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师论文【五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08-20 20:05:03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工作平台(教研工作平台)创建以来,技工院校教育科研有了国家层面的管理和评选机制,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以得到社会承认,也为我们天津市教育科研主管部门以教研工作平台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教师论文【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科技教师论文【五篇】

科技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教研工作平台 引领 教育科研

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工作平台(教研工作平台)创建以来,技工院校教育科研有了国家层面的管理和评选机制,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以得到社会承认,也为我们天津市教育科研主管部门以教研工作平台的运行机制激励教师树立教育科研意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了保障。教研工作平台已成为激励技工院校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推进器,引领研究方向的指示灯,进行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的资源平台。自2004年起,通过教研工作平台开展的论文、课题评选和展示活动,不仅使广大技工院校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技工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通过申报参加评选活动,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教研工作平台的引领下,天津市参加市级评选的作品由起初的100多篇逐年递增至近5年的年均600篇左右。说明技工院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不断提升,而且参评作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和课题在教研工作平台上获奖。全市技工院校教师普遍树立了“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的意识,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技工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中。

组织好每年度的教育教学论文、课题评选和推荐工作是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门和各技工院校开展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工作平台的引领作用,达到推动全体技工院校教师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的目的,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积极思考和创新实践。现将我们的一些思考梳理出来,供大家指正。

一、引导教师明确技工院校教育科研定位

要实现技工教育创新发展,教师必须从事教育科研;
要实现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从事研究、探索,才能将新观念渗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要消除从教的疲惫感,改变教书没有乐趣的心理,教师必须从事教育科研,在研究中体验到工作的快乐,使教师不会像蜡烛那样,燃烧之后毁灭自己。但是,在过去技工院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对教育科研“敬而远之”的心理,认为搞科研是教育专家、学者的事情,认为从事科研工作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技工院校教师主动从事科研的意识不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要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必须明确技工教育科研的目标定位。

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技工院校教育科研既有教育科研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殊之处。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主体是技工院校教师,研究的对象是技工教育规律,研究的内容是技工院校的实际问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技工院校健康发展。因此,技工院校教育研究的特点是: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当技工院校教育科研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联系,才能吸引广大技工院校教师积极参加;
参加的主体是全体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使教育科研繁荣发展。为此,我们提出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定位是:以当前正在应用而又急需补充完善的教学管理问题为对象;
以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对象;
以学科教学遇到的问题为对象;
以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

我们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门利用jnpx网站以及召开相关的工作会议,将教研工作平台上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定位的信息理念及时向各学校宣传讲解,使广大教师基本消除了教育科研神秘高深以及教学、科研冲突论的原有观念,普遍树立起正确的科研意识。

二、引导教师培养锻炼教育科研能力

通过前几年的论文、课题评选工作,我们发现教师在树立了正确的科研意识后,要达到科研活动出成果的目的,还必须使教师掌握必备的技工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对教育实践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针对技工教育科研的目标定位,应当从以下方面培养和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

1.提高选题的能力

教育科研的宗旨是为技工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从事教育科研首先遇到问题是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因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所以,教师首先要具有选题的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出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现象都能成为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选题。只有技工教育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现象,才能成为教育科研的选题。所以,对教师选题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要选择技工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选择具有新意或有新知的问题,主要包括,首创性的题目,对同一题目的不同方面作补充研究,对已有题目进行补充完善等。技工院校教师在选择研究题目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要适合自身的研究能力

教师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动向是必要的,但如果对国内外的职业教育某一领域的问题展开研究,往往得不出创新性的结论。因此,选择题目时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择的题目不要超出自己实践和可以观察到的范围,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研究的问题难易要适度,研究的范围大小要适度。选择的题目要适合自身的研究能力,就是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主要有,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
将教育理论、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
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

(2)要发挥教研工作平台选题指南作用

为了提高教师的选题能力,我们倡导教师要关注教研工作平台公布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选择恰当的研究题目提供依据;
要关注以往已经研究过并取得相应成果的问题,以避免重复研究。我们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门,根据教研工作平台公布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拟定出每年度的重点题目,为培养锻炼教师的选题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2.要培养锻炼理论思维能力

