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五篇】【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3-08-25 12:00:07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语及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五篇】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研究生公共英语;
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8-0004-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3.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语及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针对研究生教育,则明确提出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要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就给现有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外语教学法是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实践、过程及规律的科学。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学法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外语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学法的改革。我院的研究生教学改革始于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及实践者,笔者有幸参与了众多有关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论证会和公开展示课。案例教学法是笔者6年来在对众多语言教学法加以比较、实践之后选中的,经常使用于口语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法。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集交际法、任务教学法和自主学习之所长,能最大限度地整合网络资源,结合研究生部分专业知识及人文通识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并在学习者中加强合作意识,打造团队精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其优势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method)是一种通过分析各种实际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起源于1920年的美国哈佛大学,由著名的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 School)倡导,所有案例均来自商业管理领域的真实事件或情境。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真实情境的再现,身临其境地领会很多假设场景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和体会,教学效果显著,获得了学术界及业界的极大认可,并被迅速推广到经济学、法学和语言等不同学科的教学中(陈庆、赵志梅,2011:65-66)。

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且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甚至路人)的帮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像、网络及多媒体课件),通过主动的意义建构来获得的(王海啸,2010:53-60)。

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良好的生活阅历和通识常识、丰富的网络及实验室资源,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度更高。借助于互联网的交互性、即时性及多维性,通过课堂上的案例解析、案例讨论、课后的自主学习、同伴合作,加之电子邮件、博客甚至微博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显而易见: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教学具备更多的互动可能性,课堂内外自觉延伸,课内课外有机融合;
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一个小组或者一个班级,把案例放到网上,全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与;
突破资源限制,案例的丰富性、真实性及开放性是传统教学法无法相比的;
增加成绩评估的多元性和科学性:由于过程的可视性,过程评估和生生评估更富有民主性和可信度。

2 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案例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的宏观把握能力和微观解读能力都要很强,否则教学就可能流于形式,学生反复使用口水英语,更谈不上主题的深挖和认知的提高。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让笔者深感应试教育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负面影响:即使是研究生,他们的口语产出也多是模板词组、万能句式、线性思维,缺乏思辨性和层次感。经过长期摸索和反复试验,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等方面遵循以下原则,案例教学法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2.1准确的教师角色定位及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

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全方位的素质: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
通晓教育心理学;
了解中西方文化;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刘润清、戴曼纯,2003)。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能力、丰富的人文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师的角色集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及合伙人于一身,并对英语教学充满好奇、兴趣和探索精神。因此,该教学法尤其适合学习型教师。就像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一书中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产生出一个学习的社会,事实上是一个学习的地球。学习的关键是教师,他们必须把连续的、内心的和外在的学习结合起来;
教师比大多数人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通过把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结合起来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如果没有学习的学生就不可能有一个学习的社会;
而如果没有学习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学生。

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已经无法适应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必须进行重新构建(莫志宏、刘业进,2010:112—114)。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准确查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此外,它还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时代感和社会问题敏感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案例丰富等特点,对不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搜索方法,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提高其学习效率。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范文第2篇

重点:句型WhereisPeter?He’sinthepark.

词汇parkclassroom

难点:发音Let’splayaguessinggame.

Classroom

教学过程:

一、热身

1.全班齐唱歌曲Rowyourboat,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参与其中。

2.师生问答练习:采取快速抢答的形式,将学生分好小组,每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立即回答,记录是哪个小组学生答出的,最后计算得分,以决出哪组获胜。

问题:Who’sondutytoday?,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Iseveryonehere?

IsLiYanatschool?

Whereisshe?

WhereisMissWang?

目的:增强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复习所学语言点,为新课铺路。

3.课文对话表演:学生三人一组,分配好角色,将第25课对话内容表演出来。

教师提问:WhereisLiYan?

学生回答:She’sathome.

教师提问:WhereisMissWang(一位教师的名字)?

学生回答:Ithinkshe’sintheoffice.

如果学生不会回答,教师提示:IsMissWanghere?

目的: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为新课铺路。

二、介绍新语言项目及教学方法

1.学生做听力小练习[配套课文录音]

听力题:Whataretheydoing?

A.Playingaguessinggame.

B.Playingfootball.

C.Makingamodelplane.

WhereisPeter?

A.Athome.

B.Intheclassroom.

C.Inthepark.

WhereisBetty?

A.Athome.

B.Intheclassroom.

C.Inthepark.

