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民族吹奏乐器演奏教学提高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演奏技能初探

发布时间:2022-06-05 10:05:04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在乐器发展历史上,吹奏乐器是独具艺术魅力的器种。因其独特的发声机能,大多数的吹奏乐器都善于表达出演奏者细腻的情感与内心,故广泛流行于各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拥有具备其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我国吹奏乐器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从现今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发展状况来看,受到了乐器本身、社会需求、文化走向等客观因素影响。存在着较严重的传承危机。反观民族吹奏乐器诸如笛子、笙、唢呐等乐器发展态势,则较为可观。笔者试从两者演奏技术方面探究,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演奏技能,以点促面改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发展现况。

【关键词】民族吹奏乐器;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演奏技能;演奏教学

【中图分类号】J632.1 【文献标识码】A

一、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发展概况述评

(一)概述

在人类发展历史中, 乐器是由人类创造的音乐物质文化,它甚至出现在文字之前,所携带的文化内涵也是非常深刻。据统计,我国共有民族乐器700多种,而其中除汉族乐器以外,我们通常称为少数民族乐器或其他民族乐器,就有近500种。少数民族乐器品种丰富,制作技艺多样,根据其乐器特色具备不同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而其中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更是历史悠久,据考证,1957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和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出的铜葫芦笙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而从敦煌的壁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当时西域地区筚篥的盛行。这些都从实质上阐释了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历史有名的丝绸之路,这一时期传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胡笳、角、羌笛等,均受到汉族人的喜爱。在现今这些遗存乐器仍具备较大的研究价值与文化意义。

(二)发展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更替革新,各民族人口数量、经济、科学、教育发展的发展差异,都间接导致了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发展水平的滞后甚至出现了不同情况的传承危机。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在当前社会,音乐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电视、广播和网络。随着电视选秀类节目、电视剧、综艺类节目的热播,逐渐成为了音乐传播的主要途径。网络的方便快捷极大地促进了音乐的传播。但是,少数民族吹奏乐与流行音乐相比,少数民族吹奏乐器乐无疑是不具有优势的,因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民众普及性不大,认可度不高。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很多艺术团体和艺术高校都没有进行招聘或者开设关于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岗位和学科,由于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更使得主动学习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人少而又少。社会供需环节是失衡的。

2.从教学科研的角度来看

对于专业从事少数民族吹奏乐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远远达不到乐器发展的具体要求。一方面,在高校的学校音乐教育中,专门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的教育机构比例相对较低,少数民族吹奏乐作为少数民族器乐的分支更是缺乏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缺乏相应的学习少数民族吹奏乐音乐的环境和氛围,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音乐专业工作者对少数民族吹奏乐器乐的研究力度达不到一定高度。并且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专业教材的严重缺失,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传承发展。这些发展现况造成了专业院校与团体对少数民族吹奏乐教育与表演的缺失。另一方面,对于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掌握程度比较深的专业人士,其多为民间艺人,从理论上掌握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程度不高。作为专业传承少数民族器乐的核心环节高校教学对于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忽视,不但降低了高校少数民族吹奏乐教师师资水平,还危及整个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传承。

3.从少数民族吹奏乐器作品的角度来看

好的演奏作品对一种乐器的发展至关重要。是乐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乐器本身的艺术特色需要优秀的作品来推动,诸如人们往往通过《十面埋伏》认识了琵琶, 通过《高山流水》知道了古琴,通过《赛马》认识二胡。但如果对少数民族吹奏乐器作品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曲目存在着数量少、质量低、器乐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多数为技巧性简单的民歌,以及合奏曲谱。分析其原因有三点,一是相对于歌曲创作,器乐作品的创作难度更大,对作曲家的要求更高。二是对于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外,在音域、变调、演奏技法和表现力方面,相对于竹笛、笙等可替代乐器方面,缺乏其优势。三是专业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演奏员在数量质量、普及程度、社会认可程度上的巨大差异,少数民族吹奏器乐作品数量少就不难理解了。

4.从乐器制作工艺角度来看

与西洋管乐器和汉族吹管乐器相比,从厂家规模、市场前景大小到制作手法、制作工艺、制作程序和产品质量,少数民族吹奏乐器都缺少统一的标准,制作随意性很大,处于劣势地位。并且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语言的差异性影响,主动钻研乐器改良的人员是比较匮乏的。

二、少数民族吹奏乐器与民族吹奏乐器的有机关

(一)从发声方式上

都从属于气鸣类乐器范畴,气鸣乐器一般是以空气柱的粗、细、长、短的振动频率来决定声音的高低。按照我国民族民间吹奏乐器发音方法大致分为两种。

1.边棱吹孔(口)

当气流进入吹孔中,形成两股运动的旋涡,沿着边棱滑动,并周期性地散开,形成空气脉动,这个声源带称为边棱音。如汉族传统的笛、萧,苗族的夜萧和展青角(缺口萧)、新疆的鹰骨笛等都是边棱音吹奏气鸣乐器。

