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学音乐教育【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25 11:25:06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较强的民族特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然而当前我国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却很不到位,社会上对民族音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中学音乐教育【五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音乐教育【五篇】

中学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
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教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较强的民族特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然而当前我国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却很不到位,社会上对民族音乐的关注越来越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把民族音乐当成过时的、落伍的东西,更不用说对它进行欣赏了。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使其了解并认识民族音乐,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我国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凭借过人的智慧,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这之中当然包含有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我国各民族在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生存环境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不同地域生活的民族,其音乐文化也有着特有的风格,形成了我国类型繁多的民族音乐。我国民族音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地域性

我国地域辽阔,各民族分布其中,因民族的不同,民族音乐在不同的地域内,表现出极强的地域特点。一般可分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北方草原、中南丘陵、中亚绿洲等八个地域音乐文化。在黄土高原上,信天游高亢激昂;
江南地区则有婉转动听的丝竹,新疆的民族音乐一般都较为活泼、极富朝气。

2.多样性

我国民族创作出的音乐种类繁多,在音阶、节奏、音调上各有千秋。宗教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宫廷音乐、器乐音乐、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地方戏曲、民间歌唱音乐等等,都属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秀成果。

二、大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民族音乐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出的艺术。它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文化艺术修养水平,还能使其增强对本民族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精神。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

1.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音乐传递着民族的精神内涵,是民族精神的直接表现形式,体现了本民族的特点。民族音乐教育教育能营造一个民族的本源文化的氛围,让大学生获得民族文化的熏陶,能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使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得到提升。民族音乐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创造出的灿烂文化、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而产生对本民族的文化归属感、文化认同感、和强烈的民族情感、爱国情感。

2.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综合素养

民族音乐作为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深刻反映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大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能使其对民族音乐有更深的体会,了解到民族音乐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其审美能力。进行少数民族音乐的教育,使大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发展、音乐特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能够培养其对不同文化的包容能力。

音乐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不同体验,让人们感受到音乐之美。民族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培养其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加强大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氛围

对大学生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需要运用各种方法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氛围,如可以在教学楼、图书馆、餐厅、宿舍等地方营造具有民族音乐的艺术气息,以培养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陶冶其音乐情操。

2.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民族音乐教学的课堂缺乏活力,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能使大学生主动的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3.进行规范的民族音乐教育,避免单一的西方音乐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音乐教育都是以西方乐理知识为基础,缺乏科学的、规范的民族音乐教育体制,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所以大学要改变音乐教师的组成结构,培养民族音乐教师、规范民族音乐教材,改变我国的音乐教育以西方音乐理论为依托的状态。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体现着我国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民族精神。但在当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甚少,甚至认为应当摒弃民族音乐,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其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1]娜响.高校音乐鉴赏课应积极倡导民族音乐教育[J].民族音乐.2012(52)

中学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哲学 器乐音乐教育 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00-01

1 音乐教育哲学学科发展概况

音乐教育哲学隶属于教育学,它是教育哲学与音乐学的交叉学科。它的存在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学的内容,并对音乐教育的,特别是器乐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

当前,在音乐教育哲学学科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主要分为五种,其主要内容包括:

(1)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观点由美国音乐教育家Bennett Reimer提出。他认为: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对于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起到了决定作用。

(2)以实践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该观点由美国音乐教育家David J.Elliott提出。其主要内容是:音乐学科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艺术科学,其发展关键在于实践。

(3)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观点由我国的王耀华先生提出。他主张,音乐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音乐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

(4)以社会/功能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项观点由美国学者保罗・哈克提出。他承认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并指出,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科。

(5)以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该观点由音乐人类学家内特尔所提出的:音乐教育哲学是多学科的、综合的与文化整合的哲学。

这五种音乐教育哲学观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器乐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

2 音乐教育哲学对器乐音乐教育工作的指导性作用

(1)器乐音乐教育应注重加强实践。

器乐音乐教育的实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表演的实践活动;
二是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器乐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仅需要重视与表演相关的舞台实践活动,也应重视与教育相关的课堂实践活动。

当前不少艺术院校的教学工作和教育评估体系往往将舞台实践活动作为艺术教学的重点,却忽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这导致不少学生在初为人师的阶段无法迅速进入角色。因此,笔者认为器乐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认真了解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理论,充分认识到这一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性作用。其次,器乐专业教师也应当设法为学生提供“舞台”和“讲台”,以提高其表演和教学能力。

(2)器乐音乐教育应注重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一直以来被视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教育任务,因此,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理念影响着器乐教师的教育行为。

器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审美鉴赏标准,让学生在艺术表演的过程中体验美感,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如钢琴独琴曲《牧童短笛》,其标题让人想到牧童手拿短笛,坐在牛背上,怡然自得的情境。该曲按五声调式特点编写的音符起落有致,清新自然,这使得画面上手握短笛的牧童形象逼真可人,出色地完成了作品所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教师授课时可准备好相关图片,在学生边聆听作品边欣赏画面,使其能直观地体验作品意境。

