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规章制度【五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8-19 17:50:10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团队管理的核心在于将一个个独立团队成员整合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团体,从而能够顺利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而且使团队能持续成长。沙土需要搭配石头、钢筋和水泥等才能形成混凝土,在团队建设中同样如此。每个成员的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队规章制度【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团队规章制度【五篇】

团队规章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团队管理;
共同目标;
应用技术

1 团队管理的意义

团队管理的核心在于将一个个独立团队成员整合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团体,从而能够顺利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而且使团队能持续成长。

沙土需要搭配石头、钢筋和水泥等才能形成混凝土,在团队建设中同样如此。每个成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作经验和年龄、性别、行事风格按需求的比例配置,达到合理的互补,这是建设团队的基本要素。但是有了基本要素,还不一定就能成为混凝土,还需要水与适当的搅拌。混凝土中的水就是良好的团队氛围,团结、信任、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具备了这种气氛,团队加大了成功的机会。沟通之于团队,就如同搅拌之于混凝土,需要不断地进行。

2 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同时也是执行者。规章制度也包含很多层面:工作纪律、组织结构、财务管制、保密事项和奖惩制度等。好的规章制度能使执行者感觉到规章制度的存在,而不觉得多出一种约束。对于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与处罚,否则长期下来,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

项目主管虽然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或者监督者,但是更应该成为遵守规章制度的表率。

3 建立明确共同目标

团队中不同角色由于地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项目的目标和期望值会有很大的区别。好的项目主管应该善于捕捉成员间不同的心态,理解他们的需求,树立所有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劲儿往一处使,引导团队的努力朝着统一目标前进。

4 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项目缺乏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项目成员的力量就很容易分散,大家相互扯皮、推诿、指责,产生严重的内耗,项目的结果也可想而知。对于公司而言,由于历史尚浅,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从而存在着大环境的不良风气,但是在项目组内部,因为规模较小,只要大家一致努力协调,完全可以营造出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为了营造这种氛围,需要付出一些努力,包括:奖罚分明,对于工作成绩突出者在精神、物质两方面都给予奖励,对于怠惰者则给予相应的惩罚;
让每个成员承担一定的压力,项目主管不应该成为“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我都独自承担”的典型。项目主管越轻松,说明管理的越到位。在学术问题讨论上,要民主要平等,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在生活中,项目主管需要多关心多照顾项目组成员,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提升成员的团队归属感。

5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便于解决复杂问题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区别,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很容易出现偏差。在这个时候,项目主管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能够迅速判断是谁的理解出了问题,从而迅速解决问题。

在实际工作项目中,还可能面对客户对项目需求的更改要求,这也是每个项目主管都非常头疼的问题。在这种时候,项目主管与公司高层、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能力就极其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将有助于解决这类复杂问题。

6 持续开发团队

经理们对团队的成长与成员的教育负有绝对的责任。如果一个团队获得新的权力和责任,但是团队成员中并没有具备必需的知识来使用,这就等于埋下了一个不定时炸弹。

7 应用技术

许多技术可以用来帮助团队评价在过去的搜索中学到的东西。有一种方法是将导致团队灾难的重大事件列出时序表。通过分析多个事件间的关联,团队成员能够找出那些最终会令团队出现重大经营失误的细小决议。

8 克服近视倾向

要确保所有团队成员对团队的组织、目标和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团队成员如果不具备相关知识,他们就无法认识到一个决议对团队和整个公司会带来什么样的潜在影响。团队成员接受的全局观越强,做决策时对整个工作的考虑就会越多,就更能克服近视倾向。在执行一项会对另一团队或部门具有直接影响的决议之前,他们会慎重的检查这项决定,通常会出现新的观点,而改变最初的决议,成为更现实、更可行的方案。

9 发挥团队领导的作用

团队领导的一个中心任务,是建立他的团队同组织中其他部门的有效联系。如果团队领导有意无意地流露自大,或者是完全能独当一面的信息,或认为组织的其他部门是落后的和无效率的,那将会导致始终无法建立各部门间的有效联系。