意图:通过做此项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对话。

2.听第二遍课文对话录音,学生自查答案,全班对正答案(意图:初步接触本课的语言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念问题,找学生说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教师念问题,找学生说出正确答案

学生两人一组问答

3.听第三遍对话录音,学生逐句重复句子(意图: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的正确读音)

教师特别带读:Let’splayaguessinggame.

He’sintheclassroom.(出示图片classroom)

She’sintheparknow.(出示图片park)

学生两人一组练习:WhereisPeter?He’sintheclassroom.

(教师板书)WhereisBetty?She’sintheparknow.

问答练习:WhereisPeter?He’s…

WhereisBetty?She’s…

WhereisLiYan?She’s…

(教具:教师提供三个人物的图片、三个地点的图片

做法:首先教师不断变化人物所在的地点,学生根据提示进行问答,然后由学生选择进行问答,最后学生问答,请另一学生根据问答内容变换图片位置

意图:巩固、加强对新语言项目的认知)

4.听第四遍录音,学生心中跟读(意图:再次给学生课文对话的整体概念)

5.认读本课出现的新词汇[教师出示单词卡片]

(意图:强调新词汇的读音,为认读课文提供方便)

全班齐读单词一遍

个别学生拼读单词

分小组读

6.打开书,自己认读课文

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三人小组朗读课文

三、新语言项目的操练及操练方法

1.课文对话表演(意图:再现课文情景,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教具:课文中所需的图片或卡片intheclassroom、inthepark、athome)

2.自编对话(意图:新知识的扩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做法:学生根据上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提供的图片,结合本课出现的新语言项目做对话练习。可利用以前学过的语言进行整和。

3.小游戏:Guessinggame(意图:巩固、提高学生对新语言项目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具:各种地点的图片intheoffice、inthezoo、atschool、athome、inthepark、intheclassroom

人物图片Betty、Peter、LiYan、Linda、MissWang、Kate、Joe

做法:教师将图片贴在黑板上。两个学生一组配合,一个学生背对黑板,另一个学生将其中一个人物的图片放置在一个地点图片下,然后问:WhereisBetty?让背对黑板的学生猜,猜对答案,全班学生说:Yes,you’reright.没猜对则说:No.也可直接告诉该生:No.She’sathome.

4.学唱英文歌曲WhereisPeter[配套歌曲录音]

(意图:放松紧张的神经,也是对本课新知识点的另一种方式巩固)

做法:先听一遍录音,教师带领学生读一遍句子

再听录音一遍,学生小声哼唱,找准音调,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听歌曲一遍,熟悉歌词

齐唱歌曲

四、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1.听音连线[配套课堂练习]

根据录音内容,将左边的人物图与右边相应的短语连接。

2.作业:朗读并抄写本课课堂练习中的单词和句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组互动, 低效原因, 反思建议

  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和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主流模式。广大英语教师在学习课标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小组学习互动方式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养成学生健康向上品格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相关的积极实践与探索。作为一名基层英语教研员,有较多的机会在教师各类课堂教学展示中去关注小组学习互动的实效性,尽管不少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了此类的教学任务,但活动往往在课堂中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笔者就此现象作了一些分析和归纳,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原因之一:师生角色,错误定位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大班授课的影响,教师往往担心小组学习互动会影响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因此所设计的互动活动往往由教师设计成固定的互动模式和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问题和任务,小组互动成了学生实施教师意图的操练方式。

常见案例一:教师在新授单元对话时,先和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做对话示范,然后布置两人或三人小组练习单元课文对话,甚至把已设计好的对话再呈现在黑板或投影上,每个小组成员只能完全照搬教师提供的对话内容,导致学生表演的内容如出一辙,毫无新意。

常见案例二:教师往往把discussion的问题作为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但在小组交流互动之后,教师又把整个活动的主动权牢牢掌控在手中,汇报方式就是师问生答,回答的内容往往是教师期盼和预料的,完全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模式。

反思: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学习互动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互动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应由原来的“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有效的学习互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班级人数过多,的确会带来管理和组织上的困难,但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互动,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同时大班中包含了各种不同性格类型、语言水平、学习风格的学生,特别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基础较弱的学生,小组活动恰恰能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然、安全的交流空间和方式,在其他优秀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大胆地用英语来进行交流。

原因之二:认识不足,应用失误

在评课交流和教师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教师对小组学习互动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下面是教师在类似于“实话实说”交流中,对小组学习互动典型、片面而又真实的想法。

教师观点1:小组学习互动的目的就是营造课堂热闹气氛和设计教学高潮,甚至就是为了吸引评委和听课教师眼球而作秀的。

教师观点2:小组学习互动环节就是迎合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理念而设置的。公开课、评比课不得不用,平时大可不用,因为耗时费神。

