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技术创新模式【五篇】(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08-25 11:40:12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对于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国内外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弗里曼在1982年的《工业创新经济学》(TheEconomicsofIndustrialInnovation)修订本中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新产品、新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技术创新模式【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技术创新模式【五篇】

技术创新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
技术;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国内外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弗里曼在1982年的《工业创新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修订本中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
谬尔塞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可以分为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在此,仅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以技术创新方式划分的技术创新模式,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分类方式,至于其他以创新的诱因等标准划分的分类方式在此不作介绍。

一、自主创新模式

所谓自主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如图1-1)。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美国Intel公司的计算机微处理器和我国的中文电子出版系统都是自主创新的典型案例。

一般来说,技术创新的企业既是技术上的先锋,又是市场方面的先锋,自主创新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技术与市场两方面的率先性奠定的。当然,在特定情况下,落后企业也可能从事自主创新。比如,在60年代,为了打破技术封锁,增强国防实力和工业基础实力,我们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进行了“两弹一星”和许多重要工业设备及产品的自主创新。要完成一项自主创新,所需要的专门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关键性核心技术,也有辅技术,复杂的创新更是如此。对某一企业而言,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要独立研究开发其中的所有技术,只要企业独立开发了其中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打通了创新中最困难的技术环节,独自掌握了核心技术原理即可,辅技术研究与开发既可自己进行,也可委托其他企业和组织进行,或通过技术购买解决。

自主创新的优点:由于自主创新是企业长期积累而实现的技术突破,那么,在一段时间内会形成对于新开发技术的自然垄断,如可口可乐诞生一百年来,无数竞争对手试图反求其配方,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这种技术壁垒还可以通过专利保护的形势加以巩固。从法律上确立自主创新者的技术垄断地位,借助专利保护,自主创新企业还可以自己确定是否转让其核心技术,以及向谁转让、何时转让等等,使企业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行业的发展,仅仅通过转让新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自主创新企业就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日本日立公司在国内的技术转让费收入是公司对研究开发投资的4倍。由于其垄断的地位,对于原材料供应和销售等领域都会形成一定的间接垄断,获得超额的利润。

自主创新是当今国家一些成功的大企业为在竞争中取胜经常采用的创新战略,如美国的柯达公司不惜每天投入200多万美元的科研经费,重金聘用2000多明工程师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实现了每3天就有一项新发明的目标,因此,在彩色感光技术领域一直处于先驱者地位。自主创新也给柯达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益,目前,柯达产品已达3万多种,占据美国、加拿大摄影器材市场的90%,欧洲市场的2/3,公司年销售额达100亿美元,纯利在12亿美元以上。美国杜邦公司成立至今190多年来,也始终将“重视研究开发和市场,开发独自的新产品”作为自己的经营哲学,早在1981年,杜邦公司即有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近5000人,其中3500人拥有博士学位。

自主创新也有一定的缺点。首先,自主创新需要巨额的投入,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技术突破就要具备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甚至还需要拥有一定的基础研究力量。另外,即使技术发明成功之后,也需要一支强有力的营销力量,为发明的成果打造有效的需求,其次,自主创新具有高的风险性,自主创新所需时间长,自主研发的成功率又很低,根据曼斯菲尔德对美国三家大公司自主创新的调查分析,60%的创新项目通过研究开发能获得技术的成功,只有30%的项目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而最终只有12%的项目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

图1-1 自主创新示意图

二、模仿创新模式

它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创新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秘密,实行对产品的功能与生产工艺的发展与改进等一系列的活动(如图1-2)。纵观世界上市场竞争的格局,我们会发现在许多产品领域中,当今的市场领袖大都并非原来的率先创新者,而恰恰是后来的模仿创新者,日本是模仿创新的典范,如电视机和录像机,虽然是美国企业首创,日本的索尼和松下都是通过模仿,掌握了这些创新产品技术,并对原有产品进行改善,使性能和成本更优于原有创新者的产品,最后,这两家公司却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电视机和录像机的供应商。

