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思想第三次飞跃视域下中国道路的独特价值

发布时间:2023-10-10 19:25:07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张万杰

社会主义最早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后来又历经运动的开展与扩展、社会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开篇之作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问世算起,五百多年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随时代发展不断提高和深化。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来,这一认识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48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出版,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20世纪,俄国在其指导下于1917年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又进一步扩展,科学社会主义由思想理论转向社会制度的实践不断扩大。这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即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探索。基于第二次飞跃中的经验教训,第三次飞跃是仍处于实践中的通过改革开放对本国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在实行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20世纪下半叶,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正在推进的建设模式存在多种弊病,须进行重大改革,而不能只限于在原体制基础上做细枝末节的修补。这种改革实际上是现实社会主义在建设中的第二次革命,不是简单的改良,它不是像第一次革命那样自下而上推翻旧制度的革命,而是在建立基本制度后,在维护好基本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渐进式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它还须密切结合当今时代变迁及各国国情,进一步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发展和创新。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复出并深刻总结了建设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他深刻认识到,“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确立起党的正确组织路线,恢复优良作风和民主传统;
强调加强法治,健全民主;
认为要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和改革主方向,给地方和企业更多自主权;
精简机构,克服存在的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健全考核、奖惩、升降等制度;
重新确定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历史性转折后,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国情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多年改革开放探索,可以说,它已大体勾勒出社会主义当代形态的基本轮廓。(3)蒲国良:《浅论社会主义的当代形态》,《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

随着改革的推进,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制度实践尽管已历经很长历史时期,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一直持以一种简单化认识,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并未真正搞清楚。邓小平也曾认识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完全搞清楚。这种认识状况导致的结果是,诸多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或仅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合理的东西,被当作社会主义的普遍原则进行坚守;
而诸多有利于推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做法,有利于改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举措,却遭到反对,从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中国建设实践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过去也“不是完全清醒的”(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改革开放新政策,即是在总结前三十年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的,其中“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3页。。

由于国情和历史等因素,至今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其在探索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很大局限性。“二战”后的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新科技革命在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工人阶级状况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内部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有识之士等也都在新历史条件下加深着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努力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新模式、新道路。他们的探索也处在第三次飞跃过程中。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经过艰辛探索,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没有改变,当代民主资本主义国家在未来实现社会主义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将产生一次新的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思想萌发到实践推进历经多年探索,取得了重要成就,其中可初步凸显出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若干路径。

第一,认识并吸取社会主义旧模式的弊端和教训,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批判此前实践中的严重错误,暴露出了苏联建设实践中的弊端,促使中共开始逐步纠正因照抄照搬旧模式出现的问题。中共对其批判的内容是赞成的,毛泽东就指出,最重要的教益是“以苏为鉴”,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还指出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中国的正确道路。在思考中,他对苏联过早终结新经济政策的失误有所考量,提出“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6)《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等思想,期待能找到与旧模式不同的,更好的路径。这是据自身特点探索的开端,为后来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大胆探索本国建设道路。1982年9月,邓小平在总结经验时指出,“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1988年5月,邓小平在同外宾谈话时总结反思指出:“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1页。1992年,南方谈话总结认为,历史教训将转化为现实财富,人民会经受锻炼,吸取教训,促进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这些认识的推动下,中国在探索建设道路上不断实现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也指出,“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完成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二,吸取自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曲折建设史,改革开放后领导人进行了深刻反思。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国内是在政治上进一步发展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经济上进行经济体制深度改革,相应进行社会改革,外交上实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方针。1985年,邓小平说,“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改革开放后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以往深刻教训的汲取,对前三十年建设的探索经验也进行了总结。恩格斯曾这样告诫社会主义探索者:“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须“从亲身经验中学习,从本身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8页。。在经历曲折建设实践、实现拨乱反正后,中国的有效实践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第三,对既有社会主义实践模式进行比较审视,适时做出自觉选择。

长期以来,对中国建设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联模式,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1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13页。,选择了照搬旧模式。邓小平1980年3月曾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六十三年了。但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后来还认识到,“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个好思路,但后来没能坚持下去。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主导推动的改革其实已自觉吸收了新经济政策“好思路”的有益成分。

中国对东欧的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设实践也进行了比对和审视,它们曾为突破旧模式进行了艰辛探索,有的甚至付出过沉重代价。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曾独树一帜,但中国曾在相当长时期里认为它搞的是修正主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派出高级代表团到南斯拉夫访问和考察后认为,虽然南斯拉夫坚决拒绝了被企图强加的模式,但走的仍是社会主义道路。(16)于光远:《我亲历的那次历史转折》,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69页。改革开放起步时,中国曾推崇过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匈牙利道路等建设和改革经验,但很快发现这些经验不足效仿,并通过多年改革开放明确认识到:“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17)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在建设道路和发展模式选择上没有固定方案,都有具体时空局限性。最重要的是,能否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制度机制,保证及时反思并校正已做出的选择,能否做到及时不间断进行体制革新。