教师观点3: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唯一标准,小组互动学习占用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学生成绩很难提高。

教师观点4:知道小组学习互动的意义和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则觉得无章可循,适度难以把握,存在生搬硬套和“新酒装旧瓶”的现象。

教师观点5:小组学习互动环节可以能让自己调整因紧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凌乱教学节奏和安排,至少能有时间看看讲台上的教案。

教师观点6:小组学习互动环节能让教师在辛苦的课堂中难得轻松片刻,而且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何乐而不为。

反思:上述教师认识和想法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互动学习内涵把握不到位,对其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认识不够,仅仅把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小组学习互动为学生参与到语言交际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对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口头交际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小组学习互动为学生创设积极、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在互动中还要巡视各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合理调控是小组学习互动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轻松不得。

原因之三:忽视情感,评价主观

在评价小组学习时,教师习惯把肯定的眼光,赞许的言语,发言的机会投向有优秀学生的小组,那些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信心百倍,发言积极,甚至为教师的公开课增光添彩。相反一些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往往在无形中失去发言、表现和被肯定的机会。当他们回答出现错误,甚至不敢举手参与时,轻则被批评,重则被训斥,部分教师在评价中容易受自己情绪控制,心情不佳时会出现讽刺、挖苦和打击的语言,导致这些学生渐渐地失去对英语学习信心和热情。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范文第4篇

这是中国首例老师辱骂学生致死案。2007年4月12日中午,下课铃声刚响起,一位穿着T恤和牛仔裤的漂亮少女抹着眼泪,爬上了位子闹市区的重庆某实验学校教学大楼的顶楼。只听得一声巨响,少女重重地摔在8楼楼底的水泥地上,殷红的鲜血从她的口鼻、身下喷涌而出……

“有人跳楼了,有人跳楼了!”在楼下操场上玩耍的同学们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慌乱地呼叫着。一位50多岁、头发有些花白的女老师挤进人群,当她看到躺在血泊中的学生是九年级四班的丁小玉时,顿时脸色苍白晕倒在现场……

这个老师就是丁小玉的班主任王惠,她刚刚狠狠地教训了 成绩下滑、上课迟到的丁小玉,不料还不到2个小时,这孩子竟然想不开跳楼自杀。

丁小玉被紧急送往重庆市急救中心进行抢救,由于伤势过重,年仅15岁的她还没有被送到医院,就永远闭上了美丽的眼睛,如花似玉的生命就这样骤然凋零了。

王惠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严格管理学生的高级教师,4月12日是星期六,因为她带的是毕业班,所以早上7点10分她就赶到学校检查学生早自习。8点40分,第一节课都上了好久,丁小玉还没到校。丁小玉初中刚入学时,学习成绩优异,她擅长舞蹈和书法,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被选为班里的学习委员。可是,从第三学期开始,丁小玉学习不用功了,还有早恋的苗头。王惠很着急,多次单独教育丁小玉,她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一直把丁小玉盯得很紧,丁小玉稍微做得不好,她就体罚、臭骂。

王惠气冲冲地给丁小玉家打电话,当时丁小王正准备出门上学,接到老师措辞严厉的催促电话后她恐慌地应承道:“对不起,老师,我起床晚了,今天闹钟没响,我马上到学校上课!”其实,她头天晚上一直学习到深夜才上床睡觉。

当丁小玉心惊肉跳地赶到学校时,已经耽误了一节课。第二节课时,王惠把她叫到了办公室。恼怒不已的王惠先是数落丁小玉越学成绩越差,接着她用木板敲打丁小玉的手臂、腿部数下,然后骂道:“你看你这个样子,长得又矮又胖,又不漂亮,以后出去坐台都没有资格!”

15岁少女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丁小玉当场痛哭流涕、神情恍惚。

第三节课是王惠的语文课,她讲课时丁小玉坐在座位上哭了整整一节课,她都没有理会,心想:让她哭一哭,反思反思,也许以后就不会再犯错误了!

