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思路,,谋求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22-05-27 15:05:06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要把一所办学成绩尚可,老百姓口碑也不错,但被周围名校包围着的一所正在中等水平徘徊的五十中这样一所老学校,必须要用全新的理念引导人,要用昂扬的精神影响人,要用严格的制度要求人,要用务实的作风号召人,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人,要用健全的机制激励人,要用真诚的爱心凝聚人。要把一所学校办好,校长必须创新管理思路,使管理理论能因时因地灵活运用,实现科学性、伦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1]

一、学校管理要做到情、理、法的交融

在原来的惯性思维中,学校各部门职责不是很明确,但是大家能主动面对问题,虽然有争议,但也能解决问题。后来,严格职责,但面对新情况,事情反而可能变得更遭,原来大家的工作态度又出现了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明确职责,但要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协作意识,要培养学校的管理文化,实施尊重的教育,正确处理好学校管理中情、理、法的关系。战国的法家韩非子倡导“以法为教”,治国“一为法,二为德”,做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而儒家思想则提倡“人治”和“礼治”,它推崇待人要"温、良、恭、俭、让”,处世须“仁、义、礼、智、信",靠人性、诚信治国;中国特色的管理艺术、管理思想是以儒家为主流。儒家“仁、义、礼”的管理理念,实践起来,就成为中国人常说的“情、理、法”。学校管理中“情”体现在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心里感觉和情感依赖。 “理”指的是组织活动的基本准则。“法”指的是组织明确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所谓的合情合理合法的管理,就是既符合组织内部的人的心理感受,又和组织的行为规则相一致,同时还不违反组织的规章制度、国家法律的管理模式。毛泽东同志说:“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干部们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讲的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合情、合理、合法。[2]

二、法的管理:管理科学性的体现

1.以“制度化”为实施管理的起点。

“法”的管理是“合于法的管理”,它把实现组织的目标作为首要目标,因而它是一种基于效率考虑的管理,而其对管理结果的评价也是与效率作为标准。所以,法的管理是一种效率逻辑的管理。从古代中国的法家到近代和现代西方的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都是基于效率逻辑的管理。韩非说:“以道为常,以法为本。”学校管理要高效有序,必须依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各级主管部门制度,依法治校。[3]

2.好的制度要做到四性

2.1公开性。韩非说“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在这一点上,学校把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完善,通过校园网或编印成册,组织老师学习,加强宣传,使老师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做到有章可循,这样做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在老师的监督下,克服人治的倾向。

2.2规范性。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好的制度应该是建立一种和谐的、能够共同遵守的、契约式的约束机制。管理制度是员工在组织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它包括:①建立校务委员会制度。校务委员会可以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组成,负责审议、审查、监督学校的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发展规划、教学管理举措及其它重大事项。②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与发挥工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在审议学校重大决策,监督行政管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必要机制,使广大教职工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③完善民主协商对话、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等机制,让广大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地位。[4]

2.3稳定性。“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说的说是制度一旦制订,就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要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尊重制度以维护制度的尊严和权威。这样,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可以围绕这些制度有序进行,否则,可能会使教师产生不公平感,进而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

2.4可操作性。制度化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人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权利、工作程序、工作任务以及根据他的工作情况可能受到的奖励或者惩罚都以非常清晰明确而又简洁的条文作出具体规定,并制定相应的依循程序,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制定规范)。同时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按照这些规定和程序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遵守规范)。[5]

三、情的管理:管理伦理性的体现

1. 学校管理的伦理性体现人文精神

空喊“制度”而未能“合理”,即是“恶法”。标榜“合理”却不能为同仁认定,便是未得人心,有违人情。典章制度,日久疲弊,变成形式而缺乏真实的生命,仅仅具有束缚作用,就会和人性发生冲突,造成矛盾。管理科学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泰罗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在泰罗以后,科学管理理论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但是泰罗制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泰罗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管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和纪律性,很少去考虑人的因素。在学术界,泰罗制也一直被视为人际关系学派的反面典型进行批判。学校管理要有仁爱之心,爱是快乐、平静、热情、信任的基础,有了它,会感到生活充满豪情,还会发现内心深处的自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儒家思想精髓的“仁者爱人”,这种爱于领导是热爱全校教师,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与进步,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于教师是关心同事爱护学生;于学生是友爱同学尊敬师长。“仁爱”主要体现为“尊重”,尊重个体自我完善和成长的要求;“宽容”,善待曾经有错和错误对待自己的人,形成宽松民主的环境;“理解”,深层次地理解和体验教师的情感,要换位思考看师生,充分了解师生的心理需求;“真诚”,真诚是人性中最可贵的品质,凭着彼此的真诚,以心换心、沟通情感。“仁爱”会感染师生,使人包容、使人儒雅,促进人的和谐。也许“领导能交心、同僚可合作”更能直接体现人文的精神,使管理的伦理性得到充分体现。[6]

