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4-01-05 12:50:42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 廖太阳 吴鹏 张洪雷(.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南京 003;
.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 南京 003)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江西中医药大学在促进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展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吸引和文化魅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如今人类正面临种种环境恶化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伴随中医热席卷全球,中医这个古老神秘的传统医学给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所以我们迫切需要阐释好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对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1.1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蕴藏着大量朴素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她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抗击疾病斗争中培育出来的宝贵财富。中医药文化内涵丰富,包括中医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思想活动、传统习俗、文艺活动等。2005 年8 月,第8 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明确指出:“中国中医药文化是这样的一种集合体,即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汇集,它能集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关于中医药的特征与本质内容。”[1]这是我国学术界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中医药文化的定义。

1.2 软实力

1990 年,约瑟夫·奈首次提出了“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指出国家的综合实力方面除了军事、经济、科技等是“硬实力”,也涵盖了某种“软实力”,即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2]。硬实力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在如今软实力的作用正逐渐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影响变得更加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3]。

1.3 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目前有关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中医药文化说到底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凝聚力、吸引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并由此沉淀出来的中华文化底蕴。其实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她是近千年来各民族一起传承发展的结晶。将这种结晶转化为国家软实力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普世价值;
二是政府的政策要集中反映中医药文化自身的价值观;

三是其他国家需要认同中医药的文化价值[4]。

1.4 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文化体制的改革,使文化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并且成为我国经济产业的支柱,文化产品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度,使我国成为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文化自信,在国际具有较强文化认同度的文化强国。文化强国必然是文化上的强盛,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兴旺发达、生产力先进、文化凝聚力巨大,文化自信蓬勃发展[5]。

中国如果要在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不落后于他国,就要努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治疗和预防疾病、认识和维护生命健康的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此外,在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已将中医药的对外发展上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6],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中华文化对外交流、融合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中医药文化在国际的交流传播有利于中国同沿线国家一道早日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五方面的互联互通。中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和主导国,必须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导者,打造一个相互认同共信和拥有话语权的文化圈。而中医药文化是世界人民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体途径之一,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助推力,能够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开路先锋。

近10 年来,中医药发展势头良好,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医学已传播到183 个国家或地区,江西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借助海外孔子学院建设的有利时机,创办了中医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步伐越迈越大[7]。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8]的支持下,中医药文化虽然在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3.1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局限片面,研究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中医药学研究视野往往局限在古代中医药文化的研究,较少关注现代中医中药文化的研究,且研究方法局限,很多研究未能及时吸取现代科学的一些先进方法[9]。在传统哲学观念下强调“阴阳”“五行”等观念容易被国人接受,但西方人却是在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思想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医药文化则更需要一些“现代科学性”的逻辑才能被西方人所接受。同时,目前中医药在海外的普及和传播发展,主要是传统针灸和部分以中医药保健品为名进入外国市场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而这些不过是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医药文化的全部。中医药文化既包括中医针灸技术,也包括中药方剂和其他行之有效的中医诊疗方式。中医药文化中“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疾病治疗观、天人合一和阴阳平衡的生态观、疾病预防保健和以人为本的生命观等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及传播。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仍未充分体现出来,也未完全转化为国家软实力,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首要的就是加深中医药文化的研究。

3.2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存在文化障碍,语言体系有待建立完善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但是学习复杂的中医药理论对他们来说难度非常大。中医古籍往往都是一些文言文,这些内涵深刻而且晦涩难懂的内容足以让国外公众望而却步。比如“相生相克”“天人合一”等中医术语,很难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所以,中医理论体系需要建立国际传播交流的“标准话”“通用语”。除此之外,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协调,各国对文化的交流内容和形式、准入机制、允许程度都有所差异,对中医药及中医药文化的接纳程度也就各不相同[10]。还有些国家拥有当地的本土医学及建立了以西医学为主导的医疗制度,所以中医传播举步维艰。中医药“走出去”,需要尊重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性,亟须具有国际视野和扎实中医药基础的高级专门翻译人才,用易于国外公众理解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去传达出抽象的中医药文化理论。

3.3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途径单一,人才和科研机制不健全

当前,在中医药国际化的传播交流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企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些中医人用自身的良好疗效在国外建立了自己的口碑,但是后两者往往收效小[11]。所以,最好能够建立政府与政府、企业与企业、外国公民与中国公民三者之间长效合作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三者的合力,为加快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把中医药文化共同传承和传播的效果切实做好做强。与此同时,除了运用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还应利用新媒体,进一步拓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载体和渠道,号召更多社会力量来参与传播中医药文化,找到我们同沿线国家文化特色共同点,制作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采用当地国家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尤其要发挥好中医药高等院校在科技、文化、人才等资源上的优势,将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基础探索相结合,制定完善的人才机制,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投身于中医药文化建设上来,把中医药科研扎扎实实做好,让更多类似青蒿素这样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医药科研成果造福世界人民。

近十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国际传播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将从江西中医药大学依托旴江医学、科研创新、人才培育和国际教育四个方面论述江西中医药大学进行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的建设成果。

