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府地区关帝“武财神”崇拜形象特征与社会功能

发布时间:2022-05-30 15:40:05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关帝崇拜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了很多演变,其中“武财神”是重要的一种。本文旨在探究以儒家伦理价值为主要精神内核之一的关帝如何会成为“武财神”,并以佛山市禅城区福宁路商铺关帝塑像摆放情况与佛山石湾陶瓷的关公造型来说明广府地区武财神崇拜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广府;关帝崇拜;武财神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43-04

一、关帝崇拜从“关圣”到“武财神”的转变

关帝崇拜是指对被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关王、关帝、武圣等的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的崇敬和膜拜。自古以来,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关公文化的价值核心在伦理道德层面。“在中国名目繁多的各种本土神祇中,关帝崇拜圆融了佛道儒三教,并覆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关公是‘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是传统伦理道德最大的价值符号。”①在小说《三国演义》以及许多戏剧中,他被描绘成勇武和忠义的化身,帝王也对其无比推崇。宋哲宗封他为“显烈王”,宋徽宗封他为“义勇武安王”。在元代他被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到了明代,明神宗加分他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顺治皇帝则加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赞宣德关圣大帝”。关羽从一介武将上升至“帝”和“圣”,走上神坛。他除了是中国古代国家祭祀的神祗和皇家的保护神,还是民间供奉膜拜的神明。千余年来,关公信仰遍布朝野,渐次成为“深宫秘祀,文士趋奉;将士诚祷,农家祈求;商界虔敬,行业崇拜;江湖尊神,护家佑宝”②的文化现象,这些都体现着关公信仰已经深入普通民众。

而关帝崇拜在明清时期内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出现了“武财神”的衍生意义。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白银流通量大大增多,银两、银票这些货币财物逐渐取代了具体的财富物品如粮、棉、布、马、猪等,成为了人们心中新的财富象征。在此条件下,民众需要一个神灵承担内心对财富的祈求。清中期之前民间信仰的武财神是赵公明,关帝转变成为武财神有客观的社会原因。在重农轻商的基本统治思想的不动摇的情况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充满政治风险的商业环境的矛盾需要具有“安境保民”作用的关羽兼任“财神”,以使人民获得精神上的安慰。而以守信忠义著称的关帝形象切合“讲信用、重承诺”的商人心理需要,能够起到规范行业道德的作用。

另外,明清时期,各工商业组织有各自的会馆和会所,会馆设立行业神或保护神加以祭拜,能够“虽异地宛若同乡,或观光与上国,或寄迹与市廛,举凡托业兹土者,糜不被神之佑,获福平安也。”③山西商人来自关羽故乡,故在外地会馆建立关庙,祭祀关帝,增进同乡情谊,增强凝聚力。由于清末晋商影响力较大,晋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造关庙,其它地方的商人也纷纷仿效,关帝崇拜在商人中形成集群效应。一开始商人崇拜关帝是因为关帝安境立民、忠义的内涵,关帝成了商人全行业的保护神后,关帝崇拜的内在意义也发生了演变,关帝成为了继赵公明的又一 “财神”。

在广东地区武财神崇拜是非常普遍的。“综观岭南古代民间信仰的变化发展轨迹,大概有二类神灵流行最久、香火最盛。一是与水(海)有关的神灵,一是与商贸有关的神灵。”④其中广府地区自古商品经济发达,关帝武财神崇拜在三大文化体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笔者于2011年9月17日前往佛山市禅城区,对佛山市老商业街——福宁路进行了实地考察,对福宁路73间商铺摆放关帝情况进行了数据收集,并前往该区石湾古镇的南风古灶进行考察,对石湾生产以及民众所摆放的关帝陶像的形象进行图片收集和形象分析,探究关帝武财神崇拜在广府地区的表现。

二、从佛山石湾关帝陶瓷看武财神崇拜

佛山位于广东珠三角地区,毗邻广州,属广府文化区域,经济较为发达。佛山市禅城区即原佛山市,旧称“佛山古镇”,“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后又称禅城。

唐宋年间佛山手工业、商业就比较发达,明末清初与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并列为我国“四大名镇”。其中,佛山禅城区石湾陶瓷工艺品名扬国际,制陶工艺就有700多年历史。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⑤