王惠上完课后回了办公室,仍然没有理会丁小玉。丁小玉独自带了一支笔、一个本子,一只漂亮的发夹,悄悄地从5楼的教室上到了8楼楼顶,写下了一纸遗书揣进牛仔裤包里,然后纵身从楼顶跳了下去……

5月13日,渝中区教委给予王惠撤销教师资格的行政处罚,收缴了其教师资格证书。

丁小玉的父母强忍悲痛,写好起诉书,要求法院追究王惠的刑事责任。

8月8日,重庆市渝中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庭审过程中,原告和被告在庭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丁小王父母及律师认为,王惠的行为已构成了侮辱罪。王惠辩护道:她虽然在客观方面有一些不当的行为和语言,但她是在行使教师职责,而且地点是在学校的办公室,不是公开场所;
尽管她使用木片象征性地打了小玉同学,而这是老教师们多年的教育习惯,这与暴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至于使用了“坐台”等语言,是自己在教育丁小玉时,谈到丁小玉在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时装表演时,因身高不够被其他同学取代一事而引申出来的,她决不是恶意侮辱丁小玉同学,是丁小玉断章取义误解了她的意思。

由于此案系重庆市首起学生因为反抗教师粗暴教育而在校跳楼自杀的事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法院审理后对本案做出一审宣判,以侮辱罪判处被告人王惠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说法

王惠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明知体罚学生和对学生使用侮辱性语言会使学生的人格尊严及名誉受到贬损,她仍实施该行为,足见其有主观故意。在客观方面,王惠当着第三人的面,实施侮辱行为,具有法律所规定的“公然”性,且引发的后果严重,属“情节严重”。因此,王惠的行为符合侮辱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

纵观全案,丁小玉之所以跳楼自杀,除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王惠的言行是引发她跳楼自杀的直接诱因。王惠的行为不仅贬损了丁小玉的人格尊严和名誉,而且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刑事制裁。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商务英语 教学方法

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在商务语境中的运用,商务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型和应用型较强的课程。我国引进案例教学法,主要运用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法学、医学和管理学等。而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目前还只是一种尝试,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一、商务英语的特点

商务英语是针对商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覆盖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公司接待客户、公司自我介绍、商务合作洽淡、各种商务文件书写体例、各类商务通讯(电话、电传、书信)等,以期使学生在学习商务规范语言的同时学到基本的商务知识,并能在现实的商务环境下运用英语进行商务的沟通。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主要在于其教学的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归根到底,实用性是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这是其他英语培训课程所没有的。它主要应用于特定商务活动,在实际商务活动中,英语主要应用于电话、会议、社交、谈判和报告。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和加强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对外交往能力,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尽早适应环境、进入商业管理者的角色、开展对外交往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在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理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案例作为讲课的题材,以案例教材的具体事实与经验作为讨论的依据,预设一个场景,同时协助学生回答问题,倾听、鼓励学生发言,最后归纳与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

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纳如下:1.收集班级真实生活情境资料;2.根据所收集资料设计教学案例;3.进行班级团体讨论或班级小组讨论;4.讨论中,成员轮流担任领导者角色;5.归纳各组或团体意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质疑他人的想法,学习如何发问,进而提高独立思考、与人相处、解决冲突、尊重他人等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包括如下四个环节:

1.案例准备。案例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功与否。最理想的情况是,案例直接反映真实公司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新的内容。学生在处理动态案例的过程中,同时关注现实中该公司所采取的行动,以及形势的变化和其他各种变量,从而可以实现最大的亲临感和参与度。但由于条件所限,更多的教师采用的是静态的案例。这种案例的优点是不需很长时间,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学生完成任务的期限。通常一个短小精辟的案例,在一次课堂活动中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活动易于操控,但缺点是缺乏参与感。

在提供案例材料的同时,教师还需要设计若干个案例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既要注意问题要与相关的商务知识紧密联系,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

2.案例分析。与传统的课堂不同,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内,教师起到的作用不再是传达知识,而是组织者。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在阅读完案例材料后,用英语进行组内讨论,这时教师的工作是确保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鼓励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可供辩论的问题。在每个小组得出结论后,选出代表,向全班学生阐述本组观点。此时教师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判断。当有意见不一时,教师可酌情鼓励进行讨论。如果讨论偏离正题,教师则及时干预,使讨论回到正题。

3.案例总结。这个环节由教师开展,主要是对学生在阐述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并对遗漏或需要强调的内容加以总结。

4.撰写报告。作为最终的教学产出,学生以组为单位提交报告,对小组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对报告进行讲评,但在评分时,书面报告所占比例最好不超出分析讨论环节过多,以免影响到日后案例教学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无论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它着重学习的过程,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每个学习者都有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权利与责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反思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然而,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有时会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另外,案例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因为有时某一或两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信息非常吸引人,学生也深受影响,但在这一两个案例上形成的概括化认识,也许远远不能说明事物整体,这样就出现了一种“过度概括化”的现象。

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摸索阶段。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这一方法、发挥它的最大优势,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海军.科学教师专业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7,(3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