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嘴红鲌、花鱼骨、白鲢池塘混养高产养殖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06 09:47:13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 通过池塘主养翘嘴红鲌,搭配花 和鲢鱼,经过将近1年的饲养,共生产翘嘴红鲌13 t,个体重100~150 g,翘嘴红鲌养殖成活率高达95%;产花 1 228.5 kg,平均个体重175 g;鲢鱼3 510 kg,平均个体重1 kg/尾;花 、鲢鱼养殖成活率90%。翘嘴红鲌商品鱼产值31.2万元,花 3.44万元,鲢鱼1.76万元。总产值36.4万元(平均产值210 405元/hm2),扣除成本21.04万元,实际盈利15.36万元,平均盈利88 786元/hm2。

关键词 翘嘴红鲌;花 ;白鲢;池塘混养;高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5.199;S9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253-01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俗称白鱼、白条等,隶属于鲤科鳊亚科红鲌属。天然水体的翘嘴红鲌生活在湖泊、水库及河流等大水体中,成鱼多在敞水区中上层水体活动,幼鱼喜栖息于湖泊近岸水域和江河水流较缓的沿岸,以及支流、河道与港湾里。冬季,大小鱼群皆在河床或湖槽中越冬,生存水温范围在0~38 ℃,最适水温15~32 ℃。翘嘴红鲌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善跳跃。翘嘴红鮊属肉食性凶猛鱼类,摄食频率高,在冬季和繁殖期间也摄食,小个体(24 cm以下)主要以藻类、水生昆虫为食[1]。翘嘴红鲌在巢湖、太湖等湖泊都属于名贵鱼类,经济价值较高,但由于捕捞强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天然资源日趋减少,而市场需求却越来越大,养殖翘嘴红鲌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2]。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名贵的经济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84.77%,属高蛋白食物。刘玉芬认为淡水鱼鱼肉中脂肪富含高度脂肪酸,对人体有较好的营养和保健作用[3],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由于翘嘴红鲌的天然资源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在安庆地区作为名优鱼类进行池塘驯化混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环境

1.1.1 池塘状况。在试验基地有3口池塘,面积合计1.73 hm2,水深1.4~1.6 m,池底平坦,底泥25~30 cm,塘埂坡度1∶1.5~2.0,形状为长方形。水源充足,有增氧机1台。

1.1.2 池塘消毒。鱼种放养前15~20 d,将池塘内留水10 cm深,然后用生石灰750~1 125 kg/hm2 [4]全池泼洒,清塘消毒,以杀死池中的野杂鱼和病原生物。3 d后,将剩下的水抽干,并曝晒3 d以上。如果是老塘,底泥过深,应在清塘前用挖土机将底泥去除,并加固塘埂、填补好池塘漏水处,避免其他池塘的疾病交叉感染,以为2014年的养殖创造良好的条件。

1.1.3 水质培育。鱼种下塘前要改善水质,使水质变肥,以满足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培育出足够的浮游动物供鱼种摄食。即鱼种放养前1周,将经过发酵的有机肥[5](鸡粪)3 750 kg/hm2,分装在蛇皮袋中,分散放入水中并浸没。在肥料作用消失后将蛇皮袋拉起,把有机肥拖走。

1.2 鱼种放养

放养的鱼种为1龄优质鱼种,即鱼种规格大小均匀(8~10 cm/尾)、体质健壮、活力强、体表无病灶。鱼种下塘前,用3%~4% NaCl溶液浸泡5~10 min,以杀灭体内带有的病原体。试验基地采用主养模式,搭配花 和鲢鱼,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1.3 饲料与投喂

1.3.1 饲料。翘嘴红鲌的实用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48%~54%较为适宜[6],整个养殖过程中,饲料均选用鲌鱼浮性全价膨化饲料。

1.3.2 训食。在鱼种下塘前已初步完成驯食,但是在下塘后,由于换了环境,还需用颗粒饲料继续驯食1周。驯食前,池边用毛竹圈成一个方形的饲料框,并用50 cm深的网片围成一圈。每次投喂时将饲料泼洒于框内,以免饲料四处漂散,达到定点投喂的效果。每次投喂饲料前辅以泼水数分钟,以达到将鱼种吸引到同一地点的目的,然后投喂膨化饲料,以使翘嘴红鲌形成摄食习惯,减少投料时间,达成驯食的目的。

1.3.3 投喂方法。具体投喂方法按照“四定”(即定点、定时、定质和定量)原则。一般每天2次,5、11、12月由于水温不高,在10:00、14:00左右投喂;6—10月水温高,鲌鱼生长快,可在8:00—9:00、16:00—17:00投喂。同时根据鱼体的生长,逐渐增加投喂量。具体投喂情况见表2。

