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立足公平多元选才

发布时间:2022-05-30 18:15:03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教育公平在大众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许多人坚持认为,如今的用考试分数来衡量人才的方式就是公平的,以至于很多社会现象屡次敲响警钟的背景下,有些人还执迷于分析一些天花乱坠的考试理念、分析让人纳闷的考试热点等等,围绕考试进行一系列的论述。实际上,一切以考试为基础的教育,已经严重背离了育人的本义。

在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上,如果不遵循因材施教、尊重个体求知自由的背景下推进,任何妄图划定一个考试范围,把人才圈在里边,本质上都是对科学教育理念以及人才的践踏。面对眼前的教育改革,应该逐渐打破几张卷子定乾坤的应试教育格局,真正给那些有独立梦想的教育者、孩子们足够充分的自由空间。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教育不应该在封闭的认识观念里痴迷于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真正的教育改革,必须能够不用分数的歧视性眼光去看待受教育群体,更不能把学生的视野局限在几门死板的考试科目里埋头钻研习题集。

总体看来,这次北京的中考改革,着眼于扩大公平,无疑有着积极意义,但由于这是在集中录取制度框架下进行的调整,有些做法限制了学校的自主招生,同时亦强调了分数在录取中的作用。应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升学考试制度改革思路,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

北京市中考新政对考试公平的推进,具体表现在取消择校生招生、减少各类特长生招生比例和优质高中名额不再推优上。早在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2012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明确要求“在3年内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而特长生招生和优质名额分配推优,也被质疑为存在“暗箱操作”,搞权钱交易。但需要注意的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减少特长招生比例、取消优质名额分配“推优”后,高中招生更强调中考分数在录取中的作用,这无疑会引导初中、小学教学关注相关中考科目的分数,包括获得名额分配的普通初中学校也是如此。这实际并不利于形成鼓励学校培养有个性特长学生、引导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环境。另外,北京扩大优质高中的名额分配比例,意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引导家长不要在“小升初”时追逐名校,但名额分配政策本身也有着局限——这不是学校招生,而是行政(确定分配名额)招生;鉴于初中学校实际上存在的办学质量不均衡,通过名额分配渠道进优质高中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将其独立编班,涉嫌歧视,不独立编班,跟上进度很难,需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的升学考试改革思路,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改革,将特长生招生、名额分配都纳入高中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体系之中。具体来说,学生的特长可作为学校评价学生的一方面表现,而学生毕业的初中学校也可作为学校评价学生的一个指标。在美国,大学录取时实行多元评价标准,就包括统一测试成绩、学生中学学业成绩、学生特长、地区教育因素(学生求学的地区、学校)、家庭教育因素等,往往来自教育薄弱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会获得加分评价。

如此建立的多元评价体系,是不是既保障学校的自主招生权,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个性,同时也校正了不均衡因素?这应该比由行政取消特长招生、进行名额分配更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改观,也更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上海的高中学校近年来就在自主招生方面积极试点。从2012年起,原来实行名额分配的高中四大名校取消了名额分配,并将其用于自主招生(也被称为“提前招生录取”)。这四校的自主招生名额占招生计划的50%,美中不足的是,自主招生还与统一中考挂钩,还没有真正形成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

当然,对于推进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很多人都担心这会导致考试录取更不公平。这个问题需要向改革要答案,而不是就此拒绝改革。具体的改革包括: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改革,明确政府对学校依法进行监管的职责;同时限制权力干涉学校包括招生在内的教育事务,要求学校公开所有招生信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对中小学实行民主管理,在校内建立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教师委员会的教育管理、决策作用,发挥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评价、监督的作用。这些改革都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关键在于落实、推进。落实这些改革,升学考试制度,不但可让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还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