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的整体表达

发布时间:2022-06-09 15:25:07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声乐演唱的整体表达直接关系到对声乐感的理解,如果没有一定的物理认知,以及没有一定的声乐艺术形象的体现,那么我们就无法在声乐作品中呈现整体表达。因此,文章从声乐音乐性与大脑以及声乐作品的流水线这两个方面入手,来讨论声乐的整体表达。

关键词:声乐;演唱;艺术;无限感

声乐艺术的迷人不仅仅是词曲的优美,它还孕育着一些神奇的密码,我们在讨论声乐艺术的无限感的时候,不得不提及先苏哲学中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起源古希腊宗教奥菲主义,有着神秘主义色彩,但又是一種具有知识主义的特色哲学。毕达哥拉斯认为所有事物都是数字的,是可以用数字来解释,音乐也是数字的一种,所以他认为数学推理的过程,就是获得一种解脱而不受限制的过程。因此我们就延续思考,试问享受音乐的这个过程,是不是和数字一样,是一种不受限制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这里要谈到的无限感。

一、音乐表演中的生理反应

在人类社会的许多文艺形式中,为什么音乐会给你一个符号,让你反复昤听音乐段落?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音乐总能够让我们在聆听或者演唱的时侯,即便是反复又反复,它依然会带给我们快乐的审美。我们先从音乐与大脑说起。

大脑对音乐的处理十分分散,额叶、顶叶、面叶、枕叶包含的运动皮层、感觉皮层、听觉皮层、视觉皮层、说话和语意理解等,这些都有对音乐信息的处理。

人类拥有音乐中枢和语言中枢,即便是语言中枢受损,音乐中枢依然可以工作。这里笔者并不是这样认为,因为音乐的处理并非在大脑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整个大脑对音乐都要进行处理。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人类在看戏剧的时候,不会因为戏剧是假的而怀疑里面的真情,也就是看到感动的时候,你不会因为它是假的而不去落泪、伤心。反而,我们往往会因为剧情而在心里泛起波澜。这里,当我们的心情感受到戏剧剧情的时侯,实际上就是心智的一种反应,然后在大脑中映射出来,让我们觉得是大脑神智下的意识。

当我们理性地歌唱时,它厘清的是无限的意义,是现实的直观。大脑拥有了处理音乐的功能,当我们听歌的时候,往往在快到高潮的时候,有一种预期的享受,这时其中一个脑区会释放多巴胺,到了歌曲真正唱到高潮的时侯,另一个脑区也会释放多巴胺,这样的快感期待(高潮前)与快感体验(高潮后),让我们去认知音乐的反复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我们开始想象为什么音乐让人乐此不疲地重复同样的一个行为。音乐的反复性是否蕴含着音乐艺术的多重奥妙,我们是否能从中得到歌唱的领悟和感觉,以及音乐这样的多重表达,是否就是无限感的一种具体体现。

音乐的整体表达就是让人不断地排除错误而获得真理的过程,音乐乐段的反复性,变成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我们总在副歌或者单曲循环的时候不会感觉到疲惫,这比起其他的艺术形式,要显得更加不同。实际上,人天生就是音乐的动物,我们与生俱来的感观,实际上就是能够欣赏音乐的“仪器”,也正因为人是音乐的动物,所以我们拥有了直观的审美,也才能够向更高阶的声乐无限感出发。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的把握

众所周知,语言的语气有让人体会到说话人情绪变化的功效,歌唱中情感的变化往往是语言的口气和旋律的变化,所以歌唱的情绪实际上是对语气的把握,旋律只是我们歌唱听觉审美同东方哲学智慧统一性的载体而已。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传统儒家人文精神:身心合一,自他融合,天人合一,历史时性;这四点告诉我们儒家思想中人之所以可以完美的观点。

我们把身体同心灵合一,实际上就是把生理的身体转化成人文的身体、文化的身体这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意义就是,可以轻松地把文化作为认同基础,形成共同的传统和心理素质,从而化解人与他人的紧张关系。

