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12 19:00:22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郝肖肖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探究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困境及应对之策,有效促进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梳理了我国家庭教育及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状况;
分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
探究了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从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自身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

我国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要实现乡村振兴,而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又具有基础性和引领作用。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乡村教育,而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点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中国知网(CNKI)进行主题词“家庭教育”检索,截至2022年4月共有70031条文献,可见我国学者对家庭教育的研究较多,但我国对家庭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文献最早追溯到1983年。对所有文献的主题词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学者主要研究了家庭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问题。通过对主题词“农村家庭教育”进行检索时发现,只有1795条文献,可见学者们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研究较少,对所有文献的主题词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学者主要研究了农村家庭教育中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家庭教育缺少、家庭教育投资等问题。略读相关文献后发现我国对家庭教育的研究设计面较广,从国家、社会到学校、社区,从政策制度颁发到实践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有效促进了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但农村家庭教育不同于城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此类的研究理论多,实践调研少。基于此,本文对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现状与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课堂,在青少年成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高度重视家庭教育,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及中央文明办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以期能通过优良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来培育时代新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生活技能养成的第一学校,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在出生后所学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及生活习惯都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和不断引导下形成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多重社会角色的培育所,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小的社会环境,在家庭中孩子将体会到不同的家庭角色,为以后孩子步入学校、社会接触更多不同的角色打下基础。[1]家庭教育影响青少年生活习惯的形成,青少年在步入学校和社会之前,接触最多的就是其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生活习惯的形成。儿童阶段的家庭教育对其个性的发展和塑造有独特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逐渐树立积极的个人理想;
同时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有榜样作用、指导作用、监督作用、调节作用。

二、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整个教育生涯的关键一环,其作用举足轻重。现阶段虽然我国农村有了新的面貌,农村教育也有了新的提升,但研究发现我国在实现乡村振兴中,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还存在较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农村青少年生活上缺少照料

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城镇化建设及农民工进城务工,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为主,这导致了我国农村青少年存在以下几种监护类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的隔代监护;
爸爸或妈妈单人监护的单亲监护;
叔叔、婶婶等亲戚朋友监护的近亲监护;
哥哥、姐姐监护的同辈监护;
自己照顾自己的自我监护。[2]农村青少年在生活中,监护人只能保证其温饱问题,对饮食的均衡管理、穿衣的行为规范、生活的日常技巧等都少有问津,在隔代监护类型中经常会出现青少年反照顾监护人的现象。

(二)农村青少年学习上缺乏指导

农村青少年的监护人可能文化水平较低,部分监护人只能对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课程进行指导,大部分监护人只要求青少年能完成家庭作业,对青少年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则表示无能为力,更不会根据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及兴趣爱好去培养他们。调查发现农村青少年的监护大多是隔代监护,也就是青少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其监护,使农村青少年在学习上出现无人指导的现状,并且隔代监护人由于文化程度较低,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学习,也不能对其进行较好的管理,任由青少年自我发展,久而久之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3]

(三)农村青少年安全上难以保障

农村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身体及思维均未发育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学习能力较强;
但相应的社会阅历较浅,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出现了形形色色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事物,青少年由于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很有可能会陷入诱惑中,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严重者会影响青少年的安全。且监护人大多都不是父母亲自监护,青少年不愿与其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由于其他监护人的监护不当会造成安全隐患。[4]

(四)农村青少年情感上缺少关爱

在心理学中认为倾诉能减弱恐惧、惊慌等情感的反应,能激活控制情绪冲动的大脑区域,并可以缓解悲伤和愤怒。对待倾诉就要像对待生活中的垃圾桶,桶是人的内心,垃圾就是各种负面情绪、烦恼等,如果不及时倒垃圾,垃圾就会越来越多,直到溢出,使人崩溃。但农村青少年监护人由于繁重的农活无时间与青少年进行交谈,或农村青少年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不能当面倾诉,或农村青少年与监护人存在巨大代沟不愿交流等,都使其在情感上处于缺乏关爱状态,而这一时期正是青少年良好心理品质养成的关键期,长此以往会导致农村青少年出现敏感、自卑、孤僻、易怒等一系列心理问题。[5]

三、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许多农村青少年的监护人受文化水平及认识层次的限制,导致其认为家庭教育可有可无,认为监护人的职责就是为青少年提供物质上的供给,而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应该全权交给学校。正因为农村人们普遍具有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应该归为学校的思维,导致了大量的农村青壮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留守儿童的出现,而留守儿童的出现也反映出了农村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家庭教育内容偏位。家庭教育内容应该包含文明礼貌、公共道德、爱国、品德、诚实、友爱、勇敢、纪律、艰苦朴素、集体主义、同情心、人生观、幸福观等。但在农村大部分的青少年父母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思想落后,他们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只要孩子文化课考试好,其他的事情监护人基本都不管不顾,任其发展。

