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网络安全环境与防护策略初探

发布时间:2022-04-06 10:01:56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安全环境和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农业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基本构架及防护的几点策略,以便更好地确保重要农业信息在网上传输的安全性。

关键词:农业信息;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4-0214-03

1、引言

当今世界,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全民信息时代,如何获取、处理和保护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及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发展,对国家的富强,乃至世界的格局都有着强大的影响。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专用的信息网络,比如金融网、公安网、教育网等。我国的农业发展更是紧跟时代步伐,广泛应用了现代网络信息化技术。

网络信息的发展虽然使得地球成为一个大村落,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相对薄弱与不完善性,在信息的储存、应用、传输的时候较容易被干扰、遗失,甚至被窃取、破坏、删改和伪造,失去原有的真实性。因此,构建安全的网络信息体系才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要务。

2、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安全环境分析

2.1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安全环境

信息安全,从本质上讲就是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一般认为信息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里信息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使用性。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来自计算机系统自身和网络内部结构的,如设备、硬件等自然老化、损耗,网络内部的安全架构不完整或安全机制缺失,系统运行差错等原因引起的;另一方面主要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构成的威胁,其中人为因素包括人为意外事件、敌对势力攻击、各种网络犯罪,自然因素主要包括一些常见自然灾害和环境、场地的变化,电磁辐射或干扰等因素。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遍覆盖,国内的信息网络安全发展明显滞后于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步伐。在当前网络氛围下,主要有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农业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2.1.1 内部威胁

在不断扩大的内部局域网、中,接入的计算机数量不断增多,善意的使用、恶意的攻击、木马病毒程序等都连入农业信息系统,导致农业信息系统的专用服务器的运行风险不断增加。如:1999年发生的“千年虫”网络病毒事件,造成信息、金融、商业、农贸和交通等领域巨大的损失,还有台湾人陈盈豪编制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CIH”病毒,通过互联网传输入侵并破坏了许多计算机服务器,造成大量的信息、数据和硬件设备损失。农业信息系统里存储着重要的数据、珍贵的档案或历史纪录,这些存储不论是对国家农业部门,还是普通的农业用户,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被破坏、篡改或是丢失,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轻则辛苦积累起来的数据化为乌有,重则直接影响到农业相关部门的科研和生产,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2.1.2 外部威胁

如对信息网络实施辐射截取;冒充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授权用户;为安全控制设置旁路;利用系统漏洞窃取信息,植入后门程序等黑客技术。连入国际互联网以后,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面对的不仅是来自全球的善意、恶意的攻击率提高,同时也对我国的农业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带来严重的挑战,少数国家或是别有用心的个人,会趁机利用网络漏洞植入后门程序,对我国的农业信息进行监控,收集窃取农业资源情报;或是发布虚假信息煽动诱导农户,破坏农业产业链条的完整。如2010年,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的政府网站中,被攻击篡改的政府网站比例达到10.3%即全国有约1/lO的政府网站遭遇了黑客的攻击和篡改,篡改量比2009年上升67.6%。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不足60d的时间里,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并植入后门程序,其中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28.7万台主机。2014年仅1月份,被篡改了网站数量为6613个,其中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542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为6007个,其中政府网站有208个。这些被篡改的网络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金融、军工、化工、农业、科研等国家基础性领域的网站。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发展健全信息网络化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农业信息网络是否安全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起脚点和落脚点,是国家战略资源的有力保障。

2.2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安全问题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作为国家的基础性网络信息平台,是我国人民的衣食之源的信息网络,较好地利用它能为快速发展农业提供帮助,为大量的农用生产资料提供广阔的市场,更高效便捷地为工业提供原料,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劳动力,其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国民经济的基础”。然而我国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络安全措施还不够完善,存在安全问题:首先,虽然近年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架构了很多新型安全模式,但相当一部分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得比较早,在建立之初不够重视其自身的安全性,或是受当时技术水平所限,即使考虑了信息安全问题,也仅是把网络安全机制混同于物理上的安全机制上。因此,随着网络的广泛覆盖,这种物理安全机制相对于高速发展的网络现实环境来说是滞后的。其次,有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使用的用户协议,比如TCP/IP协议,在制定协议时没有把安全问题考虑在内,导致在沿用至今的网络协议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无法和当前的农业信息网络安全要求同步。第三,农业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它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这也限定了它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信息加密、网络用户身份鉴别、存取控制策略等技术手段,而我国的相应技术手段,还有待强化和提高。

3、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当今世界,Internet把大部分的计算机都联到了一起,使我们能互联互通,所以信息网络安全的实质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成果。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内容也十分广泛,它从特殊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现阶段,构建任何网站时,信息的安全性都会被重点考虑。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一般分为三类:物理上的、逻辑上的和政策上的。

3.1 物理安全防护措施

物理安全是保护信息网络的设备、设施、介质和信息的安全,免遭环境事故、自然灾害和人为物理行为导致的破坏和丢失。设备和环境的安全主要是防盗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防线路信息截取、防电磁干扰、提升网络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意识、保护电源等。媒体安全主要体现在媒体介质本身的安全。

3.2 逻辑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设置防火墙,防火墙是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联接的初道屏障,网络防火墙监控着设备上所有流入和流出的网络通信,它会对流经的信息进行扫描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根据安全级别决定内外网络之间是否联接,同时滤掉一些恶意攻击指令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进入内部网络,保护内部网络资源和操作环境的安全。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使现代防火墙的功能更加多样,更加强大,已经具有用户认证、全面防止病毒与黑客侵入等多项功能。此外,还可以运用有“二道安全闸门”之称的网络预警技术,它能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前提下监测网络,对内部、外部的恶意攻击有很强的甄别能力,能更好地为网络提供实时保护。

其次是病毒防治。在因安全问题导致的损失中,占76%的是由计算机病毒造成的。病毒主要有网络病毒、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电子邮件炸弹等形式。用户通过网络下载的Java和ActivX组件以及接收的Email等是它们的主要的传播途径。防治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在服务器上装载防病毒模块,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或随机为计算机扫描杀毒,或者在计算机上安装防毒卡和防病毒芯片等方式进行。

第三是数据库信息保护。这也是最根本的方法。数据库信息的安全防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提高密码账号的安全策略等级;二是数据库日志的记录;三是进行存储过程的扩展;四是协议加密及TCP/IP端口探测、IP限制;五是及时安装补丁程序,保障数据库信息的安全。信息加密是把信息网络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命令等数据转换成密码形式,并以这种形式在网上传输,即使信息被人截获后也不能读懂其含义。信息网络常用的加密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至端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

第四是加大政策(法规)的制定。面对网络安全存在的危机问题,除了应用网络技术手段加以防范外,还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工作。在“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这一总原则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网络的安全管理,出台细致的网络行为规范,严厉打击网络不法行为,提升网络用户的道德素质,建立良好的网络信息使用氛围,同时还要制定统一的信息交换机制,规范农业信息的采集、分类、加工和发布标准,确保农业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广泛适用性,使海量的农村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和利用。

4、结语

在当今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在纷纷扰扰的复杂国际局势下,信息网络发达与否成为大国实力的体现,信息的保护与窃取的角逐也日渐激烈。对农业信息这样的基础性信息资源的收集与保护必将成为重点,网络的安全是确保农业信息安全的前提。只有载体安全了,农业信息储存、传输、应用才是安全的。当然,没有绝对安全的网络,信息网络提供的服务越多,安全系数就越小,解决了旧问题,随着新功能的出现,新的安全问题就会随着出现。因此,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让广大农民通过信息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