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族学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2-05-30 14:15:04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E: 1002—0586{2009}01—0075—04

2008年11月23—27日,中国回族学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美丽的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红色庄园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回、汉、满、白、纳西、撒拉、东乡、普米等8个民族的400多名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民族工作者和企业家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举行了中国回族学会成立10周年庆典,举行了首届中国回族学研究优秀成果的表彰奖励,全面总结了中国回族学会成立10年来的工作成就与经验;选举产生了中国回族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回族学学术研讨和企业家论坛;对今后一个时期回族学研究、回族学学科建设和回族学会自身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

在开幕式上,中国回族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作了重要讲话;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马开贤代表云南省四套班子讲了话;云南省民委副主任马春和寻甸县委书记刘荣分别致辞。

白立忱说,中国回族学会成立以来,紧扣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围绕回族和回族聚居地区各种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各项研究。大家怀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深厚的民族感情,热心回族学研究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拓宽回族学研究领域,提升回族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学术对话能力,推出了一批重要的回族学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回族学研究的后起之秀,为学会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充分肯定回族学会成立10年来的工作的前提下,他指出,回族学会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会的思想,指导学会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这也是为回族学研究提出的战略任务和重大课题。回族学是既重理论,更重应用的学科,要突出回族学为回族和回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服务的特色,进一步深化对回族现实问题的研究,努力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回族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回族学会新一届领导集体要无私奉献,勇挑重担,努力在回族学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

中国回族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会长哈经雄作了《中国回族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成立十周年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学会成立10年来的工作及经验,对今后学会的任务提出了发展思路。报告认为,中国回族学会成立以来紧扣时代主题,聚焦回族社会历史与现实重大问题,形成了多学科交叉,各方精尖学术力量汇聚的回族学研究态势,学术研究成果荟萃,回族学学科体系逐步建立,老中青结合的人才结构趋于合理。中国回族学会自1998年在云南昆明成立以来,先后在河南郑州、北京、江苏南京、海南三亚、新疆乌鲁木齐、宁夏吴忠、北京、陕西西安、河北廊坊等省市区召开年会暨学术讨论会10次;会员在不同的省区、不同的岗位,利用自己的专业辛勤耕耘,出版了专著、论文、译文译著和调查报告等大批高质量、有一定影响的回族学研究成果;会员发挥自己的回族学理论和回族学知识专长,活跃在国际国内有关回族人物、回族与伊斯兰文化研究的学术论坛中,与从事回族和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国际著名专家进行广泛交流,扩大了回族学的国际影响;学会发展至今,理事会成员达到300多人,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逐渐形成了由学界、政界、商界、宗教界四支队伍组成的新格局。

首届回族学研究成果的表彰奖励是中国回族学会10周年庆典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较集中地展示和总结了回族学研究10年发展的成果。通过自荐、推荐和评审,共评出优秀成果138项。其中,特别荣誉奖7项、荣誉奖36项、专著类奖项34项、论文类奖项31项、文献辞书类奖项9项、译著类奖项3项、文学艺术类奖项18项。  本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高发元教授任会长,丁宏教授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的第三届理事会。一大批年富力强,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甘愿奉献于回族学研究与回族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进入理事会,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专业结构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会议秘书组选出了其中57篇编辑成册。23名学者围绕“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语言、教育及文化保护”、“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回族历史”、“学科建设与回族文化”5个主题进行了研讨。研讨会分别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马永真研究员、江苏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米寿江研究员、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马平研究员、新疆大学海峰教授、北方民族大学丁明俊教授主持;北京大学赵杰教授、沙宗平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李佩伦教授、胡振华教授,宁夏大学马宗保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的点评。

“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主题有5位学者发言。回族作家杨峰作了《回族应为促进新疆社会和谐发挥更大作用》的发言。他认为,由于新疆地区的回族在文化特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诸民族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与汉民族在文化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回族在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建立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甘肃民族研究所王建民、张世海研究员的《甘肃民族关系现状及思考》一文,较宏观地分析了甘肃民族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河北省大厂县政府杨宝军的《论宗教、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一文,结合具体的国际事件尝试性地探讨了宗教、民族与国家相互交织的多重关系,并提出了处理相关问题的对策。宁夏社会科学院马敏助理研究员的《论宁夏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银川市回汉民族关系分析》一文,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背景,提出银川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民族间的经济交往促成民族关系的和谐状态。云南民族大学王子华教授的《沙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构想》一文,分析了沙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意义,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构想和具体的思路。

