也少不了宗教音乐背景的影响差异问题。在《猫和老鼠》的作品中,音乐是作品的灵魂部分,其作用甚至超过画面的效果,汤姆的出现经常有种“伪绅士”的感觉,而老鼠杰瑞的出现常有一种明星闪亮登场的范儿,音乐贯穿于作品之中,儿童通过其中的音乐能产生情感的变化和对美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音乐形象。

(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对于儿童启蒙时期的教育非常有帮助,能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儿童年龄到3岁之后就开始识别不同旋律之间的差异,4岁之后就有音乐的节奏感,5岁之后就能分辨声音的响度和美感,6岁之后就能有音乐的欣赏和协调能力,7岁之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都进一步完善,9岁之后对音乐的美感认知基本形成,并具有一定的音乐辨别和判断能力。因此说,不同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认知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启蒙时期的音乐教育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猫和老鼠》的作品中,实现了人物形象与音乐虚幻的完美融合,人物的喜怒哀乐都与背景音乐相协调,让儿童在观看的时候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置身于动画之中,去学习、思考、领悟其中的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在儿童音乐启蒙时期,对于音乐的感觉以及对于肢体的协调性的控制都是在发展的,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能在心灵上产生想象力和感染力,并逐渐形成抽象思维,产生有意识的心理动机。

四、结语

科学的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儿童的成才至关重要,音乐会影响到儿童的智商、情感、思维、能力等等很多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启蒙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对儿童音乐审美的培养。首先,《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整体意识。其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节奏意识。再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欣赏意识。最后,《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审美意识,一些经久不衰的曲目带给儿童足够的美感,视听效果通过神经传递到孩子的心里,能引导孩子客观理解音乐的整体性美,达到音、心、形的完美统一,使儿童确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和世界审美。

参考文献:

[1]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刘冬昕.古典音乐在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2(01).

[3]王晓璐.动画片中音乐的艺术魅力[J].艺海,2010(09).

[4]李刚,孙丽娟.动画与古典音乐的联姻[J].文艺争鸣,2010(18).

[5]闫飞.论古典音乐与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提升[J].新西部下半月,2010(08).

[6]陈斌.在多元化的交融中凸显民族个性——新时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的思索[J].当代电影,2011(02).

音乐剧猫赏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韦伯音乐剧;
音乐剧;
音乐艺术特征

1、韦伯音乐剧创始人介绍

韦伯音乐剧的创始人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出生于1948年英国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当时是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母亲是小提琴家,祖父是男高音歌唱家,弟弟是名大提琴家,姨妈是话剧演员。11岁的时候第一次走进剧场后,回到家自己就做了一个剧场的小模型。16岁时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第二年便进入牛津大学莫德莲学院,在校读了一年左右就辍学。在校期间他与蒂姆・莱斯相识,后来两人合作共同创作了《约瑟夫和神奇梦幻彩衣》、《巨星基督》、《艾薇塔》等音乐剧。其中《艾薇塔》被当时的戏剧专家们认为很有可能被永久流传的作品。

2、韦伯音乐剧的特点

2.1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在音乐创作手法上,韦伯将民间的、古典的、流行的手法兼容取精,在乐器上将交响乐与电声乐等融为一体,在声乐上美声与通俗唱法同台演唱。韦伯把音乐剧最大可能的简化故事情节,能够让观众一目了然。不仅效果得到大程度的享受,能让观众彻底放松下来,并且寓意深刻。比如《猫》的表现手法,第一段就用现代管弦乐手法,在众多半音音调组成的不协和音响的背景之上,奏出由电声乐演奏的无调性的旋律,这样新颖创新的漫画式的手法准确刻画出了“非人的”猫的世界,给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比如 《鲍里斯――戈杜诺夫》里的“说书人”所表现的活泼,幽默的情趣。在韦伯的音乐表现手法里,像以上例句中这样然不同的风格随处可见,举不胜多。

2.2音乐风格与手法的独特性。我们都知道音乐风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对于韦伯音乐的风格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都知道以撕拉夫民族作曲家为主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美国从二十世纪开始的流行音乐风格,还有德、奥作曲家的古典主义风格,这三种风格已雄霸乐坛,要想在乐坛有新颖的作品,让人能吸收新的音乐活水就很难了。韦伯的出色之处是吸收了这三大主流的有益的东西,取其精华,去之糟粕,结合社会趋势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迎合了观众的喜爱,最终在欧美地区广泛流行。

2.3国际化的现代感。韦伯音乐剧在上演之后一般会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循环上演,他的观众不局限于某个国家,因为韦伯音乐剧具有国际化。在舞台的表演中完美的与音乐搭配,使得观众都能够体会到剧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富有很强的现代感。