然而,中国文化中的认识,人是可以修炼成君子的,而西方则认为,人是有原罪,是堕落的。在这两点相悖的认知上,实际上中国歌曲就是打破用身体包裹心灵的思考,进而让人学会用心灵包裹我们身体的一种办法,所以我们在歌曲的构造上更希望诠释心灵和肉体合一的观点,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意境。简单点说,人对旋律有着天然的哲学性,歌曲中的情绪依然是依靠语气来表达,歌唱的过程就是让人感觉到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他自融合、历史意义的一个超越自我的瞬间通灵的过程,旋律在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通灵的载体,具有心理催眠的功效。但是,具体是如何发挥作用,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当我们明白了声乐的人文体现,接下来我们具体谈谈作词、作曲、演唱、聆听相关过程与技巧。

歌唱与聆听同样是音乐的一种,但是它们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聆听歌唱的人,不仅仅有着旋律和歌词的认知,他还必须同时拥有对演唱者的认知,然后通过他人的演唱激发其内心的共鸣。歌曲是可以重复聆听的,谱例中旋律是可以反复演奏的,聆听者总是在音乐中寻找过去的时光,无论是美好的还是怀感的,这个过程会让人分泌多巴胺,达到一种美好的超自然感觉。

声乐的总体表达在整个声乐最终形象的流水线上闪耀着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离不开人天生就是音乐的属性。

三、声乐演唱的综合表达

音乐感就是要掌握音乐的神韵,在实践音乐的时候展现个人气质。有的人欣赏歌曲,喜欢说这个人音色很好听,有辨识度,这样的人基本上属于右脑处理音乐大于左脑处理音乐。

如果他说这首歌很好听,旋律优美,无论谁唱都觉得是这个味道,那他的左脑处理音乐比右脑更好。所以,我们才有了歌唱的领悟和歌唱的感觉。一首歌曲的创作,首先作词家把他感性体感的一切用语言来构建,然后作曲者根据构建的需要,用音乐构建匹配歌词的旋律形象(当然先作曲再填词也有,其心理过程依然是语言构建和旋律形象的关系),紧接着编曲根据这样的语义和旋律来谱写伴奏的形象,这个伴奏形象具有音乐的理性表达,最后才是歌唱家用自己的声带和语言来表现旋律和歌词。

人们通常会选择自己熟悉、喜欢的歌曲来进行演唱,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有择性地寻找对自己有反应的歌曲,歌词表达的正是我们有限世界的一种感知,人们把这样的感知用文字撰述出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把有限世界的感知用语言进行无限描述,这样的描述天生具有有限世界的植根性,所以很难有人从中找到无限的快感,因而为了享受有限世界描述出来的快感,人们开始利用具有无限感的旋律进行曲词的特殊组合。

声乐中的旋律不仅仅让我们得到真实世界的感知,更是一种使人进步、积极的美好感受。这里要谈论的歌曲的无限,是声乐作品中蕴涵的美所带来的。

《礼记·经解》托言孔子曰:“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这里孔子也把歌和词分开来看,但是在这里更多的是对积极的歌曲视为让人修炼成正人君子的过程。而卡罗尔说:“事实是某些艺术品,如叙事性艺术品,指向道德理解的方式确实能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因为提供丰富的道德经验而受到我们赞赏的艺术品有时会出于同样的原因受到审美方面的赞赏。”

卡罗尔的话同孔子一样,他们看到的歌曲不仅仅是美,还有教化的能量。实际上就是我们这里提到的,声乐作品中蕴涵的美,使得人们愿意去相信这样的教化,进而让我们在聆听或者演绎的时候,总是对当下周遭世界的生活,充满希望和向往。这里的教化其实是来源于音乐的无限感,因为有了这样的无限感,就好比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写的那样,“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使得人们无所畏惧。

四、结论

声乐演唱的无限感是区别声乐技术和声乐表达的,它只针对演绎者发出一种特殊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就是演绎者为什么热爱歌唱的原因。歌唱时如何展现歌曲的韵味调浓、使歌曲的特色鲜明,这往往是很多演唱者所面临的瓶颈。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获得美妙的声音,清晰而富有美感的语言,可以通过情感的激发有表情地歌唱,但是歌曲韵味的表达却很难拿捏得当。所以分析、研究和发掘声乐演唱的整体性,有助于增加表演者对作晶理解的深度,有利于表演者从细节着手,提高表现作品风格与韵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园.浅析声乐演唱中的几个问题[J].黄河之声,2015(05).

[2] 沈苹.歌曲声乐表演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2(09).

[3]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 郑茂平.《声乐语音学》,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