石湾陶瓷塑像,又称为“石湾公仔”。关帝陶像是“石湾公仔”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关帝的神像多是艺术家根据《三国演义》的描写和民间的集体想象塑造出来,造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比如关帝的神像都是面如红枣,唇若涂脂,凤目圆瞪,蚕眉倒竖,美髯飘飘、相貌堂堂,器宇轩昂,手提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有的骑着赤兔马。在走访石湾陶瓷售货点、供奉有关帝的商铺中笔者发现具体到每一尊关帝塑像的造型又千差万别。为了方便研究,笔者着重观察最能体现关帝象征意义不同的手部动作的差异,并经过访问供奉关帝民众、石湾陶瓷艺术家和售卖商家来了解不同手部动作的寓意,将其总结如下。

从上表可以发现,关帝读春秋这个儒家气质的造型在广府地区出现得较少,原本含义已经被很多人遗忘。而笔者在梅州和揭阳都发现关帝庙关帝神像是“坐读春秋”造型,民居商铺供奉的关帝像也多有这个造型,并且采访民众都认可、赞扬该造型所表现的关帝儒家道德人格。从一个侧面可窥见广府地区关帝崇拜的儒家思想较之其他两大文化体系(客家、潮汕)相对淡化,另一方面关帝崇拜“武财神”倾向非常明显。从“翘二指”造型最普遍可以看出民众无意识中流露对关帝崇拜的心理倾向:膜拜关帝的“财神”功效,又认可关帝安境立民的守护神功能,同时关帝崇拜中儒家成分较低但也没有完全遗忘其“忠义”的基本属性。

另外,根据之前在揭阳拍摄的关公陶瓷塑像照片,笔者对石湾关公陶瓷塑像与潮州关公陶瓷塑像的造型作了一个比较。

石湾关公塑像为陶塑像,表面有凹凸感,纹路较多,雕工细致。潮州关公陶瓷为瓷塑像,表面光滑,镀金镶边。在具体的造型上差异也比较明显:

1、面部表情。石湾陶关公面部表情多为怒目圆睁、横眉上扬,肤色为深褐色,长髯飘飘,凸显“美髯公”和忠义、威武的形象,与《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较为接近。潮州瓷面部表情较僵硬,较慈祥,脸色浑红。

2、整体形象。石湾陶关公动感较强,关公或横刀策马、或扎马步持刀抚髯,或一手向前翘二指,关刀锋刃向外,为时刻准备作战状。而潮州瓷关公更多的是双腿并立,手抓关刀时锋刃向内,作守卫状。

三、从关帝像的摆放看佛山武财神崇拜情况

佛山民间神祇特征的形成受到地理环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渗透的影响。佛山身处岭南珠三角,河网密布,内河航运发达。明清以来佛山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科举人文兴盛。折射在诸神崇祀中,有寓意忠义守信和求财保民、祈福平安和登科夺魁的关帝、观音和文昌崇拜,及诸多航运保护的水神崇拜(如天后和南海神等)。佛山民间信仰的神祇十分庞杂,缺乏体系化。按照神庙名称、供奉的主祀神所占比列进行统计,分别是关帝(8.72%)、观音(8.20%)、华光(6.15%)、北帝(4.62%)、天后(3.95%)。⑥ “越人尚鬼,而佛山为甚。”⑦至民国初年,佛山7km2的土地就有神庙、庵藏、道观200余座,祠堂400余座。{8}建国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破坏,多数庙宇被毁坏。

改革开放后,民众的关帝信仰有所恢复,上世纪80、90年代,佛山人无论家庭或是店铺,无论从事新式行业或是老式行业都会摆放关帝神像。佛山大小商家十分崇信武财神关帝,多在店铺内放关帝神位,每日奉上香火,帮助“守家门”、“挡煞”、“守财”。在走访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民间对于摆放关公,有很多注意的事项:一、关刀不能对门口、不能对祖先;二、关公搭配麒麟和文昌塔,有助于加强防护功能;三、关公可与观音搭配,但要放在其左侧。除了摆放关公,过年时关公陶像被人们当作送礼佳品,表达对亲友的祝福。