2.4题材的多面性。传统的音乐剧主要是以舞蹈、娱乐为目的,大部分是一些专业的舞蹈、搞笑有趣、打情骂俏之类的题材。韦伯歌舞剧所体现出的不仅有爱情题材例如《艾薇塔》;
童话题材的代表《猫》;
还有批判政治题材的代表《庇隆夫人》;
惊险题材的代表《歌剧院幽灵》等等。在当时也有很多的人对韦伯音乐剧进行批判和指责,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创作。后来因为韦伯的音乐剧引起了极大的反应,人们开始对传统的音乐剧有了改变。不再把音乐剧看作轻松的音乐和消遣的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变的更加的灵活,结合了更加多的艺术内容为一体。

2.5舞台以及音乐剧的要求很高。韦伯本人对音乐剧的要求就很高,不仅是舞台的设计还是时装道具的要求都很高,音乐剧对韦伯来说不仅仅是一部创作,更多的是对音乐剧的欣赏。韦伯对每个细节都要求很高,包括成本的投入也很高,所以对韦伯音乐剧每一场音乐剧总是一部大制作。对舞台的布景及道具服装的选择给观众都是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对韦伯音乐剧就是一种欣赏。

3、韦伯歌舞剧表现的艺术形式

3.1浪漫唯美的旋律。一首歌曲要想获得很多听众的喜欢或者是认可,其中的旋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经典的歌曲中,值得人们一直深深记在心里的和让人回味的是歌曲中的旋律。对音乐剧来说,通过旋律能够表达出主题的思想,对内容的描述和现场的氛围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韦伯很清楚的知道在音乐剧中旋律的重要性,也正是通过旋律打破了语言的区分,通过旋律的控制,使得音乐剧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受语言的限制,能够理解韦伯音乐剧中所表达的寓意。韦伯音乐剧正是通过浪漫唯美的旋律打动众多的观众的。

3.2个性鲜明的形象。通过特定的故事背景,音乐剧更能够发挥出音乐形象设计上的能力。所以音乐剧相比音乐更具有塑造形象的能力。从起伏的音乐中观众能够观察到演员们想要表达出来的性格特点。在韦伯音乐剧中,韦伯为每个角色都特定了音调、音域、节奏或者经过特殊的处理的音色等,通过这些音色所表现出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改变了传统音乐剧的束缚。

3.3流行与古典的音乐艺术。在欧洲音乐剧并不是仅针对于贵族人群,而是群众们作为消遣的一种大众文化。韦伯很注重音乐剧的俗和雅两种音乐群体对音乐的理解和态度,他所著作的音乐剧中能够将剧中的俗和雅两者的完美结合、搭配,适应不同层次的人群对音乐剧的欣赏。最主要的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融合,并且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艺术。也正是这个原因,面对不同层次的人群都能够对韦伯音乐剧有较高的评价和欣赏。

4、韦伯对音乐剧的管理

一部作品无论多么的好和完美,但是没有观众的参与它就一文不值。因为观众才是最终的点评家。韦伯对音乐剧的宣传和营销手段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在传统模式下的音乐剧版权,一部音乐剧被上演后,在不同的国家或区域的舞台上都可以上演这部音乐剧,他们只要购买音乐剧的版权,对音乐剧的过程和演出的技巧甚至舞美完全不干预。只需要负责音乐剧的版权费就随便购买者如何展开表演。但是对韦伯来说不同,他对版权的要求很高,对整个演出中包括舞美、灯光、道具服装、背景音乐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他的目的是不单单的将版权卖掉就完事了,还要对整个音乐剧的要求很严格,保证每一场演出的质量。

5、国内音乐剧的发展展望

随着音乐剧的发展,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剧场相继将韦伯音乐剧搬上舞台,且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根据相关部门进行统计,2013年在北京市所有表演出场次23100场,相比2012年表演的场次增长了6.5%,而观众人数与演出票房不但没有上升反而还有所下降。但是在音乐剧和儿童剧的演出收入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对受教育程度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群慢慢倾向与艺术的欣赏,对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剧的推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前景。

结束语

韦伯音乐剧之所以有他特殊的艺术魅力,不仅仅表现在他的作品上,更多的是他对音乐剧有极高的要求,包括服装道具和舞台的设计。并且韦伯能够很好的控制音乐剧中的重要性,例如通过旋律的控制以及针对关注群体的不同等获得更多的观众欣赏和喜欢。而且韦伯注重管理和推广音乐剧,获得了更多的观众的欣赏。

【参考文献】

[1]何成华.音乐剧神话的建构--音乐剧大师韦伯和他的音乐剧创作[J].四川戏剧,2008(0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