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为纪念中国“文化遗产日”设立五周年而作

发布时间:2022-06-07 19:25:09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本文以纪念中国“文化遗产日”设立五周年为背景,研究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我国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上的理论发展、政策导向及文化推动。通过事件、图书,理念的描述旨在从学术研究、政策战略、实践层面诸方面为未来建筑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科学而准确的参考。

关键词:中国文化遗产日 建筑文化遗产 事件 学科 媒体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4-8537(2010)06-0120-08

引言

2010年新春之际,首都博物馆推出“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今年5月11日也恰逢利玛窦在北京逝世400周年《万历三十八年六月,1610年5月11日,享年58岁)。作为意大利传教士,他也是第一位将西方科技传播到中国的欧洲人,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是最早向利玛窦学习研究西方先进科技知识(包括天文、历法、数学、测量+水利等)并使之介绍到中国的人,如他与利玛窦合译的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以及后来编著的《农政全书》、《崇祯历书》等都促进了现代科技文化在中国的起步。长期生活在中国,利玛窦发现中国的读书人“重文轻理”,这恰是中西方文明可“互补”之处,因此他在宋明儒家讲求的“象数之学”中注入西方的“自然科学”,而在欧洲则大力推介儒学,客观上造成了17至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格局,全面架设了“西学东渐”的桥梁。在21世纪初叶的今日再议此事,为中国文化遗产迄今追溯4个世纪前的辉煌,会再次激发起守望中华民族文化家园的信心。2010年的“两会”除关注城市发展及民生的一系列主题词外,文化遗产保护及现代发展仍然成为重要课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以时代挑战与文化选择的视角,通过一系列提案全面论述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命题。他列举了文化遗产保护逐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现的三个作用即一是通过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等公益性文化事业活动,增强国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二是通过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维修、大遗址保护,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主动融人社会经济生活,三是通过对外文物展览等交流与合作活动,拓宽国外公众了解中国的渠道,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笔者认为,正如文化交流需要大国思维一样,文化遗产保护更需要文化自觉,保护是为了创新,补习经典是为了再创经典,阅读经典绝不是单为了回头看,而是创造并开新律。因此,本文对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梳理,重在把握时代要求及文化产业欣逢发展“大年”的好时机,我以为,建筑文化遗产的纵深发展不仅需要“中国阐释”,更离不开城市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发现。

与中国“文化遗产日”一同走来的理论建树

从国家文物局局长、全国政协委员单霁翔在为全国政协编《提案背后的故事》知晓,在2005年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上,单霁翔委员提交了《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2005年7月19日在郑孝燮等11名学者联名致函中央领导同志信后,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发布,决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自“文化遗产日”诞生起,它越来越成为广大公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传承中华文明共同的节日。2009年12月19日,由《建筑创作》杂志社策划承办的由20余家主流媒体参加的,单霁翔新著《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出版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播“座谈会召开,这已是单局长自2006年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开始每年推出一部创新的理论著作后,至2009年完成的第四部。对应中国文化遗产日年度主题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2006年)、“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2007年),“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008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2009年},单霁翔局长的四部著作为,《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2006年6月)、《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2007年6月)、《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2008年11月)、《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2010年1月)。尽管他本人坦言“无锡论坛”是每年发布对于新型遗产研究传播号召的主题,如2006年是工业遗产,2007年是乡土建筑、2008年是20世纪遗产、2009年是文化线路,而2010年希望定位在文化景观方面,但我从对单局长几部著作的细读中发现。他的著作已经勾勒出一个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及管理建设的框架。本人曾在2009年12月19日的发言中说“从2006年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至今,单局长已推出多部专著,现在我们读到的书是他这个系列的第四部。该书独立思考、推陈出新、理论创新,通过国家文化视野上的叙述,让人们能够从中体味到严谨,科学、富于求索的理性……作为编辑者我曾在2006年他的第一部著作编后记中感言,单局长的书在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出版带了好头,他始于中国文化遗产的涨潮时,从国家层面上讲使更多的公众领悟到传统文化之魅力……也可以说,单局长的每一部著作不仅开文化遗产理论之先河还以自由的姿态展开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体现出思想的碰撞。读者能读到传统与前卫、单一和多元、地域和全球、东方和西方、观念和文化的诸多博弈和创新之思”。

作为一种理论归纳我认为,第一部《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以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凸显的种种矛盾为切入点,全面展示并论述了“协调发展观”、“整体保护观”、“有机更新观”,提出了十五项需加强城市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思考,强调了全社会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自觉学习、提高的对策;第二部《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则以较大篇幅阐述了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从理论上梳理了概念并为城市文化构成要素补充了新意。尤为可贵的是该书以文化战略的视点对文化城市做了全程的诠释,批评了全国某些城乡借保护利用之名而进行的”建设性破坏”及“保护性破坏”的做法,他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例举了应学习的示范个案如“文化之都”如何获得城市新活力,“城市复兴”对城市文化的贡献,澳门何以骄傲地向世界递交文化城市名片,如何从学术与艺术层面挖掘“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以反对怪异,应景、肤浅,短命的“欠文化”建筑形式等;第三部《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最大的理论贡献是用发展的观念深化了长此以往的“文物”概念,并重新界定了“文化遗产”的定义及保护发展目标,其从六个方面研究了文化遗产保护外延概念的拓展事宜(1)保护要素,(2)保护类型,(3)空间尺度:(4)时间尺度;(5)保护性质,(6)保护形态。其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