模仿创新的优点:模仿创新可以避免高的投入,减少了大量探索性资金,并且可以迅速获取先进技术,利用自主创新者已经创造并培育出来的市场需求,分享创新的超额利润,降低投资风险,规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确定性。模仿创新企业的研究开发投资具有高度的方向性、集中性和针对性,能够免费获得的公开技术或能够以合理价格引进购买到的技术则不再重复研究,无法获得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则集中投资和进行攻关。这种研究开发的投入模式具有投入少、效率高的特点,对模仿创新企业是较为有利的。

其次,从市场投入看,率先创新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开拓新产品市场的广告宣传,这种投入一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很强的外溢效益,因其广告宣传中相当一部分必须是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引导和对消费知识的普及宣传。如微波炉刚刚上市时,消费者对其功能、作用缺乏了解,对其微波辐射存在畏惧心里,害怕会有损健康,为了教育引导消费者,率先创新企业Raytheon公司曾投入巨额的广告宣传资金。很显然,这样的宣传教育费用投入,其受益者决非率先创新企业自身,在相当程度上其效益将由模仿跟进的企业所得。而模仿创新者由于晚进入市场,因而可充分享受率先创新者新市场开拓的溢出利益,可节约大量的公益性资金投入,而集中投资于自己产品品牌的宣传,这对模仿创新产品的成功是十分有利的。

模仿创新的缺点:首先企业在获取率先创新者的技术时,很可能遇到技术壁垒,除了反求困难等自然壁垒外,还可能会遇到法律保护的壁垒,率先创新的企业往往会申请专利保护,这将阻碍模仿创新的发生,另外一个严重的局限就在于有可能形成技术依赖,由于模仿者在技术方面仅是被动的适应,没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在市场中,又没有牢固的营销渠道,有可能对率先创新者形成技术依赖。况且由于企业的惰性,当企业已经慢慢习惯于这种被动的汲取时,企业就会越来越放松自己的研究开发能力,长此以往,企业渐渐的丢失了研发能力,当技术获取困难时,甚至很难得到模仿技术的时候,企业的生存能力就会降低,甚至最后退出市场的舞台。

图1-2 模仿创新示意图

三、合作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吸收能力;
转化能力;
技术扩散能力

Abstract:The open innovation model shows the necessity of letting ideas both flow out of and flow into the corporation. Both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transformative capacity are propitious to integrate internal and external knowledge to form more complex combinations of knowledge to create new systems and architectures. Technology diffusion capacity is advantageous to generate additional revenues and profits from selling research outputs to other forms for use in their own systems. Therefore, it needs company to build up their absorptive capacity, transformative capacity, transformative capacity and technology diffusion capacity for the open innovation that can be fulfilled successfully within the company.

Key words:
Open Innovation, Absorbtive Capacity, Transformative Capacity, Technology Diffusion of Techndogy

一、引言

一直以来,内部研发被认为是一项战略资产,甚至是许多行业防止竞争对手进入的重要门槛,只有那些具有雄厚的资源和长期研发能力的大公司才有不可动摇的竞争力。如英特尔和微软等公司,自己本身几乎不具备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但他们的创新能力很强,他们都是在其他公司的研究成功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而且这些成功的公司背后,还有一大批年轻的企业虎视眈眈地期望在时机成熟时取代这些公司的领导地位。同样,这些年轻的公司也主要靠别人的研究成果来获得行业的领导权[1]。2003年美国学者亨利·切萨布鲁夫教授在其学术专著《开放式创新: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新规则》中,首次提出开放式创新模式。目前国际许多大企业正在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引入开放式创新,整合创新资源,成了企业抢占市场机会的一个关键手段。