2.情的管理要以人为本

管理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教育管理关系更是如此。教育管理活动作为人的主体性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是为了人的管理。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教师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这本身就是校长影响力、同化力、感召力,同时也是校长人格魅力的充分体现。在工作中,校长必须充分展现自己在性格、品质、气质、修养等方面积极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德行服人,以学识服人,以自己的为人来吸引人,引起全校师生共同进取的意向和行为,取得学校管理的成功。

3.以尊重人性、人格为出发点

情的管理要相信人生而具有生产力和主动性,是对个人价值坚定地信赖, 将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挖掘到极致,而不是要求人像机器一样。它相信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以及他们对组织的关心,对于组织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人的关心和对成员需要的满足,使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谈到:“不论做什么事,假如一个人有抵触情绪,那么派上10个人去管他也没有用.既然人是有感情和理智的动物,仅仅把人当作生产工具去完成一些规定的动作,就会阻碍人的智能、体力、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使员工进入自觉状态。”

4.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目的

只有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校长和教师才能形成一个民主平等、充满爱心的人际环境,形成宽松和谐、奋发向上的人际环境。同时,还要注意管理中上级对下级要关心,要关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实际工作中要放下架子,不明白的地方要请教,征询他们的意见。下级对上级则会及时报告单位情况,有问题要及时请示。同事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关心,相互欣赏,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7]

四、理的管理:管理艺术性的体现

1.理的管理要到群众中去

因为人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是多样性的,如果大家对问题的认识完全一致,就不需要提出管理的“合理性”问题。归纳起来,“理”,针对不同事物、针对某一事物的不同要素、针对不同条件和时代、针对不同的个人和群体,就一定会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就要沟通,就要协调,就要对与组织中所有成员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就要否定和超越,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求大同存小异”,而这也就产生了对“合于理的管理”的艺术性要求。表现在:①由不同出发点而产生的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②由不同着眼点而产生的不同认识;③多因素的集合关系;④随内部和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认识。

2.理的管理要求智仁兼备

程子说:“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子也指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今天,“规则”、“制度”、“量化”等现代管理手段已经进入校园,并对学校传统的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推动起了巨大作用。但是,有的学校追求的是制度上墙、工作量化、指标化,如果把充满个性与自由的教育教学过程看成是“教育生产”,一味强调制度的制约,凡事依纲据本而忽视人本因素,表面上是“完善制度体系”,殊不知已落入了僵化的教条主义之中了;更有甚者视条例为圣经,捆绑了思想的翅膀,制度反而成为了桎梏,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工作呆板,甚至形成繁琐无用的形式主义。所以,学校管理既要严格制度管理,同时又要有仁爱之心,智仁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教学氛围。

3.理的管理要完善激励机制

要想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一定要有健全的激励机制:一是用人激励。校长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提拔思维层次高、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好、有大局观念的优秀教师进入学校领导班子。二是给教师以精神激励,对有积极影响的人和事要给予充分肯定,及时表扬,多层次、全方位评选各种先进,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三是给教师以物质奖励,做到奖罚分明,教师的工作业绩必须与评先、评优、晋级挂钩。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取决于教师的工作质量,而教师的工作质量又与教师的工作态度密切相关,激励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激励就是激发教师的热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的作用就是使教师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提高工作成效,从而提高学校的发展力。在评价过程中,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制定量化管理标准,如及格率、优等率、平均分、高低分数差、达标率、推进率等;另一方面进行综合性评语评价,如教师全面教育效果、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及教学作风等。评价教师的工作,还可以根据对教师工作过程的考查、对教学效果的综合印象加以评述。

4.情法相济,以理服人,和谐共生

法的管理是物化的刚性管理,而情的管理是柔化的人性化管理,每种方式不是孤立的管理方式,找准了结合点,就能相互渗透、有机协调,营造出既科学有序、有章可循,又生动活泼、健康积极的富于人情味的学校管理文化,理的管理由此而成。理的基础在于情,法的基础在于理。在人才管理中,用情讲感化,用理讲信服,用法讲规范。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法与情应相须而行,相待而成,而理就是情与法的中介。

作为校长,要讲究工作艺术,因为管理是一门学问。曹操用无比的刚毅只得天下三分,刘备用眼泪也稳坐天府之国,学校管理要坚持以法治校,要规范化、制度化,这是智的管理。但在管理过程中,简单的命令或处罚既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在管理中将制度化和人情味统一起来,智仁结合,才能极大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干劲。同时,校长还应该正确引导师生间互相包容、和平共处,努力创造“学生不怕难,教师不怕苦,领导不怕烦”的工作氛围,从而真正体现尊重的教育理念,建设真正的和谐校园,才能实现办“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修17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美)凯?洁莉(Kay Gilley)著;朱竞梅译.办公室情绪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程志远.论高校人本主义教学管理机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7)

[4]胡斌武.教学伦理探究[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31

[5]戴木才.管理的伦理法则[M].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7

[6]萧宗六著.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7]教育部人事司编写.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