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群众观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6-04 19:30:14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他的群众观对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群众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启示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它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1]“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群众的观点成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起源。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做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邓小平不仅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因此,即使在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邓小平的群众观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

(一)邓小平赋予党的群众路线新的科学内涵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邓小平不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还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1956年9月,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邓小平说:“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来说,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3]人民群众接受党的领导,党必须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明奋斗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幸福的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及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只有真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反映人民的呼声,符合人民的实际,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才能为群众所接受。

2.群众路线是“正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然后正确地领导群众”。“我们党对于群众路线历来的解释,正如毛主席讲的,无非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就是正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然后正确地领导群众。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是群众路线”。[4]群众的意见很重要,但群众的意见并非都是正确的。我们不能把群众的意见简单堆积,而是需要对它加工、整理、分析、概括,形成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并使这些路线、政策再回到实践中去,用来领导群众,实践证明是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改正。

3.群众路线包括调查研究。在《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中,邓小平说:“所谓群众路线,包括调查研究”。[5]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观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党而言,如何才能了解群众的意见,聆听到群众的呼声,唯有调查。只有通过调查,才能明确问题所在,进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群众路线必须包括调查研究。要多做点工作,多搞点调查研究。

4.群众运动只是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关键的是要建立经常性工作。邓小平认为,“群众运动只是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不是一年到头全运动,不是一律的这里运动什么那里也运动什么。不能照搬,只能实事求是。如果一年到头运动就没有劲了,就变成浮夸、形式主义了,实际上违反了群众意志,脱离了群众。因此,归根到底要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大量的日常工作是基础,突击运动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最可靠,没有长期的群众工作基础不行”。[6]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果一年到头都搞运动,不仅会牵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变成形式主义,结果只能将群众推到自己的对立面,损害群众利益,最终脱离群众。因此,只有做好日常工作,才能算得上真正坚持了群众路线。

5.群众路线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邓小平说:“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7]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仗着自己手中的权力,自以为了不起,骄傲自满,自作聪明,总认为自己比群众能干,经常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这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格格不入的。邓小平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党的领导必须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二)邓小平指出群众是党组织力量的源泉,必须坚持而不能脱离群众

1.群众是党组织力量的源泉,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

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和毛泽东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提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8]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他说:“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9]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中,他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10]

2.脱离群众的重要原因是干部特殊化,宗派主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

邓小平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分析了我们脱离群众的原因。他认为“干部特殊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11]他指出,由于一些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带头搞特殊化,对人民群众漠不关心,带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闯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由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同时,伴随着建国初的经济恢复和政权巩固,党在群众中的威望不断提高。而“有一些党员,稍稍有点工作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就看不起别人,看不起群众,看不起党外人士,似乎当了共产党员,就比非党群众高出一头,有的人还喜欢以领导者自居,喜欢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遇事不愿意同群众商量。这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宗派主义倾向,也是一种最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12]

3.脱离群众后果严重,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邓小平时刻牢记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脱离群众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他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13]因此,他号召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这一点,用这个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14]“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而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结果,必然发展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15]

邓小平回顾了我们党从第七次大会以来所走的道路,他认为:“我们党在解放战争中,在土地改革和肃清反革命的斗争中,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斗争中,在发展工业、农业和其他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斗争中,我们党所得到的巨大胜利”[16]都是“执行群众路线的结果”。[17]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依然需要我们紧密联系群众,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三)邓小平指出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1.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应有所为

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邓小平说,“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18]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我党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时刻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群众路线,应有所为,包括:

第一,要有好的作风。邓小平认为,“干部不是只要年轻,有业务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还要有好的作风。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19]领导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带领群众干革命、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因此,邓小平对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不仅要年轻化,有专业知识,还必须忠诚于党,时刻将为人民服务牢记心头,多为人民办实事,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和用人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做一个勇于担当的好干部。

第二,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打成一片,就是要和群众建立血肉不可分离的关系。领导干部应放下身段,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不当“走读干部”,不搞“远程指挥”,将老百姓的事情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办在手中。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了解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领导干部还“必须向群众作充分的宣传和解释,不要惧怕在群众面前进行自我批评”。[20]“经验尤其证明:谁关心人民的问题,谁能帮助人民想办法去和敌人斗争,保护人民利益,谁就是群众爱戴的领袖”。[21]

第三,要关心群众生活。领导干部怎样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呢?很简单,就是时刻要关心群众生活。邓小平在《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里,提出“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22]只有从简单的关心群众生活中,才能看出领导干部是不是真的把群众放在心上。领导干部如何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呢,邓小平说,“过去领导同志到一个单位去,首先到厨房去看看,还要看看厕所,看看洗澡的地方”。[23]这种最简朴的方法,可从微小处见到群众生活的全貌。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教育党员和干部善于从当地群众日常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寻求机会解决问题”。[24]

第四,要干实事。“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25]干实事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所在,更是群众的期盼。群众是朴实的,只认实在的,领导干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实事。因此,领导干部应时刻将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光靠发指示、说空话是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也不能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所以,“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地向群众解释清楚”。[26]

2.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应有所不为

党的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决策者和组织领导者。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取决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执政本领的前提。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应有所不为,包括:

第一,陷入事务主义。事务主义是一种只埋头于日常琐碎事务的工作作风。用邓小平的话来说,事务主义是“庸俗的”,因此领导干部应避免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如果党的的领导干部不注意学习,沉溺于事务主义,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党员干部整日埋头于日常琐碎事务,不分轻重、主次,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正确领导群众,会削弱党的领导,进而阻碍党执政兴国能力的提高,更不用说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陷入文牍主义。科学的文件承载着党的思想理论和重要决策,发挥着上下沟通、协调行动、部署工作的特殊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如同真理向前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一样,发文过多,极易产生文牍主义,其弊端和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文牍主义是一种以文牍案卷遮蔽工作目的本身的工作作风。它的实质是不关心群众利益,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呼声,它造成了机关内部层次多、办事环节多、解决问题扯皮多,正如邓小平所言“绝大多数人往往不能独立地负责地处理他应当处理的问题,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27]

第三,陷入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一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工作作风。“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这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28]官僚主义一方面让领导干部越来越脱离群众,另一方面造成了办事效率低下,它造成的严重后果还包括损害社会公平、危害国家稳定,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改革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反对官僚主义。

“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的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29]坚持党的领导固然重要,但党的领导和密切联系群众两者并不矛盾。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如陷入事务主义、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党就会面对脱离群众的危险,党的事业势必会受到重大影响。

邓小平说,“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领导作风恶劣,群众就不会服从;领导犯了错误,群众就不批准。或者有人说,我革命时间长,本领大。但群众不跟你走,你就一事无成”。[30]寥寥数语再次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提醒并告诫党的领导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群众路线做的也是人的工作,而邓小平的群众观内涵丰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不是满足于那个热热闹闹,主要的是要做经常的、细致的工作,做人的工作”。[31]

首先,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对象是高校的学生,一切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因此,学校应按照社会的人才需求,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创造各种机会,营造合适氛围,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发展。“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32]

其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邓小平说,“各级党政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学习,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33]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形成良好的作风,与学生打成一片,关心学生生活,千方百计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面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不同问题的需求,如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教育者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自觉提高服务水平。“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34]

(二)尊重师生合理诉求,搭建沟通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和需要。“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35]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反映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群众的意见,不外是几种情况。有合理的就接受,就去做,不做不对,不做就是官僚主义。有一部分基本合理,合理的部分就做,办不到的要解释。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要去做工作,进行说服。总之,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36]高校师生需要有表达自己合理利益诉求的途径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必须满足这样的需求,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在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时,“要善于面对群众,依靠群众,耐心地去做工作”,[37]才可能解决问题。同时,“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主动向群众宣传和解释,做好工作。要注意听取群众的呼声,同群众商量办事,共同克服困难”。[38]群众有说理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面对、处理群众提出的问题,使群众满意,党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高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才可能实现。为此,各高校应拓展师生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搭建管理者与师生之间充分沟通的平台。

(三)让师生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扬民主

高校的师生,是高校的重要主体,对高校的事务具有知情权。让学校的广大师生群众能及时了解和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管理,对涉及到广大师生重大利益的事件,充分公开,广泛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使广大师生对学校事务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任何监督行为都要建立在足够的信息之上,才能做出合理的评价和比较。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第二,是群众的监督。要扩大群众对党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39]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只有依靠群众,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把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才能确保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权力,纠正不正之风,克服官僚主义。邓小平说,“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40]让师生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因此,“在学校,也要扩大民主生活。教职员工会、学生会,要发挥作用,教职员、学生的意见要能充分表达。学校的负责人,要善于吸收教职员的意见,善于吸收学生的意见”。[41]

(四)抓好经常性工作,做好阶段性工作

经常性工作贯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但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们往往把目光放到如何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反而忽略了经常性工作。而邓小平提出:“现在党的工作、群众工作要着重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42]虽然邓小平讲经常性工作针对的是群众运动,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如此。如果一味强调搞特殊活动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伤害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没有办法将工作落到实处。因此,“要建立经常工作”,[43]“要把经常的组织工作、经常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起来。有了经常的细致的工作,了解问题就可以比较深入,这对调查研究也有帮助”。[44]在做好经常性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做好阶段性工作,处理好经常性工作与阶段性工作的关系。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阶段性工作融入经常性工作中,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结合各高校实际,杜绝“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做到形势与内容的统一;处理好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巩固和继承好的经验和做法,切实把管用的、实用的工作内容及活动方式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同时不断创新,用新的思路和方法推进工作。

(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把调查研究放在第一位。自2008年9月以来,90后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与以往的70后、80后相比,表现出明显不同。他们个性张扬,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自我意识很强,他们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没有经历战争的洗礼,没有物资匮乏时代的贫苦经历,他们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没有责任心的一代”。如何全面分析清楚90后大学生的特征,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所思所想,掌握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响应当代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为他们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提供保障,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释]

[1][3][4][5][6][7][9][12][14][15][16][17][20][21][24][30][31][35][36][37][39][40][41][42][43][44]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6、217、287-288、290、295、219、217、214、221、214、219、219、121、41、57、157、288、273、273、273、270、215、272、295、314、314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

[8][10][11][13][18][22][23][26][27][28][29][38]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68、368、218、368、217、27、228、368、328、327、170、229页。

[19][25][32][33][34]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6、121、142、121、144-145页。

[基金项目]江苏省学校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医学类院校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机制研究”(2013JYDJLX-ZD02006)阶段性成果,苏州片属高职院校党建思政研究会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机制研究—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DJSZ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