团队领导总是会遇到阻碍他建立高效运作团队的组织政策与惯例。这些障碍往往很难对付,例如一些限制团队获得适当信息的清规戒律。团队领导必须善于对付那些阻碍团队运作的障碍,但是,他们对付障碍的方式应当是深思熟虑和仔细策划过的,应当是能在各管理层获得信任和支持的方式。

10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要想使企业保持一定的竞争力,经营机构在决策和实施决策计划时必须当机立断,任何延误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当决策遇到困难时,要注意的重要问题是不作决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团队一直拖延关键性决定,使得他们在最后没有任何选择,实际上这就是不做决定的决定。当决策完全陷入僵局时,应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不做决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或者 “如果我们今天无法做出决定,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通常情况下,不做任何决定比采取某些行动的后果更严重。

11 激发积极性的因素

机制中的现金奖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的一种过时的想法,除非这笔奖金非常巨大,否则仅仅为了物质奖励,人们是没有足够积极性的。内在因素比一小笔现金更能激发高度的积极性。因为内在因素对做好工作,对自主确定计划、直接参与决策、解决问题和接受有关工作效率的反馈信息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2 解决反抗与抵制倾向

克服团队反抗情绪的最佳策略是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谈论将来如何发展团队成员与团队领导的职责和责任上,而不是整天想着与前任领导的各种比较。这个观念,除了成员之外,团队的领导也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团队规章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团队;高效团队;打造

团队是相互合作的人们组成的正式群体。它是实现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保证,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的团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就需要在理论层面上,认识团队和高效团队,在实践层面上作好打造团队的工作。

1 认识团队

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团队”的认识尚缺乏统一性。现仅就国外学者的观点而言,颇具代表性的有美国斯蒂芬罗宾斯、美国卡曾巴赫与史密斯、英国海伊斯等学者们的三种关于团队的不同的表述。斯蒂芬罗宾斯是美国的行为学家。他认为,团队是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明确的成员所组成的正式群体。群体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卡曾巴赫和史密斯是美国的管理学者。他俩认为,团队是由少数技能互补、为了共同目标,采用共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海伊斯是英国的社会心理学家。他认为,团队是以任务为中心、互相合作、从事工作的一群人。

从以上所引述的观点看出,学者们关于“团队”的理解和认识是有差异的,但却又有一致的认识,这就是:团队是一正式群体;群体内成员间通过相互合作,以提高团队绩效,实现共同的目标。从学者们这一一致性出发,笔者认为:团队是由为提高绩效、实现组织目标而相互合作的人们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2 高效团队的特征

团队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团队管理的目的在于建设一支高效的团队。通常,高效团队总是会具有明确的目标、合格的领导者、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2.1 明确的目标:团队目标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推动力,能够激励团队成员把个人的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中去,提高团队的绩效水平。因此,团队的目标应该清晰而明确。团队成员只有理解和认知团队目标,才能统一团队成员的意志,才能确保团队成员把全部精力投放在预期目标的实现上。

2.2 合格的领导者:作为一个正式群体,每一团队均有其正式的合法合规的领导者。领导者是团队最具权威的管理者。无疑,领导者对团队目标的实现及工作的开展承担着第一责任。经验证明,一个团队有无合格的领导者,乃是团队工作能否实现高效的首要因素。合格的领导者能知人善任,能及时地对被领导者、被管理者,即对群体成员提供指导与帮助、支持与激励,强有力地带领他们去实现组织和团队的目标和任务。

2.3 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要实现组织和团队的目标,团队成员间需要相互协作,营造出团队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即团队成员间要存在着共同的承诺、相互的信任、良好的沟通。

共同的承诺是构成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没有共同的承诺,就没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为方向和共同的约束,就没有构成和谐人际关系的牢固基础。有了共同的承诺,群体的成员便会将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目标转化为共同的行为,使团队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构成和谐人际关系的又一重要因素。团队成员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宽厚态度,信任自己又信任他人,才能拥有彼此和谐共处、同“舟”共事的条件;才能让信息畅通,不出现人为梗阻,确保团队工作顺畅进行。

良好的沟通既是高效团队的外在表现,又是营造团队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充分的沟通交流,乃是团队成员协调一致的基础。团队成员只有在沟通后才能准确地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确保团队成员行为与团队步调相一致。通过沟通,团队成员分享信息、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最终达成共识,和谐相处,团队才具有战斗力。