“语言、教育及文化保护”主题有5位学者发言。新疆大学海峰教授的《浅谈东干族(中亚回族)在中亚的语言优势》一文,认为东干族作为回族的后裔,承继了许多回回民族的优秀传统,尤其是在中亚地区,作为唯一操用汉藏语系语言的、具有较长定居历史的当地民族,东干族在语言沟通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母语的保持使他们有了延续汉语言文化传统的可能,在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和汉藏语系三大语系的接触过程中,承担起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杨岱庆的《高校回族大学生思想探微》一文,认为回族大学生具有团结互助、广纳海涵的民族个性,崇尚科学、锐意进取的民族素养和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分析了回族大学生思想、婚姻观念等面临

的困惑。宁夏社会科学院刘伟副研究员的《试论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宁夏回族地毯技艺为例》一文,认为回回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充分发挥聪明智慧,形成娴熟的地毯技艺等,总结出了一整套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创造出具有较高社会、文化、科学、经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提出应积极推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宁夏社会科学院马燕助理研究员的《社会学视野下的回族经堂教育教材》一文,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社会产生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宗教经典文本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教育这一手段对社会产生作用。王运芳的《看明德中学,寻明德文化——对云南回民文化教育的反思》一文,认为创办于民国时期,发展于新中国的昆明市明德民族中学曾开创了中国穆斯林留学埃及的先河,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民族优秀人才。其创办背景、办学宗旨、历史阶段和培养目标等充分地体现出回族文化的传统特色,在回族教育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为反思云南回民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主题有4位学者发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马永真研究员的《论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和提高回族整体素质的几个问题》一文,通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族人口就业状况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在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适应的过程中,影响回族整体素质的几个因素,认为当代回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有重要影响。该文的分析,对于促进当代回族教育的发展有现实意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潘世杰博士的《试论伊斯兰教的和谐理念》一文,认为伊斯兰文化是一个和谐型的文化体系,其中蕴含着极为深邃的和谐理念,这些和谐理念涉及到宏观与微观,精神与物质各个领域,涵盖天、地、人各个层面。它以天道与人道的和谐为核心,以宗教与世俗的和谐为支点,以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经,以跨民族、跨宗教、跨文化的和谐为纬,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即使我们用21世纪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和谐理念,仍然觉得颇具普世价值。北方民族大学丁明俊教授的《西北苏非主义门宦形成与组织形态研究》一文,认为自清初期以后由于苏非主义门宦的兴起,在西北回族等穆斯林社会中形成一个个以门宦为组织单元自成系统的网络结构。国外苏非思想的传人使我国伊斯兰教组织形态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历史上伊斯兰教门宦借助中国社会的封建特权思想,建立起宗教神权化的组织形态,形成与其他教派门宦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在各门宦相互争夺宗教资源时表现得较为激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图书馆海杰副馆长的《新疆乌昌地区清真饮食探微》是一篇探讨清真饮食业的文章。文章分析了乌昌地区回族清真饮食业发展迟滞的原因与差距,讨论了如何开发的思路。

“回族历史”主题有3位学者发言。西安市政协李健彪的《捐置祀田追远忠义王暨阉族冢墓碑记释解》一文对鲜为人知的藏于西安营里寺内的《捐置祀田追远忠义王暨阖族冢墓碑记》进行了考证,认为该碑涉及回纥太子叶护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史实,记录了立碑人对叶护家族定居中原的追忆和捐置祀田的具体规定,对于研究回族的族源和民众心理、习俗等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兰州大学张建芳博士的《吴忠民族源流及历史解读》一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梳理吴忠地区民族源流,考察不同民族宗教文化的交融与互动,解读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和价值意义。马新芳的《走在抗日战争前列的西安回族》一文,描述了抗日战争中西安回族的种种壮举,表达了回族强烈的国家认同与救国热忱。