开展技工教育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学科专业等理论对教学实践过程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进而推导、论证出相应结论的过程。因此,理论思维能力是从事教育科研的必备能力。我们倡导教师要着重在以下方面进行锻炼和提高。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从事教育科研必须具有理论修养,理论能够为从事教育科研提供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教育研究是难以得出创新性结论,甚至是主观臆断的结论。可见,对教师来说,强化教育理论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的。

(2)要强化信息资料收集的意识

收集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是做好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重要保证。只有收集和占有丰富的资料和信息,才有可能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论思维过程。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做到心到口到的同时,还必须做到手到,及时地将自己身边发生的具有研究价值的事实记录下来,把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保存起来,为从事科研做好资料准备。

(3)要培养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运用理论思维对所积累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新知、新论,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挑战过去的思想观念,转换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判断。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不断培养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创造出具有创新指导意义的教育科研成果。

3.要注重提高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育科研成果是要以规范的文体和规范的文字为载体,才能表达出来。因此,教师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也成为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这需要教师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注重培养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 。针对论文、课题评选过程中存在的写作和文字表达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定期举办了相关的培训讲座,同时倡导教师要仔细研读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及写作方面的书籍,对于提高教师科研成果总结概括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创造良好的教育科研评选激励机制

要切实发挥教研工作平台的引领作用,必须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要消除“为科研而科研”“为评奖而科研”的旧观念。积极创造为提高技工教育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而开展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为此,我们提出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

1.坚持同行评审制度

在组织论文、课题评选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对评审专家进行培训,以统一标准。对各技工院上报的论文、课题,要按照学科专业进行分类、编组,坚持由同行专家对各类成果进行集体评审,最后得出综合评价。避免“外行审内行”的现象发生,确保评审结论经得起考验。

2.建立反馈修改机制

对于不符合评奖标准的作品,要写出具体修改意见,并及时反馈给作者,帮助其进行修改、提高。

对于获奖但仍存在需要补充完善的作品,也要将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帮助其继续提高科研质量。为其作品能够推荐到教研工作平台参加评奖和展示创造条件。

通过反馈修改机制的建立,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科研氛围。使广大教师深切体会到,开展论文、课题评选工作是为了引领他们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科技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高职院校;
科研绩效;
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7-009502

1 引言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产学研用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教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但是,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科研意识不足,缺乏参与科研的动力。同时,高职教师的科研成果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难以进行定量评估。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科学合理评估教师科研活动,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而且在高校科研绩效考核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但鲜有关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绩效评价的研究。因此,本文拟根据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考核实际情况,选取国内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制度作为样本,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2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内容

在对查阅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文件基础之上,对多所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结合高职院校实际,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科技论著、科技成果以及获奖成果四个方面。

2.1 科研项目

承担科研项目是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评判高职院校科研绩效的重要指标。科研项目主要包括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纵向课题按照项目来源,科研项目可分为部级、省部级、地厅级及院级。科研项目的完成过程要经过科研立项、中期检查以及结题验收三个阶段。一般而言,科研立项和结题验收是评判纵向项目承担者科研能力的具体指标;
而横向科研项目实际到账金额是衡量横向项目承担者科研能力的唯一指标。但是,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长期以来都是走“产学”之路,直到近年来才向“产学研”之路迈进。科研绩效评价的目的之一是要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因此,不少高职院校也将横向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结题验收作为是衡量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指标之一。

2.2 科技论著

科技论著是高职教师科研产出最显著的表现形式。科技论著包括论文和著作两大类。论文的质量由刊物级别、影响因子、下载频率等因素决定。一般而言论文学术水平可划分为三类:一是被国际与国内权威检索系统(SCI、EI、SSCI、ISTP、ISSHP等)转载、索引的论文;
二是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三是未被上述期刊检索的一般公开出版期刊发表的论文。著作分为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及一般读物。专著是对某一学科领域多年探索所撰写的学术专著,其署名形式为著作。编著是作者依据有资料,经过选择、加工后编写的具有独自见解或新发现的论著。编著通常由主编和参编共同来完成。译著是对某一学科领域国外著作翻译成本国语言的翻译作品。教材是由教师编写供学生学习的资料,可分为部级规划教材和统编教材。

