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信企业信息化【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19 11:00:13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规划(erp)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也成为各个企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电信企业信息化【五篇】,供大家参考。

电信企业信息化【五篇】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企业信息化;
供应链管理(scm);
客户关系管理(crm);
企业资源规划(erp)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也成为各个企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企业究竟该如何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并不断发展企业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一、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一次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电子商务可以使贸易环节中各个商家和厂家更紧密地联系,更快地满足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贸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商务活动,再具体一点,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手段,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说得通俗一点,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2.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二、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无论社会、国家还是企业对其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并有着直接的利益体现,在企业开展并推广电子商务必须了解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企业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使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正常工作和高效率运行,真正实现网上交易。就必须在硬件、软件上加大投入,搞好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工作,提高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同时加大信息基础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讯方面的落后面貌,促进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企业要真正实现自身的信息化,才能有能力介入到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中。因此,我们说企业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电子商务一定要与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相结合,统一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本身就是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与企业外部关系方面的一种应用。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是基础,供应链是纽带,企业信息化的更高阶段,必定是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与内部erp等管理系统相集成,同时支撑企业对外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商务运作、商务需求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系统的特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是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信息传输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和商业增殖网(van)等。将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与企业外联网(extranet)相连,并与internet互连互通,共同构成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环境,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商务活动信息与企业信息系统相互融合沟通的需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从事商务活动的各方利用计算机系统在企业内连网、外连网和internet环境下,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它需要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企业信息系统与各个商用服务资源的应用,实现企业各个系统的一体融合,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企业电子商务。

综上所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实现企业内的应用集成;
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逐步整合,再建立起企业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进而实现区域内和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集成。电子商务其实就是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它取决于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企业内联网、外联网、网际网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利用网络环境开发各类应用软件系统,是实现技术(设计、制造)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办公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信息化(电子商务)统等各项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可以把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建设紧密结合,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也正是电子商务能够大力推广的原因所在。也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及其应用》王世杰 广东省经济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第2篇

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行业中第一次出现了项目管理这一概念,其中,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项目和曼哈顿计划就是在那时出现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一直到20世纪末,在全球的经济体系中,信息时代和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了其进一步发展的支柱产业,而项目管理工作的本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体系了,同时其更是一门学科,甚至是一种职业,因此,市场上就出现了职业项目经理人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而为了更好的促进和推广项目管理的发展,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成为了专门的学会和协会,现阶段,企业项目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专业化、全球化和多元化。

二、发电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建设中的问题

1.工作的隐蔽性问题通常情况下,发电企业的信息系统项目都是由专业人员的智力劳动完成的,特别是像软件开发的工作,无论是工作“质”的方面,还是工作“量”的方面,要想对其评估和考核都是很困难的。在执行实体项目时,当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将问题解决,而在建设信息化项目时,仅仅靠人工成本的投入是无法有效的解决所遇到的那些隐蔽性的问题。信息更新的快速性问题在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更新速度也应与之相适应。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发电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信息更新速度是较慢的,有的发电企业没有专人来负责这一工作,有的发电企业即使有专人负责,相应的人员也不够认真和负责这项工作。所以,企业在前期设计信息系统时就应认真的进行规划,应从战略上去看待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连续性,并尽可能的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2.需求的模糊性问题我国的发电企业之所以要建立一个与企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信息系统项目,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用户对于自身的需求还是不够直接的,具体所需要的内容也不够明确,针对这一情况,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者就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进一步的引导和挖掘用户,这样所建设出的发电企业的信息系统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与用户结合的紧密性问题发电企业所建立的信息化管理项目是来源于下属的电厂的,同时其也是会终止与下属的电厂,在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也要始终服务于电厂。可见,用户对于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满意程度实际上也就代表了用户的参与程度,衡量一个项目建设质量高低的重要参数就是满意度,因此,发电企业在设计和规划信息化管理项目时,其也应将用户的因素考虑进去,与用户的特点和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所建立的信息系统才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否则项目就可能是失败的。