家庭教育方法失当。部分农村家庭青少年的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教育孩子就是“不打不成器”,孩子出现放学回家迟、在学校犯错、不做家务活、学习成绩差等情况时,基本都不会耐心与孩子沟通,而是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顿教训,他们认为严厉才能出好成绩。他们不会与青少年面对面的沟通,认为青少年只能听从或者服从,这些陈旧的家庭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育方式将会激化青少年与家长的矛盾,导致青少年产生不同的心理疾病。[6]

(二)学校方面

深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在农村许多人都对“读书改变命运”的理解存在偏差,他们认为读书就是文化课学习成绩好,如果有学生考入市重点高中或考入名牌大学,学校和教师都会受到各种奖励。有些地方也会将学生的升学率及学习成绩合格率计入教师年终考核或职称评定中,这也加剧了教师“唯分论”观念的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分追求,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不到教育公平,对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关注度高,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置之不理,产生师生矛盾和生生矛盾,不利于教育的良好发展。

缺少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农村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教学条件、师资配备力量等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存在一名教师教授多科、多班级、多年级的现象,教师基本都要教全科,缺乏專业的教师,课程开设欠合理,在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严重欠缺。农村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心理健康辅导必不可少。[7]

(三)社会方面

城乡发展不平衡。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城市中有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会拥有更多的劳动报酬,农村劳动力输入城市成为农民工,由于这些农民工不能很快在城市中扎稳脚跟,不能将子女带去城里,导致出现大量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

高考制度的严格管控。大多数农村青少年想要摆脱贫困、走出大山、有所成就,高考基本是唯一的出路,但高考户籍的限制、资源分配不协调等,导致有农村青少年进入城镇借读但也不能参加高考。父母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不能协调发展,青少年与父母两地隔居是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四)农村青少年自身方面

农村青少年缺乏自律意识。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村青少年课后娱乐设施及项目较少,除干少许农活外,大多时间以手机为伴,监护人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放任自流,青少年自身自控能力差、自律意识淡薄,许多农村青少年会在网吧、游戏厅等地长时间逗留,久而久之难免会沾染不良之风,辍学或走上错误道路。由于农村青少年社会阅历浅,明辨是非的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虚荣心较强、无良好的交友准则,有时会被社会不良分子误导、诱骗、利用,偏离学校的学习轨道,成为社会上的不良少年。

四、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发展对策

(一)家庭方面

优良的家风、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单个家庭奋发向上的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质内涵。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良好发展的前提是要提高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意识,重视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拥有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这样监护人才能使用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来教育青少年。农村青少年的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合理安排外出方式,或父母轮流外出务工,或选择就近务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许多企业、公司都在农村设厂,将有效缓解农民工外出务工而不能陪伴孩子的问题。同时农村青少年的父母和监护人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耐心倾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多鼓励孩子,多与学校交流,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做到缺席不缺位。

(二)学校方面

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改善农村地区教育办学条件的主要抓手,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农村学校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农村青少年所共有的特性进行合理教育,针对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也要区别对待,要注重加强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与辅导,不能只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判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对于农村的留守青少年应建设寄宿制学校,对其进行监管和引导,让教师代替父母,弥补农村青少年亲情缺位的心理伤害。学校还应多与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教会监护人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监护人的教育素养。

(三)社会方面

社会对乡村发展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而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和均衡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社会层面应该多部门联合,积极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属性,使人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调动全社会的关注度,唤起社会关爱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意识,形成关爱农村青少年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关爱农村青少年的大环境 。[8]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政府协调落实针对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帮扶政策,借助社会公益力量,动员志愿者深入一线,为农村青少年献计献策,提供专业的教育、心理、安全辅导等知识。

(四)农村青少年自身方面

农村要想发展,农民要想富裕,就要明理、立志、掌握技能,而这些都需通过教育来实现。农村青少年要从自身做起,完全靠自身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小设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科学辨别和抵制外界环境和不良风气,增强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农村青少年要站在父母的角度多理解父母,尊重和孝顺父母,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多倾听父母及监护人的指导意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使家庭教育成为增进亲情的桥梁。

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教育也会有质的提升,我们也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农村青少年教育生涯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每个家庭都有其特殊性、独立性,家长、学校、社会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清晰的教育目标,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的优质发展,共育时代新人。

PR

参考文献:

[1]刘岩.缺失与重塑——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1):82-86.

[2]蔡鹏川,朱玉洁.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摭谈[J].基础教育论坛,2021(20):67-68.

[3]叶慧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农村家庭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2):273-274+225.

[4]黄新苹.提升农村家庭教育能力的策略研究——基于“全面二孩”政策的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0):24-28.

[5]王利平.农村家庭教育与家长文化素养的相关性研究[J].考试周刊,2021(12):13-14.

[6]朱艳红.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华人时刊(校长),2021(03):89-90.

[7]赵大山.农村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家庭育人特色[J].家长,2021(05):
181-182.

[8]边静,林荣日,师玉生.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测度与分析——基于西部某深度贫困地区的案例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2(01):1-7+22.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家庭教育青少年农村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青少年发明家疯狂英语·新读写(2021年7期)2021-10-13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中国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