开放式创新是一种与封闭式创新相反的模式:开放式创新意味着好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从企业外部也可以从企业内部获取,开放式创新策略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创新理念同等对待,用最快的速度将新产品或新服务提供给顾客。这种创新模式把外部的创意和外部市场化渠道的作用上升到和封闭式创新模式下内部创意以及内部市场化渠道同样重要的地位,它的思维逻辑是建立在拥有广泛的知识技术基础之上,只要向发明技术的公司提供一笔费用就可以很容易地使用这项技术。同样地,企业不再把新技术保存起来以备后用,企业可有很多选择,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赚钱,研究实践不再仅限于研究发明新技术,好的研究实践还包括获得和整合外部知识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的目的也不再仅仅是防止别人使用,完全可以通过竞争对手对新技术的使用而获利。当然,研发工作并未停止,不论研究什么课题,都必须把外部的活动和资源考虑进去。新技术从外部进入企业,经过整合、加工、转化,再扩散到企业内部或外部。因此,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要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转化能力和扩散能力[1]。

根据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可以将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技术创新能力概括为技术扩散能力、转换能力、吸收能力等构成要素,见图1。下面,以IBM公司为例,对其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年第2期2007年第2期(总第146期)杨静武: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二、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吸收能力

Cohen & Levinthal在1990年提出吸收能力概念,认为“企业有能力去辨识新的价值、获取外部知识、去消化吸收并将此知识运用于商业目的上”。企业吸收能力越高,对于外界环境的经营控制能力也愈高,越有机会将竞争对手的外溢知识引进企业内部。也就是说吸收能力代表组织对外吸收新知识的能力[2]。在Cohen & Levinthal提出吸收能力后,引发其它学者讨论并提出多种关点,如Graud & Nayyar(1994)认为吸收能力是如何察觉、开发外界技术性知识的能力,技术性知识是来自于企业外界;Mowery & Oxley(1995)将吸收能力定义为“需要处理移转知识的隐性成分和修正重要知识的技能”[3];
Kim(1997a、b,1998)则提出吸收能力是“学习跟解决问题的能力[4]”。

Zahra & George(2002)将吸收能力分为潜在能力与实现能力。潜在能力为“取得能力”、“辨识能力”;
实现能力为“转换能力”、“应用能力”。取得能力即企业有能力去评价及取得外部新知识;
辨识能力,透过组织员工的日常运作去分析、解释及了解由外部来的资讯,转换能力;
企业有能力去组合现存的知识和新取得的知识;
应用能力;
新知识纳入企业的现行运作之中。在吸收能力如何影响组织结果中,上述四种能力扮演不同却互补的角色[5]。Eisenhardt & Martin(2000)认为这些能力在不同企业间具有其共通性和维持相同结构,但因为在企业追求、发展、利用的过程中是有特性的,这些变化使企业得以发展不同型态的竞争优势[6]。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企业的吸收能力是企业获取、学习外部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英特尔公司成功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充分说明增强吸收能力对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性。2001年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半导体公司,年收入达265亿美元,在世界80多个国家拥有8.3万名职工,公司的规模较大,但是历史很短,但在高科技行业里,英特尔公司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自己本身很少进行基础研究。英特尔公司的研发模式是典型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首先,公司致力于构建新型组织机制来管理研发和生产部门。英特尔公司的模式是,所有的新进入公司的研究人员必须在生产部门工作六个月,之后如果你被分配到开发部门的话,自己可购买新设备设计芯片,但是必须自己操作设备,还要在现在的生产部门内找到放置的空间。这种模式下,科学研究不是推动创新的主要因素,而是来源于对技术转入生产程序的密切关注。过去,先进的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是完全分割,生产部门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发产品有自己的想法,研究和开发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设备、工艺和完全分开的生产线,公司不存在统一的设计原则或生产标准,所以,设计部门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新产品的设计工作,就会把设计方案“扔过墙”落到生产部门进行生产。新的机制既能使每一位研发人员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也弥合了生产和研发部门的裂痕。