第四,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探索,不断适应世界变迁和时代发展。

改革开放为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更坚定了中国探索本国道路的决心。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1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他从历史教训出发,进一步强调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到20世纪80年代末考虑领导层交接时,他尤其关注改革政策的延续性和坚定性问题,在谈话中提到“中国一定要有一个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领导集体”,“一定要真正地搞改革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1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8页。

历经多年改革,我们党对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问题积累了丰富经验,再联系走过的曲折道路,对其认识更为深刻。正是基于对改革前后历史比较,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诞辰座谈会上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0页。

总体来看,在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显现了其独特价值。其探索将有力助推第三次飞跃实现。在当今时代主要呈现于两个方面。

首先,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将产生示范效应。

中国的成功探索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将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古巴、老挝、朝鲜)建设和改革产生直接示范效应和深远影响。

经济方面,中国实践对这些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的启发最大。相关启发主要有:立足本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应民众对美好生活期盼;
以农业改革为突破口,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联产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非公经济实行鼓励、支持、引导方针,大力推进国企改革;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基本政策;
根据国情和地域状况设经济特区,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

政治方面,要大力改革权力运作机制,破除历史上封建主义因素对政治体制的侵袭,着力解决好领导职务终身制、任期制、以官为本等重要问题,探索本国特色政治体制,推进依法治国,促进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完善;
逐步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权力受制约、制衡、监督的有效机制;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思想文化方面,要真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思想上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刻反省,改革管理体制。对外关系中实行全方位开放政策,积极改善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现国家和平发展,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重视政党间交往,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加强政党外交。

党建方面,要坚持并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国家水平;
要与时俱进,用开放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建设及改革实践;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反腐,更加注重党内制度建设,加强制度约束力。

考察近些年来越南、古巴、老挝等国的改革与建设实践可以看出,中国的有效探索经验已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于推动体制改革及农业农村方面,越南于1988年颁布改进农业承包制规定,全部生产环节承包给农民,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1989年放开粮食市场,农户余粮可自由出售;
1993年通过《土地法》,规定了农民长期承包使用土地的权利。制度的完善推动了越南农业的较好发展。2017年越南常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221.51万公顷,种植集中林24.13万公顷。(21)农立夫:《越南:2017年回顾与2018年展望》,《东南亚纵横》2018年第2期。

在老挝,革新政策于1986年开始实行后,农村家庭承包制迅速推行,1993年颁布《土地法》,规定国家“保护农民长期享有土地使用权,包括继承权和承认土地可以按国家规定作为财产担保,享有转让权”(22)马树洪:《老挝近况——1991年的回顾和1992年的发展趋势》,《东南亚纵横》1992年第2期。。革新开放至今,老挝人民革命党“沿着革新开放的正确路线,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开创和发展了社会主义”(23)Phon Thikeo:Laos prospers under Party guidance,Vientiane Times,2016-01-18(6).。

朝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变政策后,农业上发生了由“分组管理制”到“分组承包制”再到“家庭营农制”的转变。2003年6月,朝鲜中央通讯社开始公开使用“改革”一词。(24)李敦球:《朝鲜改革:低调而追求实效》,《世界知识》2006年第10期。

古巴于1993年开始允许国有农场改建为较小规模的“合作生产基本单位”,自主经营;
2002年颁布的《农牧业生产合作社、信贷和服务合作社法案》进一步扩大了合作社经营自主权。2011年古共六大明确提出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模式更新”,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
到2015年,有超过50万人从事个体经济活动,老百姓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25)张慧玲:《从古共“七大”看古巴社会主义发展新动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4期。2016年5月公布的文件宣布,国内私营的中小企业合法。

在国企改革方面,越南1987年停止了政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包办代替。1991年七大后,更多领域企业被推向市场,国家经营被限定在特定部门和领域;
2001年九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法》修订后获通过,规定了国有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及重组、解散、破产条件等。

在老挝,1988年提出了政企分开,实行企业责任制;
1990年颁布的《关于把国营企业转变为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决定》规定,除在经济、社会及国防中有重要作用的企业外,不需保留的国企以出售、租赁、股份制或承包经营形式转为其他所有权形式。

朝鲜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改变工业发展战略,使重工业部门合理化,增加对轻工业领域投资;
199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经济管理上将实行企业独立核算制,首次提出“盈利”概念。

