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的自然危害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2-04-01 09:58:17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突发,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使水稻产量的提高存在一定的难度,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就低温冷害、洪涝灾害、干旱、倒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危害及其影响的因素进行了简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水稻;自然危害;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纵观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其中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低温冷害、涝害、干旱和倒伏等。本文对不同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情况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预防、补救措施,以避开或减轻这些灾害的影响,实现高产稳产。

一、低温冷害

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各生育期在生物学零度以下的零上低温所造成的生理障碍,是一种气象灾害。低温是造成灾害最主要的因素,低温常伴随的连阴雨、寡照则主要起加重危害的作用。秧苗期受低温为害后,全株叶色转黄,有的叶片呈现褐色,部分叶片出现白色或黄色至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日均气温持续低于12℃时,在2-3叶苗期,易产生烂秧。孕穗期遇冷害,颖花数降低,幼穗发育受抑制。开花期遇冷害常导致不育,即出现受精障碍。低温还造成开花期延迟,成熟期推迟,导致成熟不良。成熟期遇冷害,则使谷粒伸长变慢,而遭受霜冻时,成熟进程则停止,千粒重下降,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

应对措施:1、避开冷害,适期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规律,确定水稻的安全播种期、安全齐穗期和安全成熟期,以避开低温冷害。2、选用抗冷品种。不同品种的抗冷性也不同,重点是苗期的抗冷性要强,尤其是直播方式的品种更要注意筛选。3、旱育稀播,培育壮秧。在同期播种的情况下,不同的育秧方式和播种量培育出的秧苗素质和抗冷性差别很大。旱育壮秧在插秧后具有较强的抗冷能力,不仅能防御秧苗期冷害,早生快发,而且也能有效地防御出穗后的延迟型冷害,提早齐穗。4、合理施肥,保早发。秧田施肥要采用适氮高磷钾的方法,即适当控制氮肥用量,施足磷、钾肥。这样可以提高秧苗的抗寒力,而且栽插到冷浸田中也不致因磷、钾吸收不良而发病。5、以水调温,减缓冷害。根据水的比热大、汽化热高和热传导性低的特点,在遇低温冷害时,可以以水调温,改善田间小气候。6、推广水稻地膜覆盖。通过地膜覆盖,使稻田土壤的温、光、水、气重新优化组合,创造水稻良好的生育环境。

二、涝害

涝害是指种植地水位上涨所造成的水稻浸泡对植株的伤害。当稻株完全淹没于水中,光合作用停止,各种生命活动处于停顿状态,导致稻株腐烂变黑。水稻的生长发育时期不同,其受淹时间和危害程度也不同。分蘖期淹水2~3天,出水后能逐渐恢复生长,淹水4~5天,分蘖芽和茎生长点尚未死亡,出水后仍能发生新叶和分蘖。淹水时间愈长,生长愈慢,稻株表现为脚叶坏死,呈黄褐色或暗绿色,水退后有不同程度的叶片干枯。幼穗分化期淹水2~3天,颖花分化受到抑制,幼穗不能抽穗。随着淹水天数和深度的增加,节间延长程度加大,水退后,植株伸长节间缩短,穗颈节也缩短,严重时造成茎秆细弱,植株弯曲、折断。孕穗期淹水,幼穗发育受抑制,形成畸形穗,颖花退化。淹水2天以上,大部分不能抽穗,以后形成的高节位分蘖,即使能抽穗,也不会结实,未死亡的幼穗颖花和枝梗退化严重,抽穗后白穗多,有的只有穗轴,抽穗和成熟期推迟5~7天,穗粒数减少。抽穗开花期淹水2~3天,出水后稻穗颖花尚能开花,部分可结实,淹水3天以上,因花粉、花药被破坏,虽能开花但不能授粉,无法结实。

三、干旱

干旱对水稻不同的生育期,造成的影响不同。水稻移栽后,在三个生育阶段遇旱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一是移栽后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受旱会减少分蘖,特别是有效分蘖,使成穗数减少。二是倒2叶期到孕穗期。在倒1叶期,对水分最敏感,幼穗分化处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到花粉粒形成阶段,干旱可引起花粉不育或不能形成花粉、子房。三是灌浆乳熟期,干旱会影响有机物质向穗部运转,灌浆受阻,导致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

应对措施:1、抗旱救苗。充分利用有效灌溉设施,全力投入抗旱救苗、保苗。2、加强水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以提高稻谷产量。在抽穗前15天左右亩施穗肥尿素5-6公斤,有利于形成大穗。齐穗期亩施粒肥尿素2-3公斤。齐穗后施肥2-3次,常用磷酸二氢钾150克/亩,或喷施宝5-10毫升加水60-75公斤/亩,促进叶片光合产物积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3、加强病虫防治。受旱水稻生育进程都有不同程度推迟,复水施肥后叶色加深,需加强病虫防治工作,尤其是对稻飞虱、纵卷叶螟等病虫的防治。

四、倒伏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而且影响稻米品质,给收割带来困难,增加收割成本。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基部倒伏,一种是折秆倒伏,前者是水稻倒伏的主要现象。造成倒伏的外在原因主要是大风暴雨,而水稻品种选择不当、耕作层太浅、群体偏大,偏施氮肥、水分管理不当也易造成水稻倒伏。

应对措施:1、选用优质、高产、抗倒伏品种。调整水稻品种结构,扬长避短,减少损失。2、培育壮秧,改变栽插方式。适当深耕(耕作层以15~20cm为宜)及种植绿肥作物有利于加深耕作层,为水稻根系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提倡水稻宽行窄株栽培技术,合理密植,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合理水肥运筹。在水的管理上主要做到以浅水灌溉为主,实行间歇节水栽培法,以增加有效分蘖。其次要做到适时烤田,烤田是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控制无效分蘖,改变田间小气候的重要措施。在施肥上要合理分配好基肥、分蘖肥和穗肥的比例,一般要求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为5:3:2;施用的肥料品种上要合理搭配,一般要求氮、磷、钾比例为4.5:2:3.5,在水稻抽穗前后喷施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4、采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播前用药剂浸种,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做好田间管理,增强水稻自身的抗病力;加强田间监测,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稻高产、高效、优质。

总之,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搞好田间管理,减小因天气变化对水稻生长进程的影响,使水稻发挥最大增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