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档案学术发展的五大特征

发布时间:2022-03-22 11:18:07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1 深入细化特征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初步构建了档案学的框架体系和分支学科,这无疑是令人骄傲的丰硕成果。但总的来讲,它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将呈现不断深化、不断细化的特征。如在原“档案管理学”的基础上,将分化出档案分类学、档案鉴定学、档案统计学、档案利用学等分支学科。同时,在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之外,又分化出企业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司法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金融档案管理等分支学科。在许多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将会有许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论的突破,如档案馆藏结构的优化研究、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研究、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和档案利用公布的法学研究等。当然,分支学科的细化、创建不应是“人为制造”,而应该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应运而生的。要反对“为学科而学科”的思想。相反,一些理论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深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和系统,即便不被称为“什么什么学”,也应该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

2 吸收创新特征

作为科技知识的体现,作为活跃的生产力因素,档案学研究应勇于承担知识先行的职责,应采取吸收、引进、消化、渗透、移植等手段充实与强化档案学科自身的内涵。如合理运用科学学、创造学、成功学、协同学、运筹学以及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成果,解决档案学科的自身建设,解决档案学理论的热点、难点与焦点问题。又如,引进先进的科技理论与手段,解决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与利用问题:解决自动化办公条件下文书、档案一体化问题:解决电子文件收集、管理与利用问题:解决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联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问题:解决电子文件条件下的档案定义、全宗理论、原始性问题等。

3 求实应用特征

近些年,档案界开展了“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犬讨论,取得了共识。理论产生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档案学术研究中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体现。档案学的正确走向和出路在于解决档案工作的实际问题,正确解释档案工作的诸多现象,勇于接受档案实践的挑战。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产权的归属与流向,档案馆的社会文化功能如何进一步体现,档案工作的立法与执法,CAD技术在科技档案工作中的应用等。

4 零整结合特征

近年来,档案学术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研究力量的分布和课题的计划、组织方面还处在较为分散和自发的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集中研究力量攻关,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显得薄弱和后劲不足,而一些“时髦”课题往往出现重复现象,或一些课题由于能力所限而挖掘不深,制约和影响了档案学术水平的提高,这对档案学科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今后,档案部门的重大科研课题,靠自发、个体的力量已很难完成,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档案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办公自动化过程中文书处理与立卷问题研究及电子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等重大研究项目的完成,只有靠集体的知识、集体的力量组成若干个课题组,由熟悉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人专长和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才能有计划、有组织地攻克一个又一个学术课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档案学术研究将呈现个体自发研究和集体攻关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5 百家争鸣特征

近年来,档案界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渐开始有了档案著作评述、档案观点评论,有了不同理论的阐述,有了批评和反批评,有了争议现象,有了争鸣的气氛。如围绕着“档案的商品属性”、“档案的分类问题”、“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国是否建立文件中心”、“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电子文件的管理”以及“档案馆主体论、重点论”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争鸣,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这说明我国的档案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也是档案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和档案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没有不同观点的理论不是真正的理论,没有不同流派的学科不能成为真正的学科,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经不起检验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二十一世纪,档案学科繁荣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档案学界将更加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将鼓励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碰撞、批评与争鸣。只有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求同存异,才能更好地促进档案学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