2.3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指组织或个人完成的各类科学技术项目所产生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知识产品。高职院校教师科技成果以专利发明为主,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

2.4 获奖成果

获奖成果是指科研论文、著作、教材受各级政府部门奖励或国家一级学会、省级专业性学会的非商业性奖励,主要分为部级、省级、院级。

3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模型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指标选择分析结果,得到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为AHP),是美国运筹学家Staat教授提出的一种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研究的多个领域。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步骤l:先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建立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步骤2:对同一层次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B,见式(l)。其中,bij表示bi和bj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

步骤3: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是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可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和特征向量问题。首先,根据式(2)求得列向量W=(WI,W2,W3,…,wn)T,再按照式(3)将向量归一化,得到W=(WI,W2,W3,…,Wn)T,即为层次单排序权向量。

研论文撰写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教师更重视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对教学工作方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积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科研论文。2014年我校科研绩效考核办法拉大了在核心期刊与一般期刊上绩效的差距,许多老师更注重论文质量,力争在核心及以上期刊上发表文章。2014年,我校321多篇,比2013年多5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20多篇,是2013年的3倍多。

5.3 科技成果

2014年,我校科技成果没有进步,仅1项发明专利,与2013年相同。

5.4 获奖成果

科技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术本科院校;
青年教师;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29-03

在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大众化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1998―2004年,我国共新增设本科院校171所。技术本科院校是新建本科院校中走技术应用发展道路的一类学校。随着技术本科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逐年增加,青年教师的比重也逐渐增大。青年教师是技术本科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所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健康蓬勃发展的保证。

技术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不仅要遵循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还要符合技术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技术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其特殊性。

(一)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

青年教师成长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学者卡茨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可分为求生存、巩固、更新和成熟等阶段。我国学者张民选先生提出教师成长六阶段论,即教师成长需经历职前教育期、入门见习期、热情建构期、专业挫折期、稳定更新期与离岗消退期。虽然国内外学者的划分标准和方式不尽相同,但大都认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探索、反复借鉴的过程,并无绝对的界限,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反思、更新自我的过程。

(二)技术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1.技术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

我国教育家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技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狭义的技术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有独立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技术员类人才的职业准备教育,包括中专、大专、本科以及研究生等多个层次。技术本科教育即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是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基础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为期四年的学术与职业准备、实施技师基本训练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技术本科教育是技术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

2.技术本科教育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根据在社会活动中的职能分工,可将社会人才分为科学型、工程型、技术型与技能型四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人才之间出现界限模糊的迹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步上升,这就要求不能把各类人才所担负的工作岗位绝对化。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技术本科教育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工作岗位多在生产、管理第一线,除补充、完善工程型人才的工作,将工程型人才的具体设计方案转化为现实产品外,还能独立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甚至可以承担技术改造与更新的责任。这类人才的最大特点是不仅能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将技术创新应用到生产与生活中去。

3.技术本科教育强调校企合作

技术本科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本科层次的教育,具有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其肩负着国家战略发展和产业需求的使命,是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耦合点。这种新的使命和职能决定着技术本科教育在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等方面要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联系。依托行业、企业办学,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是技术本科教育生命力的维系点,是其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

4.技术本科教育需构建“双结构型”师资队伍

技术本科教育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岗位技能,因此技术本科教育强调“双结构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双结构型”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从教师结构来说,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
二是从教师个体来说,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逐步向讲师―工程师、讲师―注册会计师等复合方向发展。

(三)技术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特殊性

基于技术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技术本科院校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