笔者为了客观呈现佛山地区关帝崇拜的现状,特意选取了一条名为福宁路的老街进行调研。福宁路在佛山古镇发祥地塔坡街外围方圆几里的范围,曾是旧佛山的经济中心。据唐代的建制,工商业集中点成为墟、市,因此自唐代福宁路沿线已是佛山古镇集市贸易的中心点。福宁路毗邻原佛山市政府。改革开放以来,福宁路又重新成为佛山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沿线居民以本地居民为主,对其历史以及上世纪关帝信仰状况有较深了解。此外,福宁路是佛山尚存的旧式建筑群,其瓷像、碳画、杂货店为佛山老式行业的一隅,在佛山古镇紧密打造和老街大幅改建的背景下,福宁路无论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位,还是街道保存状况来看,都是本次广府地区调研地点的最优选择。

笔者对福宁路商铺摆放关公结果的调查整理如下:

笔者共走访了73家商铺。其中供奉关公的有9家(其中有两家是外地人)约占总数的12.33%。摆放关帝的9家商店中3家是和其他神像共同摆放的。笔者经过问询,商家摆放关帝的原因是关帝是武财神,能“招财进宝”和“挡煞”。摆放招财猫最多,有10家,约占总数的13.70%,供奉土地神、供奉文财神、摆放招财麒麟、摆放招财金猪的都是只有2家,约各占总数的2.74%(其中一家是麒麟和弥勒佛水晶球共同摆放),供奉观音的也有只有2家,1家与如来佛共同供奉,1家和关公一起供奉。只有1家单独摆放一堆蟾蜍。调查发现,商铺摆放这些物品主要寓意是招财守财,某些神像如佛像、观音还有“保平安”的寓意。崇拜行业神、行业祖师的情况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更是没有遇到。另外,店里没放任何有招财进宝寓意神像的有44家,约占总数的60.27%。

从调研结果中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关帝武财神崇拜在当地商家中还是存在,但是对比所了解到的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拜关帝”的状况,关帝武财神崇拜在佛山商家中有走向式微趋势。

2、通过调查发现,包括关公在内,有近半数的商家会在店铺中摆放认为有招财或保平安作用的物件。这些物件比较多元化,有传统神像如观音、佛像、武财神、文财神、土地爷;传统广府地区有招财寓意的动物如麒麟、蟾蜍;还有外来的如招财猫、招财金猪和水晶球等招财物件。

3、摆放关帝的店铺涉及行业很广,两家布行、一家炭画、一家金银回收、一家饭店、杂货店类型的有三家、理发店一家,有老店也有新店。

总的来说,关帝武财神崇拜在佛山依然存在,21世纪以来信仰关公的人逐渐减少,佛山关帝武财神崇拜已经开始式微。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广府地区,商家普遍需要“财神”,但大多时候已经把这种诉求投射到多元化的对象中。泛灵性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就是中国民间普遍不会单独膜拜某一个神灵,这在广府的财神崇拜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和财神有关的神灵除了关羽之外还有钟馗、赵公明、范蠡和善财童子等,除正规的神灵之外民众还会把招财进宝的愿望寄托在其他的一些动物形象上,如蟾蜍、金猪、麒麟。除了传统的中国民间崇拜 “泛灵性”特点影响了关帝崇拜的集中度、聚合度之外,现代社会的“碎片化”特征也冲击了关帝崇拜。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从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一一瓦解了,代之一个个以利益或文化族群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不同而造成的碎片化分割。

在调查中发现,招财猫、招财金猪和水晶球这些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招财形象(比如招财猫和招财金猪来自日本、水晶球来自西方)颇受商家欢迎,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民间信仰在全球化时代的新特征。另外,这些新招财形象的兴起,除了全球化的影响外,还因其招财形象已经通过大众媒体符号化传播,并且摆放方便简易,不像关帝武财神那样有很多讲究忌讳并需要每天上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间信仰在消费社会的新趋势。

★本文为广东省2011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引用自《关公文化》.运城文化产业网/article-368-4.html,2011-4-10 18:12.

②同上.

③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宗教民俗的社会功能初探.中华文史网./article-368-4.html.

[8]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宗教民俗的社会功能试探[J/OL].中华文史网,http:///zjfs

/mlfs/fsjj/.

[11](清)吴荣光纂.佛山忠义乡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07.

[12]王庆成.稀见清世史料并考释[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8.573

~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