2.4 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能使团队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能使团队全体成员的行为保持一致;无疑,实现法治取代人治,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是管理的飞跃。实践证明,这一飞跃能有效地解决组织内、组织间不必要的内耗和外耗,从而带来组织的蓬勃向上、高效运转。

3 高效团队的组建

要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团队的组建必须具有明确的任务与目标,做到人员的结构规模合理,注重人员选择,而且团队的运作应有章可循。

3.1 团队的任务与目标明确:任务与目标是组建团队的根据和出发点。当组织的任务与目标需要细分时,组织内团队或组织间团队的组建需要也就必然产生。如一个生产型企业,当它的产品需要直销时,即需要组建销售团队;当它要开发新产品、或进行技术改造时,就需要组建新部门,甚至跨企业的临时团队,负责履行其新的职责,以实现并完成企业的新目标与任务。因此,团队组建的第一步是,确定团队的任务与目标,组建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为什么组建。

3.2 确定团队人员结构和规模合理:团队的任务和目标确定了,就需要确定团队人员结构的最佳规模。人员结构是指团队所需的各种人员类型;最佳规模是指各种类型的人员数量。团队的人员结构和最佳规模是由团队所要完成的任务,及其所要实现的目标来确定的。以企业型组织的团队为例,销售任务大与销售任务小,销售地域广与销售地域窄,目标市场多样与目标市场单一,其销售目标与销售任务均会自然不同,各自所需销售人员的类型与结构就会不同,销售团队各自所需的各种类型的人员数量也就会不同。

3.3 团队人员的选择:在确定团队人员结构和规模的基础后,选择和确定参与团队的人员,既是团队组建的关键,又是所组建的团队能否产生成效的关键。

人员的选择确定,首先要与团队所需的人员类型相匹配,要能履行其所承担的团队角色的责任;其次,要考虑人员的气质、性格与背景,务必使组成团队的人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能够和谐相处,为此,在选择和确定中,一般应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避免“拉郎配”。

3.4 制定团队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团队要规范化、制度化,就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比如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及工作制度等的安排,以保证团队工作的正常、健康而有序地运行,保证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因此,制定规章制度即成为团队组建过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通常,着手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在团队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后及时展开的。

4 团队的沟通和团队冲突的解决

4.1 团队沟通:注意团队的沟通,正确对待和解决冲突是打造高效团队必须着重做好的两项工作。团队沟通是指,团队成员彼此间通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行为)等方式而获取信息、解释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动。团队沟通是团队高效工作的重要保障。要进行有效的沟通,除了选择合适的沟通形式,重要的是沟通双方要有科学的沟通态度。倾听是沟通应持有的科学态度,亦是沟通能得以进行的条件。倾听在于理解,而理解源于倾听。

倾听是理解的基础。只有准确而无遗漏地知道别人所要表述的信息,才能对其信息作出判断,才能理解其传递的信息及传递意图,才能有效地掌握团队诸方面的工作信息,进而才能有助于团队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4.2 团队冲突:团队冲突是一种常态。处理好团队冲突,乃是打造高效团队所必须全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4.2.1 团队冲突的诱因:一般地说,无论是外部冲突(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冲突),还是内部冲突(团队与其成员的冲突、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其所产生的条件,或者说诱因,主要有责权利模糊、信息渠道不畅等四类。

组织内的团队的责权利,或团队内的责权利不清晰,不明确,必然导致不同团队之间或团队不同成员之间,在履行职责、承担义务、享受利益等方面的相互扯皮、埋怨,甚至相互指责,即相互冲突。

一个团队中的成员,若没有适当的责任,或没有适宜的岗位,或有了适当的岗位和适当责任,又没有适宜的权利和利益,均是分配不当的表现。这种不当的“反弹”,也就会表现为团队与团队、团队与成员、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

信息渠道不畅,信息便不能对称,上情便不能下达,下情便不能上达,致使工作成本加大,工作效率降低。团队与团队,团队与上级,成员与团队,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埋怨和推诿,就会自然产生,冲突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