三、电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发电企业建设整个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始终遵循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应采用智能化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系统以及最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同时在建设信息化系统时,既要采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要很好的体现出发电企业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企业的各项管理技术中应尽可能的采取最先进的技术。

2.坚持“以我为主,外协配合”的原则要想进一步的提升发电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外的很多发电企业已经相继的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发电企业的角度来说,其应充分的考虑自身的企业特性和实际情况,对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进行适度的创新和继承,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并且能与发电企业自身特点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因此,发电企业还必须严格的遵循“以我为主,外协配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信息化人员的特点和优势,在向企业员工传达信息思想时应尽可能的采取通俗易懂的技术手段,所建立的信息系统应成为企业需求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桥梁,真正的开发出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并且具有较高先进性和创新性的信息系统。

3.应始终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从全球各个国家的范围来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在建设信息化项目时,其想要建立的理想信息系统都是一个能够覆盖整个企业部门和业务的统一信息平台,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加合理的开发和整合内部的各类资源,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其在建设信息化管理项目时应始终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以及统一实施。

四、结语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第3篇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密切联系,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简要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庞大系统工程,从材料的采购到生产、销售,从研究开发到高层决策,无一不是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即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大型系统工程。

2.企业信息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
②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③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企业信息化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以至调整业务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决策的质量、加快对外部变化的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企业信息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也不是新技术的实验场。它是企业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与企业所有的目标结合为一体。

二、企业信息化的结构分析

1.在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构成内容中,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主要包括:网络设施、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自动存储技术、自动运输设备、自动输入设备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和大量软件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给我们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丰富的手段。合理地采用信息技术,为企业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平台,让企业的各种信息得到及时的反映和正确的处理,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证。

2.信息是基础。曾认为,采用信息技术越先进的企业,其企业信息化也越好,现在看来这个观点过于片面。对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直接产生影响的其实是信息,因此,能否为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正确、及时、适用的信息,是企业能够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问题,以及能否正确估计形势和判断未来的基础。而信息能否满足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以下简称“四性”)也成为企业建设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

3.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根据一些实施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因为某项技术的先进,而实施企业信息化,其成功的几率将非常小;
因为管理出现了问题或瓶颈,需要采用信息化来解决问题,其成功的几率将比较大。两种不同的出发点,代表了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决心有多大。以管理作为出发点,企业进行改革的力度将比较大,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退缩。同时,也表示企业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必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所以,管理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动力,又是其归宿。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1999年对我国100家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查显示,这100家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累计投入了300亿元,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较也许还很少,但与我国1999年以前的情况比较,还是有了较大的改善。进入21世纪,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从大型企业走向中型企业,甚至是一些小型企业。通过各个省市的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可以看出,目前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企业数量以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竞争的加剧,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企业信息化,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四、企业信息化赋予会计电算化新的使命

会计电算化是对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俗名称,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代名词。另外,也将会计电算化称为“电算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等。

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融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会计理论和方法于一体,实现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预测,为核算、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信息。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1.会计电算化必须实现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仅仅对会计实施电算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覆盖整个企业的财务流,成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的中心。

2.会计电算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与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企业信息化涉及诸多的信息系统,为了取得全面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相关信息,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保持一致,实现财务信息与企业的其他信息无缝连接,融为一体,构成企业的信息基础。

3.会计电算化必须加强信息的处理,使财务信息全面满足“四性”。作为企业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四性”也是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所以,强化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使财务信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就成为了会计电算化所追求的目标。

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会计工作是一个企业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二是国家对会计软件市场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得会计软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三是会计电算化需要的投入较低,其硬件方面主要需要的是计算机、网络设施以及一些辅助设备。投资基本保持在几十万元左右,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承受。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科学技术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应用阶段(1983年到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提高阶段(1988年到现在):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六、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许多问题:

1.覆盖范围太小。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许多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门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容易成为信息孤岛。许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系统、服务于仓储的自动存储系统、服务于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于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有的企业虽然也在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企业信息化的观点来统一指挥信息化工作,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统一和不一致,使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理论落后于技术。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很多企业是满怀期望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后却失望地收场。有一些是取得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有一些是采用会计电算化后并没有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全面失败,整个系统全部放弃,仍然采用手工工作。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理论的缺乏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会计电算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指导性方法,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会计部门的改革、流程的规划、人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

七、会计电算化的未来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一个历史性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进行改革,融入整个企业信息化中,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中流砥柱。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求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现代化,而仅仅在会计部门采用电算化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与功能必须改变和扩大,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有的文章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笔者认为,这还不够,必须打破“会计”的范围,会计电算化才能达到新的高度。会计电算化应转变为财务信息化,即在企业整个财务信息中,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开发,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2.加强理论研究。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会计电算化自身不无关系。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计算机改变处理的手段。所以对技术的需求必然大于对管理的要求,而理论方面也是依附于手工会计理论的发展。而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如各种类型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探讨、财务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财务流程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财务信息化下管理体制的变革、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乃至决定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理论研究必须加强、加快,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3.大力发展财务管理软件。从各个财务软件公司最新的软件版本可以看出,这一点其实已经开始进行。以金蝶软件为例,2000年的金蝶软件v6.3版本中,还是以账务模块为核心,以凭证的输入、账簿的处理等以核算为主的功能。到2002年的k/3系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增加了采购、销售、库存、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等覆盖企业各个方面工作的模块,而且还加入了大量的管理功能,为企业提供了与经营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对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第4篇

一、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是企业采用财务软件把日常的经营数据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代替传统的记账、记录方式,使信息新技术应用到烦琐的工作中,简化会计工作负荷,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的优点很多,首先是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度,提升了会计核算的效率,缩短了会计核算的周期,以利于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把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的流转环节的记录当中,这种新型的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对整个流程进行管理,实时的关注企业的最新动态,有助于做出最有利于企业的决策。企业的信息化的应用需要创建一个沟通和信息交流的平台,进而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有的企业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比如构建了电子商务的网络或者是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主要是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提升企业的内部交流渠道,保证信息交流通畅,进而提升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

(一)企业信息化要求构建企业全局的数据库

会计电算化是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这种新型的会计处理方式满足了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在企业的日常流转中涉及到的环节主要有采购、入库、材料领用、生产、销售等,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包括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等,这些不同的环节和部门同隶属于一个总的组织,是在共同为一个组织服务,因此,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应该通畅,这样才能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工作,保证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建立共享的信息平台至关重要。企业应当构建全局的数据库,保证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

(二)企业信息化需要完善的管理软件服务市场

会计电算化进程加快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企业也应当以会计电算化作为出发点,开发适合国内企业使用的ERP系统。虽然ERP系统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但是主流的软件还是来自国外的产品,没有完善的国内的管理软件市场。中国的国情与国外不同,应当结合不同企业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企业的软件,从而最大化地发挥信息化带来的管理职能。同时,市场上还缺乏相应的财务软件的咨询市场,这不利于企业实施软件的环境保护,只用具备服务市场,及时地帮助企业解决软件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提高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积极性,保障软件实施的顺利程度,从而加快企业的信息化的速度。

(三)企业信息化需要开发行业性的软件

目前,企业的种类很多,行业也很多,比如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业等等,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的企业规模、管理模式、业务范围都不相同,只有设计出适合不同行业的软件才能保障信息化的进程,才能更受企业的欢迎。软件的开发者应当设计出适合制造业企业、金融行业或者是服务性行业等行业的ERP。这样才是对症下药,保证管理软件的可操作性。软件公司应该结合不同企业的情况,找准企业的特点,做足调查和调研工作,设计出适合不同行业的管理软件。比如,在广州的一家软件系统开发公司,这家公司主要开发宾馆的管理软件,他们的产品结合宾馆类型的服务性企业的特点和管理模式,受到了宾馆企业的广泛好评。