其次,公司关注内外部知识的连接以及建立获取外部知识的辅助机制。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同样重要,企业必须具备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去了解每个技术是怎样被利用的。英特尔公司的研究理念促使研究人员十分关注外部的知识技术资源的获取。在决定内部研究项目之前,英特尔公司总是要先搜集一下相关外部资源。公司努力思考如何把分散的外部技术和内部的技术联系起来,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创在一个新的架构或系统。此外,公司还设计了多种方式加强实验室与外部研究机构的联系。公司每年的内部技术会议把各试验室的研究人员聚集在一起交流思想;
举办论坛和研讨会使公司的研究人员有机会与外界的学者交流;
定期出版各种学术报告和技术周刊,建立研究委员会负责外部的研究项目,针对外部的研究活动设计全面管理政策。例如支持哪些项目、资助哪些学者或学校,公司并不简单地向研究生提供基金,而是派自己的雇员直接与资助的研究生和导师取得联系。1999年公司派31名雇员专职负责此事,还有87名自愿顾问指派给学生,使自己的经理们了解到感兴趣的领域正研究着哪些先进的研究项目。此外,公司还在大学附近建立实验室,每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就是一位教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大学教授合作,选择性地对学术研究项目提供资金,从而把分散的大学科研项目集成一个大的科研项目。

第三、表面看英特尔公司不具备独立的研究机构,但是在研发事业上也投入了大笔的资金。2001年英特尔公司投入了38亿美元,1/3用于工艺改进项目,2/3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公司不采取中央实验室的模式,但建立了三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专门的研究领域,构建一个分散化的分布式的研究模式,这种安排是希望每个实验室能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更有针对性和研究深度。开放式创新的模式扩大了研发部门的职能,使之除了技术的更新之外还要担任技术流动的中介人。

开放式创新强调利用外部技术,吸收能力成为外部技术进入企业的关键因素。Cohen & Levinthal等认为影响吸收能力的因素有:组织与外界环境的沟通结构、公司的R&D投资、外界环境的特质和先验知识等。英特尔公司的创新机制中,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和获得外部知识的辅助性机制有利于组织学习机制的更新和组织先验知识的积累,增强了企业的吸收能力。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与制定新的研发模式等措施,也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组织的吸收能力。

三、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转化能力

转换能力(transformative capacity)是指组织内部持续重新定义产品技术的能力,当组织所拥有的知识或技术与目前的市场需求之间有差距(gap)产生时,组织若拥有此能力将保留正确的知识或技术,组织会在创新活动中获得较大的成效或较快达成组织的目标。

Graud & Nayyar(1994)认为,吸收能力是如何察觉、开发外界技术性知识的能力,技术性知识是来自于企业外界;
相对地,转换能力则是基于厂商内部机会,不断重新定义产品组合能力,因此,技术性机会是来自于企业内部[7]。

IBM公司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充分说明提高转化能力对于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性。IBM公司设计了许多向客户学习的项目,较著名的是“第一类”项目(first of a kind)简称FOAK,该项目让研究机构与领导型的大客户签约,解决重大问题,公司还会派出自己的研究队伍在客户那里工作一段时间。这种安排扩大了研究人员的视野,有助于他们获得多个部门的信息,使研究人员更加关注客户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学术难题。同时,这一措施使IBM公司能够及时了解客户需求,能够快速地调整自己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IBM公司清楚地意识到,光有新产品还不足以营利,必须建立一种适合的商业模式,这样才能从创新中获得价值。公司的客户群是大公司和政府机构,公司为这部分客户群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IBM公司意识到用于向消费者传递完整解决方案所需的价值链不能局限于自身的研发成果,公司再也不能包揽所有的基础元件设备的制造,必须从外部寻找最先进的技术,并提高公司将这些技术整合到有效解决方案里的能力。公司充分利用了很多种外部的技术,扩大了收入流结构,甚至还创造了直接出售管理知识的业务形式。

IBM公司实施开放式创新的关键措施是致力于找出现有业务的盲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实现将来的目标公司现有的业务存在哪些差距,哪些领域缺乏适合的产品,而该产品是维持公司销售额和市场发展动力的必要因素。IBM公司就是因为发现了他们只能向主要客户(花旗银行)提供基础性技术,而不能向更多的银行提供业务所需设备,进而改变了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使自身的客户能长期地使用自己的产品,从而达到了创新并长期获利的目标。

