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闹市中沉思

发布时间:2022-06-03 14:25:08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近些年韩剧在中国泛滥形成“韩流”,不少人趋之若鹜。韩剧成功打入中国市场,是一次跨文化传播行为的胜利,是韩国政府“文化兴国”策略的成功实现。在这热闹的场景中,我们应该冷静对待“韩流”,以长远的眼光理性对待,香清“韩流”这股文化“软力量”对中国经济文化的渗透及深远影响。同时应查其源头,学习韩国政府的“文化兴国”策略,捍卫并弘扬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形成“汉流”。

世纪车轮驶到21世纪,人类进入一个多元的世界,人们在享受物质充实带来的满足外,开始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满足,于是承载着精神寄托的文化产业便首当其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韩国的发展有目共睹。1993年,一部名为《嫉妒》的韩剧在央视播出,这是韩剧第一次登陆内地荧屏。十几年后,韩剧引进已完成从民间到主流的过程。一大批韩国优秀电视剧、电影漂洋过海涌向世界各地,在荧幕上大放异彩,人们都警惕地惊呼:“韩流来了!” 韩剧在中国的热播,逐渐形成一股强劲的文化“软力量”,对中国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熊十力先生曾说:“吾国学人,总好追逐风气,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莫名所以。”(转自陆建德《海上逐后》)这话可谓鞭辟入里。笔者认为,韩剧在中国大行其道,对中国的影响利大于弊,应以长远的眼光理性对待。

一、“狼来了”——韩剧对中国影视剧产业的冲击

韩剧的大规模出口,对于中国的影视剧产业构成很大影响,因为我们的电视剧出口也是主打东南亚地区。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电视剧出口现在受到韩剧的打压非常厉害,出口额一年之内减少了近三分之二。从国产电视剧外销的市场现状看,外销比例明显低于韩剧、日剧和港台剧,主要市场仍局限在东南亚华语地区,剧集类型主要还是古装剧。相比之下,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也不容乐观。上海电视节、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合作完成的《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中指出:目前中国每年电视剧的产量在四万集左右,但其中只有七千集最终能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在能够播出的电视剧中,能称为精品的却是少之又少,一些“垃圾剧”长期霸占黄金时段。在中央台一省台一城市台三级市场格局下,有些地区垄断现象严重,电视剧交易价格和数量下降,限价和拖欠片款成为困扰制片方的难题。而相应的政策法规却不能及时的跟进,国产剧的生存环境得不到彻底的改善,自然也就拿不出更多的精品剧来。而韩剧在国内的待遇确大相径庭。仅2004年一年,国内30多家电视台共播出了60多部韩国电视剧,2005年广电总局规定的800集韩剧限额被各电视台疯狂抢光。韩剧极大地冲击了我国的影视剧作,瓜分了我国大量的受众,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2005年,在中国就算韩剧价格再贵,就算播出量再少,各电视台还是会去买,因为电视台追求的是播出效果,湖南卫视甚至以一万美金一集的天价购买了《大长今》。《大长今》热播之后,口碑比较好的韩剧,比《大长今》之前的韩剧普遍价格要翻上八倍到十倍。虽然各电视台的购片人员叫苦不迭,但是因为韩剧所引起的经济收益完全可以收回成本,因此大家仍然在疯强韩剧。

二、“文化兴国”——政策扶持之威力

1、韩国:文化兴国

很多文章都讨论过韩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但笔者认为,仅谈韩剧的唯美、精致标准符合中国文化圈的审美习惯是很肤浅的,关于韩剧“投入大”的优势,实际上是在韩国政府确立“文化兴国”的国策下的必然。政策造就产业,没有韩国政府的文化产业输出战略,在财力、人力上支持文化输出,这些特色都不会存在。韩剧的成功得益于韩国政府1998年制定的“文化兴国”的方针政策,韩剧制作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输出韩国文化,还要对准东亚——即中国文化圈市场。依据这一政策,2000年韩国文化产业预算首次突破国家总预算的1%,2001年又上调至9.1%,2003年达1兆1673亿韩元。同时,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扶持下,2003年韩剧的出口额就达到了42007万美元,比2000年增幅达47%。

“文化产业”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概念的熟知并不意味着对文化产业本身的把握,还需感性内容的充实。 “韩流”提供了这样一个典型的、完整的文化产业形态。“韩流”文化产业包括出版、漫画、音乐、游戏、电影、动画片、广播电视、广告、互联网及移动文化信息等,几乎涵盖所有先进的大众媒介资源。产业经营活动与韩国文化内容呼应彼此相得益彰,形成一个互动发展的文化产业局面。

韩剧的热播拉动了韩国文化产业在中国全面发展。许多地方《大长今泡菜》等韩国料理食谱竟成了畅销书。韩国餐饮更是大热,一些中国菜馆纷纷增加了韩国菜品。韩剧中的古典服饰也让许多中国女性为之倾倒,一些影楼纷纷推出韩服主题婚纱照并受到欢迎。韩剧中涉及的医药、美容美发也成为观众热衷的对象。原本不起眼的韩国电影业接着韩剧的东风以逼人的气势赢得了中国观众的认同与喜爱。韩流的入侵,也为韩国的旅游业带来了无数的客源,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韩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第二大客源国。

