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的渗透方法

发布时间:2023-11-20 19:50:11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浙江省宁海县潘天寿小学 郑微颖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今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提升。因此,教育部门与学生家长对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小学生年纪尚小,对社会的认知还较为笼统。因此,班主任渗透德育于班级管理与教学中极其重要,通过德育不但可使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还能让小学生深入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名字来看就可知,德育所指的是思想品德教育或道德品质教育,其意义涉及较广,并与现代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生存发展中的必要品德。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起始阶段,在此阶段中将德育进行渗透,促使其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与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场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渗透德育主要包括:首先是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小学生尊老爱幼、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勤俭节约、积极进取等最根本的品格,然后班主任要对道德行为规范进行灌输,使学生关心学习,并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其次还要重视学生的民族精神及爱国情怀的教育,培养和发扬团结友爱、勤奋勇敢、不断自我完善的优良品德;
最后教育学生对集体的认知进行加强,从学生小组及团队到整个班集体,促使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和进步,共同热爱这个班集体。通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

小学生在小学时期,对这个社会的好奇程度逐渐增强,他们不再只满足于学校课本知识的学习。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与班级管理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汲取知识,完善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将德育全面贯彻,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与知识的获取同样重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明确德育的目标,创建并展开德育的相关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些优良品格的树立会让学生受益终身,不仅体现在当下的校园中,在未来社会也会有良好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将德育渗透于班级管理之中,会让小学生受益无穷。

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各自的性格与品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先深入了解班级中的学生特点,将学生的情况与个性掌握,才能更好地实施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教学。班主任可通过多与学生沟通、多与其家长沟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完善自己的德育教学方式,促进德育教学的有效渗透。

2.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以身作则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学校中教师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更应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提起重视,充分发挥自己身为榜样的作用,在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并不断激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唯有自己的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可以实施德育的机会,每时每刻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关注,不断学习并创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身心能有更好的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也要加强关注,利用小学生善于模仿的心理,创建出适宜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并促进德育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处于快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3.建立良好班风,为德育推波助澜

伴随着日常学习和生活,小学生会形成不一样的个性,所以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班主任需要建立良好的班风,借用班风的影响力,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在班级布置上,班主任可进行名言警句条幅或画报的制作,将其悬挂张贴于教室中,使学生每时每刻都能被其所激励。在班级活动中,教室可经常进行德育主题班会的开展。在开展过程中,通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去普及德育,讲完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以德育名言进行班会的结尾,在无形中建立德育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道德品质德育班级德育要在“善”处留白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中国德育》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班级“无课日”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班级“四小怪”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班级英雄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如何构建和谐班级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