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建筑在现代设计中传承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06-07 19:40:20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近百年来,创造出兼具时代特点和传统内涵的建筑形式,寻找中国建筑的发展之路,一直是建筑界不断探討的话题。所谓的传承,并不是指复古地采用传统建筑样式,或将传统建筑的装饰、构件、大屋顶等照搬到现代建筑上去。传承的目的是在领悟传统建筑内涵的基础上,寻找适用于当地气候、社会文脉、人们精神需求的做法,在现代设计过程中引入植根本土的文化内涵,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那么,传承传统建筑究竟该如何做呢?从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结合点出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思路。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是建筑发展的两个阶段,但它们并非完全不同,而是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这些相通的地方就是我们传承传统建筑的立足之处。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要在设计中传承传统,创造现代的中国式建筑,就必须对传统建筑的内涵和美学有充分的认识。与西方古典建筑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极大的不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一)中国传统建筑讲求和谐美,注重与大自然有机结合

中国传统建筑包含了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讲究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因而呈现出一种既亲近怡人,又宁静淡雅的美。这一特点在传统园林、民居村落、寺庙书院等建筑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村落选址时附近有山,则取其势,开阔视野,排水顺畅;有林,则取其物,物产丰盛,鸟鸣果香;有风,则得其动,空气清新,避暑祛病;有水,则得其利,鱼跃虾浅,鹅鸭戏水。传统园林不仅注重自然风水,也精于人工山水,让人工与自然和谐统一,给人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感,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传统建筑的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具有标准化和通用化的特点

木结构承重、木构件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建造形式,由此产生了与之适应的建筑平面与外观。木构体系类似于现代的框架结构,通过榫卯结合,借助构件的变形可以抵抗巨大的外力,有着“墙倒屋不塌”的优点。传统建筑中极具艺术表现力的部分都是从结构的需要发展来的,比如斗拱是承托屋顶的必要构件,又如中式建筑典型的大屋顶,其造型源于排水的考虑,“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通‘溜’)远”。传统建筑的标准化主要在《营造法式》中体现,木结构的尺寸“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其模数制和现代建筑的标准尺寸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中国传统建筑讲求群体建筑的整体性和层次美

木结构适合在平面上展开而不适合向高空发展,因而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为垂直层数不多的平面建筑。以“间”为单元构成单体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单元围合庭院,再以庭院组合为各种建筑组群,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手法。组群布局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在纵轴线上配置主要建筑,在主要建筑的两侧和对面布置次要建筑,组成围合的空间,如四合院等;另一种是“廊院”制,即在纵轴上布置主要和次要建筑,在其两侧用回廊、连廊将其他的单体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廊院体系。传统建筑组群就像一幅画卷,人们在建筑群中前行,可以由外到内逐步体会其变化的空间,感受建筑的魅力,而参观者的心情也随着建筑空间的流动而跌宕起伏。

二、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因而适用性不同。在现代建筑上简单地扣上大屋顶,或是将传统装饰拼贴似地附加在建筑立面上,都是欠妥当的。在现代设计中传承传统建筑需要找到好的方法,对传统的东西进行创新与发展,不然就很可能做出不伦不类的“假古董”。一种比较合理的做法,是用现代的眼光来审视传统建筑,寻找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相通的地方,在现代建筑设计时于共通之处融入传统韵味,从而赋予现代建筑以中国特色。

(一)建筑材料的选择

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的木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很少使用,这是因为木材防火性能较差,力学性能也有局限。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通过防火处理改善木材的防火性能,在小型建筑中使用木结构,成本和施工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也有优势。使用木材并非要采用传统的建筑形式,现代木构建筑不需要传统的斗拱和大屋顶,而应当具有时代特点。历史街区或风景区的小型建筑可以灵活地使用木材,避免用混凝土建造再在表面装饰木料,使用真实的木材,有助于唤起人们的历史情怀,引发与大自然的共鸣。

传统建筑材料除了木材之外,还有土、石、砖。木构架是传统建筑的承重体系,而围护结构多采用砖石砌制。砖石材料在现代依旧有很强的生命力,现代建筑可以采用砖石作为立面材质,通过色彩与肌理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效果,具有很强的艺术韵味。在现代建筑中借用砖石立面可以自然地创造文化氛围,营造人文气息。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对传统材料的现代应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立面上大量使用了从附近的古旧民居拆下的砖瓦,宁波博物馆把砖瓦石块等作为墙面制作材料。在宁波博物馆建设中使用的清水混凝土也不同一般,浇筑用的是用毛竹做成的特殊模版,借用毛竹开裂形成的肌理,产生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二)建筑色彩的使用

