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都能千杯不醉?

发布时间:2022-04-10 12:19:22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一位侠客连饮了几斤酒,然后潇洒地付账走人。每当看到那些豪饮的人,总是让人心生羡慕。其实古代的酒和我们现在经常喝的白酒根本不是一回事,古人喝的酒也只比现在啤酒的度数高一点罢了。

在夏商周时期,

有多少人因为喝酒而亡国

中国是一个酒文化非常浓厚的国度,酒甚至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当时粮食还是比较珍贵的,原始居民的食物非常复杂,粮食一般被储存起来。由于储藏不善,仓库中的一些谷子开始发霉,长期堆积之后形成了类似于黄酒的液体,这就是酒的原型,被称为谷芽酒。仪狄经过反复改良,将一种被称为“酒”的液体献给了大禹。大禹在品尝之后,对酒的口感赞不绝口。不过作为英明的统治者,大禹预感酒会导致一系列的灾祸。因此大禹说了这样一句话:“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大禹的话不幸言中了,因为喝酒而亡国的不是别人,正是大禹的后世子孙夏桀。他用池子盛酒,三千多人共饮一池酒,这是一个什么场景现在无法想象。夏桀的灭亡与过度饮酒有很大的关系,最后便宜了异军突起的商汤。酒文化在商朝同样盛行,比起夏朝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出土的商朝贵族墓葬中,爵位越高陪葬的酒器越多,有的墓穴先后发现了100多件酒器。西周取代商朝以后,出台了一系列禁酒措施,中国酒文化第一个发展时期落幕。

中国古代酒以黄酒为主,度数并不高

也许很多人都会纳闷,为何古人个个海量,喝上几斤酒一点事没有。其实那个时候的酒就是现在的黄酒,黄酒的原料为大米、黍米、粟,度数一般在12至14之间。喝这样的酒自然可以狂饮一场,只要适当控制不至于烂醉如泥。

曹操曾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句,似乎曹丞相是一位喜欢饮酒的人。真实情况恰恰相反,由于粮食不足,曹操的禁酒令相当严格。只有在庆功宴上,他才会和文武官员痛饮一番。私下酿酒的人,一经发现将会受到严厉的惩处。当时中国的酒产地均在北方,最著名的就是洛阳出产的杜康酒,南方地区则被视为荒蛮之地。这样的情况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发生变化,那时北方被塞外游牧民族所占据,为了躲避战乱,大量的北方人口迁移到南方。很多酿酒师傅也转移到了南方,久而久之,南方黄酒反而超过了北方。

阿拉伯酿酒技术开始传入中国,白酒走上历史舞台

唐朝建立的初期,无论是宫廷宴会还是普通的家庭宴会,饮酒的种类都是黄酒。作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大帝国,唐朝与亚欧各国进行贸易。久而久之,西方的文化和科技也传入唐朝。唐朝称那些西方人为胡人,这些胡人进入中原时,带来了蒸馏酒的制作方法。白酒真正走上历史舞台是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争不断,大量的劳动力要么直接上战场,要么则为军队运输作战物资。劳动力的短缺造成了粮食减产的局面,再加上战争的影响,酿造酒的原料出现了短缺。蒸馏酒虽然也需要消耗粮食,但需要的数量相对少得多。利用蒸馏酒取代酿造酒,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蒸馏酒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出现在宫廷宴会

蒸馏酒取代酿造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跨越了朝代的限制。从南宋时期开始,蒸馏酒的地位开始上升。到了元朝末期,蒸餾酒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元朝的史书记载来看,蒸馏酒确实已经拥有了很大的市场。到了明朝时期,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错误的看法,即白酒为北方人所饮,黄酒则是南方的特产。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历史早已变了模样,很多名酒就是从明朝时期开始出现的。

到了明朝统治后期的宫廷宴会中,王公贵族、文武百官都饮用蒸馏酒,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酿造酒(黄酒)是中国本土出现的,出现的时间已经超过了5000年。至于蒸馏酒(白酒)则是外来酒种,它的历史最多不会超过1400年。现在人们羡慕古人善饮,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面对一瓶瓶黄酒,正常的成年人都可以做到豪饮。

(转载自今日头条)

(江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