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一体”毕业生离校教育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2-05-27 15:15:06   来源:主题教育    点击:   
字号:

摘要:高校毕业生离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结和升华,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特殊情况,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六维一体”毕业生离校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三年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使毕业生怀着感恩的心,安全文明地离校。

关键词:毕业生;离校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07-02

每年六月,都是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的日子。在这特殊的六月,毕业生的心态错综复杂,起伏不定。这其中有找到工作的欣喜,也有找不到工作的焦虑,既有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也有对踏出校园的恐惧,还有同学间复杂的感情恩怨和对学校的抱怨。总之,毕业季的各种矛盾潜在地影响着学校的和谐稳定和毕业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学校各个相关部门,特别是班主任,做好思想教育预案,分析和把握毕业生的心理动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探索毕业生离校前思想教育新思路、新途径,做到以人为本,提前预防,整体引导,切实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与和谐。为此,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实际总结出“六维一体”的毕业生离校教育模式。

一、开展“就业形势政策与职业规划教育”——上好一堂就业形势政策与职业规划课

每年四月份,各地公务员省级联考逐渐开展,这个时候大部分毕业生都还在考公务员、考研以及找工作的纠结中,对考研、考公务员及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充满疑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把工作做到前面,以人为本,耐心细致地做好形势政策与职业规划教育。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建立合理的人生职业规划,消除对即将踏入社会的恐惧感和迷茫感,教育引导毕业生做好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心理准备,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首先,我们要认真传达和落实学生处的就业形势分析,积极寻找信息,帮助毕业生客观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用准确的数字和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前景,正确处理学生找工作、考研与考公务员的关系,宣传当前政府为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国家政策和当地政策,引导毕业生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增强毕业生对毕业后顺利就业的信心。其次,我们每年四月份都会邀请专业职业规划师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的观念,克服就业过程中的随意和浮躁。提前打好“预防针”,让学生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就业困难做好心理准备,初步引导毕业生合理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以上步骤,使毕业生对接下来三个月可能遇到的情境做好心理准备,帮助他们处理好就业、择业、心理等困惑,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二、健康心理教育

再上一次特殊的心理课。每年毕业季,除了毕业、离别等正常现象外,还有一些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普遍问题,如毕业前的消极心理、不正常的情感表达、毁坏公物,甚至为了逃避现实而自杀的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心理上的问题。为此,有必要针对毕业生特殊群体再上一次特殊的心理课程。这次心理课程的针对性要强,要通过心理暗示和认知行为及生命教育等心理学方法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对正常的分别情绪,正确面对所遇到的挫折并指出适当的发泄途径。总之,要通过特殊的心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毕业生能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离开校园,走向社会。

三、法制安全教育——举办一场法制安全讲座

举办法制安全讲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毕业生认为自己即将毕业,置校纪校规甚至国家法律于不顾,以校园“老大”自居。在校内不遵守作息时间,擅自离校,冲动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在校外,频繁的“散伙饭”导致酒后惹是生非等非理性事件。第二个原因是大学生长期在校园学习、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脱节。为了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出校门后能够遵纪守法,顺利融入社会,我们特意举办一场法制讲座。例如,我校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目前共有三名律师,每年五月份,学生实习回来之后的第一堂课就是让我系的律师讲一堂与毕业生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近三年,所有毕业生都顺利毕业,文明离校。

四、党员离校教育——再举一次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党员的离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升华。毕业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经行一次正式的党员离校教育,通过“再次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的形式,增强党员毕业生在离校之际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树立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心,有助于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争先创优,做好模范,带好头。

五、感恩教育——再说一次感谢

毕业的季节除了即将分别的悲伤,在网络留言里还有毕业生处处可见的感谢话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积极引导好同学们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恩之心,开展一次感恩教育主体班会。在这个主题班会上引导学生思考在毕业之际还能为母校做些什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安全文明离校。学校也积极以人为本,为毕业生离校提供便利温情的服务,让学生对母校留下美好回忆,增强毕业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怀念之情,进一步教育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学会感恩、学会团结、学会关爱。

六、未来有约——写一封给未来的信

毕业生群体虽然心态错综复杂,但都对未来充满向往。我校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在毕业生离校前都会让学生们写一封给未来的信。在写信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展望未来,还能对大学做一个总结,重新梳理大学的点滴路程。这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反应“写着写着眼泪就流出来了”。班主任将这些毕业生的信保存好,等到以后毕业生再相聚时将这些信再交给学生。这封写给未来的信能让毕业生们沉静下来,认真思索那些读书日子的得与失,思考之后的人生规划,鞭策他们为未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奋斗。

“六维一体”毕业生离校教育模式还只是一个探索,实施近三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毕业生怀着对母校的眷恋和感恩,安全文明离校。针对毕业生教育这个复杂系统的工程,还有很多途径值得我们探讨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智新,冯时林.论大学生法制教育[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宋随民(1982-),男,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高等教育管理学方向;马春玲(1964-),女,汉族,教授,河北邯郸人,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系主任;倪志宇(1975-),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副教授,河北医科大学团委书记。

通讯作者:郭建国(1968-),男,汉族,河北行唐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