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有效教学开发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8-30 16:35:04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徐鑫哲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目前,“00后”学生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主体,并且随着本科院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大力扩招,导致了近年来普通职业教育大专院校招生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的主动性不强,需要靠督促学习,致使在上课时学生出现走神、打瞌睡、交头接耳、玩手机等现象[1]。另外,“00后”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勇于实践,对于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热情度高,对信息化手段兴趣较高,善于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得知识。因此,传统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式,进而实施有效教学模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2]。

基于以上分析,实行有效教学[3]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简而言之,“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就是有效教学”[4]。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教师将课程与就业工作岗位进行对接,通过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及工作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提升学习积极性,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感知自我,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一)课程开发总体思路

基于岗位实际工作,以工作情境为引导,以任务驱动[5]为主线,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将课程知识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对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对专业及岗位工作有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基于此,在课程开发中提出以下思路:

一是教学内容要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任务驱动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是教、学、做一体化,做中学、做中教,教授、实践相结合,实践为主,但不轻视理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仪器操作能力。

三是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考核。考核以项目完成的质量、时间以及小组的配合度为评价标准,并将其列入课程的考核成绩,占有一定的权重,体现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是依托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6]。

五是在整个过程中注重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

(二)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建筑工程测量的核心任务是为项目施工提供精准的定位数据和实际点位信息。课程教学以工匠精神为主线,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不仅获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一颗爱祖国、爱党、爱社会的真心。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该课程的德育内涵主要包括爱国情怀、工匠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由此,梳理并提炼本课程的主要思政元素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以中国为傲的爱国情怀。随着大数据信息化的到来,我国测量测绘技术、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作为即将从事测量工作的大学生,应该以国为傲,同时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测量人的使命和担当。

二是“爱岗敬业、奉献测量”的职业素养。通过展示最新测量仪器、测量技术,以及取得的测量成果,加深学生对岗位的认知,激发学生兴趣,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做到“爱岗敬业、奉献测量”。

三是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测量人员是工程项目的先行兵,测量成果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准确的测量数据,施工便失去了可靠的位置参照。为此,测量人员无论多么艰苦、多么劳累,都必须一丝不苟地完成测量任务,确定好准确的位置,做好标记。所以说,吃苦耐劳精神是从事测量工作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必定能够很快达到岗位要求。

四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测量数据是施工的依据,因此,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为此,测量人员在测量中一定要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五是对错分明、不伪造数据的诚信精神。工程测量的数据来源于实际,同时又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数据的真实可靠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六是团结协作、理解他人的合作精神。这是因为工程测量活动一方面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另一方面也经常与其他工种交叉重叠开展工作或接触外单位人员。团结协作和理解他人是顺利完成工程测量活动的重要保障[7]。

七是爱护仪器、操作规范的职业素养[7]。测量仪器是测量工作的主要工具,在测量中,操作仪器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测量数据误差的大小,所以,必须爱护仪器,规范操作,这是测量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八是有安全意识、文明意识,不乱扔垃圾。工程测量有大量的外业作业,对于建筑工程专业,大多在施工现场,危险性较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室外实训操作强调安全意识、文明意识,让学生真正牢记安全、文明测量。

有效教学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明确完成学习目标对自己工作发展的意义,为此,教学设计从职业岗位需求开始,分析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分解出每个学习情境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和一些基本素质要求,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任务中,整个课程教学设计来源于实际工作任务,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8]。

(一)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授课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岗位有施工员、测量员、质量员等。学习本课程必须掌握的能力——能够进行施工放样。施工放样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对测量员工作内容进行分析,以任务驱动整个教学的设计、实施、考核,强化实际操作,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即能够进行建筑物的测量与施工放样,并由此分别确定了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充分考虑教学条件的情况下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将其分为三部分,将各部分内容进一步分解,共设置了9项任务,26项子任务(见表1)。在任务设计上,做到项目由单一到综合,比如从单一的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到综合的平面点位、高程的测设;
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从简单的仪器操作到内容多样的综合测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由结果转向过程,即在实践评价方面,注重操作过程考核,考查学生对操作环节的掌握情况。

表1 课程整体框架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下面以“全站仪极坐标放样”为例来说明教学实施过程。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探索、课中导学与课后拓展三个阶段。

1.课前探索阶段

课前教师通过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并同步到学习通手机端APP向学生推送资料单、实训任务书、相关微课视频资源、指定型号品牌的全站仪说明书以及相关图片等,学生自行下载查看,明确学习任务。借助于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时间,还可通过学习通、微信、QQ等平台进行师生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另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在线测试,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答题情况,教师参照测试结果与预习反馈在课前了解并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效掌控课堂。

2.课中导学阶段

本阶段含情境导入、确定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五个环节[9]。教师设定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互动引出学习内容,进一步分析确定本次课总的学习任务是为全站仪放样平面点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总任务的实施过程分为具有一定层次的两个步骤:放样平面点位的原理和全站仪放样平面点位的操作。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的测量方案,选取测量仪器及工具,之后转至室外实训场地,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操。在教师的实操和指导下学生进一步理解放样点位原理和仪器操作的内在联系,熟悉仪器操作流程,最后各组依据课前下发的任务展开实操练习,并按要求填写数据记录表。

各小组在实操练习的过程中用手机拍录下自己操作的过程,以便后期查找错误及课堂回顾。学生在与老师及同学的交流互动中丰富了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点位放样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查找错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操过程中,教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测量行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从中体会行业的艰辛,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为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心理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从心理、知识、技能层面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工程测量标准操作仪器,并且认真校对测量数据,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工作作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课堂最后由教师总结全站仪放样平面点位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进一步强调测量操作过程中的易错点和解决办法;
现场批阅学生上交的测量数据,对于数据错误或误差较大的小组通过手机回放操作视频加上教师的从旁指导并纠错。

3.课后拓展阶段

利用微信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向学生分享先进测量技术和工程案例,分享微课视频,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同时,给学生划定一块场区,对全站仪放样平面点位的内容举行技能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加强职业素养,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施有效教学,整个过程围绕着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师示范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根据岗位需求设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将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融入任务训练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整个教学的开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获得了相应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教师示范法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有大量的仪器操作,学生对仪器比较陌生,在教学中采取教师操作示范、学生动手操作的模式,边做边学,教学做一体化。

3.分组讨论法

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鼓励学生在开展任务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确定任务实施方案,进而完成任务,以利于学生工作技能和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的提升。

舍弃传统“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手段和方法,关注考核的多元性[10-11],注重过程考核(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课内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内实训)的考核模式。同时,对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爱护仪器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精益求精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课程成绩确定方式为:“课程成绩=期末技能考核(20%)+期末理论考试(50%)+过程考核(30%)”。过程考核评价标准见表2,课堂表现情况考核标准见表3,表达沟通情况考核标准见表4。

表2 过程考核评价标准

表3 课堂表现情况评分标准

表4 表达沟通情况评分标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贴近岗位实际的工作任务来组织课程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技能操作水平。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前探索、课中讨论答疑、课后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体现了差异化培养。

总之,有效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了勤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10],解决了以往课程中学生不明原理,只会按部就班被动操作仪器的问题,也摆脱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仪器考核测量《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4期)2022-10-08《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2期)2022-08-11内部考核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9年9期)2019-11-25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9年3期)2019-04-25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8年3期)2018-05-31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17年12期)2018-01-31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测量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6年1期)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