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扦插方式及栽培密度对紫薯“内17-71”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8-26 18:50:09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王一鸣,缪 鑫,陈 娟,宋 锐,付 伟,林 熊,唐 建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甘薯(Ipomoea batatasL.),属旋花科番薯属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不耐寒,属喜光短日照作物,在我国分布广泛[1]。甘薯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范围广,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食物[2]。

内江市地处川南丘陵山区,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非常适于甘薯种植,常年种植面积在3.79万hm2,鲜薯年产量在86.4万t以上[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甘薯营养、保健价值的认识逐渐加深[4],营养丰富且口感细腻的优质甘薯品种逐渐丰富[5],特别是富含花青素、熟食品质优良的紫薯,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刘亚军等[6]研究表明,合理的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贾赵东等[7]发现合理的栽培密度可以提高“苏薯15”的产量;
金珠群等[8]发现不同的栽培方式对“浙薯75”大中薯率有显著影响。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通过集团杂交法,选育出了熟食品质优秀的紫薯“内17-71”,为了更好地探究适于该品种的栽培方式,开展了不同扦插方式及栽培密度试验,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1.1 试验材料

供试紫薯品种为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紫薯“内17-71”。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位于内江市富溪镇罗井村,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水平。设置不同扦插方式及栽培密度2组试验。扦插方式设计为:正插3、5、7节和倒插3、5、7节,共6个处理,株行距为25 cm×100 cm,小区面积10 m2,重复3次。栽培密度分别设置为:株距50、33、25、20、17 cm,行距统一为100 cm,每苗扦插入土4~5节,小区面积8 m2,重复3次。3月10日覆盖地膜排种,5月25日剪取顶端茎尖进行扦插,每苗带8~10个节,长度在25~30 cm,10月30日进行采收。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采收薯块前3 d采收藤叶,测定产量;
采收、测定薯块产量时计算大中薯率。大中薯率=6株(随机选择)大中薯总质量/6株薯块总质量×100%,质量>0.1 kg的薯块即大中薯。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 version 22.0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DS法)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

2.1 不同扦插方式和栽培密度对紫薯藤叶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所有扦插方式处理藤叶产量均随着扦插节位的增多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其中,正插7节和倒插7节处理藤叶折合667 m2产量分别为2 539.05、2 393.20 kg,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
正插3节、5节和倒插3节、5节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表1 不同扦插方式和栽培密度对紫薯藤叶、薯块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藤叶的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株距33 cm的藤叶667 m2产量最高,达到了2 715.80 kg,显著高于其余处理;
其次是株距50、25、20 cm处理,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 247.79、2 079.93、1 983.21 kg;
株距17 cm的藤叶产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表1)。

2.2 不同扦插方式和栽培密度对紫薯产量及大中薯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扦插节位的增加,正插处理的薯块产量及大中薯率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倒插处理的薯块产量和大中薯率则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正插7节的薯块667 m2产量最高,其次是正插5节处理,分别为1 987.66、1 840.92 kg,二者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
正插3节、倒插3节、倒插5节、倒插7节处理之间则均无显著差异。大中薯率以正插7节处理最高,正插5节次之,但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薯块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株距20 cm的薯块667 m2产量最高,为2 164.97 kg,其次是株距17、25 cm处理,667 m2产量分别为2 045.47、1 967.65 kg,三者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株距33、50 cm处理,而株距33、50 cm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大中薯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1)。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扦插方式处理中,紫薯“内17-71”藤叶产量均随扦插节位的增多而逐渐提高,其中正插5节和正插7节薯块667 m2产量较高,这与刘亚军等[6]、贾赵东等[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而随着栽培密度的提高,藤叶667 m2产量则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可能与甘薯藤蔓之间因栽培密度加大而导致水、肥、气竞争加剧,限制了藤蔓的光合作用能力有关,从而导致地上部藤蔓产量降低,同时也导致薯块667 m2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还限制了地下薯块的生长空间,大中薯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综合考虑种植成本及市场对大中薯的需求变化等因素,建议紫薯“内17-71”栽培生产以株距20~25 cm,行距100 cm,正插5~7个节位为宜。

猜你喜欢薯率紫薯薯块水稻育秧棚内稻壳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蔬菜(2022年11期)2022-11-15影响宁夏贫困山区马铃薯商品薯率的气象因子分析湖北农业科学(2022年1期)2022-02-11紫薯蒸米糕幼儿100(2021年31期)2021-10-30紫薯粥变色实验阅读(科学探秘)(2021年3期)2021-06-02紫薯鸡蛋卷家教世界·V家长(2020年10期)2020-11-20不同品种脱毒马铃薯种植密度比较试验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年18期)2020-11-11紫薯变“红薯”幼儿画刊(2020年6期)2020-07-27不同收获期对甘薯“金徐薯69”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上海农业科技(2018年6期)2018-12-27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农村百事通(2018年21期)2018-01-03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年2期)201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