IBM公司的这些措施,有利于公司不断重新定义自己的新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不断赢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的转化能力。而较强的转化能力,也有利于公司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实施。

四、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技术扩散

技术扩散(technological diffusion)是指一种“新技术”透过某种“信息的传播方式”随着“时间”的经过,散布在某一群“潜在使用者”中。可见技术扩散包含了四个要素,即新技术、时间、潜在使用者的特质以及传播信息的方式。Mansfield(1961)按技术扩散的范围将其分为三种:(1)企业间的扩散(inter-firm diffusion),指某一产业中,新生产方法由一企业扩展到另一企业的过程。(2)企业内的扩散(intra-firm diffusion),指个别企业开始采用新生产方法之后,由部分到大量,甚至全部采用该生产方法的过程。(3)全面扩散(overall diffusion)指某种新生产方法透过产业间的扩散,乃至全面采用的过程,一般亦称为产业间的扩散[8]。因此,如何将现有的先进技术合理扩散,关系到企业能否最大程度地获利。这样,技术扩散能力可以概括为正确通过技术扩散获取最大利润的能力。

在封闭式创新模式下,IBM公司仅将技术专门应用于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其他公司要想获得子系统,就必须购买整个系统。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公司改变了战略。1993年公司向苹果公司出售2.5英寸驱动器,苹果公司利用此驱动器生产畅销的膝上电脑,虽然IBM公司自己也拥有膝上电脑,但是公司认为与其将先进的驱动器用于自己产品赚取利润,还不如通过销售驱动器赚取更多的利润。可见,将技术向其他公司的扩散也是盈利的有效方法。

此外,IBM公司不仅将外部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自己的产品中,还向其他公司出售技术和专利使用权。仅2001年IBM公司因出售专利使用权而收到的特许使用金达19亿美元,而当年的基础研究经费只有6亿美元。

可见,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不仅可以自身利用新技术,还可以向其他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出售自己的技术,从而获利。如何正确地选择技术扩散的类型的能力也就是技术扩散能力,是开放式创新模式最终获利的关键。

五、结论

总之,企业需要有大量的新技术才能跟上市场的变化,而研发部门无法满足企业战略需求。即使象IBM这样的具有较强基础研究能力的公司也无法跟上快速变化的市场。开放式创新模式是一种快速跟进的战略,强调在对内、外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估的前提下,凡是有利于加快创新的因素,不管它是来自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应积极地创造组织模式去利用这些因素来参与创新。Oliver Gassmann & Ellen Enkel(2004)认为利用技术获利的途径也不仅仅限于现有市场,企业的边界应该是一个半透膜,便于技术溢出和引入[9]。成功的创新来源于内部和外部知识技术的充分而及时的利用,以一种全新的、不同的方式创造性地将各种技术整合起来,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而获利,或者通过转让专利获得利润。企业应将目光投向外部,吸收外部知识与技术, 经转化、整合后,再扩散到原有市场或新市场。成功地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要求企业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转化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即要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实施,也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我国企业现阶段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不意味着封闭式的创新模式,所以,研究开放式创新模式,对于我国企业的创新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亨利·切萨布鲁夫.开放式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并从中赢利的新规则[M].金马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Cohen, Wesley M,Daniel A Levinthal1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1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J].1990,(35) :128 - 1521.  [3]Mowery,C,and Oxley J.E.Inward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ompetitiveness:The Role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momics Vol 19,1995,pp67-93.

[4]Kim, Linsu1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The Dynamics of a Korea’s Technological Learning[M].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7.

[5]Zahra , S. A. , George , G. Absorptive capacity.A review , reconceptualization , and extension [J] . Academy of managementReview , 2002 , 27 (2) : 185 - 203.

[6]Eisenhardt,K.&Martin,J.(2000)Dynamic Capacity: What are the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1,1105-1121.

[7]Grand ,R,&,Nayyar,P.R.(1994).Transformative Capacity :Continual Structuring by InternationalTechnology Transfer[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365-385.