古巴从1998年开始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下放更多自主权,国企通过自我评估先提出改革方案,然后实行新管理体制,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在非公有制经济方面,越南2001年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把个体、外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国有和集体经济一起视为“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新成立企业126859家,注册资金1295.9万亿越南盾,同比分别增长15.2%和45.4%。(26)农立夫:《越南:2017年回顾与2018年展望》,《东南亚纵横》2018年第2期。在老挝,1991年第一部宪法开始允许多种经济长期并存,鼓励所有经营单位进行竞争和合作,各种经营单位法律上平等;
1995年实行浮动货币兑换制度,推行金融、税收和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了非公经济发展。在古巴,20世纪90年代开始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个体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年均增长率,各种合资、外资经济增长迅速。

在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方面,为吸引外资,越南在1987年颁布《外国在越南投资法》,1996年出台更为完善的外资法,2001年实行稳定的进出口商品管理法规,放宽对外资投资限制以及对部分商品配额限制;
大力借鉴中国特区建设经验,兴建数十个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2006年加入WTO,非常重视与大国强国间贸易往来。据2017年数据,中国继续保持为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937亿美元,同比增长30.2%;
美国保持为越南最大商品出口市场,对美出口总额为416.08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出口总额的19.4%。(27)农立夫:《越南:2017年回顾与2018年展望》,《东南亚纵横》2018年第2期。不断完善外商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使外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老挝在1988年出台《外国在老挝投资法》,1990年部分修改,延长外国投资者投资期限。1994年的《外商投资促进与管理法》规定,原则上不限制外商投资领域并简化申请程序。2002年1月建立第一个经济特区。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1986年四大在对外关系上提出:“随时准备扩大与各国正常的经济合作,在互利和相互尊重独立与主权的基础上首先考虑与泰国及东南亚各国人民发展经贸关系。”(28)马树洪:《老挝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东南亚》1989年第4期。2011年九大重申了要继续坚持和平、独立、友好与合作路线,积极争取国际经济和技术援助。到2012年,已同132个国家和地区建交。经改革实践深刻认识到“革新开放路线符合老挝经济社会的客观实际,符合老挝各族人民的愿望,成为坚持和巩固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制度的重要因素”(29)朱马里·赛雅颂:《在庆祝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日。。

古巴在1995年出台《外国投资法》,1996年又制定《自由区和工业园区法》鼓励国外投资,扩大企业外贸自主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及时调整对外战略,推行全方位外交,积极融入拉美,与亚非国家合作,大力发展同欧盟、加、日等国关系;
2015年恢复了与美外交关系。

可以说,中国道路之经验使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得以显著提高、不断深化,提升了对本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其调整对外政策,处理好与资本主义关系,更好融入世界,加入全球化进程之中。

其次,对世界社会主义将产生重大影响。

关于中国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推进改革,中国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邓小平于1989年11月特别强调,“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不会改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什么威胁也吓不倒我们”,“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3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5—346页。中国新时代的探索也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推动作用。

对当代发展中国家有重要影响力的共产主义政党,诸如印共(马)、印共、摩尔多瓦共、尼共(联合马列)、俄共、巴西共等这些政党而言,中国经验有直接启发,许多国家的党一直非常注重介绍和研究中国经验。以印共(马)为例,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其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季刊《马克思主义者》刊发了《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专栏文章;
2001年刊载了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的文章;
2003年刊发原中国社科院院长的文章;
2007年特别翻译刊发了十七大报告
2010年刊发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的文章。(31)参见印共(马)网站链接:https://cpim.org/position-on-some-issues。至今仍持续关注并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问题。

中国经验至少在以下诸方面对当代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具有重大启示和意义: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不再输出革命,当今不能再坚持极“左”路线,难以再依靠战争引起革命去实现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也不可能有中心,不能再通过以一个国家为中心的模式推动;
建设中不能急于求成,应长期保留并发展非公经济;
要立足本国,以本国自身建设为基点,自主探索符合国情的特色道路,通过改革破除封建半封建的遗毒和糟粕,建立起符合国情民意的民主政治体制,更加注重经济改革,首要大力改善民生,使人民获得实惠。

中国道路实践探索对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如日共、法共、葡共、意共、西共等也有重要启发。中国共产党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发展状况等问题的新认识,会直接影响到它们对本国及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认知,推动它们调整策略、顺势而为;
这些党基本上都在实践议会民主道路,中国共产党施政方略有助于它们在议会选举中做出正确竞选承诺;
中国共产党与国内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推动党际民主实践,对其在国内团结友党、结成巩固的左翼统一阵线亦有重要启迪。

综上所述,在当代,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正经历变革性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当代形态业已呈现出基本轮廓,中国道路的独特探索初步显现出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基本特点或路径。变革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新时代已经显现出独特价值,将有力助推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产生了示范性效应,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猜你喜欢道路改革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道听途说小猕猴学习画刊(2022年3期)2022-03-28我们的道路更宽广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改革之路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运筹70年,中国道路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中国道路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9年12期)2019-02-09改革备忘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3期)2017-06-21改革备忘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0期)2017-05-17改革备忘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9期)2017-05-04改革创新(二)北京教育·高教版(2016年6期)20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