“学科建设与回族文化”主题有6位学者发言。北京大学沙宗平副教授的《弘扬回族学术,繁荣中华文明——回族学之定义属性与学术图谱浅议》一文以有关讨论回族学学科定义的论文为对话基础,探讨了回族学学科定义、属性与学术图谱。他提出,回族学是一门试图透过回族视角、运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讨论关于人类社会的尤其是回族社会的科学。宁夏社会科学院王伏平副研究员的《回族史学史研究之管见》一文,讨论了回族史学史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范围和理论,回族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梳理了回族史学史的分期。他认为回族史学史研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范围的扩大,又是内容的丰富和深化。宁夏社会科学院马平研究员的《西北甘宁青地区的‘穆斯林民族走廊’研究》一文,提出了“穆斯林民族走廊”的概念,分析了“穆斯林民族走廊”的形成、定型、历史作用和未来走向。文章认为,历史上西北甘宁青地区的穆斯林,不仅是开发中国西北甘宁青地区的主力军,是连接中国边区与内地经济贸易的坚实桥梁,而且堪称是推动这一地区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间友谊与理解的友好使者。聚居于甘宁青“穆斯林民族走廊”的各族穆斯林历史功绩,应当载入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和民族经济关系的史册之中。郭成美的《温州青海回民的初步调查》一文结合史料和实地调查重点探讨了青海回族商人与温州伊斯兰教复振现象之间的关系。中央民族大学杨忠东博士的《新疆回族女萨满的个案调查》一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一位新疆回族女萨满的得道过程、治病的主要手段及典型病例,探讨了萨满文化现象与回族伊斯兰教的关系。郭宝光的《开封市回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思考》一文,较系统地梳理了开封市回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脉络,描述了当前的现状,并就恢复传统回族体育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本次会议专门举行了“回族企业家论坛”,延续和创新了回族研究与回族企业联手的新型模式。论坛邀请云南财经大学校长汪戎教授作了题为《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和云南经济》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宏大的国际视野中探讨了中国经济和云南经济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大会还进行了两场“回族企业家经验交流会”。  研讨期间,学术互动热烈。

11月25日下午,举行了大会闭幕式。 闭幕式上,中国回族学会会长高发元教授首先讲话。他就回族学研究、回族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回族学会自身建设进行了规划。就回族学研究,他从研究领域、专题会议和专业委员会三个层面作了勾画。(一)回族学研究领域。1、回族学将进一步关注和开展现实问题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2、回族学在深化回族历史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的同时,全方位拓展回族学研究的领域。(二)专题研讨会。学会拟组织召开小规模、专题性、高层次研讨会:1、回族史研讨会;2、回族伊斯兰文化研讨会;3、回族文学和影视艺术研讨会;4、回族书法、绘画和摄影艺术研讨会;5、回族音乐、舞蹈艺术研讨会;6、回族基础教育(包括国民教育,经堂教育)研讨会;7、回族移民问题研讨会;8、回族海外(主要是阿拉伯国家)留学研讨会;9、回族医药卫生研讨会;10、回族出版物研讨会;11、回族学学科理论研讨会;12、国际伊

斯兰妇女问题研讨会;13、回族外文翻译研讨会。(三)专业委员会。学会拟在学术部下面建立或健全相关专业委员会:1、回族现实问题研究专业委员会;2、回族史研究专业委员会;3、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4、回族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5、回族文学、戏剧、影视研究专业委员会;6、回族音乐、舞蹈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7、回族移民研究专业委员会;8、回族出版物研究专业委员会;9、回族外文翻译研究专业委员会;10、回族医药、卫生、健身保健研究专业委员会;11、回族企业家论坛。

回族学学科体系建设,他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5年内初步勾画出中国回族学理论体系框架,标志为出一本专著一《中国回族学论纲》;第二步,再用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中国回族学,其标志是进入国家学科编码;第三步,建立中国回族学研究中心。把回族学建设成继“蒙学”、“藏学”之后的又一门“显学”。

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宏教授作了大会总结。她总结本次会议有三个特点:(一)本次会议是一次规模较大、组织较严密、学术讨论较热烈的盛会,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二)顺利完成了回族学会的新老换届,标志着回族学会经过十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三)回族学研讨体现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大多数研究关注回族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具有宽泛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特色。

云南丹彤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高质量的服务;新疆部分回族企业家代表为首届中国回族学优秀成果表彰提供了奖金。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摄影展和书画展。我国部分知名的回族书画家分别向大会和有关领导赠送了书画作品。本次大会的召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大会秘书处收到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宁夏大学、云南回族研究会、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北方民族大学副校长赵杰、原国家民委老干局局长刘隆、原外交部大使王廉等单位和个人的贺信。《中国民族报》等新闻媒体也对此次会议作了报道。

11月25—27日,与会代表以“和谐社会与回族新农村建设”为主题进行了为期3天的学术考察。代表们先后考察了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星河温泉小镇、工业技术开发园区,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和个旧市沙甸区等回族经济文化名镇和示范区。当地政府向代表们介绍了发展经验和思路,代表们与当地群众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交流。这使回族学研讨会从学术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充分的讨论,并为各地回族地区的相互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启发。

责任编辑 谭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