4.1 依托旴江医学,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

赵颖等[12]指出,中医学术流派是“在中医学学科内,因为师承不同形成的不同学术派别,这些学术流派以独到的技艺和方法、独特的研究旨趣为根基相互鉴别”。中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学术流派不断壮大,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也一代代传承了下来。他们完善创新中医药理论,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中医学术流派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发展史上形成了扁鹊学派、伤寒学派、寒凉学派、易水学派和中西汇通学派等传统学术流派,也出现了孟河医派、吴中医派、新安医派等地域性学术流派,还有妇科、儿科、骨科、针推等专科流派[13]。诞生于先秦时期的旴江医学流派分布于江西境内抚河(旴江)流域的大大小小十几个县市,产生了医药人才2 016 人,中医药古籍711 种,江西历史上古代十大名医中有8 人来自旴江流域,孕育了杏林文化、建昌药帮和樟树药帮[14]。

江西有丰富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和学术资源,拥有对接各国学术平台和人才的能力。目前,每年约有20 万海外病人来中国接受中医药服务,根据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援外医疗队伍中,中医药人员占有相当的比例,约达到了10%[15]。江西旴江医学文化气息浓厚,历史悠久,可以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和元素的产业和文化产品,比如中医药文化旅游景点、中医药博物馆和科技馆、中医药药膳餐馆。把旴江医学和中医药文化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和生产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人民生活实践,成为城市特色,以增强中医药的辐射能力和国际传播,为外国人来华享受中医药医疗保健和健康旅游打下基础。

4.2 依托科研创新,夯实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基础

创新是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创新更一直是江中人始终坚持,代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21 世纪以来江西中医药大学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使重科研爱科研之风在全校盛行,科研和科研转化成果产出成绩喜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数量再创新高。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 年到2020 年,江西中医药大学共获得科研经费资助总额达6.47 亿元,包括科研项目3 590 项和414 项国家级课题,获8 项国家级奖励。近5 年了承担近600 个省部级以上项目,27 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丰富的科研成果,是因为学校一直秉承人才和科研兴校,坚持产学研结合,在科研体制改革创新和人才机制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

当走进湾里新校区图书馆一楼的产学研结合成果展厅时,可以看到一大批在全国闻名的产品:江中健胃消食片、江中猴菇、珍视明滴眼液等,其中单个一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就有16 种。2005 年,由李雪梅实验团队历时28 年研制成功的“盐酸槐定碱注射液”,是江西省首个自主开发、完全拥有知识产权的国家I 类创新药。进入2016 年,学校又创造了另一项理论体系完备疗效可靠的热敏灸技术,该技术由陈日新教授带队,系统研究了中医经典并结合现代科技历经26 年获得成功[16]。此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创了内源性热敏灸调控针灸治疗疾病的新途径。目前,在全国有500 多家医院使用该项技术,多达350 多万人接受了热敏灸治疗。此外,热敏灸技术已经走出国门,在国外开设了21 家热敏灸医院,来自日、美、法、澳等国的针灸医生纷纷慕名来到江西热敏灸医院学习热敏灸技术[17]。

4.3 依托国际教育,增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江西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办学成效显著[18]。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与欧美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共建中乌传统医学中心;
成立了中澳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
承办了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中医药高级别会议;
创立了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已接待了来自柬埔寨等20 多个国家的政要和友人;
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实验区”;
建设了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这些数量众多的国际交流平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才提供了宽阔的国际舞台,也大大增强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力,促进中国文化向外界传播的进程。

另一方面,学校在国际合作办学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与美国乔治亚洲托马斯大学、英国博尔顿大学等10 余所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
在瑞典、葡萄牙、突尼斯三地设立了“中医中心”;
在瑞士、瑞典等国建立了热敏灸分院;
在韩国共建世明大学孔子学院。目前,学校留学生达1 560 人,分别来自越南、巴基斯坦等32 个国家,分别选择了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等专业学习[19]。据了解,自2014 年以来,该校的国际学生教育在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学和管理评价方面连续四年取得了优异成绩。江西中医药大学无论从留学生数量还是规模都在江西高校位列榜首。

4.4 依托人才培育,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威武之师

引进+培育是学校关于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2002 年,药用植物学领域著名专家杨世林教授加入江西中医药大学,被引为人才引进的佳话;
2005年,杨明教授加入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2 年,中药资源资深研究专家钟国跃加盟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8 年,长江学者韩平畴教授加入江西中医药大学……除了大力引进人才,学校还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深入开展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学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20],刘红宁教授在全校创办“双惟”实践班[21],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实践班、中医摇篮班,在研究生群体开设求强班。针对中医教育师承缺乏现状,首创岐黄国医书院,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补充的中医临床人才培育新模式。在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先后培养了朱卫丰、陈日新、钟凌云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在高层次人才当中,包括本科就读于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国医大师获得者伍炳彩、洪广祥,首届全国名中医张小萍、皮持衡、范崔生3 人,岐黄学者刘红宁,全军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高月等,他们为学校建设和未来发展添砖加瓦。江西中医药大学用引进+培育的新模式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涵盖面广,数量多,逐渐形成了一种人才聚集现象,建设出宏大的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队伍。江西中医药大学植根于江西这片红土地,在校训和顽强拼搏的精气神风貌下,结合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健康中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江西中医药强省),依托旴江医学、科研创新、人才培育和国际教育四个方面进行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建设,服务于江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江西银行现代苏州(2022年14期)2022-08-05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4期)2022-08-01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3期)2021-07-16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5期)2021-06-09《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江西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5-24我爱江西奶奶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8年11期)2018-11-14从《中医药法》看直销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7期)2017-07-24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公民与法治(2016年10期)2016-05-17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1期)201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