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四维向度——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文本考察

发布时间:2023-09-22 14:15:07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何土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昌平 102249)

党的二十大召开标志着党和国家再次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蕴。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就鲜明强调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1]1-2。同时全文总共出现了48次 “历史” 的表述,不仅反映了大会报告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智慧,而且表达了在坚定历史自信和增强历史主动中推动历史进程的思想。从文本出发分析和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这一重要论断的生成依据、思想支撑、认知基础、发展进路,有助于在汲取历史智慧、遵循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当下、开创未来。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 “历史性胜利” “历史性成就” 、发生 “历史性变革” 以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是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的出场逻辑。

第一,党和国家发展经历 “三件大事” ,成为在历史中生成自信、底气和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标志性事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1]4这 “三件大事” 串联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线,划分维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主体:中国共产党,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光辉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新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重大成绩:攻克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 “三件大事” 归结起来就是三个 “历史性胜利” ,即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1]4。这些既是党和国家发展奠基性成果的生动映射,也是基于党和人民发展、民族发展、世界发展视域阐释伟大成绩和时代图景的集中体现,成为有底气、有自信发挥主动能动作用驶向未来的深厚根基。

第二,党和国家取得的 “历史性成就” 和发生的 “历史性变革” 是历史自信生成的累积,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行动结果。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可以窥见,取得的 “历史性成就” 和发生的 “历史性变革”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依据,诠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向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启动点是党的十八大,并以专门篇章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13个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 “历史性成就” 和发生的 “历史性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及 “历史性成就” “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十年来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6这不仅印证了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之间、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之间所取得的成绩都是 “历史性成就” 和发生的 “历史性变革” 的范畴,而且反映了这两个五年所取得成绩的叠加和跃升,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行动结果。

第三,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夯基垒台。十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取得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成就,奠定了新时代经济发展雄厚基础。我国经济实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 “历史性跃升” :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提高7.2%,稳居世界第二位[1]8。这表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所取得的 “历史性成就” 和发生的 “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较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具备较强大的物质基础,较之于当前资本主义国家,我国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底气,赢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主动。

第四,党和国家致力于解决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的贫困、生态环境等问题所取得的历史性贡献和突破,成为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的领域导航和典型示范。一是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所取得的历史性贡献和历史性突破。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难题,人类反贫困的过程是历史沧桑巨变的缩影。

“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7这高度评价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厚重感和深远意义,意味着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反贫困事业的巨大发展,而且为人类发展提供了解决贫困难题的成功典范。二是致力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所取得的历史性贡献和历史性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1]11生态领域的历史性变化,不仅有益于增强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自信,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

第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是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的历史底气和时代前瞻。新时代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高的发展阶段,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强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2]6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指出,党 “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64,使得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1]15,正信心百倍走向 “强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15-16,更有力表达了党和人民以高度的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到 “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的重大成果,并蕴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定历史自信和增强历史主动的目标和诉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两个结合”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分别是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的理论支撑、丰厚滋养、精神引领。

第一,马克思主义为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提供了理论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这一论断的同时,也解释了这一论断产生的原因,即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16刨根问底,历史主动精神契合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思想精髓与精神内核,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进程中主动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正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呈现了21世纪党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始终坚持、努力践行、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壮观图景,也提供了新时代党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从历史中走来和走向历史深处的指明灯下为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答卷。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是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来源所在。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18从历史、现在、未来的逻辑主线来看,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提高历史思维等能力,不断朝着马克思恩格斯所指明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标前进。

第二, “两个结合” 为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养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 “两个结合” 重要论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17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牢记宗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中增强历史底气和历史自觉。同时,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34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等成为 “文化自信” 、 “历史自信” 之源。

“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1]18根植我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沃土,自信自立,才能更好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 “两个相结合” ,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和要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1]19。

第三,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提供了精神引领。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作为主题内容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1]1。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2]8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历史的精神密码,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主动和政治担当。要厘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和构筑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从历史使命、历史底蕴、历史规律视角把握其内涵实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1]15这三个 “历史进程” 展示了党的精神文化和内蕴党的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坚持凝神聚力、主动作为,应对世界形势深刻变化、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 “五个必由之路” 的深刻内涵,强调牢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发展目标,并阐明要以深邃的历史视野洞察世界之变,站在历史正确与人类进步的立场审视世界发展难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些共同构成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的认知基础。

第一,国家道路发展向度:把握 “五个必由之路” 的深刻内涵,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创造历史伟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1]70“五个必由之路” 是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重大论断,表明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斗、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意义。将 “五个必由之路” 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智慧的凝结,不仅阐明了对新时代奋斗成就、奋斗精神的历史自信,而且蕴含着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深刻内涵。需要重视的是,党的二十大标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重点凸显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坚持团结奋斗的重要性。团结奋斗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5],需要党和人民在团结奋斗中凝心聚魂,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姿态开创美好未来。

