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对鱼类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09 19:25:08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 介绍了水生植物青泥苔、水网藻、湖靛、甲藻、三毛金藻等的症状及其对鱼类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水生植物;鱼类;危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9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25-01

植物对于水生生态至关重要,尤其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湖泊和湿地,其为鱼类提供了食物、繁殖场、栖息地。种类众多的藻类及各种水草是鱼类繁殖的场所或食料。但有些水生植物会对鱼类产生危害,并可使其中毒死亡。现将一些对鱼类产生危害的水生植物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青泥苔

在春季,青泥苔在池塘浅水处萌发,长成一缕缕绿色细丝像网一样悬浮在水中或附着在池底。夏花鱼种和鱼苗通常游进青泥苔中被缠住游不出来而死亡。青泥苔的大量繁殖,过分消耗水中的养分,影响鱼的生长[1]。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鲢、鳙鱼等鱼苗,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生期为5—9月。防治可用生石灰清塘。在有青泥苔的鱼池,泼洒硫酸铜,使池水浓度达到0.7 mg/kg,能有效地杀灭青泥苔。将生石灰研成粉末撒在长青泥苔的地方,生石灰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强碱,形成高温,使青泥苔很快发白连根腐烂。

2 水网藻

水网藻是一种绿藻,属水网藻科。藻体是由大量的长圆筒形细胞连接而成的网状体,每个“网孔”由5~6个细胞连接而成。由于集结的藻体像网袋,所以称为水网藻。鱼池中水网藻多的时候,似张在水中的许多罗网,大量地网住鱼苗。

防治同青泥苔。

3 湖靛

池塘中含有大量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及其他蓝绿藻产生的有毒物质引起鱼类中毒。水花微囊藻为淡黄绿色,铜绿微囊藻带有蓝绿色[2]。该种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不能被鱼类消化。特别是藻体死亡后,蛋白质很容易分解,产生羟胺和硫化氢之类的有毒物质,量大时不仅能毒死鱼类,对羊、牛等家畜饮用此水也会中毒而亡。当池水含蓝藻群体50万个/L时能使鳙鱼、夏花死亡,如含有蓝藻群体100万个/L以上时,鳙鱼、鲢、青鱼、草鱼等会大量死亡[3]。微囊藻一般发生在盛夏初秋季节,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和碱性较重的水中,常在下风水面漂浮着1层翠绿色的水花,肉眼可见。这种藻生长过于旺盛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满足其需要而会自身死亡。这种现象大都发生在半夜至清晨池水溶氧最少的时候,这也是藻毒最易引起鱼类死亡的时间。发生期在6—9月。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白鲢和鳙鱼的鱼苗和鱼种,以鳙鱼种最为敏感。防治可于微囊藻大量繁殖时,用0.7 mg/kg的硫酸铜全池泼洒。但泼药后应注意观察池水是否缺氧,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开动增氧机增氧,或冲入新水。清晨当藻群集聚时,撒上生石灰,连续2~3次,基本可杀死。

4 甲藻

甲藻是常见的单细胞浮游植物。主要有双鞭藻纲的裸甲藻属和多甲藻属的一些种类对鱼类产生危害。其主要结构是在细胞中部有1条环绕身体的横沟,并具有2根鞭毛,一根从横沟伸出,环绕细胞1圈或1.5圈;另一根从纵沟伸出至体外。细胞壁有的裸露,如裸甲藻为蓝绿色;有的有甲板,如多甲藻(为黄褐色),其大量繁殖时,在阳光照射下为红棕色,俗称 “铁锈水”或“红水”[4]。都喜生长在呈微碱性、硬度大、含有机质多的池塘中,温暖季节较多。同时甲藻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如pH值、水温的突然改变,都会导致其大量死亡。这2属甲藻中的一些种类,鱼食后不易消化。诊断鱼类死亡是否因甲藻引起,应统计和检查鱼类消化道中的甲藻数量,然后作出正确判断。少量的甲藻对鱼没有多大害处。防治可用硫酸铜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 mg/kg浓度。当甲藻大量繁殖时,可立即换水或加注新水,以抑制其繁殖。

5 三毛金藻

三毛金藻的生长和繁殖的生态条件,要求有较高的硬度和盐度[5]。因此,海涂池塘常发生,内陸盐碱地区池塘偶尔有发生。三毛金藻呈椭圆形或球形,大小为(6~7)um×(6~11)um,细胞前端有3条鞭毛,2条长的鞭毛约为细胞的1.5倍;中间1条短鞭毛只有前者的1/4~1/3。三毛金藻大量繁殖后分泌一种鱼毒素,可使鱼类中毒而亡。鱼类中毒一般始于清晨,鳊鱼、鳙鱼、白鲢向池塘四隅集中[6]。随着中毒加深,鲫鱼、鲤鱼、草鱼和池塘内其他鱼类相继都集中排列在池塘边水面附近,一般头向岸边,静止不动,此时鳊鱼、鳙鱼、白鲢已开始死亡。未死的鱼被驱赶时可暂时散开,但很快又聚集一起,此时鱼类中毒已很重,如不及时抢救,则会引起大批鱼死亡。防治可在发病鱼池泼洒碳酸氢铵12~14 mg/kg,治疗效果良好。

6 参考文献

[1] 欧阳云.水生植物提取液对蓝藻的抑制作用[J].环境科学导刊,2011, 30(1):44-46.

[2] 唐建勋,陶晓敏,吴双贵,等.金华江的水质状况及水生植物的防治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35-38.

[3] 王广生.越冬鱼类死因及防治[J].致富天地,2005(12):30.

[4] 唐建勋,陆开宏,陶晓敏.婺江缓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现状及水生生物防治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109-110.

[5] 曾丽莎.利用水生高等植物防治水体富营养化[J].广东水利水电,2005(1):19,22,24.

[6] 孙惠存,李正荣.浅析河蟹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2(1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