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误用连词成因简析

发布时间:2022-05-28 14:15:07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本文以汉堡特“内蕴语言形式”观作为理论背景,从英语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空间性特质的角度简析了中学生英语写作误用连词的成因。英语注重形合,句子中需要连词。汉语重视意合,连词可有可无。这使中国学生在满足了英语句意的完整性后却忽略了英语句子对形式的要求。本文认为,中学老师应从理论上告知学生英汉思维存在差异,思维决定语言。老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造句、写作练习,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连词对于英语句子形式的重要性,在写作中能够正确使用连词。

【关键词】内蕴语言形式;连词;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汉堡特“内蕴语言形式”观认为,语言的内在编码是民族思维在语言结构中的内化,其论旨就是语言与民族思维两者之间具有通约关系。换句话说,“内蕴语言形式”观强调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即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反映思维。

从词源角度分析,古印度梵文作为印欧语系的源头,其名词派生于动词性词根或动词。这种名生于动的观念作为一条根本性原则,至今也没有发生变化。动词作为印欧语系的核心,反映事物的行为、动作与变化。事物的行为、动作与变化是时间的主要表现,承载时间概念。因此,印欧民族久而久之形成了以时间为导向的思维偏好,并最终决定了印欧语系中各语言的时间性特质。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势必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所以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

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是看重事物,重名轻动。这点从《尔雅》《说文解字》中可见一斑。名词在汉语的编码系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汉语语法脉络中的重要一环。提及事物,就涉及长、宽、高、面积、体积和质量等空间信息。汉民族关注事物,其实质是关注空间,形成了偏好空间的思维取向,这决定了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

一、现状

让中学英语教师感到困惑的是,他们虽经常强调连词的重要性与正确用法,但学生们能够正确使用连词的情况时好时坏。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从汉堡特“内蕴语言形式”观出发,借助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来分析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误用连词的成因。

二、成因简析

英汉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为形合与意合、个体思维与整体思维、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等方面。鉴于后两者是形合与意合的延伸,且连词属于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与形态手段),本文主要从形合与意合方面解释中学生英语句子中误用连词的成因。英语中连词涉及很多,为了论述方便,本文仅选取定语从句的引导词作为例子进行解释。

(一)误用连词现象分析

The school year is divided into two semesters,the first of______is September through December.(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这句话选自于外研社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一模块,是考察学生对定语从句引导词掌握情况的经典案例。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有them、which。填写them的学生占大多数,他们对them的正确性深信不疑,对which感到十分不解,甚至对which的正确性提出质疑。访谈学生后发现,初中对定语从句的讲解较少、较浅,对定语从句的掌握情况要求较低。英汉语的形合与意合产生的句构差异阻碍了中学生为英语句子增加连词,产生这种现象的实质是英汉语的时间性特质与空间性特质的差异,而这是由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偏好决定的。

(二)误用连词成因分析

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其最显著特征是连接性和延续性,在语言结构上表现为形合,即借助词汇手段实现不同句法层面成分的紧密衔接(cohesion),呈现线性的句子结构,以表现时间流动的连接性和延续性。例句中的which作为关系代词既引导定语从句,同时又作为桥梁将从句与主句衔接起来。which在结构上的衔接作用充分满足了英语对句子形式的要求,使which成为不能省略、不可更换的唯一选择。换句话说,例句中的which是强制性的。事实上,几乎所有语法书都会给出定语从句引导词的三个作用:引导(定语从句)、连接(主从句)、担当成分(在定语从句中)。这同时也是选择定语从句引导词的依据和方法。

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其最明显的特征是离散性和块状性,在语言结构上表现为意合,即独立于形式手段,借助词语或句子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来实现彼此之间的连接。换句话说,汉语主要依凭语义上的连贯(coherence)来构建句子,罕用连接语。英语以形制意,而汉语以意驭形。连词对于汉语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有时为了行文的简洁流畅,连词几乎不复存在。比如,中国的“列锦”式诗歌《天净沙·秋思》就是经典范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诗仅罗列意象,虽未使用一个连词,但诗篇结构依然紧凑,且诗意盎然。