(3)器乐音乐教育应注重功能性。

器乐音乐教育的功能性主要体现是:第一,器乐音乐教育是传播音乐内涵和音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法,能够亲身体验乐器的声效特质,通过学习器乐作品,能够深刻理解到其中的内涵与外延。第二,器乐音乐教育隶属于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器乐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

(4)器乐音乐教育应注重创造性。

创造性是音乐教育中的又一重要内容。器乐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贯穿于器乐教学始终。具体而言,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启发学生对器乐演奏形式进行创新。器乐的演奏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和合奏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和声、织体、调性进行再创造,以丰富演奏形式;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改良器乐教学方法。由于很多器乐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都将承担一定的器乐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器乐教学工作的教学形式、课程计划、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讨论,启发其对现阶段器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5)器乐音乐教育应注重文化性。

文化性在器乐音乐教育中无处不在。其原因在于:第一,器乐音乐作品的创作源头均具有文化性。总览当前所有的中外器乐音乐作品,无论是其音乐创作元素,还是音乐写作方式,其内涵外延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器乐音乐中所蕴藏的文化性特点。第二,不同的地域、历史、风俗决定器乐音乐作品中存在文化差异性。而这些差异性恰恰是不同器乐音乐作品独具特色的根本原因。第三,器乐音乐课程具有文化性。就器乐音乐的课程价值而言,“人性至上”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毋庸置疑的。音乐的审美属性和文化属性在器乐音乐教育过程中是并存的。

作为一名器乐教师,在传到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应首先认识器乐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文化性特点,并同时提升自身的音乐文化修养。现在不少教师都热衷于演出、比赛,而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教师是停留于“吃老本”的状态中,无心学习和品读与音乐文化相关的研究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器乐教育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器乐教育是一门以传授器乐演奏技巧为主的学科,其实践性较强,而音乐教育哲学则是一门以研究教学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理论性较强。众所周知,理论研究源于实践,指导实践。脱离了理论指导的实践工作缺乏理论基础的支撑,便难以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发展,因此,在器乐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学习和了解已有的音乐教育哲学成果,也应该重视如何借助这些成果指导器乐教学工作,以此推动该项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雷默,著.音乐教育的哲学―― 推进愿景[M].熊蕾,译.3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8):8,101.

[2] (美)戴维・埃里奥特,著.关注音乐实践― 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谢嘉幸,李小莹,校.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22,66.

[3] 覃江梅.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 审美与实践之维[M].辽宁教育出版社,2012(8):15.

中学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如何全面、合理、科学地评价学生的音乐素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确立新型的音乐评价理念

音乐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评价要以人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健康和谐地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激发音乐的主题精神。因此,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有效地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多年来,音乐课程的传统理念是以知识的传递为主,对学生进行理性、枯燥的节拍、节奏、音程、和弦、听觉训练。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在这个理念指导下的音乐教学不论是从指导思想上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都要来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就是把以往那种理性枯燥的机械式训练变成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的转换,即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也就是说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和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亲自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学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与一般学科有所不同,应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教育的潜效应,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去指导音乐教学评价。

二、明确目标,在施教中引领科学的音乐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制定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而目标是指每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巧妙地构思目标是优化目标的前提,它要求摒弃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信息,突出目标信息,给学生大脑以强刺激,加强学生对目标信息的理解和识记程度。同时,巧妙的构思可以使学生思维“入路”,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方向感强的可控过程,避免盲目性和多中心,从而实现目标的优化。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三方面的要求:

1、注意目标与“课标”的统一性。

音乐教学目标不是凭空制定的,它应当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而制定。每学年度我会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总目标,在心中对各年级教材有个总体认识,然后把它分类整理。如在三年级(第五册)教材中,我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年龄特点设立了总目标,把它放入每课设有的“唱歌、音乐知识、视唱与听音、音乐欣赏、器乐”等栏目中验证,再对当中的“音乐知识”从谱表到音符的时值这种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作个了解,验证总目标对该栏目要求的准确性。最后对其它栏目再逐个整理,这本教材的条理就清楚了。

2、注意目标教学安排的科学性。

目标教学安排的合理与否,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习效果有很大联系。我用两个班进行了实验:一个班按序而行,第一目标完成后,紧接第二、第三目标;
另一班我用了分拆的方法,完成第一目标后,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练习已学部分,然后教师反馈检查,再进入第二目标学习。实验下来,我觉得第二种好,学生学得扎实。第一种方法一通到底,漏洞多,有些同学能领会要求,有的同学对要求理解模糊。所以说教学目标的合理安排有无科学性、艺术性,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

