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髓母细胞瘤的46例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31 17:05:05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目的:通过或故儿童髓母细胞瘤(MB)的综合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46例MB患儿均行头部CT或MRI检查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证实。结果:本组41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45例,2例死亡。 结论:对小儿髓母细胞瘤尽量应做到手术全切除,尽量解除梗阻行脑积水。术后辅以放疗等可明显减少或延缓肿瘤复发/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脑积水;颅凹

髓母细胞瘤(MB)是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之一。2008年7月-2013年5我们共收治后颅凹(MB)年龄小于17岁患者46例,均予综合治疗,效果较满意,现就儿童(MB)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46例MB患儿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9岁/平均6.7岁。肿瘤位于小脑半球4例,第四脑室14例,小脑蚓部28例,本组46例均以颅内压增高为首发症状,其中头痛46例/呕吐40例,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40例(有6例患儿不合作未能检查),行走不稳12例,眼球水平震颤10例,锥体束征8例,强迫头位12例。影像学检查:行CT检查36例,结果示病灶位于后颅凹小脑半球、小脑蚓部或第四脑室,呈均匀一致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增强后呈均一强化,病灶有小坏死灶时,平扫可呈不均匀的混杂密度,钙化少见。行MRI检查46例,均呈长T1长T2信号。CT/MRI检查均可见第四脑室受压前移,并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所有患儿均诊断为MB。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治疗:全麻气管插管麻醉。患儿俯卧位,用头架将头部固定,枕部后正中切口,29例合并脑积水者于术前1周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或术前行脑室外引流术,H形切开硬脑膜后,即用棉片覆盖枕大池下方,防止血性脑脊液流入椎管导致肿瘤向椎管内播散。术中可见小脑蚓部增宽,38例有不同程度小脑扁桃体的下疝。纵行切开小脑蚓部,注意保护双侧小脑后下动脉,可用吸引器及双极电凝分块吸除肿瘤。若肿瘤与第四脑室底部粘连较紧,不行切除,残留部分可予以电凝,避免损伤延髓及其表面的小血管。切除肿瘤后可见到的中脑导水管下口,并有脑脊液流出。注意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止血要彻底。止血纱布保护创面,严密缝合硬脑膜、肌肉和皮肤。

1.2.2放射治疗:除2例围手术期死亡外,4例因年龄小或家庭条件所限未行放射治疗,40例患儿术后均采用钴60直线加速器行放射治疗,其中32例行全脑全脊髓照射,8例仅行全脑照射。均行病灶局部追加照射。

2 结果

本组41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45例均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1例部分切除肿瘤未能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术后死亡2例。46例病理证实均为MB,肿瘤最大最大直径6cm,最小3.5cm。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4例,经加压包扎,后愈合。术后皮下积液3例,行穿刺引流后治愈。3例术后出现颅高压脑积水行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1周内拔除外引流管自行吸收,1例肿瘤部分切除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8例第四脑室内少量积气自行吸收,1例术后四脑室内少量出血自行吸收,出现肢体偏瘫1例,双眼外展受限、语言障碍1例,随访1年均无肿瘤复发和神经系统症状。随访5年,3例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中1例未行放疗复发死亡。

3 讨论

MB是来源于胚胎残余组织的脑胶质瘤,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以发生在颅脑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生长在第四脑室上的小脑蚓部,其恶性程度高,表现为:①生长极其迅速;②手术不易全切除;③易随脑脊液和沿软脑膜广泛播散。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以往手术死亡率高达17.0%-26.5%[1],由于显微神经外科发展,及手术操作改善现手术死亡率已降至5%[2],本组为4.3%。2例术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且呼吸欠佳,术后第2周内死亡。