1.青年教师必须加快缩短适应期年限,通过个人努力熟悉学校环境,尽快完成两个角色转变,一是由大学生、技术员等向教师的角色转变,二是由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

2.青年教师要进行多样化学习,校内向名师学,校外向同行学。向有良好师德修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能够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利用假期进行国内外访学,参加境内外各项学术交流活动,能够开拓青年教师的视野,扩展其科研思路。

3.青年教师要积极投身于科研活动。参与科研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效推动青年教师投身科研也是技术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在项目申请、工作规划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经验指导,同时学校在校内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审批上应向青年教师倾斜。

4.青年教师必须逐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双结构型”的师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比重逐渐加大的新生力量,尤其要加强对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青年教师可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

二、技术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为适应因学校转型而引发的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形成中青年相结合的教师梯队,保证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及企业对理论指导的需求,技术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变得越来越紧迫。

(一)“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转型引发师资队伍建设调整

技术本科院校在升本前的专科时期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因此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重专业设置,轻学科建设。而本科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升本后的技术本科院校应强化学科建设。在发挥自身办学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技术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主体应是技术学科,以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主。应当承认,技术本科院校由于起点底、基础薄弱,而学科建设又是一个漫长且不断优化的过程,引发了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的调整,需要建设一支具有技术本科院校特色的中青年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汇聚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培育优秀的学术团队,从而提高技术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

(二)从教师队伍的职业生涯及专业发展角度看,青年教师要从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科研并重型

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单纯是教师个人的事情,还存在着教师自身完善与高校发展定位的协调一致性问题。技术本科院校不同于研究型、综合性高校,相应地,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特色创新就在于它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教师能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从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科研并重型。因此,青年教师在追求其职业生涯成功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结合技术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来对自己担负的各种教学任务进行全面规划,同时学校要参与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立相应机制帮助青年教师制定符合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教师职业发展的生涯设计,并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开发与管理。

(三)从企业需求来看,迫切需要有深厚理论基础的教师参与科研开发

校企合作、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不仅是技术本科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从企业来讲,一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经验知识丰富而理论知识缺乏,因此在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中迫切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真正好的企业导师可以增加企业在设计和理论方面的知识,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帮助解决企业中的一线问题。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能够实现技术本科院校和企业的双赢。

三、技术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

(一)支持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

初入职场的青年教师面临着提高学历层次的需求,技术本科院校应该在注重实用的基础上,制定政策,支持教师在职继续学习深造,攻读硕博士学位等。教师继续学习可以采取“边工作、边学习”或“工作一段、学习一段”的形式,使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技术本科院校还要积极开展国外访问学者计划,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促进与国外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

(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知识技能培训

技术本科院校首先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培训,按照高等教育对系统理论知识的要求,开设教育理论培训班,邀请各类教育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和教学工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技术本科教育的教学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执教水平。

其次,实践技能的培训也不容忽视。技术本科院校可聘请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开展讲座或利用寒暑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有些技术本科院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教授、副教授为青年教师担任导师,通过随堂听课、指导课件与合作研究等形式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同时可以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专项知识技能的培训。

(三)开展青年教师校外挂职锻炼工作

技术本科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和企业发展平台,实施青年教师校外挂职制度,挂职青年教师深入参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团队,严格按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标准进行考核。学校可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青年教师和保障挂职制度的实施,拿出专项经费作为挂职津贴,规定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有企业及科研院所实践经历,成立青年教师校企联合培养工作指导委员会等。

参考文献:

[1] 刘素婷,王久梅.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20).

[2] 段作章,朱倩.基于教师成长规律的教师培养模式一体化建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1).

[3] 郭耿玉.关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论文,2008.

[4] 周江林.技术本科教育:内涵、特征及发展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2008(1).

