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交流应对全球危机

发布时间:2022-03-04 09:56:33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总结为七点,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容易解决既然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那么显然仅仅其中一个问题获得解决或好转尚不足够,那么人类社会的希望何在?面对这份问题清单,我们体验到您说的“悬空”状态了,但却看不到希望。

康德苏:我想,我之所以在“悬空”中怀抱着希望,部分是因为信仰帮助我坚守着对未来的信心。但是,我要强调的是,一个经世致用的行动者,必须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尽管我们在工作中不断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始终要怀抱希望,否则就会寸步

难行,一无所成,更加不可能使世界向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当你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和一群人一起工作的时候,就会变得比较乐观,因为你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取长补短,这种团队合作,尤其是国际间团队合作的经验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

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供职期问,就有幸得到了这样一支团队的支持。我们的核心成员虽然只有4个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民族与宗教背景——我们4个人分别信仰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每天,我们要共同处理许多棘手的问题。你可以想象,对于我个人来说,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国际化队伍的支持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尽管我们有时犯错,有时失败,但也品尝到成功滋味,为自己能够服务国际社会并得到人们的承认而喜悦,

《南风窗》:本次全球经济危机让人们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比如对自由贸易的态度,对国家角色的思考。面对同一个危机,人们的有些观点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您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康德苏:我想这次危机是市场失灵的典型反映。我个人并不完全相信市场的力量,市场归根结底是由人操控的,人有能力也有弱点,人会犯错。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在市场失去理性的时候承担对其进行调节的责任,尤其是在危机发生的时刻。

另外,我想强调的是口前国际社会所面对的危机是多重的,这些危机交互作用,需要我们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处理,否则,我们以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将以更剧烈的方式席卷而来,我想,全球经济危机的屡次爆发就是为我们敲响的警钟。

2000年,在亚洲经济危机与网络泡沫化之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他们全然理解国际体系,并日,宣称类似规模的经济衰退将不复出现。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自信过于自以为是了。本次经济危机正是由于对公共伦理重视的普遍缺乏以及对全球治理的赤字管制过于宽松而导致的,

《南风窗》:您提出建立一个新的经济模式的建议,并认为这需要技术性的改革与长期的精神革新携手并进。在中国的语境里,人们对精神革新比较陌生,而经常将技术性的改革与制度性的改革放在一起谈论、是因为你的西方背景已经预设了一个前提:大的制度框架问题已经获得了建立,因此思考集中在技术上的改进和更超越性的精神领域吗?那么对于中国人,您的这种建议是否有所缺失?在您看来,精神革新包含哪些内容?

康德苏:首先,我要说明的是,精神革新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要面对的课题、在这一点上,没有孰先孰后、孰好孰劣之分。所谓精神革新指的是每个人的内在革新,这对于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公民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因此,我相信中国能够在促进宗教宽容、文化多元方而做出巨大的贡献。

当然,制度革新也是一个同样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中推行制度改革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但是我深信,民主等核心价值对于中国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团结统一,民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讲求正直,诚信等普遍的价值

《南风窗》:中国近年来很流行各种灵修书籍和讲座,比如印度的灵修师的作品,比如佛教的一些讲座,通常这类“灵修”都针对一些个人日常生活里的困扰,而您在谈到“灵修力量”时说,“一个人若在灵修上得到觉醒,将更能觉察到未来威胁地球与人类种族的种种挑战”,并且将其带入全球治理的讨论,某种程度上,全球治理是一个政治框架,这样的灵修视野与抱负对一般中国大众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您能展开解释一下吗?

康德苏:“灵修”首先是一个针对个人的概念。“灵修”的目的是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我,并培养自已的诚信意识、正义感、同情心、利他心,与人合作,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灵修力量”实际上将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个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发展,即使是在精神层而上也不例外。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飞速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技术革新与物质进步固然重要,但更应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发展。这不仅是个别精英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所应具有的意识。在这一方面,教育自然当仁不让地要肩负起最主要的责任,我欣喜地了解到,近来中国政府在教育政策方面十分注重德育和公民素质的培养。据说,这一方针在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中都得以贯彻,而且推行方式并不是机械化的。我想,这一政策在未来所可能带来的成效颇令人期待。

《南风窗》:您提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的问题,灵修力量、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三者汇集的目标唯有被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方能实现感觉上您似乎努力要把精神层面的力量拉回这个越来越物质与功利的现实世界,并认为“若要落实人道发展并实现文化多样性,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灵修资源”。这样的视角是否基于您对近现代人类历史的反思结果?

康德苏:我想这不仅是来自我对近现代人类历史的反思,更是来自我的整个人生经历。从我最初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日后在T作中的种种经验。尤其是我在这些年里,走访了世界上许多不同的国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些都滋养和丰富了我对世界发展的看法和愿景。我来到中国,并不是想对中国政府在政策施行L进行说教,我想,中国的政府官员们对自己国家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我,但是,我由衷地认为,我个人的职责是不断向人们说明,从事金融工作不仅是为了创造利益,也要讲求正直、诚信等普遍的价值,

《南风窗》:您怎么看待文化多样性对解决当今世界性难题的可能性?文化多样性经常导致落入文化相对主义的圈套,成为拒绝改善的理由,对此您怎么看?文化多样性与普世价值如何协调?

康德苏:我个人完全不同意将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相对主义联系在一起。我认为,一个无法向其他文化敞开怀抱的文化,就不能被称为“文化”。一种“文化”只有通过关注其他文化,倾听和回应来自异文化的声音,才能使自身得到不断的发展。文化的本质是多元互动的。文化就是要不断将我们思想和心灵中最宝贵的东西与人分享。如果说不断吸收与接纳不同的文化就会导致作为个体的文化的消亡的话,那是完全错误的。事实恰恰相反,尊重文化多样性将促进各种文化的共同繁荣。

我来到中国,并不是想对中国政府在政策施行上进行说教,但是,我由衷地认为,我个人的职责是不断向人们说明,从事金融工作不仅是为了创造利益,也要讲求正直、诚信等普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