绩效考核对团队而言,直接关系到团队的存在和团队的利益;绩效考核对个人而言,则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岗位变动,职务的升降,薪酬收入的高低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程度。经验证明,因考核标准不当而使考核评价不当,由此所诱发的冲突在实践中屡见不鲜。

4.2.2 对待团队冲突的态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区内,冲突是事物发展前进的一个节点,对待团队冲突的科学态度,只能是唯物辩证的。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不同的解决办法的冲突,可以促使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完善;不同利益诉求的冲突,可以使利益分配得更合理。

冲突如处理不当,将会制约和阻碍事物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甚至走向倒退。比如,当组织中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的利益诉求的冲突因为处理不当而进一步发展时,或经处理达到暂时的平衡,而形成冲突的原因并没有消除时,冲突就会影响团队的工作而成为坏事。所以,客观而科学地对待冲突,实事求是地处理冲突,乃是团队建设所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4.2.3 对待冲突的策略:对团队而言,一般地说,处理与解决冲突,常见的有回避、妥协、控制与引导等策略。

回避全称为回避冲突。回避冲突是指,组织或团队不要或暂时不要介入到冲突中去。回避的策略一般适用于三种状态:一是引起冲突的问题微不足道,对团队的工作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冲突双方冷静下来,自然会处理好问题;二是冲突的问题虽会对团队工作带来影响,但其影响短期内不会出现,不需要立即解决冲突;三是由于组织或团队对所引发冲突问题的认识尚不准确深刻,掌握的有关信息尚不充分,因而暂时还不能以组织或团队的名义去解决、去化解。

妥协又称让步策略。它是立足于使冲突双方既维持自身利益,又照顾对方利益的一种解决冲突的办法。通俗地说,就是“各退五十步”的办法。妥协适用于两种状态:(1)冲突的双方均有责任,也均有其合理性;(2)引起冲突的问题,关系着冲突双方的重大利益,而一时问题又无法澄清,又无法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控制是指强制性地中止冲突,使冲突不再进行下去。作为对待冲突的策略之一,控制一般适用于两种状态:(1)冲突正直接给团队工作正常进行造成影响;(2)冲突不立即解决,就会快速升级而成为恶性冲突,影响团队的正常工作。

与控制相反,引导是指团队不是阻止冲突,而是鼓励冲突,将其引向团队预期的目标上。引导一般适用于成功地解决团队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具体地说,它一般适用于围绕团队目标、团队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讨论,以及团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解决上。这是因为,团队目标、团队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讨论,以及新问题的解决,皆需要群策群力。在讨论和解决中,自然需要引导不同观点与不同意见进行交锋,鼓励不同观点与不同意见进行争论,只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了,方案多了,最佳的办法,最佳的方案才会出现。

参考文献

[1] [美]乔治伯兰德,斯科特斯内尔著,魏海燕译.人力资源管理(第十三版).大连:东北财金出版社,2006

[2] 詹姆斯W沃克著,关雯芳译.人力资源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团队规章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西 地方高校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覃雯(1962-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副研究员,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广西 南宁 530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广西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B6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33-02

广西是地处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实施了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明显落后,尤其是科技的发展相对滞后。加强全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宏伟目标,2010年在全区开展了“高校服务广西新发展活动”。活动开展了近两年时间,我们发现,由于广西高校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少,科技评价体系不完善,科技教育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导致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科学研究不能围绕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和高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效率不高。因此,加强广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具有综合性科技攻关、开发战略性产品、形成相关技术集成创新优势的科技创新团队,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这是新形势下地方政府和高校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广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广西将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到2015年,培养造就出高水平的100名科技领军人才、50个科技创新团队,使广西科技创新基础明显增强。具体来说,通过实施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和实施科技领军人才专项工程,要求各相关部门以及广西地方高校紧紧围绕广西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优势学科建设,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及科技创新团队,为科技发展储备创新人才并形成一定规模的科技力量。可见,广西已经把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作为重点建设任务来抓。

