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在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2-06-04 10:55:11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 目的 探讨危重病人院前转运时的措施、途径、时间、环境等注意事项,为最大程度降低患者转运途中的风险,提高危重患者救治存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该市120急救中心近三年来转送的62名危重病人,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对危重患者转运时的抢救措施、时间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该组62例病例在指挥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均立刻于附近站点派车前往,最长30 min到达事发地,最快10 min到达转运目的医院,其中30 min内到达转运目的医院10例,所有患者均成功转运至目的医院。所有复合伤病人均根据伤情妥善固定和转运,未发生1例二次损伤。 结论 及时的转运、正确的抢救措施、完善的设施、充分的预案和评估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危重病人;院前急救;转运;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6)10(b)-0168-03

Notes in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and Transport for Critical Patients

FANG Yuan, XU Jie

Yangzhou Emergency Center, Y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225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otes including measures, ways, tim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transport for critical patients before admiss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ducing the risks of patients in the transport way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survival rate of critical patients. Methods The general data of 62 cases of critical patients transported to our emergency center in recent three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key links of emergency measures and time of critical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transport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The command center immediately sent a car to pick up patients after a call for help, and it took half an hour to reach the scene at most, and 10 min to the targeted hospital at least, 10 cases reached the targeted hospital within 30 min, and all patients with combined injury were properly transported according to their wounds, and the secondary injury did not occur to anyone. Conclusion Timely transport, accurate rescue measures, perfect facilities and adequate plans and evaluation are the key to success.

[Key words] Critical patient;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ansport; Note

急危重症病人转运是指急救中心在接到紧急呼救后,由专业经验丰富的专职接诊医生、护士到达现场紧急救治并转送回院治疗的过程[1]。危重患者的转运一直是院前急救的重点、难点之一。由于危重患者在转运前本身就存在一些紊乱,病情危急复杂,发展快,需要进行有效监测与器官支持,但转运途中条件有限,无法得到援助,影响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2]。虽然院前转运时间短暂,但转运途中的风险始终存在,因此,积极开展快速而有效的院前转运工作,保证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安全转运,对减少医院前期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抢救患者生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3]。现将该院120急救系统近三年来在院前转运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62例病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20~67岁,平均46岁。病种分布:外科疾病中胸外伤6例、颈椎骨折4例、重度颅脑损伤外伤8例、其他部位严重创伤18例;内科疾病:脑血管病11例、肺部疾病4例、主动脉夹层4例、急性呼吸窘迫2例、农药中毒3例、溺水2例,所有危重患者中的转运路程最近2 km,最远300 km,转运时间在10 min~4 h。

1.2  急救措施

所有患者均在1 h内迅速转运,平均时间40 min,在接到求救电话后由最近站点出车。出车前检查设备,转运前再次检查所带医疗设备是否齐全以及车载电源是否运行良好,以便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法。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采取急救措施:(1)迅速判断患者环境、创伤类型、查体并评估严重程度,若患者身处危险环境中如车祸、火灾或自然灾害现场,应迅速、有条不紊地转移至安全环境,用时1~5 min。转运前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安慰,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根据患者病情提供合理的氧流量进行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迅速判断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及有无休克、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并发症,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休克及维持呼吸等,如开放静脉通路快速补液、通畅呼吸道等。对昏迷患者,以患者病情为依据采取正确合适的体位,及时吸痰,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气管插管的患者评估痰液粘稠度,根据其粘稠度调整加注湿化液的量,以防止痰痂形成,并按需、适时吸痰;对骨折患者必须做好正确的固定和搬运措施,防止二次骨折损伤;对脑外伤、脑出血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脑疝等异常情况,立即给予甘露醇脱水等抢救措施;对循环不稳定的病人,立即给予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面罩呼吸球囊辅助通气等;对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除颤,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随时调整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必要时可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运送途中,保证各种导管、引流管路通畅,妥善固定,避免管道扭曲,反折等意外情况。(3)迅速转运。转运时根据患者创伤类型采取合适的体位或制动,以免因搬动时的迅速位移或车辆颠簸等因素加重创伤,同时要详细了解路况情况,充分评估交通堵塞等因素,选择合适转运路线,最大程度避免耽误转运时间。

2  结果

该组62例病例在指挥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均立刻于附近站点派车前往,最长30 min到达事发地,最快10 min到达转运目的医院,其中30 min内到达转运目的医院10例,所有患者均成功转运至目的医院。所有头部外伤病例均在抢救现场即实行有效包扎,其中4例受伤严重出现昏迷均及时开放气道。复合伤患者中有6例出现创伤性休克,均在救治30 min内及时补液扩容,有效维持血压及血容量。所有复合伤病人均根据伤情妥善固定和转运,未发生1例二次损伤。在转运过程中及时关注路况信息,选择合适转运路线,避开拥堵路段,所有病人均做到了及时转运。