三、解决方案

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的思维,民族的思维就是民族的语言,这是汉堡特的“内蕴语言形式”观的真正内涵。那么要解决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误用连词的问题,需要从转换他们的思维入手。

(一)提供理论背景

在讲解连词之前,老师可以先向学生简要说明英汉民族存在不同思维偏好及这种偏好带来的语言层面上的不同,即英语重视形式,需要连词,而汉语着重语义,连词可有可无。这种简介旨在为学生学习连词提供宏观的理论背景,为其在学习过程中为由民族思维的不同而产生的困惑提供宏观的理论解释,使学生从民族思维层面接受英汉差异。但这种理论背景的介绍对老师本身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同时老师是否能够将比较抽象、晦涩的理论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也同样是个问题。

(二)使用务实的方法

理论支撑需要搭配使用更为务实的方法,比如增加阅读量,并由老师指导学生体验、理解英汉对连词的不同要求,同时以造句、短篇写作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渐接受差异。比如老师可给出汉语句子,引导学生以发散式思维想出尽可能多的英语句子。学生先独立完成造句,然后可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补充更丰富的句子。学生们把最终敲定的句子写在黑板上以备讨论使用。这些句子无论结构如何复杂,无非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三种类型。接着,老师可先后给学生下达两个讨论任务:(1)修正误用连词并讨论句子中连词的作用;(2)把简单句改写成并列句和复合句,把并列句改写成复合句。任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最后由学生与全班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对有疑义的问题再次进行小组讨论或由老师进行解释。这种活动有如下好处:(1)锻炼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一定会绞尽脑汁地搜索知识储备。最先被写在黑板上的句子往往含有学生们最熟悉的句型或词汇,而且也往往是大多数同学都能想到的。随着黑板上的句子越来越多,思考的難度就会加大,学生们为了符合要求使用连词,造出的句子也逐渐呈现出新意;(2)加深对连词的理解。黑板造句环节为小组讨论做好了准备。通过交流与讨论绞尽脑汁造出来的句子,修正其中连词并分析其作用,学生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连词的重要性与在五花八门的句子中五花八门的作用;(3)增加句式变化,提高句子质量。把句构简单的句子改写成句构复杂的句子,使用连词是一个重要手段。这一环节在继续深化学生对连词理解的同时,也增加了句式变化,提高了句子的句法等级。学生们体验到英语句子变化多端的神奇,老师可适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多使用更高级的复合句,增加写作亮点。

(三)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

英语中连词是满足句子形式的形态手段。连词衔接句子,反映句子在结构上的关系。另外,英语作为具有时间性特质的语言,注重形合,不仅句子结构严谨,且段落、篇章的结构也逻辑严密。关注语境让学生具备语篇意识、全局意识,从而有效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旨、提取信息,对阅读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中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误用连词,句子之间也常出现思维跳跃现象。思维跳跃指的是前后两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紧密,句子间需要其他句子将思维脉络呈现出来,才会行文流畅、过渡自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在汉语中,对于句中各意群、成分内在关系的联结与呼应,只要可以“意会”的,很多的联系词都可以不出现。而英语的理性思维强调严密的逻辑推理,需要学生像推理断案似的对现象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般地说明。这仍然是英语民族思维偏好不同导致的,改变虽然困难,但有意识的训练仍然有效。

四、结语

民族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反映民族思维。思维根植于民族灵魂深处,是语言表征的动因。英汉民族重时间与重空间的民族思维使英汉在很多语言表征上存在巨大差异,给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挑战,其中误用连词是常见情况。一方面,老师要正确认识这种误用,不可因为学生的屡错不改否定自己的教学、否定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老师要透过现象看到实质,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在注意到英汉差异的同时,有意识地迎合英语的句构特点。

参考文献:

[1]郭绍虞.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金克木.梵佛探[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回江月(1985-),女,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和句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