(二)提高科技人力资源利用率

当今世界,科技人力资源是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广西区党委政府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引进、培养掌握广西重点产业相关核心技术,能够解决产业发展重大技术和工艺性难题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此外,通过高端引领,全面带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将各种科技人力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形成合力,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提高科技人力资源利用率,实现人才效益、科技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科技创新团队是一种科学研究组织模式,它不仅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推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还能够全面提升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例如,广西医科大学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中心是广西首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创新团队,也是“国家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之一。该团队紧紧围绕广西千亿元产业方向以及国家生物医药领域,采用国家“2011计划”科研创新模式,以人类重大疾病生物靶向诊断和治疗为科技创新特色,从免疫学、移植医学等学科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角度,对广西区域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带动了广西免疫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群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广西区域医药、重点学科的发展和科研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广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构建和谐创新团队的目标定位

构建和谐的科技创新团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广西地方高校组建的科技创新团队,大多是“拉郎配”或是“师徒合伙”的形式搭建起来的,以这种形式组织起来的科技创新团队,缺乏对团队建设的顶层设计,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不强,研究力量较分散,难以形成集群效应。特别是一个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离去后,该团队就很难维持下去,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些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只注重学术水平,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没有制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的目标,因而无法对某一领域任务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更难以达到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或者形成重大的标志性成果。究其原因,是缺乏一个共同、远大、可实现的目标定位,无法营造一种以人为本、团结和睦、富于开拓创新的和谐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

(二)缺乏高层次的科技领军人才

到目前为止,广西高校教师队伍中还没有“两院”院士,国际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数量很少,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匮乏。整个广西的人才资源总量及规模小,结构矛盾突出,人才发展现状无法满足广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奇缺,造成科技创新团队实力较弱,成为影响和制约广西加快发展的瓶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完善广西高层次人才开发总体格局,2010年9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以及《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三个配套文件。至2011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首次从海内外选拔聘用了八桂学者(广西高层次领军人才)27名、从区内外选拔特聘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31名,共58名。试图通过“八桂学者”和“特聘专家”带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但是,“八桂学者”和“特聘专家”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广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需求。

(三)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是科技创新团队成功发展的关键。在管理方面,虽然部分地方高校制定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管理办法,但大多只对团队如何组建、如何考核等进行了比较笼统的规定,缺乏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在运行机制方面,对于如何完成团队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来说,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成本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进度管理机制等。对于团队成员的管理来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一套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及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很难吸引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核心骨干,造成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四)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是政府投资建设,依托国家科技成果网,以服务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宗旨,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有效整合全区科技资源,在政府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各项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强化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的引导促进作用的平台。广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基本上是由课题项目而产生的,由于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对市场上科技需求与供给方面的信息失灵,缺乏对我区科技发展态势和发展战略需求的了解,团队的规划很难做到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很多纵向科研合作项目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无法进入市场完成产业化。此外,由于与企业缺乏深层次的科研合作,特别是针对广西千亿元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科技攻关项目上,很难形成“拳头”的力量,既造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又制约了众多地方院校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广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科学规划,明确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提升地方高校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实力,推动重点学科建设的根本措施,对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国家、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规划,规划应具有全局性、统筹性、前瞻性,同时操作性要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高绩效的科技创新团队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通过一个共同、远大的目标使团队成员明确团队建设的发展方向,从而调动团队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要面向国内外集聚优秀科技人才。建立吸引优秀人才的平台,吸引国内外的优秀科技人才加入到团队中来,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努力解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二是要形成梯队人才队伍。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开展分类、分层的人才培训,既要努力培养一批学术造诣深,创新能力强,能够团结带领团队完成科研项目的学术带头人,又要善于扶植青年人才,同时,要加大对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形成梯队型人才队伍。三是要不断开拓创新研究成果。围绕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目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不断开拓创新研究成果,不断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新贡献,使和谐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二)完善人才政策,打造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人才会集的聚集地,广西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广西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为了有效解决广西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奇缺的问题,广西地方党委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广西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要求,制定科技创新人才激励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项目资助、激励分配、服务保障等方面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根据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努力打造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一是实施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在广西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领域,遴选和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或者中青年科研骨干人才,在科研项目、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稳定支持,加快培养造就若干名学术造诣达到世界前沿水平,可推荐参加我国“两院”院士评选的高级专家。二是实施科技领军人才专项工程。构建和完善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机制,推进和实施八桂学者制度、特聘专家制度,聘请“院士顾问”到广西开展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指导、决策咨询等活动;
重点扶持一批技术优势的创新团队,努力培养造就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