2、中国:大众媒介极力追捧

韩剧在中国大行其道与我国大众媒介的极力追捧有很大关系。2002年~2005年,几乎所有的省台都播放过韩剧;2002年,中国内地播放67部韩剧,2004年,仅央视就引进了3部,2005年央视在与湖南卫视竞争《大长今》的播放权失利后,很快引进了正在韩国本土热播的《加油!金顺》。2000年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的第一次“韩国电影周”获得极大成功;2001年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单位在北京、上海、成都又相继举办“韩国电影回顾展”,进一步扩大了韩国电影对中国观众的影响;2004年,在新世纪影院举办的“韩国电影周”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影迷。与此同时,各大电视台、时尚杂志、网站等纷纷追捧韩国的料理、服饰、饰品、化妆品,于是“韩流”现象流行全国。

而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影视业的发展,对进口片作出了严格的配额限制,目前在韩国市场上,国产片占有率高出好莱坞大片80%以上。而且韩国进口文化产品的配额和标准十分苛刻,认为外国文化强势,经济宣传会“伤害大韩民族感情”的影视剧作不会被进口。韩国在近5年间只买了五六部中国电视剧,而且不是用来在电视台播放,只是音像制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如果我们也像韩国政府一样苛刻进口片,还能形成“韩流”吗?

三、极不对等——中韩文化产品贸易

韩国一边拼命输出他们的垃圾韩剧,一边又封锁自己的市场,两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贸易不对等,我国贸易逆差较大,中韩两国文化产品逆差比例是1:10左右。韩国从1997年开始,电视节目的出口每年以33%的速度递增,其中有19%左右的节目是销往中国。2004年,韩国电视连续

剧的出口额及其在电视广播文化产品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都进一步增加。这一年,我国引进韩剧107部。在电视剧贸易上,中国处于对韩国的逆差状态。据中国官方统计,从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至2004年,两国贸易额增长17倍。2005年中自韩进口768.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3.4%,中韩双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韩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对华贸易超过千亿美元的国家。

韩国的经济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韩国经济发展。韩国电视剧产业是韩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出口12363集,收入达1639万美元,比2001年增加了76.8%。2004年,这个数字再创新高达到7140万美元,整整比2003年高出70%。“韩流”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其追捧者多是年轻人和妇女,他们鲜明的消费方式也很快影响到商界。韩国商品借助“文化东风”在中国市场崛起,形成一股“新韩流”,中韩贸易迅速飙升。目前,韩国凭借其文化产业对我国输入的带动,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对象和第三大进口来源。著名演员兼制作人张国立曾感叹道:“现在我们成了一个文化输入大国,而能去韩国的中国电视剧却是少之又少,文化的不对等输出,是我们电视人的最大悲哀!”

四、最大劣根——青少年哈韩媚韩

韩剧所代表的韩国文化攻势取得如此的经济成功后面,经济的“侵入”得益于文化的“入侵”,经济博弈,文化先行。“逆差”,这个经济贸易中表示输入大于输出的术语,在文化交流中则意味着异文化传人的数量和质量大于本文化的输出。中韩文化贸易逆差不光是个产业竞争问题,更主要的是国家安全问题。韩剧在中国的热播,逐渐形成一股强劲的文化“软力量”,对中国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它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韩剧已经不仅是娱乐,而是潜移默化地在输出价值观念、进行文化渗透。

现在很多青少年崇拜韩国,哈韩、媚韩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从微观上看,在韩流的引导下,他们看电视要看韩剧,买韩国的手机、服装,喜欢韩国食物、电器、汽车、漫画和电动游戏,遭受损失的是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从宏观上看,另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侵蚀主导中国市场,在中国大肆进行文化倾销,影响本国平民百姓和青少年。更严峻的是,许多韩国历史剧在涉华内容上,多有歪曲中国历史和含沙射影的辱华情节。现在的青少年缺乏辨别力耳濡目染尽是韩国文化,对中华文化轻视漠然,甚至嗤之以鼻。不少学生认为韩国的文化才是最值得推崇的!韩流导致的这种思想观念和文化的侵蚀,其影响极其深远,国人切不可忽视,应高瞻远瞩,控制韩剧的引进和播放。如果中国现在的青少年吃着麦当劳,看着日本动漫,打着韩国游戏,哼着欧美流行歌曲成长起来,后果无疑是令人忧虑的。

韩剧的成功热播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的身影无处不在。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文化建设却相对薄弱。汉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许多精髓已渐渐被我们遗忘,而这些在邻近国家却得以保留和弘扬,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韩国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民族文化遗产被当做是“无形文化财产”被保护起来,甚至制定了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因为文化上的全盘西化将使民族文化逐渐枯萎失传,使民族精神受到抑制,因此,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更应该行动起来,捍卫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继承民族世代延续的独立精神和价值体系,形成自身的民族凝聚力,面对着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善待和弘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应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引进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更加完美的文化审美和文化价值体系。

总之,韩剧成功打人中国市场,是一次跨文化传播行为的胜利,是韩国政府“文化兴国”策略的成功实现。它用韩国文化的拳头打遍中国,做到了弱势文化到强势文化的传播。因此,值得从文化传播角度研究韩剧。2007年始国家开始控制韩剧的引进, “韩流”开始遭遇“寒流”。但我们在抵制“韩流”的同时,应该学习利用“韩流”,形成“汉流”,光大“汉流”。可以尝试借奥运之东风,用中国自己的方式,扩大东方文化的渗透性和穿透力,把东方文明发扬光大。当中国的文化产品也如韩剧一样在西方刮起“汉流”的时候,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才能真正享受“一体化”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