1.3.4 饲料投喂。1—3月气温偏低,没有投喂饲料。4月中旬开始投喂饲料,到12月末捕捞,养殖过程中具体饲料投喂数量见表3。

1.4 水质管理

翘嘴红鲌对水质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体透明度在30 cm以上。在7—9月的高温季节,鱼体的摄食量较大,投饵量也相应增大,此时水质容易败坏,应当每周注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20%左右,池水水位保持在1.5 m左右。如遇天气闷热或突变时,应该适当加大换水量或者开动增氧机增氧。

1.5 饲养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定期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白天将下风口水面的漂浮物及时捞出。在天气突变时,应及时开启增氧机,一般在闷热天气、阴雨时节的傍晚开启增氧机到第2天早晨。如在早上遇到起雾天气,应立即开启增氧机至10:00。养殖过程中翘嘴红鲌曾发生浮头现象,经及时抢救未发生死亡。

1.6 病害防治

翘嘴红鲌的池塘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除了做好放养前的清塘消毒外,还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新鲜充足;二是定期用生石灰,按1 m水深施放75~150 kg/hm2,化浆全池泼洒消毒;三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在夏、秋高温季节泼洒光合细菌等,以调节水质。但使用生物制剂时,不施用生石灰。

在养殖期间,发生过小瓜虫病。小瓜虫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病,对寄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各种淡水鱼及各个年龄期都可感染,其中对鱼种危害较大。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鱼种死亡率可达60%~70%,严重时甚至达80%~90%[7]。在发病期间,用0.1 mg/L的硝酸亚汞溶液长期浸泡至病情消失[8]。

3 结论

3.1 摄食率高

天然水域中翘嘴红鲌摄食率高,达81%,是不分季节持续摄食性很强的鱼类(水温3 ℃以上便开始摄食生长)。因此,该养殖模式利用翘嘴红鲌的这一生物学特性,提前放养,尽早养殖,确保翘嘴红鲌在养殖季节有足够的生长时间,以达到养殖要求。天然水域中,体长小于20 cm的翘嘴红鲌是以摄食枝角类、桡足类、水生昆虫、轮虫等浮游动物为食的幼鱼阶段;体长20~30 cm时由浮游动物食性为主逐渐转变成以小型鱼类为主的过渡阶段;至体长30 cm以上则处于完全以小型鱼类为食的成鱼食性阶段。该养殖模式设计以此为依据,采取冬放鱼种,前期培水养鱼,充分利用天然饵料,而后期(从4月开始)因鱼体长大、高密度养殖下天然饵料不足时才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利用其食性的转变来降低饲料成本,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3.2 提高大规格苗种

目前,翘嘴红鲌养殖生产习惯上放养1龄鱼种(8~12 cm/尾),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经1年饲养,部分产品可作为商品鱼销售,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鱼还应分级放入其他池塘中饲养,存在过池问题。而放养100g/尾左右的大规格鱼种,投喂颗粒饲料,当年可达到500 g/尾以上,可100%出池销售,因此这种养殖模式更利于推广。

3.3 改善池塘条件

氧气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关键的制约因素,如果水体溶氧提高,不仅能增加鱼产量,物质循环快,还能降低发病率。微孔增氧技术已经在草鱼、黄颡鱼等诸多鱼类养殖中得以应用,其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安装后单产有望达到22.5 t/hm2,而安装耗材费用仅为4 500元/hm2。

在主养鱼放养密度、搭配鱼的种类和比例与养殖产量、经济效益是否达到最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4 参考文献

[1] 朱志荣,林永泰,方榕乐,等.武昌东湖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的食性及其种群控制问题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集刊,1976,6(1):36-52.

[2] 张小谷,熊邦喜.翘嘴鲌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前景[J].河北渔业,2005(1):27,36.

[3] 刘玉芬.中国五种淡水鱼脂肪酸组成分析[J].水产学报,1991,15(2):169-173.

[4] 万全,张青海,潘冬冬,等.乌苏里拟鲿鱼种培育技术试验[J].水产养殖,2013(11):4-6.

[5] 严保华,熊春贤,金方瑜,等.池塘主养翘嘴红鲌成鱼试验[J].江西水产科技,2011(3):29-31.

[6] 赵吉伟,叶继丹.饲料蛋白质含量对翘嘴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J].水产学杂志,2001(2):21-23.

[7] 姜礼蟠,朱大白.用硫酸铜防治鱼类小瓜虫病的探讨[J].水产科技情报,1998,25(3):114-117.

[8] 赵吉伟,叶继丹.翘嘴红鲌小瓜虫病的防治[J].水产学杂志,2005,5(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