三、勤于实践,探索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评价

1、表演取代考试,发挥学生特长。

音乐成绩以平时为主,期末为辅,既要结果,也要注重过程,以减轻学生期终的课业负担与心理压力,提高效率。期末的测评主要通过类似“迎新音乐会”、“迎春音乐会”、“小百灵音乐屋”、“动物音乐会”等学生喜爱的班级音乐会形式来完成。音乐会的形式可以是吹、拉、弹、唱、舞、赏、说、诵等;
可以是单独的、双人的、小组的,要求人人参与,以演代考,发挥特长,并可邀请本班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参加。期终班级音乐会可提前让学生在课外准备,音乐会主持人低段年级可由音乐教师、班主任或师生共同担当,中高年级由学生自己来担当。

2、吹拉弹唱演诵,展示强项评价。

中学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 古典音乐 道德 社会

音乐在人们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本身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人的生活及素养也是人们日常的讨论话题,前不久的高晓松、药家鑫等与音乐有关的事件更是促使我们反思音乐教育的问题。在以新为好,以流行为优的时代潮流下,是该对我们的音乐教育进行反思的时候了。古典音乐强调音乐和社会的关联,注重习乐者的道德素养,我们从古典音乐中汲取古人在这方面的教诲,或是思考当下素质教育的一个不错选择。

培养怎样的音乐人才?

对音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实际取决于人们对音乐与政治关系的认识,或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音乐被认为和政治息息相通,“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也就是说,音乐是和政治安稳,国家兴亡相连的,通过听某地方的音乐,可以知道这里的政治境况,而统治者也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才实现政通人和的理性境地。音乐之重要由此可见。当然,这里讲的是音乐的功用,但在一些思想者看来,音乐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音乐,人们可以用心来聆听一种文化的灵魂。

谭盾的音乐得到了海内外认同,《地图》更是得到了普遍赞誉,但谭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始终没有脱离中国的大地,他一直致力于将中国哲学思想注入到音符中,希望可以让西方人通过音乐来了解中国。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则是源于二人将自己对教会音乐的理解和对形而上的思考融入了音乐,将自己的宗教情感倾注与作品之中。换句话说,音乐是借助音符来传达文化的精魂,是文明或文化的精神形式。而创作这些音乐的大师则成了文化的传承者。相应地,要读懂(听懂)这些大师,则既需要音乐研究者或学习者有继承文化遗产的心态,也需要音乐学习者真切地认识到音乐的意义和重要性。

既然音乐是扎根于大地的文化土壤之中,音乐学习者就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有文化的人,要对所学习或研究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就中国文化,我们要对中国的儒道佛,对中国的经史子集认真学习,对经典的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要用心领会;
就西方文化来说,我们要对希腊的酒神精神,犹太人的律法精神,基督徒的怜悯、博爱有一定的了解;
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听懂中国古典音乐,才具备赏析西洋古典音乐的能力。

回到标题提出的问题,我们要培养怎样的音乐人才呢?首先是能听懂音乐的人。依照古典的理解,听懂音乐的人实际要么君子要么先知圣贤,我们且不定这么高的目标,仅以能无限接近古圣贤为目的吧。毕竟,面对古代遗产,我们首先须有谦卑的心态。培养谦卑的音乐人才也是我们问题的应有之义。我们回观历史上精通乐律的人,发现他们往往也是精神素养最高的或哲人或诗人或立法者,而他们所具备的品行也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直接目的。

音乐中的古典教诲

中学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感恩教育

一、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1.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而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就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感恩”以及“感恩”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对道德的认识、理解,光凭音乐课堂上单纯、空洞的理论说教,那只能是徒劳无益。因此,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情感教学中体验感恩。体验是孩子懂得感恩的基石,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通过歌曲中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只要把自己融入歌曲的情境之中,任何一位老师都会把歌曲唱得声情并茂。

2.在音乐教育中创设“感恩”教育的情境。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气氛和环境。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课题组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

3.在音乐教育中开展以实践活动为主体的感恩教育。

(1)感恩教育从小事做起。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感恩教育,要回归现实生活,要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爱护身边的人做起,在生活的实践中感恩。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感恩之情,充满爱他人之心,从而学会感激父母,学会感激老师,感激社会,感激大自然,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恩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

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还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

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同学是孩子们心中最纯也是最真的朋友,他们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朝夕相处,心有感激,也许从没表达。通过活动,使同学们学会感谢同学,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感谢之情。

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祖国、社会、个人的关心和帮助,为此,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为他人有贡献的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之恩。大自然它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富饶的土地上的各种物产给我们丰富的资源。能过音乐教学可以教育学生爱护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保护大自然,节约能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结合各种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建军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课题组寻找相应的音乐在这些节日中教给学生。在“教师节”为老师唱上一首节日的颂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母亲节”时,孩子给妈妈唱上一首节日的歌曲,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

二、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

1.充分发挥教师在感恩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因此,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关于开展感恩教育的有关文件,进行感恩教育叙事案例研究,在教师专业培训中增设感恩教育的培训内容,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感恩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从而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2.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要多元化。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感恩行为是孩子的榜样模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有的家长只求付出不计回报,使得自己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不知道回报。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要多元化,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社会各界人士都要提倡“感恩”,把感恩教育活动向家庭、社会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