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2-06-06 14:15:09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伴随着西方职业指导理论的不断引入,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由于一批先进人士的倡导和践行,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当时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和升学等社会突出问题。对近代职业指导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对当今的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近代中国;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023-03

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选择并从事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通过采用科学方法,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帮助他们了解并获得职业信息,学会作出职业决策,即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和改进职业。一般认为,近代中国的职业指导始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谢长法认为:“1916年清华校长周诒春邀请实业界教育家和名人到校为学生做职业演讲,并对学生的职业倾向做了调查,以指导学生的择业,标志着职业指导在中国的滥觞。”伴随着西方职业指导理论的引入,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由于一批先进人士的倡导和践行,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当时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和升学等社会突出问题。深入研究近代职业指导,无疑对当今的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研究的总体进程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基础理论研究阶段

近代职业指导思想传入我国后,我国学者对职业指导的研究逐步加强,相关的论著也相继出版。1929年出版的何清儒著《职业指导学》,全书分20章,论述了职业指导的意义、心理测验、职业研究、职业资格的研究、职业训练、职业指导的组织、工作和将来等问题。1931年出版的潘文安著《职业指导ABC》,全书分10个章节,论述了职业指导的概念、范围和价值,并介绍了欧美各国的职业指导和我国的职业指导,分析了职业指导与小学教育、小学课程、乡村教育的关系等。1940年,沈光烈的《职业指导之理论与实际》一书问世。该书分10章,论述了职业指导的含义、演进、效用,职业指导所的组织,职业介绍,职业问题探讨,性能测验,学校指导工作,校外职业指导等。潘文安的《女子职业指导》一书,分4编论述了女子职业指导的理论、女子职业指导的基础、女子职业指导的特殊问题和女子职业指导的实施。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以前,对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的研究尚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对史料的搜集整理有重大进展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界对我国近代职业指导的研究并不多见。自20世纪70年代后,对近代职业指导的研究有所增加,对近代职业指导有关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有了重大进展。1988年出版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的《社史资料选辑第四辑(职业指导)》,1978年出版的陈学恂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选编》,1981年出版的舒新城编写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都有论述近代职业指导的章节。20世纪80年代,李益生的《近代职业指导的发端》一文系统论述了近代职业指导的发端及其产生的条件。李益生认为,欧美产业革命与机器大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伴的心理科学的突破性发展、新的教育思想的产生,使得近代的职业指导首先发端于欧美各国。

(三)近十年来:研究不断深入

2000年以来,学界对近代职业指导的研究日益深入,在近代职业指导的发端、近代教育家的职业指导思想、近代职业指导运动的发展脉络等方面有所突破,一批学术著作与论文相继面世。谢长法著《中国职业教育史》一书,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依据,分别以专章篇目,客观、深入、系统地论述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对职业指导理论的探索、上海职业指导所对职业指导的推进。邹韬奋、顾树森、廖世承以及刘湛恩等人的职业指导思想,在该书中也有详细论述。以博士论文《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苏州大学2009)和《民国时期中国职业指导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0)、硕士论文《黄炎培的职业指导理论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7)为代表的学术论文,则把焦点主要集中在教育家的职业指导思想、教育社团与职业指导、近代职业指导的近代化和历史进程以及对近代职业指导思想的述评上。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指导思想研究

对民国时期一些教育家职业指导思想和职业指导运动的研究最为多见,且成果丰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黄炎培、邹韬奋、庄泽宣、刘湛恩、廖世承等近代教育家职业指导思想的研究。

在诸教育家职业指导思想的研究中,为数最多的当属对黄炎培职业指导思想的研究。刘娜(2007)的硕士论文从黄炎培职业指导的理论形成、黄炎培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黄炎培职业指导理论的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从社会背景、个人条件、开创确立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黄炎培职业指导理论的形成;从职业指导的本质、功能、原则、方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黄炎培职业指导理论的体系;以史实为依据,从黄炎培对子女的职业指导,以及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人的职业指导活动,充分褒扬了黄炎培的职业指导理论对当今职业指导的启示。此外,陈丹(2010)、胡娇(2009)、于冉冉(2007)、曲光华(2007)、张志增(2007)、黄仁贤(1994)等人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黄炎培职业指导思想。于冉冉(2007)认为,职教社职业指导具有社会性和个性匹配这两个特征;陈丹(2010)分析了黄炎培职业指导对当前职业教育的理论影响;胡娇(2009)、李丽丽(2009)对黄炎培职业指导理论体系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庄泽宣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致力于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理论的引入和探索,对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理论的建设和职业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其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启发。谢长法(2009)以史实为依据,论述了庄泽宣对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指导理论的形成和职业指导实践所作的贡献。庄泽宣自1922年留美回国后,在清华学校开展、领导了一系列职业指导活动:拟定《清华学生选业表》、编写《美国学校章程简要》、调查清华回国学生所学科目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等。庄泽宣发起并领导的清华学校的职业职业指导活动,虽然在1924年因改办大学风潮而告终,但其职业指导活动对清华学生留美选课及归国后的择业无疑具有积极影响。此外,作者还分析了庄泽宣倡导的职业指导理念。在庄泽宣刊登在近代职业教育重要刊物《教育与职业》上的论文中,职业指导的内涵和重要性、职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等均有涉及。