3  讨论

3.1  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紧急呼救时间的延迟:衡量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准即为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但目前由于城市医疗资源的现状不同,国内某些大城市有独立的急救中心,紧急措施较完善,对病人实行紧急救治,统一转诊,而中小城市中各大医院有自己的急救体系,急救号码的不同,导致病人及家属不能正确拨打急救热线电话,影响了患者第一时间的紧急处理,耽误生命救治的宝贵时间。

②道路原因导致急救反应时间拖延:急救反应时间是指接到紧急呼救后,发车至急救现场的时间段,同时也是衡量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4]。有关专家认为,交通事故患者在伤后30 min内若得到有效救治可挽救最高25%的生命[5],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增长,城市车辆的堵塞严重,急救车辆除有警报之外,在交通堵塞时,只能排队等待,加上某些司机与行人对急救车辆畅通行使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予让道,另外公路设施的维修等因素,都延长了到达现场及途中转运的时间,影响抢救措施及时到位。

③院前急救人员的工作倦怠:从事院前急救的人员在长期奉献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会产生一种极度身心疲惫的心理能量枯竭为主的综合征[6]。导致急救能力与意识降低,遇到场面混乱,病情严重的患者不知所措,甚至找不到抢救用品等,延误抢救时间。

④转运的仪器设备未完善: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降低,业务能力缺乏,在出车前检查仪器和药品不够仔细,导致急救人员在到达现场后,仪器无法正常运转,影响正确抢救时机,且易造成医疗纠纷。

⑤危重病人转运至医院交接管理不及时:病人转运至医院后应第一时间做好相关检查,在病症确定或病情稳定后转送科室、手术室等。但院内人员常与急救中心人员因交接项目及顺序不明确打电话询问,甚至埋怨,交接无据可依,常困扰两个部门的医务人员,浪费抢救时间。

3.2  对策

①完善的急救网络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急救通讯系统覆盖的广度和通畅是医护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求救信息并做出最快反应的保障。因此完善急救网络覆盖,不断升级求救系统,高效科学的指挥调度体系是抢救成功、转运及时的基础和保障。

②抢救现场的病情评估是采取正确有效抢救措施的前提:院外急救疾病主要是心脏病、急性脑血管病、外伤、中毒和消化道急症[7]。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是休克和呼吸衰竭,最严重的是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现场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环境及患者基本情况做出评估,时间越短越能及时采取有效救助措施。当患者仍处于可能造成持续伤害的环境时,如车祸、火灾现场,应第一时间脱离环境,同时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评估患者血压、尿量有无持续性出血[8]。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休克症状应积极补液扩容。评估患者呼吸情况,如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行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辅助呼吸。中毒患者应第一时间了解中毒物、剂量等,有条件使用特效药物应及时使用,如有机磷中毒应及时规范使用阿托品。毒物不明或条件所限无法使用特效解毒药物,应积极补液、利尿维持生命体征,及时转运。

③及时转运是患者得到后续治疗以及抢救成功的保障:当患者在抢救现场得到初步处置后,应就近转运至有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转运过程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对于不同的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及搬运方法,做到快速、稳健,避免转运过程中的二次损伤。脑外伤患者应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误吸,胸部损伤或呼吸困难患者应采取半卧位,脊柱及骨盆骨折应平卧硬板床。对于交通事故等有较多伤员情况,应及时做好评估,优先转运生命体征不稳或创伤重者。

④转运途中注意事项:转运途中应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补液及药物使用。同时需与目的医院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汇报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了解路况信息,选择合适路线避开拥堵路段,防止因交通堵塞等因素延误患者抢救及转运。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和转运是一项涉及到多系统、综合学科的工作,网络通讯、调度、医护人员的经验、交通等各个环节的及时、高效合作是保证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断完善急救系统及网络,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及应变能力,才能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1]  赵惠荣.浅谈家庭急救呼叫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6):1353.

[2]  姜波,杨丽丽,张凤云.危重患者院前转运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078.

[3]  莫永良.危重病人远途安全转运300例护理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1016-1017.

[4]  陈石伙,刘仲军,黄祥,等.山区城市院前转运危重病人的实践和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15(2):109-110.

[5]  阳文彬,邓丽娟.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23):2171-2172.

[6]  李建芳,杨金萍,苏红,等.409例长途急救转运危重病人的护理体会[J].新疆医学,2014,44(5):87-89.

[7]  侯连英,侯连玉,龙辉,等.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18):21-23.

[8]  聂玉玲.长途转运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安全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33-1234.

(收稿日期: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