中国传统建筑色彩分两类,一是官式建筑的华丽辉煌,灿烂精致;另一种则是民居建筑的朴素无华,宁静淡雅。作为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色彩体系,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美学是传统风俗和文化的体现。在现代建筑寻求文脉和地域性的今天,色彩作为最直观的建筑元素,应当符合人们的心理和文化倾向,将人们熟悉的传统色彩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是很有意义的。

传统官式建筑的红黄色彩,是最鲜明的传统色彩,极具民族气息。然而,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讲,明亮的红黄色具有很强的视觉刺激性,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在设计中使用红黄色需要经过仔细的推敲。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采用了红色外观,为了避免红色引起视觉疲劳和心理上的不安,设计时选取了故宫墙面的红色,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了色彩渐变的做法,从上至下、从左往右色彩都进行渐变,避免了视觉上的不良反应。

传统民居建筑的色彩要淡雅许多,北方民居多用红瓦灰砖,南方民居则喜好青瓦白墙。民居色彩的质朴雅致,在现代建筑中更加适用。现代建筑偏好使用较少的色彩,以简洁的形式表现韵味,这与民居的色彩体系是相通的。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深圳万科第五园等通过现代材料重新演绎了经典的黑白灰配色,是传统民居色彩在现代建筑中运用的成功案例。

(三)建筑形式的抽象

在现代设计中传承传统建筑,对传统建筑外在形象的借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代建筑技术与古代有极大差异,不进行加工就把传统形式拿来用显然是不负责任和沒有意义的。时至今日,建筑造型越来越多样化,传统形式的元素更应当成为其中的亮点。我们可以通过拆分、简化、提炼、抽象、变异、重构、隐喻等手段,来对传统形式和符号进行继承与创新,然后把它们和现代建筑常用的形式、元素结合,实现二者的交流与融合。继承传统形式的前提是保证使用功能和空间要求能得到满足,材质和结构也要遵循建筑力学上的需要,用现代功能要求、现代设计手法、现代材料与技术完成传统形式的现代创造。

在传统建筑中,坡形屋顶作为单体建筑当之无愧的视觉中心,构成了人们对传统建筑的重要印象。在现代设计中,对坡屋顶形式的创新运用可谓多种多样。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在屋顶设计时借鉴了传统坡顶的飞檐翘角形式,通过几何分析与组合,将其演变为新的几何坡顶,传统的灰色屋瓦被现代的花岗岩和玻璃取代,具有现代与传统交融的特点。程泰宁院士设计浙江美术馆时,对传统坡顶沿中轴和对角线进行切割,再把切割的各部分做适度的翻转,这种把屋顶体块分解与重构的方式创造出了如同现代雕塑一般的冲击力和体量感,也是对传统意象的现代演绎。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隐喻传统的屋面,虽然是利用斜拉索这一现代结构体系支撑,但屋面轮廓的起伏让人想起传统屋顶的侧脚与翘角,侧面看去也很有传统屋顶的曲线韵味。

(四)建筑空间的营造

传统建筑的美,并不全在表面上,除了造型、色彩、材质之外,建筑组群营造的空间亦十分丰富。传统建筑从外面看是封闭的,但是内部院落之间互相贯通,各个空间相互浸透,单体建筑用连廊连接在一起,院落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动静相生,形成了流动的空间。流动空间是指打破空间的封闭分隔,在不同的空间中行走来体验建筑,由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提出,随后成为现代主义的经典理论。密斯设计的的流动空间建筑墙体布置灵活,室内室外相互渗透,这种做法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院落组群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步移景异”更是典型的流动空间。密斯的另一个经典理论是通用空间,即创造一个大空间,使它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使用时灵活地进行分隔。而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构承重,内部除了柱子并不设置墙体,房间内的分区通过博古架、屏风、隔扇门等分隔来实现,正是通用空间的表现。

由此可见,传统建筑的空间的营造理念与现代主义并不冲突,在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中融合传统空间是可行而且有利的。可以说,只有当现代建筑结合了传统建筑的空间韵律,所营造的环境及场所才能真正传达出传统建筑的意境和内涵。

三、结语

在现代设计中传承传统建筑,需要的是新旧的融合与创新。传统建筑的某些方法和形式只适用于过去,在现代建筑中应用传统元素要用符合时代的方式。同时,现代建筑设计也不应受传统理论的制约,而是要立足现代建筑来传承传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对传统建筑传承的研究从未停息,设计方法也在不断进步,随着建筑师们的实践与探索,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之路。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