[5] 廖胜文.论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规律及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科技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深层次课程整合;
合作教学模式

2000年教育部提出全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2001年教育部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一系列举措让广大教师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去,近几年一些先进地区进入整合的深层次阶段后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这更让人坚信整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占我国基础教育大半壁江山的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整合大多还在浅层次阶段徘徊。怎样才能突破瓶颈探索一种在农村中小学中切实可行的深层次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成效大幅度提升,是本文提出合作教学的初衷。

一、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是多重因素造成的。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仅有的网络设备和机房使用不够合理(只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和日常办公);
其次教育信息资源匮乏,学校教学资源库无专人建设(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且忙于信息技术教学和硬件维护);
最后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落后,计算机应用水平低,教师培训落不到实处。

合作教学模式以语文为实验科目,在合理使用现有资源、不增加教师课时的前提下,以先进的课程整合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以语文学习为中心编排课时、整合内容,两科教师以合作的方式建立资源库,利用现有的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帮助指导学生在此环境下完成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并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这种模式不仅能解决设备、资源、技术的问题,又能减轻教师负担,使其有目的性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合作模式确是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快速进行深层次整合、提升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

二、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合作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合作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层次整合理论为指导

深层次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三、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目标与内涵

合作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帮助语文教师与学生迅速提高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让信息技术教师以合作方式参与到语文课程整合的实施中,将两科课时和内容重新安排与整合,将传统语文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转变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师生评价总结、知识创新化展示四个环节的一种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教师共同备课,确定目标,准备资源

在备课中两科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分析适合什么方式学,需要什么支持),分析学生的综合情况(语文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网络资料平台(将相关的资料和其他网络资源梳理重组,便于学生探索)。

2.教师启发指导、组织参与;
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

教师创设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情境,在学生被激起兴趣后,呈现由教学内容转化的若干启发性问题,介绍需要的工具、技术和资源,让学生以兴趣为起点,问题为指导,网络资料平台为辅助,自主探究并形成成果(成果不拘形式可以是文本、演示文档等),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学习资源和成果共享展示,并通过网络平台以讨论的形式展开协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当前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及时修正自己的成果。

此环节在网络教室完成,由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情境与问题则由语文教师事先提供。学生在此环节完成了知识的一般学习,积累了足够的感性认识,进行了充分的语言交流,便于语文教师开展更深入的教学。

3.师生同评总结,深化认识;
教师引导拓展,学生巩固提高

语文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成果展示,让学生简明扼要的阐述,教师和同学可对其进行提问,并给出各自评价。教师将自己的课件进行展示对比,同时也能梳理所学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促进学生反思,找出不足。随后鼓励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尝试总结,在学生结论的基础上对本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概括与总结。最后出示拓展迁移的问题并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此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由语文教师负责,教师的评价要全面,总结要到位,拓展形式应多样化。重点是在整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说,指导学生会说。

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研究,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更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我们的试验还存在诸多待改进之处,期待老师们的参与和指导。在学科整合这个舞台上,我们要学习的太多太多。

注: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类别:重点名称: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批准号:[2010]-JKGHBZ-0684”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2]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5)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科技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素质 学习 素养 能力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大众中的普及速度比其自身的发展还要快。昨天还只是少数几个人掌握的“高精尖”技术,今天已经谁都在用了。这就要求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要比其他任何学科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发展。而且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支点,并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他们既要与各学科教师合作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创新的学习能力。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这和信息技术教师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有其独特的素质。

1.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学习新的东西,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就会有面临“下岗”的危险,特别是现代社会要求教育终身化。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尤其要求我们必须学会终身学习以及具备终身学习思想和能力。因为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变化非常快,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就要随着信息技术知识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另外,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仅在本学科教学时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而且还要协助其他学科教师实施课程整合,还要进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这就需要知识,需要能力,从而需要不断地学习直至终身。

1.1 教育理论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决定其教学行为的关键,而教学理念又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不同的教育理论影响下的教师往往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显然,掌握并明确各种教育理论的特点,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乃是提高教学绩效之根本。

(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
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描述如何学习的理论流派很多,一般概括为四大流派: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各种学习理论各有千秋,我们只有在认真学习并深刻领悟它们各自不同的内涵之后,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包括硬件、软件、学生和教师等)、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和综合运用。