谢长法(2010)的《刘湛恩的职业指导思想》一文,论述了刘湛恩与近代职业指导运动的关系:领导“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实践并推进职业指导运动;积极探索职业指导理论(职业指导的含义和内容;青年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中学职业指导至关重要;按照各业要求完善职业道德。此外,对邹韬奋、何清儒、杨贤江、廖世承等教育家的职业指导思想也有探讨。

(二)职业教育社团、职业指导机构研究

教育社团对近代职业指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倡导、引介、领导近代职业指导实践活动,对我国近代职业指导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为此,有学者以中华职业教育社、基督教青年会等教育社团为中心考察了近代中国职业指导。

作为我国近代以研究、讲演、出版、职业指导、实验和推广为己任的全国性民间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对近代职业教育的推进和发展无疑起着重要作用。谢长法(2009)、金兵(2007)、邵爱玲(1990)等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中华职教社与近代职业指导运动。谢长法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与职业指导的近代化》一文,论述了中华职教社的开展的理论探讨活动和职业指导实践活动。职教社同人介绍、探讨小学职业指导理论,征求实业家对于职业指导的意见,以及编辑出版职业“职业指导号”和加强职业心理研究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了职业指导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而职教社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职业指导实践活动,也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指导理论在中国的近代化。金兵(2007)则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中心,探讨了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的发展历程和时代特征。作为近代职业指导运动主要推动力量的中华职教社,其一系列职业指导活动,反映了近代中国职业指导发展的历程和时代特征:职业指导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民间团体,而政府作为相对较少;经济凋敝,致使失业人口增多,而中华职教社的职业指导对此却收效甚微,除了客观因素,其他因素是值得我们反思的;职业指导活动在当时也只是惠及少数大中城市,这种工作的地域偏差只能为少数人带去职业指导的关怀;职业指导的高门槛将许多低文化水平的民众拒于千里之外;等等。职业指导中的这些问题,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反思。

金兵在《基督教青年会与民国时期职业指导》一文中认为,基督教青年会的“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使命和宗旨,以及为社会服务和奉献于人的精神,是其关注青年职业指导的因素之一。金兵还论述了基督教青年会职业指导活动的发展历程和各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征;阐述了基督教青年会职业指导活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认为其不但引导广大青年正确地择业、就业、改业,而且推动了中国近代职业指导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除了教育社团,职业指导机构和学校也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金兵(2007;2010)通过考察上海职业指导所职业指导实践活动,反思了近代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谢长法(2011)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一书中论述了上海职业指导开展的一系列推进活动,并给予充分肯定;金兵还考察了民国时期中等学校的职业指导活动。

(三)职业指导近代化发展研究

近代中国,职业指导在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教育家的大力倡导下,被引介到我国,极大了缓解了那时升学、就业等社会问题。早在2001年,谢长法就对近代职业指导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背景展开过论述。他此后发表的《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的历史进程》一文,以时间为主线,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直到抗战胜利后这一期间内,近代中国职业指导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在近代,受到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指导工作影响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倡导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思想,积极吸取西方先进的职业指导经验,以解决当时国内升学与就业的矛盾等社会问题。有学者将近代中国职业指导思想划分为初始形态和构成两个阶段展开论述,分析了近代职业指导与社会的发展。金兵(2010)等对近代中国职业指导思想的总体研究做了述评,指出了当前职业指导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不足;李兴军(2010)则评述了民国时期的学生职业指导实践。

三、借鉴与反思

(一)借鉴汲取

对已有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尝试新的研究视角。在掌握大量资料、全面把握已有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精华,汲取可取的部分,以便更好地开展今后的研究。近年来,对近代职业指导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一些教育家职业指导思想的深入论述,不但丰富了当代职业指导理论,为我们当今从事职业教育其他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而且对今后开展职业指导实践活动和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学界对中华职教社等教育社团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研究,无疑对现有的教育社团和其他社会团体在倡导、参与、引领教育活动,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方法的指导。

(二)拓宽视野

已有的研究视角相对集中,主要聚焦在教育家职业指导思想、教育社团与职业指导的开展这些方面。诚然,在某一时代,“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伟大活动可以使历史起很大变化,或许会影响到那一时代社会的发展”,但放宽视野、转换研究视角也很有必要。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其组织形式和制度,因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同而具有差异。因此,对那时各级各类学校的职业指导形式、职业指导与课程的设置、职业指导与不同形式的教育、女子职业指导、期刊与职业指导等内容的研究,将会是未来研究的趋势所在。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国近代学校章程研究”(编号:SWUl209470)]

[李银慧: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