(三)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完善规章制度,是保证广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这是因为,科技创新团队承担的科研任务艰巨而复杂,在科研工作中,由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年龄、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所承担的任务轻重不同,容易导致各自科研任务进展速度不协调,造成共同任务衔接不上,目标链脱节而产生冲突,影响科研工作的效率,造成管理上的矛盾和问题,影响整个团队的高效运作。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团队成员工作起来有章可循,有律可依,使科研工作始终处于有序运转状态,同时,可提高团队整体的能力和效力。

其次,建立健全协调有序、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是广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健康发展的保证。机制的建立既可以推动任务的执行与矛盾问题的处理,又可以控制和调节相关工作的运行范围和管理秩序。广西地方高校应改革现行科技团队的管理运行机制,针对团队的建设目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成本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进度管理机制等;
为激发团队成员科技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团队成员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完善激励机制;
明确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
不断增强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四)制定政策法规,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广西地方政府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国家政策法规,根据广西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情况,从促进科技成果的需求、促进科技成果的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条件等方面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应与科技管理部门一起,认真领会《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精神,依托国家科技成果网,整合广西科技综合资源优势,与有关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一起共同研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网络集成系统,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共同打造一个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和技术转移的市场中介服务大平台,为地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提供门类齐全的服务。该平台与地方企业生产线相衔接,团队能及时收集到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与产品市场相衔接,能及时反馈市场需求的各种信息给团队;
与技术市场相衔接,可及时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急需的技术,特别是针对广西千亿元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核心关键技术反馈给团队。团队根据在平台上收集到的各种有价值的科技信息,结合自身科研优势和广西经济、科技、市场的发展态势和战略需求,确立课题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这样,团队的项目研究始终与社会的经济、科技、市场紧密结合,有利于团队与团队之间形成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有利于迅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团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团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云.加快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思路和措施[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9).

团队规章制度范文第4篇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村级小学也不例外。制度管理是科学管理学校的重要保证,有利于增强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建立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在村级小学,有些教师会觉得自己是在基层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平时上班不修边幅,说话过于随便,有时还喝酒闹事等,这都是不好的行为。因此,作为一个村校校长,要想有一支好的团队,首先必须制定一套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实施。

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时,学校领导最好让教师共同参与,使他们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纳。比如,我在制定学校教研活动制度时,有意让全体教师参加讨论,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制定出符合本校实情的制度,此后我校很少再有以年龄大、教学工作忙等为理由拒绝参加教研活动的现象,大大减轻了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教导处的工作压力。因为教师们都明白,大家制定的制度大家都必须遵守。

二、注重情感交流,增加团队亲和力

约翰·高尔斯华绥曾说过:“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
有的是在神经上;
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
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村级学校,大多数条件十分艰苦,很多教师都在想方设法调往大学校,因此学校管理不能只靠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抓好情感的管理。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对于处理灵活多变的各种情况有时候显得过于死板,不能随机应变,对于某些具体的制度,教职工有时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只有在感情上融合沟通,互相尊重,团队成员才会对学校管理者有充分的信任,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最大潜能。

我们学校有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工作能力很强,但性格倔强,如果你不尊重他,他会坚决跟你唱反调。但是,有一次他生病住院了,情绪很低落,我们领导率领教师们亲自到医院看望他,安慰他。他病好回校后,我们又在人手较紧张的情况下减轻了他的教学任务,他很感激,在后来的工作中,学校里累的、脏的、难的活,他都自己要求去做,从不记任何报酬。这件事使我明白,学校管理只有建立在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

三、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团队竞争力

学校发展的真正支撑是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学校常规管理、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关键。平时,作为学校领导,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抓好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在各方面特别是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我校共有12名教师,其中50岁以上的有7人,全校教师平均年龄48岁,是个年龄偏大的团队,但是无一例外,人人都参加过多种培训。多年来,教师们爱岗敬业,无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普遍认可,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学校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四、培养团队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团队凝聚力