2.簧、唇振动:又分为软簧和硬簧

如唢呐、管子、新疆木唢呐、筚篥的簧固定在吹孔的一端,用唇含着吹,气流通过时振动发音的是软簧。如铆合在簧框上,再嵌到音板或簧盒上,由空气通过振动发音则是硬簧,如巴乌、葫芦丝等,这类乐器都被称为簧动振动吹奏气鸣乐器。

(二)从演奏技艺上

这里说的演奏技巧,是指演奏时装饰旋律音的各种演奏技巧。在民族吹奏乐器和少数民族吹奏乐器中在演奏技法上大都运用了气、指、口这三大要素。“气”是乐器发音的源泉,“口”是发音的中介,“指”是乐器发音的执行者,要通过吹奏乐器演奏出优美的旋律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用气技法中主要有长音、气震音、气滑音、循环换气等,通过气息控制音乐的强弱变化。

用指技法是在吹奏乐器技法里种类较多且灵活的一项,最常见的是指颤音(长指颤音和短指颤音)、历音、滑音、打音、等。

用口技法,此技法可再细分为“唇”“舌”“喉”三个部位方式的演奏产生的演奏效果,主要技法依次为唇颤音、萧音、花舌、吐音、喉音(又称嗓音)。

从演奏技术体系和分支上来看分属同源,不存在大的差异。

(三)从乐器制作上

无论民族吹奏乐器制作或是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制作,其核心技术都是吹奏乐器的铸管拼接、尺寸校对、外形构造设计等通用的吹奏乐器制作技术。

(四)从演奏作品类型上

演奏作品上大同小异,从织体、演奏法、配器等方面都可以平行过渡,甚至有一些经典演奏曲目可以互相置换,不需修改即可移植演奏。

(五)从教学传承环节上

两者同属于吹奏乐器,在教学模式、方法、环节、理论上是同属一支。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教学则偏向于民间艺术传承,存在一定随意性与随机性。而民族乐器的教学环节与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教学也相仿。

三、借鉴民族吹奏乐器演奏技法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一)借鉴意义

1.提高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演奏技术水平

民族吹奏乐器是传统民族乐器率先走出器乐化、演奏化的演奏器种。其发展脉络清晰、系统。从传统的丝竹乐器大胆革新,吸收西方音乐教学体系和演奏体系中优势部分,弥补其乐器环节不足。增强了民族吹奏乐器的演奏技术水平,丰富了整体乐器的演奏技巧与乐器魅力。提高了民族吹奏乐器的整体艺术竞争力。对民族吹奏乐器的传承发展与提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少数民族吹奏乐器解决现今发展问题的核心环节也在于整体演奏技术水平的革新、与时俱进的同时尊重传统。将乐器的艺术风格特色巧妙地与先进的事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对于民族吹奏乐器演奏技术的发展借鉴,间接解决其传承发展的危机问题。

2.架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教学体系

少数民族吹奏乐器作为我国珍贵的少数民族器乐文化遗存,有着其不可比拟的艺术地位与意义。如何做好其继承与集成,主力在于其专业教学环节的不断发展。反观现今专业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教学水平十分堪忧。缺乏教材、师资、专业招生等问题都桎梏着整个大局的改善。借鉴民族吹奏乐器演奏教学,十分利于通过模仿学习整理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路数,取长补短架构适用于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教学体系。提高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教学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为大力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吹奏器乐专业人才奠定实质性的基础性工作

3.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器乐化发展进程

从当代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发展现况出发,整体呈现出的是“半器乐化”的状态。即从演奏性能、演奏曲目、乐器制作等方面都存在着硬性问题。这是既不利于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独奏化发展,又不利于乐器传承的重要隐患。民族吹奏乐器在上世纪在众多行业专家开展的乐器改革、曲目创作等努力下已经基本实现了器乐化。演奏性能的提高,保证了乐器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演奏曲目广泛开发多种风格、领域的演奏曲目,总曲目数量与质量上增强乐器的艺术广度与深度。乐器制作上,演奏专业人才与制作师联合协作,大力改进传统乐器的制作不足,研讨开发新技术,在基于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力争提高乐器的整体制作技术水平。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应以此为师,大跨步地迈进器乐化发展路程中。

(二)可行性分析

1.教学模式的相似性

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教学模式多以民间文艺传承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以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模式为主,课堂知识也以口传心授,通过曲目教学实现教学环节是其主要内容。而民族吹奏乐器的教学模式也基本近似。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应当借鉴民族吹奏乐器相对专业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以提高专业教学的水平。民族吹奏乐器无疑是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借鉴的最佳对象。

2.演奏技术的同一性

前文中论述了少数民族吹奏乐器与民族吹奏乐器都同属于吹奏乐分支。在演奏技术上都是相对一致的,在演奏技术训练中更为明显,包括呼吸法规范教学、发声教学、音准教学等诸多演奏技术环节,都是有着本质的吻合的。故为二者的融合交互起到了基础作用。

四、具体实践构想

(一)在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教学中引入民族吹奏乐器基本功练习内容

在练习民族吹奏乐器的基础阶段,首先应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虽然呼吸方法就我们每个人而言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但是在吹奏管乐器时要求的呼吸方法是不同于我们平时因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呼吸方法。