(四)企业信息化需要培养信息化的人才

中国的会计电算化实施得比较早,早在1994年财政部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定期地进行电算化的培训。电算化的过程就是信息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信息化的人才。众所周知,会计的电算化人员需要具备应有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这种要求需要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养。企业的电算化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的思维,只有具备满足信息化的人才,才能保证信息化的进程的顺利进行。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要加强员工的计算机知识和会计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特别应该注重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职业培训培训。同时企业的领导者也应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的观念,树立信息化的意识,加快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会计电算化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快财务信息化的步伐

企业的信息化不仅仅是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只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只有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逐渐地扩大信息化的范围,才能加快构建企业的信息化。其中比较好的渠道就是逐渐走向财务信息化,也就是在电算化的基础上扩大信息化的功能,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全局的信息化建设中去,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体制,进而发挥全体信息化的优势,以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尽快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取代传统的会计做账方式,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简单地说,会计电算化只是技术的操作实施,没有涉及到理论的更新研究。理论指导实践,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由会计电算化向财务信息化的转变,才能更好地把管理与信息结合起来。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企业信息化;
关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11日

一、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1、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目前称作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也是当前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的典范,随着全面信息化的时代前进,会计的电算化、信息化程度也必将越来越高。

2、企业信息化的定义。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社会这一职业的传统,并且重新定义着社会会计工作,同时各种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出现也在改变着会计管理的内容和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正在由会计核算转向为企业管理提供更专业化、更有效的咨询服务,以及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通过会计电算化,许多企业第一次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管理且从中获益,企业也培养了一大批既精通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相互影响。企业信息化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要跟上时展的要求,是企业信息化全面实现的保障。

二、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从宏观上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是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是有利于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三是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

1、对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在很多情况下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如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凭证、商场收款机采集的销售凭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记录的生产数据,等等。二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三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2、对会计数据处理内容的影响。传统会计数据的处理围绕会计要素展开,会计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会计报表,以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就可决定决策模式。这种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所有不同的信息使用者都是统一的、事先确定的、综合性的、单一计量的信息。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共享,它存放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数据,而不是按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并分类、归并和综合化的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综合系统地位得到加强。

3、对数据处理流程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由财会部门的凭证输入点扩展至企业的业务源头,进入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与否;
二是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均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进行,除非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一般是不会出差错的。只要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一般也就保证了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

四、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行者,是拓荒者,它的广泛应用带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重新构建企业全局的数据库。通过对企业采购、设备、生产、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和关键成功因素。系统集成不是模块的堆砌,也不能靠数据传递和系统之间的转换来实现,而是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该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为基础。

2、繁荣企业管理软件咨询市场。会计电算化有一个成熟繁荣的会计软件市场。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企业文化的管理软件,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成熟的管理软件咨询市场,为企业实施信息化提供管理、制度、技术以及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以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

3、要重视发展行业性管理软件。我们知道,企业有千千万万,它们的经营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是千差万别的,不能指望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所以像远方、广之旅这样一些行业性会计软件往往更受到相关行业的欢迎。同样,我们应该提倡分别设计适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金融以及其他服务性企业的MIS。事实上,MRP就是一个只适用于制造业的MIS。软件公司应该找准一个方向,通过广泛而又深入的系统调查和分析,设计出具有行业特色的软件。广州有一个系统开发公司主攻宾馆综合管理软件,产品切合宾馆一类服务性企业的具体管理模式,所以深受欢迎,公司也由此获得丰厚的回报。

4、培养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更需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系统维护、一线应用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同时要加强全员性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
还要加强对企业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培训,提高一把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5、企业信息化需要提高CIO(企业信息主管)的地位,正如会计电算化需要有一个强势而得到重视、支持和理解的主管一样。因为企业信息化以产品为中心,通过MIS组织、控制、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生产和管理,实现同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流,这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而且需要一个有权力和能力的CIO去组织领导。我们认为,大中企业应该成立一个由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信息化领导机构,而且这个机构要位于各职能部门之上,要由企业最高信息主管负责。此外,企业IT部门应该与其他业务部门同级。

主要参考文献:

[1]会计电算化及其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