3.1 手术治疗 MB患儿发现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积水,因此应在肿瘤切除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或术前行脑室外引流术,使颅高压的症状得到缓解,同时纠正患儿的水、电解质紊乱,提高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切除肿瘤时,应注意显露第四脑室,减少术中脑脊液的丢失,以免造成大脑皮质塌陷,大多数儿童MB质地较软,与脑组织间有明确的水肿边界,术中可沿此边界在显微镜下分离,分离前注意阻断肿瘤两侧部分的血管。行瘤内分块切除可以降低瘤内压力,有利于腫瘤的全切。术中要避免损伤小脑下后动脉及其延髓支。肿瘤供血血管多来自小脑后下动脉。从肿瘤的两侧(靠近四室底外侧)进入肿瘤。MB供血丰富,快速吸除肿瘤是减少出血的关键。部分肿瘤可深入第四脑室底部与脑干粘连,甚至突出第四脑室,向上呈舌状伸入导水管,应在显微镜下小心分离并吸。与第四脑室底粘连者,其质地多不均一,质地较软处可用吸引器吸除,质地较硬处在显微镜直视下分块电凝切除,反复用常温生理盐水冲洗、降温并使视野清晰,肿瘤切除后,即可见到光滑的第四脑室底部,进一步探查,以防遗漏肿瘤组织。对有少量残余肿瘤且与脑干粘连紧密者,可将电凝功率调小,小心电凝,切勿强行剥。由于肿瘤细胞易随脑脊液循环或沿软脑膜播散[3],术中应用棉片覆盖枕大池下方,防止血性脑脊液流入椎管导致肿瘤向椎管内播散。手术结束前要反复冲洗手术野,吸净一切可疑的组织和液体,并冲洗第四脑室及导水管下口,尽可能防止肿瘤播散。

该手术切口的脑脊液漏发生率为8.6%。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为:①肿瘤未能完全切除,脑脊液循环通路未能打通,术后颅内压升高未能缓解;②后颅凹的硬脑膜及肌肉筋膜未能严密缝合;③儿童MB易随脑脊液和沿软脑膜广泛播散。自2007年,我们采用肿瘤切除+后颅凹骨瓣成形术治疗MB,肿瘤切除后将硬膜严密缝合、骨瓣完整复位,这样避免了传统骨窗开颅术后可能造成的脑脊液漏和感染。本组4例患儿发生切口脑脊液漏,其中1例为术后营养摄入不足、切口愈合不良所致,3例为硬脑膜未能严密缝合所致,上述4例患儿拆线前切口缝线针眼处均见有脑脊液渗出,采取局部切口加强缝合并加压包扎,并辅以脱水、降颅内压、延迟拆线,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法,最终均痊愈。

3.2 放疗 放疗是儿童MB术后的首选疗法。放疗范围应包括:局部+全脑+脊髓。国外有人把全脑全脊髓放疗称为MB治疗的“金方法”。经全脑+全脊髓+局部放疗的MB患儿中,5年无复发生存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足以证明全脑+全脊髓放疗在儿童MB治疗中的重要性。目前常规的全脑+全脊髓放疗剂量为; 3600Gy(150-180Gy/d)。病灶局部或后颅凹的放疗剂量应≥5400Gy。化疗药物毒性较大,./患儿年龄较小,往往无法耐受,且效果不十分肯定,故不常规采用。

综上所述,MB高度恶性,生长极其迅速,手术后极易复发。我们体会术中妥善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及分支,避免伤及脑干和第四脑室底的结构是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肿瘤全切可明显改善预后,应在不影响脑干功能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肿瘤生长与脑干关系密切,与第四脑室底粘连紧密者,将影响肿瘤的切除程度,不能强求全切,对梗阻性脑积水严重,颅内压升高症状明显,术前患儿一般情况较差者,特别是伴有枕骨大孔疝者,术前应给予脑室外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术;对导水管口周围肿瘤浸润,术中不能打通导水管口者术后应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为术后放射治疗提供可能,我们主张在尽可能全切肿瘤的基础上,术后常规行放疗。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 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32-435

[2] David KM,Casey AT,HayWard RD,et al . Medulloblastoma : IS the 5 year survival rate improveing . A review of 80 oases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J]. J Neurosurg,1997,86(1):12-21 .

[3] Akagami R,Steinbok P . Medulloblastoma with diffuse subarachnoid involvement[J]. Ped Neurosurg,1999,30(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