吹奏管乐器的呼吸方法大致分为两个步骤,即吸气和呼气。

吸气时 口鼻应同时快速将空气吸入,这时胸腔、两肋、腹壁、横膈膜都有明显的扩张感,此时注意各个部位的肌肉协调,以求完成合理的吸气,即胸腹式结合吸气。

呼气时,是管乐器真正的发音阶段,乐器的音量、音色的各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呼气的技巧练习是否到位。在民族吹管乐器中最常见的气息练习是长音练习,在练习长音过程中要求呼气时气息平稳、气息量均匀、气流集中,这样练习的目的可以锻炼学习者的唇部肌肉、腹部肌肉能够灵活控制气息的变化演奏声音饱满充实,无杂音,音色干净。

民族吹奏乐器在呼吸方法和气息练习这一项已有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成熟的训练项目,反观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基本功气息的练习,尚未发展成熟,大可以借鉴、引用民族吹奏乐器的基本功练习模式,以促进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基础训练更加系统、科学、有效。

(二)在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教学中引入民族吹奏乐器技术技巧练习曲

在练习基本功的过程中,如果只依靠反复演奏乐曲进行技术训练,我个人认为是远远不够的,乐曲相对于基本功练习曲而言,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过于笼统,而这样练习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演奏者基本功不扎实,而无法较好地完成更高难度的乐曲。在对于练习曲的教学实践中,民族吹奏乐经过多年的探索已掌握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训练模式,反观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基本功练习曲系统还未建立。个人通过吹奏乐器演奏技术三大元素概括整理了民族吹奏乐器练习曲的几条训练方向。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乐器的演奏性能和乐器特点出发,编写较有针对性的技术训练曲目,解决演奏中出现的技术难点与障碍。

1.手指运动快速流畅

2.气息控制灵活可控

3.舌头演奏机能性较强

(三)在少数民族吹奏乐器作品创作中借鉴民族吹奏乐器作品创作打开新思维

从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创作现况出发分析,少数民族器乐创作素材大多局限于本民族传统民族民间器乐曲目与民歌曲目的开发与应用。这是一种存在较长时间的创作思维,这是旧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创作延续的思维。我们应该借鉴民族吹奏乐器作品创作的思路,广泛吸取不同素材与创作元素,积极开发新的演奏曲目创作套路。从实质上解决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曲目匮乏的现况。以民族吹奏乐器作品创作为例,我们应该架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作品创作的三条新思路:第一,积极大力开发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素材,基于少数民族文化历史土壤,创作符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审美的优秀作品。第二,基于少数民族乐器的演奏特性,大胆革新吸收西方音乐元素,进行有机过渡与借鉴,移植创作西方曲目。第三,吸收时代元素,从符合时代审美的角度,创作适合大众欣赏的流行音乐,提高乐器的艺术市场竞争力,为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

(四)在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教学中借鉴民族吹奏乐器教材,开展规范教材的编写工作

乐器传承发展的核心环节是教学传承,通过教学传承培养出更多专业从事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人才,但是反观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教学现况,其突出的问题就在于缺乏规范教材文本和教学资源。这是教学环节中的硬性问题。如果缺乏教材,那么在教学环节上就存着随意性与无序性,教师缺乏教学思路,学生缺乏学习逻辑。那么教学效果就无法得到保证,制约着更多专业演奏、教学人才的出现。我们应该借鉴其他成熟乐器的教材的编写思路与经验。那么从大的背景下,结合乐器的教学环节特点,整理出一套适用于乐器教学的书籍。弥补教学环节上的不足,为教学提供教学理论上的支持。

(五)以民族吹奏乐器作品创作为例,开发传统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优秀作品

在创作思维中我们提出了要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创作思路。打开新方向的同时,也是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纵向传承与发展。并且少数民族吹奏乐器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物质成果,其带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特性,标志着其演奏特色与演奏魅力的基点就在于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发挥。那么其乐器发展传承的生命原动力就是少数民族音乐的开发与集成。我们应该基于传统的作品基础上,吸收不同的创作思维与作曲技巧,对于传统的音乐素材进行革新与二次发展。做到老曲新弹、老调新风的艺术效果。提高乐器演奏的艺术魅力与艺术竞争力,在现今文化的市场大环境中,具有一席之地。

五、结语

本文试以民族吹奏乐器与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内在联系出发。针对于演奏技术教学层面出现的问题。从大的角度掌握二者的同一性与区别性,发掘出一些积极经验,通过实践在现实教学演奏环节中,起到一定的实质性功用。以促进少数民族吹奏乐器的发展与进步。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少数民族艺术,推进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器乐化进程提供了一点思路,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崔健.少数民族器乐创新教学方法应用之我见——以蒙古族弹拨乐器火不思教学应用为例[J]. 音乐时空,2015,20.

[2]尹丹.蒙古族器乐现状与传承[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

[3]庄壮.敦煌壁画上的弹拨乐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4.

作者简介:周晓萌,汉族,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