技术创新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廊坊市;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模式

1产业创新的主要模式

1.1技术推动发展模式

20世纪70年代,阿伯纳西和厄特拜克以产品创新为中心,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揭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主要得力于通过引进、模仿和自主创新为主线的产业技术政策。

1.2政策拉动模式

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大量的长期项目带动技术进步。1984年,美国开始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通过军用技术民用化,保持高新技术的领先,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60~70年代,韩国高技术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引进和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
90年代后,韩国企业在政府的金融、税收等政策的扶持下开始走自主研发之路、极大的推动了产业创新活动的发展。

1.3校企、企企合作模式

韩国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贫穷的农业国通过“外贸立国”转变成为现代工业国,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韩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支持,以及企业集团之间的战略结盟。

1.4环境驱动模式

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会受到经济环境、竞争规则、文化背景和人才等多因素的影响。有关产业组织的理论研究表明,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取得的成就明显超过别的国家或地区,例如印度的软件制造业、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工业等。

2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模式分析

2.1“北京研发、廊坊转化”模式

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研发最活跃的地区,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部级重点实验室、近一半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近三分之一的国家专利都聚集在北京,知识外溢效应明显,仅中关村每年就有八成的科技成果在外地转化。廊坊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集中承载地,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大量来自北京的研发成果在廊坊孵化转化。“北京研发、廊坊转化”已经成为廊坊市高科技产业创新的主要模式。目前,廊坊市已经吸引北京中关村200多家企业在廊坊建立了分公司或分支机构,全市九成规模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署合作协议。廊坊先后吸引了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中试孵化基地、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平台等15家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纷纷落户。廊坊市还吸引了来自京津的大量高端人才及500多项的科技成果在廊坊转化。

2.2构筑创新驱动平台

廊坊市已构建形成“园区承载、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创新平台促进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廊坊市已建成6家高新区,其中部级1家、省级5家、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8家。截至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平台总数达到88家,孵化场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创新团队达1000余家(个)。2015年,廊坊市财政出资15亿元设立9支科技金融专项基金,通过各种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为京津科研成果在廊坊转化提供了资金保障。

3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机制分析

廊坊市正努力构筑“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协同创新”的高科技产业创新机制。

3.1创新以市场为导向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核心不完全体现在产品和技术的先进性,更为重要的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个需求,包括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生产技术升级的需求、管理水平提升的需求等。只有有了需求,科技创新才会有实际价值。需求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效益是创新活动价值的体现,要以需求推动创新思想、创新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只有符合需求的技术创新才会有生命力。企业要坚持需求导向,从政策引导、制度设计等方面,大力支持实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3.2研发以企业为主体

不可否认,政府主导的高新技术创新和高校科研存在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和融合问题。创新研发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要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研发创新体系。截至目前,廊坊市八成以上的大中型科技企业拥有独立的研发部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绩,一批全国及全世界领先的成果在廊坊产生。清华科技园建成电子封装技术、微纳米材料等8个研发中心,是中美科技企业交流合作和技术转移平台。新奥集团煤自主研发的无井式煤炭地下汽化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汉王制造有限公司研发了“世界第一台嵌入式双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鑫谷光电股份公司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只通用型1W、3WLED多面发光体灯泡,突破了LED120度单方向照明向360度全方位照明的世界性照明难题。

3.3政府搭建创新平台

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通过制定和实施创新政策和法规等方式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政府还规划、资助、引进、建设一系列的基础的、关键性的创新项目和创新平台,间接参与技术研发和创新中。廊坊市集成全市优质科技资源,建设了一批专业性和综合型的创新创业平台,助推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科研成果孵化。廊坊市已建成龙河科技成果孵化园、固安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孵化港、大厂微软游戏创新中心、香河机器人产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2016年,全市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平台总数达到88家,孵化场地面积130万平方米。还依托华夏幸福、太库科技、宏泰发展先后在美国硅谷、韩国首尔、以色列特拉维夫、德国柏林,以及北京、上海、深圳共设立了15个域外众创空间(孵化器),已有近200家企业入驻。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产品的研发,巨额的研发资金单纯由企业筹集是困难的,特别是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尤为困难。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引导者,应该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导商业银行、投资基金、担保机构等社会资本投入到中小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研发中,促进科研成果能够高效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还要考虑中小科技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时期,从而给予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支持,破解研发资金瓶颈约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3.4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