第二,国家整体性发展向度: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坚定实现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 “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1]59中国是一个统一体,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历史发展大势所趋,这个历史遗留的任务,必将在历史进程中解决。一方面,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进步的基本诉求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呼声,需要在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中加以解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 “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1]3-4,这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自觉。另一方面,以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来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信心,在发扬历史自觉、历史自信中引领现实、指导实践,根据具体实际情形作出科学判断,确保中华民族复兴车轮在历史主动中勇毅前行。

第三,世界和中国共融发展向度:中国站在历史正确与人类进步的立场,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洞察和应对 “历史之变” ,作答 “世界之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60“历史之变” 这个词汇与 “世界之变” “时代之变” 相伴而生,人类在世界范围内和时代范围内总是在回顾历史、重塑历史、认识历史、创造历史中改变历史。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光明。”[1]60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 “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1]60,世界总体形势复杂交织多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加,需要各国引起高度关注和共同回答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1]23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实践不仅体现了激活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和说服力的历史主动,而且彰显了在新征程中回答中国与世界交织共向发展的历史魄力。

第四,人类前进发展向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13实践透视下,十年来,中国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自身的实践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刻内涵。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16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要在坚定历史自信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明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23-24,破解全球治理难题造福全人类发展,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推动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需要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全方面了解这一论断的辩证意蕴,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坚持 “自我革命” 作答跳出历史周期率课题, “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在保持历史耐心和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第一,实践原则:秉持历史思维,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是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关于 “历史自信” 的重要论述理解 “坚定历史自信” 的深刻意蕴。坚定的历史自信事关我们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党执政并长期执政,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之源是 “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4]545。鉴往知来,要明确历史方位与使命责任,树立视野宏阔的大历史观,立足青年发展特点融通所处时代境遇,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培塑坚定历史自信的意识和行动。二是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关于 “历史主动” 的重要论述理解 “增强历史主动” 的深刻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 。[4]545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 持续推动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人民以 “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 创造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3]62。洞察历史发展大势,做敢于担当的历史先锋,培育勇于探索的历史自觉、善于实践的历史创造,充分发扬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三是全方位深刻把握 “坚定历史自信” “增强历史主动” 的辩证统一关系。

“坚定历史自信” 是 “增强历史主动” 的重要前提, “增强历史主动” 是 “坚定历史自信” 的生动实践,并需将这二者内容及其关系全面融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进程中。付诸行动,见诸成效,以百年党史为契机,学习和体悟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 “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4]510,发挥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力量。

第二,实践诉求:坚持 “自我革命” 作答跳出历史周期率课题,带领人民接续团结奋斗创历史伟业。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时谈及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率,这就是著名的 “历史周期率之问” 。党和国家要永续发展,必须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魔咒。彼时,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是毛泽东作出的回答;
聚焦当下,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探索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 “自我革命” ,要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1]14。进一步来看, “自我革命” 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源泉所在,是党书写历史和创造历史的动力支撑。党坚持 “自我革命” ,落实新时代的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增强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自信,带领人民接续团结奋斗创历史伟业,不断取得 “历史性胜利” “历史性成就” 。

第三,实践自觉:坚持 “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

“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1]5的产生是具有历史原因的,需要从根上进行解决和消除,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5-6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具有历史特点的,需要在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加以解决。这意味着要增强 “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的历史主动,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取得新进展、新作为。

第四,实践旨归:保持历史耐心和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1]9,促成现有诸多领域发生历史性发展和变革,有助于激活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践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谈及 “中国式现代化” 问题时强调, “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1]22在党的重大报告文件中提及 “保持历史耐心” ,不仅凸显了党和国家发展需要在历史进程中保持战略定力、做到守正创新,同时也体现了个人在历史进程中需要具有历史担当的姿态和持续奋斗的耐心。简言之,秉持历史思维,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1,在历史进程中做到历史自觉,在坚定历史自信和增强历史主动中付诸实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将奋斗成果积淀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千秋伟业。

猜你喜欢历史进程历史性二十大二十大颂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23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意义湘潮(上半月)(2022年5期)2022-12-06喜迎党的二十大金沙江文艺(2022年11期)2022-11-28喜迎二十大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喜迎二十大区域治理(2022年35期)2022-09-30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2年1期)2022-04-26中国共产党百年劳动立法的历史进程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1年6期)2021-08-10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9-03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南风窗(2018年23期)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