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一个没有荣誉感的教师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集体荣誉感是集体凝聚力的来源。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集体就没有个人,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之中。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大力提倡不顾个人得失,誓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思想。如在“普九”攻坚中,为了使我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我先在全体教师中做好宣传,定好本校工作目标和各阶段的任务,统一思想,结果大家心往一处使,效果显著。有教师在疏通学校厕所便槽时,毫不犹豫地伸手到便槽里;
有教师主动要求负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有教师辅导多名学生的作品在各种杂志上发表;
还有教师参加洛阳镇教师基本功大赛获语文科综合类一等奖等等。这些教师的行为都是具有集体荣誉感的表现。只有团队成员都有了集体荣誉感,每个人才会表现出一种主人翁的强烈责任感,团队的凝聚力才能增强,学校才会更有希望。

团队规章制度范文第5篇

第一条 为加强青年突击队思想、组织、技术业务建设,培养一批技术精、素质高、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青年突击队,使分公司青年突击队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针对施工生产中的急、难、险、重、新等关键问题更好地发挥作用,确保质量,良好地完成生产任务,达到“建功”与“育人”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青年突击队的管理和建设要以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以安全、质量、效益为重点,不断提高青年职工执行“两纪”(劳动纪律、作业纪律)、一化(标准化作业)的自觉性,促进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第三条 青年突击队应组织职工学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队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帮助职工掌握规章制度和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当好公路建设的生力军。

第四条 青年突击队要围绕重点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技术新、难度大的条件下,组织职工进行生产突击,职工应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奉献,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生力军作用。

第五条 各项目部应当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组建青年突击队。

第二章 青年突击队组建原则及条件

第六条 青年突击队的组建原则是以青年指挥部、项目部、班组或团小组为单位。青年职工人数应占集体人数的60%以上。

第七条 青年突击队队长由各项目部团小组与项目部领导协商决定,并报分公司团支部备案。

第八条 青年突击队队长应由懂行、敢管、带头、公正、责任心强、富于奉献精神的青年项目生产负责人或团支部书记担任,其龄一般不超35岁。

第九条 青年突击队队长的职责

1、组织带领青年突击队队员针对工程关键,开展生产突击,在保征安全的前提下,优质、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

2、批评教育违反劳动纪律、作业纪律和操作规程队员,对直接危及人身和行车安全的队员有权当即停止此工作。

3、对青年突击队员的评先、奖惩、提职、晋级、福利以及学习培训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4、有权维护青年突击队员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及荣誉。

第三章 青年突击队管理工作要求和建设标准

第十条 青年突击队要建立以队长、团支部书记和生产骨干组成的核心小组。核心小组会议,由突击队长主持,研究突击队的生产计划,突击方案,安全生产、业务、文化学习、思想政治工作等问题。

第十一条 青年突击队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1、基础工作管理。建立健全青年突击队工作的有关制度。

2、生产突击管理。做到生产突击任务明确,人员明确、责任明确;
做到生产突击前动员,突击中检查,突击后总结,并及时评比表扬先进,激发队员的劳动热情。

3、质量管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标准化作业,积极组织队员“练功出武”,不断提高队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执行集团公司和分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安全教育,竖持在突击活动全过程的安全保障制度,切实保证青年职工的生产安全。

4、设备管理。按经常维修、保养制度,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位,使各项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

第十二条 青年突击队的建设经过努力,应达到“六好”标准:

1、核心作用好。对组成的核心小组,要职责明确、团结一致、互相协作、率先垂范、队员拥护。

2、各项管理好。做到制度健全,人人遵守,记录齐全。

3、完成任务好。根据施工生产实际,出色地完成所承担的各项生产突击任务。

4、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好,团员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
劳动环境好,工作秩序井然,无浪费现象发生。

5、组织学习好。经常组织队员学政治、学业务、开展岗位练兵,引导队员过好“三关”(应知应会关、实际操作关、排除故障关),大搞合理化建议活动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6、思想工作好。坚持四项基本原础,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做好后进转化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娱乐活动

第十三条 青年突击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1、率先垂范。用模范带头作用,做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艰苦工作带头、遵章守纪带头、团结协作带头、解决困难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