政府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体等各类技术要素形成技术联盟,用市场引导科研院所、高校的研发对接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市场机制高效整合各研发主体,协同创新,有效提升创新效率。廊坊市有效利用区位优势,通过中国博士后管委会、高校产业化促进中心和首都科技集团三个渠道积极引进北京和天津的各类社会科技资源,并且定期邀请北京和天津高校及科研院所到廊坊进行科研转化会和成果展示。目前,廊坊市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研发、合资设厂等方式与北京和天津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多个合作项目已经实施,其中,中科廊坊科技谷项目是在中国科学院———河北省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协议基础上展开,要建设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该项目已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发展中国家唯一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国际合作示范项目”。

作者:廉国恩 赵劼 刘晓红 单位:燕京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秀婷.国外产业创新模式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借鉴[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8).

技术创新模式范文第4篇

摘要: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三大技术创新模式进行比较,探究更适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2-0157-02近年来,我国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王中华、赵曙东依照技术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分为三大基本模式,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其中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是主要模式。代传奇通过总结归纳影响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内、外部因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决策的三层次模型,提出了“不同的企业环境、不同的创新项目应该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张玉韬、吴凤平运用AHP分析法比较了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创新模式,得出了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应该以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为主,不断地积累资金和高技术人才,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飞跃的

结论。

1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数目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以工业企业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工业企业单位数为343769个,其中包括9448个大型工业企业,53886个中型工业企业和280455个小型工业企业,中小型工业企业占据了总工业企业97.3%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担保问题等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企业规模发展。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短缺、研究开发费用昂贵以及技术创新本身的风险性,只能依靠模仿其他产品,并进行生产与销售,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力量不足。企业主要关注产品的价格、渠道和广告宣传,而不能根据市场的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新产品,造成企业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中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很多企业经营者缺少管理经验,其中还有大部分企业仍然属于家族型企业,企业员工主要是家庭成员,因而缺少技术创新人才,影响到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三大模式

自主创新(Independent Innovation)是指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源由企业投入,企业对创新独立进行管理。

模仿创新(Simulating Innovation)即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

合作创新(Collaborating Innovation)即通过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

3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3.1自主创新模式

自主创新由于开发成本较高,并且自主创新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开拓市场。我国目前有少部分中小企业成功地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转型。下面以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是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公司主要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积极与世界上相关国家或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协作,主动参与本领域的各种学术活动,使华丹公司广泛获得了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信息,为其有效的创新奠定了条件。因而在5年时间里先后研究出了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自公司创建以来,共申报国家专利16项。

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加强企业创新理念,吸纳创新型人才,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开发成本,而且技术创新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因此,并不建议中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而是希望具有一定资金实力、敢于创新同时又拥有大量创新人才的部分中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

3.2模仿创新模式

模仿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这种创新方式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企业关注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的市场需求,一般是在产品已经占据市场的前提下,开发出类似的产品,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较好的市场份额。这种技术创新模式适用于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资金不足,又不愿承担创业风险的中小企业。但是实行这种模式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创造。

3.3合作创新模式

合作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弥补企业在进入新行业时的资源和能力不足,获得“1+1>2”的整体效果大于局部效果之和的效应,实施合作创新的合作各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因而合作创新模式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又包括企业委托、企业合作和建立产学研基地等多种情况。

企业委托模式是指由企业提供资金并确定研发要求和目标,由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提供科研人员、必要的技术设备,由这些科研人员自主进行研发,然后将研发成果交给企业。这种模式能够解决企业技术人员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不利于提高企业自己的创造力。

