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发布时间:2022-04-03 09:47:10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zoޛ)j馝^^;=$OLDL$O 4Q?M9?M9?M9y58mv^t4ۭ7@nkiNn7+NZ+z^jeƭ}k^i)z^H騮w"4Vv^[zwhbD~׫g)ˆ+ljZZ-b)jwl -)uqb{azWh~,+ZZ^w"uzvibx (םE.^h|$O 4VtD^஋i^jٞZ0zaj{ajا{kX+pl ~'b}zw?M9Ng~̦&ݲ('^~*ئz֧uןyƭ^ ahj[-k(nǫbx+pj!^ZZ)( 躜""xƧ؟}ޝǏNSr'^Ǩ}oz朶*'{azzڶ*'.-zaj{ajا{kX+pl ~'b}zw?M9 ܖ"pb~'hm-z׭qȧz֛l+m见]yا*'j[azʇr^ܭ歊جh\jx/z^rXƥyq2~&iǫ{^lƧnqaz)܉קqiޮǫy-ݹhrz{bvj+0aʇܖ)qi*'jwZbqb餧Šݰ.Zjحnږ^r'vr׫zڽwi^X{uii_m5׽׎;箵ʹ~=?M9uiۈ"http://www.hongshengzhuji.com/k/fanga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方案的基础上上加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液主要为肠内营养混悬液、糖盐水、米汤等,根据患者的体重提供适宜的蛋白质及热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将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S20060010,3粒/次,3次/d)加入到营养液中,其主要成分包括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及蜡样芽胞杆菌。

1.3 观察指标

治疗1周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8 ml,注入到EDTA抗凝剂真空管,4℃下3000 r/min离心10min后分离出血清,放置到-80℃冰箱内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外周血中内毒素(ET)水平,检测试剂盒由上海船夫公司和美国R&D公司提供。采用IMMA GE 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统计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体征缓解时间、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RP、IL-6、TNF-α、ET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的CRP、IL-6、TNF-α、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体征缓解时间、症状缓解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2,P<0.05)(表3)。

3 讨论

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机体有过度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这对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相关报道显示[3-5],炎症介质介导的肠道屏障损伤是急性胰腺炎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炎症因子可以使患者肠道黏膜上皮结构受到破坏,这可能加剧全身的炎症反应,进而继发脓毒症,导致病死率提高。此外,肠道缺血、饮食缺乏,也会使患者的肠黏膜细胞结构受到破坏,导致免疫力变低,造成毒素易位。因病情所致的长期禁食也会导致患者黏膜萎缩,上皮细胞凋亡变快,肠道屏障功能受到破坏[6],因此,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具有必要性。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刺激患者的肠黏膜细胞生长,促进胃肠道激素分泌,使肠黏膜结构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持,且能够保障肠道固有菌群的正常[7]。本研究所纳入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由于受疼痛感迟钝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延误治疗时机而出现病情恶化,因此针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应注重基础疾病的观察,防止继发感染、多器官衰竭发生。

早期肠内营养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得到证实,研究显示,在早期急性胰腺炎中会发生肠黏膜通透性增强且肠道屏障可出现障碍,因此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维护肠道黏膜屏障、肠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同时也可以显著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8-10]。本研究中,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中的炎症介质释放明显增多,而早期使用营养治疗可以促进炎症介质水平降低。有文献报道,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其胰周感染及脓肿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治疗[11],提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黏膜屏障。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胰腺炎预后有重要作用,而肠内营养支持中给予微生态制剂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12-14]。微生态制剂具有以下作用:①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对于患者体内致病菌侵入及繁殖有阻滞作用,且对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②通过对患者肠道有益菌的补充而在肠黏膜上形成膜菌群,进而增强体内屏障的效果;③微生态抑制剂可以合成多种生物酶及维生素,能够激活患者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④微生态抑制剂具有抑菌作用,其产生的醋酸和乳酸可以促进肠蠕动;⑤具有增强患者免疫力的作用,可以降低内毒素来源。本研究观察组所使用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属于微生态制剂,其属于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3种肠道固有菌群的活菌微生态复方制剂,每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含有的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均≥0.5×106 CFU,而蜡样芽胞杆菌也≥0.5×105 CFU。本品进入肠道后会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定植,可抑制肠道中的某些致病菌,维持正常肠蠕动,调整肠道菌群平衡;蜡样芽胞杆菌在肠道中定植,消耗氧气,为双歧杆菌等厌氧菌营造厌氧环境,促进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的长生和繁殖;联合菌群定植在患者肠道各部位,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生物屏障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加入到营养液中能够补充患者肠道正常生理性优势菌种,达到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目的[15-17],同时对于营养吸收、肠道微循环、清除自由基、合成维生素等均有较好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体征缓解时间、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CRP、IL-6、TNF-α、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微生态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武伟,黄频,余飞龙,等.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2):1711-1713.

[2] 康利民,潘明新,高毅,等.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J].重庆医学,2014,43(6):715-717.

[3] 康利民,潘明新,高毅,等.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8):3014-3016.

[4] 盘毅辉,邓孙林,吕艳春,等.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内毒素、炎症因子及肝损害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1(19):4-6.

[5] 郑永,康利民,杨文雄,等.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通透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21):86-87.

[6] 陈磊,王璐,朱振,等.早期不同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功能及肝损害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5):1986-1990.

[7] 黄晓曦,王兴鹏,吴恺,等.持续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黏膜保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4):225-229.

[8] 吕骥,陈启龙,林海,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疗效的荟萃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 19(3):287-293.

[9] 马翠玲.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5):31-33.

[10] 林秋疃,刘宝君,张文缙.不同早期营养支持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 12(15):3899-3900.

[11] 田觅,邹晓平,陈磊,等.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猪肾损害的影响[J].南通大學学报·医学版,2014, 27(3):159-162.

[12] 崔立红,王晓辉,彭丽华,等.早期肠内营养加微生态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4):224-228.

[13] 董文舒,范旻,姚俊英,等.益生菌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5):664-665,667.

[14] 罗少媚,钟智,叶营,等.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1):54-55.

[15] Sakai A,Nishiumi S,Shiomi Y,et al.Metabolomic analysis to discover candidate therapeutic agents against acute pan-creatitis[J].Arch Biochem Biophys,2012,522(2):107-120.

[16] Yang R,Jing ZL,Zhang XM,et al.MR imaging of acute pancreatitis:correlation of abdominal wall edema with severity scores[J].Eur J Radiol,2012,81(11):3041-3047.

[17] Tang W,Zhang XM,Xiao B,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ersus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y evaluation Ⅱ score in predicting the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J].Eur J Radiol,2011,80(3):637-642.

(收稿日期:2015-01-14 本文编辑: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