(2)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来自教学实践,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理性思考的产物。它关注如何改进和指导教学实践。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或观念体系,它以各种教学观念、主张和见解的形式出现,因而具有层次性和复杂性。

(3)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预案”。其撰写流程可归结为以下几个环节:①学习课程标准,领悟其针对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
②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③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④谋划教学策略;
⑤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
⑥预设教学过程(可采用流程图、多项细目表或过程描述等形式);
⑦设计教学评价方案。

1.2 专业知识的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相比的。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已更新了四五代。社会上的主流机型已经从最初的8位、16位,发展到32位、64位;
计算机的功能由单一计算发展到多媒体、网络化。微机操作系统已从难学难用的文本界面、单一进程发展到图形界面、多进程。应用软件更是日新月异,几年前的热门软件现在已处于淘汰之列。要使学生适应这种飞速的发展变化,教师必须先适应这种发展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要在计算机概论、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图形图象的处理、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遥信息论、控制论等方面加强学习,掌握技术发展的方向及前沿动态。只有这样,在解答学生的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令学生心服口服。越是教材上没有的新的技术,学生越感兴趣,越想知其所以然。所以,要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力,以自己过硬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2.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素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除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外,还应具有以下几种素养。

2.1 道德素养。

在当今社会,教师的德育标准就是职业道德。培育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十分重要。讲台是一个神圣的舞台,在讲台上的教师,既是知识的“化身”,又是道德的楷模。

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知识的导引作用,同时还要有思想的渗透作用。教师必须通过规范职业道德养成“自觉性”,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神圣和纯洁。只有爱教育,才能在内心深处把教育作为职业,才能真正投入教育,并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只有爱学生,才能真正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知道他们想学什么、爱听什么、需要什么、反感什么,才能真正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只有爱自己,才能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素质,做学生的楷模。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殊性,经常面对的对象是“网络”,而学生也能经常性的接触它,所以学生时刻都面对着各式各样的无形诱惑,所以在新课标中也特别提出,要培养学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很难想象,如果一个教师没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如何教会学生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正确做人?

2.2 人文素养。

以前,信息技术课叫计算机课,是纯粹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现在技术思想才是我们所熟悉的种种实际应用软件背后最核心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在学科教学当中很好地发现相关知识的文化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合理地发觉和使用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人文素养,这种意义是超出学科本身知识的。

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和介绍各类软件时,引入我国计算机的发展背景资料和由我国自行开发的软件,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再如,在学习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举数据和事例让学生感知病毒的危害、防范病毒,可举一些病毒程序的设计者因贪图恶作剧给社会造成损失的同时,自己也受到法律严惩的例子,警告学生不可图一时好玩而漠视网络道德和法律的规定;
讲IP地址时,针对IP地址分配的不均衡性(美国占多数),可扩展到美国在世界其它领域的霸主地位,处处以世界警察自居,可激起学生好好学习、发愤图强、振兴国家的决心。要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目标成功地渗透到教学中去,需要教师首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2.3 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近几年来的课题研究中,有关“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的研究主题也频频出现,这必然将很大程度地反映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中来。

新课标指导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生长点,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应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特别是信息技术具有发展快的特殊性,教师就更有必要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要有很强的接受能力,避免知识老化现象的出现,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同样地,教师还要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和知识,要跟上教育理论研究的步伐,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

3.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果能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对“学”和“教”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协作、自主性学习,倡导“学中用、用中学”,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个性内化”与“文化升华”。实现这一目的的首要条件是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离不开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灵活的因材施教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执行教学目标,而应根据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等调整教学目标,发挥教学机智,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使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的目标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如讲授“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关键词的提炼时,可以与学生语文课上正在学习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相结合,让学生自己提炼关键词,并下载flash观看。这样既能让学生收获信息技术的知识,也能和其他学科有很和的联系,学生学起来也非常感兴趣,效果非常好。另外,近几年兴起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经改革了信息技术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出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努力追求学习的有效性。

4.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