企业合作模式是指为了完成某一技术或产品研究开发,几个企业相互合作建立合作组织,共同出资、共同开发并共享研发成果的一种合作创新模式。可以是几个企业合作,也可以是几个企业和高等院校、几个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根据合作各方的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加快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效率,同时多个单位共同参与能够有效分担风险。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优势互补,但容易造成企业间的一些利益纠纷。

建立产学研基地指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签订合同,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一般由企业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由大学或科研院所提供研发所需的一些设备和人员,人员主要是大学生和科研人员。这种方式对高校来说有利于学生接触企业,学到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对于企业,有利于企业了解更多新技术,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研究成果。

综上,本文认为对于部分创新能力较强,并且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人力资源的中小企业,它们可以选择尝试自主创新模式,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加速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则应以合作创新模式为主,模仿创新模式为辅,主要是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等,实现多方的“共赢”。另外可以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学习其他大型企业,进行模仿创新,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莉莉,黄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模式探究[J].

 东南大学学报,2006,(12).

[2] 王中华,赵曙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中

 国科技论坛,2009,(7).

技术创新模式范文第5篇

1.技术创新资金匮乏。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的时间不长,规模较小,企业的自有资本偏小,技术创新活动的高投入性决定了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积累难以满足其技术创新以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因此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相对较小,资产少,资信程度较差,在筹资借贷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由于融资渠道不畅,融资体系不完善,使企业资金匮乏,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2.产出规模小、技术装备率低。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小型企业的“巨大化”,技术装备率低,产出规模小,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一般一次性投资量较小,进入的限制条件较少,使用的多为传统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这种设备水平的落后最终导致技术创新难以维系。

3.技术创新人才短缺。从我国情况来看,由于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背景,缺乏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训练。因而技术研发人才严重短缺。另外,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相对于大企业更难吸引到人才,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展开,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创新活力、实力与潜力不足。

4.技术创新信息短缺。信息化潮流的到来,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机遇,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发展高科技十分有利。在信息方面,中小企业同大企业获取的机会是平等的。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却未能充分认识和抓住这个时代契机,尽管他们已经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但信息的收集方法和渠道依然偏于传统形式,导致技术创新信息短缺,阻碍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1.自主创新。所谓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最终获得市场的承认。它需要有较高的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基础,技术和市场风险较高,投入较大。

2.模仿创新。所谓模仿创新,是指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之下,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如通过购买专有技术或专利许可的方式)引进技术,并在率先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创新形式。模仿创新并不是原样仿造,而是有所发展、有所改善。其风险小,投入少。

3.合作创新。所谓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院所或高等院校合作推动创新的组织方式。合作的成员之间可以是供需关系,也可以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其一般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共享成果。

三、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

1.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创新具有率先性,是一种先动行为,可以是根本性的变革,也可以是渐进的改变,是一种对领先企业较为适用的模式。对于自主创新模式,中小企业最好是在通过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模式的过渡阶段,逐步积累自己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和人才,为进行自主创新创造足够条件后采用。“北大方正”推出电子出版系统便是一个自主创新的典型实例。自主创新要求企业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和研究成果积累,处于技术领先的地位,否则是做不到率先创新的。自主创新应该是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所要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有很大差距,所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现阶段不宜过分强调自主创新。过早地提出以自主创新为主对中小企业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做到的。

2.模仿创新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企业首先要对被模仿的产品进行技术解密,再对其进行各方面的技术改进,使模仿创新后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它是一种跟进行为,是一种从渐进走向根本性变革的技术创新过程。

中小企业在新生期和成长的初期,创新能力一般都较弱,中小企业一般应当先选择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模仿创新模式。值得强调的是,模仿创新模式的重点不在于技术引进而在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小企业必须在模仿时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能力在创新上下大力气,而不是单纯意义的“模仿”。在实践中,很多逐渐成长为大企业的中小企业在成长初期引进模仿外国产品的同时,都是努力吸收其中的先进技术,并在新推出的产品中越来越多地加进自己的东西,在模仿中实现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积蓄经济实力,直到最后赶上并超越强大的竞争对手,产生“后发优势”。因此,中小企业通过成功的技术引进再创新可以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