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朵基水库无公害精养鱼试验示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10 13:40:02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选择在云南高原中小型水库,进行大水面无公害投饵精养鱼试验示范研究,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大水面无公害精养和按需捕捞的相关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养殖模式,极大地缓解了提高水库养鱼效益与水质保护的矛盾。

关键词:水库;大水面;无公害;精养鱼

楚雄市朵基水库主要功能是农灌和防洪,同时开展水产养殖,总库容250万m3,兴利库容225万m3,养鱼面积16.7hm2,库尾建有4hm2鱼塘。建库以来,养鱼一直是水库的主要经营项目,且一直在探索水库养鱼的方法。1992—1996年采取牧养,只放鲢鳙鱼种,年产鱼500kg—1000kg,刺网捕捞,年年亏损;1996—1999年牧养与网箱养殖相结合,设网箱600m2,网箱年产鱼30000—40000kg,大水面产鲢鳙鱼3000—5000㎏/年。由于网箱养鱼密度高,网箱设在深水区,长时间养殖,鱼粪进入负氧水层发生厌氧反应,水库水质变黑变臭,鱼病频发。1997年6月一9月,网箱暴发烂鳃病,网箱死鱼28000kg,水库死鱼约3000kg,库稍鱼塘因引水库水死鱼约9000kg,随后鱼病难以控制,1999年网箱养鱼被停。2004—2006年,施肥养鱼,放鲢鳙鱼,每年向水体施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化肥100000余kg,库边2万多只蛋鸭粪便也直接施入水库,鱼产量30000㎏/年左右,但水质污染,蓝藻泛滥,鱼病暴发,每年死鱼10000kg以上,周边及下游鱼塘不敢取水,施肥养殖被取缔。

2007年,为解决楚雄州185件中小型水库,2175.4hm2水面施肥养鱼污染水质、养殖效益差的问题,探索新的水库养殖模式和养殖方法,楚雄州水利局成立课题组,在朵基水库实施了以鲤、草、青、武昌鱼为主的无公害精养试验示范研究,把池塘精养高产技术和诱捕技术应用于水库养鱼,在水库养鱼中实施以投饵养殖、定向捕捞、科学混养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改水库施肥养殖为投饵养殖,变一年捕捞一次为适时捕捞,养殖周期从三年缩短为一年,并显著地减轻了水质污染程度,提高了水体的养殖承载能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养殖技术

1.鱼种培育及驯化

为降低养殖成本、适应大水面养殖,鱼种培育必须与水库养殖环节相衔接,这是水库鱼种放养成功的关键。鱼种培育利用库稍4hm2鱼塘培育,鱼种、饲料、药物按无公害要求在本地选用。培育池用生石灰带水清塘。鱼池注水,按常规方法。

1.1鱼种放养:鱼种培育所放鱼种,鲤鱼、武昌鱼以食性分化后能吃人工粉沫或破碎饲料为宜,草鱼、青鱼以能吃破碎全价颗粒饲料为宜,放养密度60万尾/hm2,鲤鱼、草鱼、青鱼、武昌鱼均单养。为控制水质,三种鱼的养殖池中均混养规格10㎝左右的鲢鱼、鳙鱼7500尾/hm2。

1.2投饵及驯化:鱼种下塘后,当天即可定点、定量投喂。方法:在鱼塘上风头,安装小型自动投饵机,把投饵率、投饵量调在最小、最慢档位上,每天分四次投饵,每次10—20分钟,投饵量投饵时间随着鱼的吃食情况不断调整。日投饵量按鱼塘内鱼种体重的4%计。

1.3日常管理:水质管理,整个鱼种培育过程不施肥,只投专用饲料,并适时加注新水,使水质保持淡绿色。发现鱼有中度浮头时,每天早上6点前开增氧机。鱼病防治,当水变绿后,每半月按225kg生石灰/hm2,化水全池泼洒一次;每月一次在食场,用二溴海因挂袋消毒,每次用药0.5kg。拉网锻炼,鱼种达到4cm以上时,每半月拉网一次。

2.水库鱼种放养

2.1放养前水库养殖准备:选择水深2米以内,放鱼方便的浅水区,放置好诱捕网架或投饵架,安装调试好自动投饵机,装好与培育池相同饲料。

2.2放前鱼种塘准备:当鱼种塘的鲤鱼养到5g/尾左右,草鱼种6g/尾以上,青鱼种10g/尾以上,武昌鱼15g/尾以上时,可投放水库。为使鱼种放入水库后立即集群抢食,在起捕前3天,缩小投饵范围,增强抢食特性,起捕前一天,减少投喂量,起捕当天停止投喂。

2.3鱼种起捕:选择天气较凉的下午诱捕,鱼种起捕后用规格筛筛整齐,以确保下库后能抢食所喂饲料。

2.4水库鱼种放养密度:参照池塘的精养模式设计,考虑到水库水质不能过肥等因素,在养殖产量中,投饲性鱼占总产量的80%—90%,滤食性鱼占总产量的10%—20%。水库设计产量7500kg/hm2,其中鲢鳙鱼750kg一1500kg/hm2,鲤鱼、草鱼、青鱼、武昌鱼等6000kg一6750kg/hm2;鲢鳙鱼种放养规格300—400g/尾,放5000㎏(600—750尾/hm2),计划年底捕捞,上市规格1500g/尾,鲤鱼、草鱼、青鱼、武昌鱼等投饵性鱼放5g/尾以上鱼种,按15000尾/hm2,共放25万尾左右。

2.5水库鱼种放养:把预先设置在水库投饵架上的自动投饵机调整在最低投饵频率和最小投饵量上,打开投饵机投饵;其次,把鱼种轻放在投饵机旁,尽量不要搅动水,让鱼种进水库后能立即抢食;先投饵,后放鱼种,是水库鱼种驯化的关键。

3.水库商品鱼饲养

3.1饲料投喂:关键要掌握投喂量和适口性,饲料的适口性可以直观地看出,但投喂量要根据水库中鱼的存量来确定。

3.1.1投饵量的估算:为基本掌握每天的具体投饵量,参照下列公式进行初步估算:

Wt=Wl(1+a)d,

W2=Wt·di=W1(1+a)d `di=Wl(1+a)d·a·n。

Wt、W1、W2,分别为投喂当天水库中鱼种(商品鱼)的存塘量、鱼种放养时的重量、投喂当天计划所投饲料总量;

a、d、di、n分别为鱼的日增重率、养殖天数、日投饵率、饵料系数。

参照楚雄州专业鱼塘养殖经验,一般当年5g左右鲤鱼种,一周年可以养到500g以上的上市规格,按Wt=W1(1+a)d式推算,日增重率a=1.27%,在实际投喂中,50g以内饵料系数按1.0估算,日增重率和日投饵率按4%估算,50一100g饵数系数按1.3计,日增重率按3%计,100g一300g饵料系数按1.5估计,日投饵率按2—3%估计,日增重率按2—3%估计,每月抽测一次,并调整投饵量,同时每天根据吃食情况调整具体的投饵量,总原则是有80%的鱼不抢食时,即停止投喂。

3.1.2饲料适口性的选择:鱼种放养水库后,先投喂40天左右粗蛋白36%的开口料,随后改喂粒径1.0mm,粗蛋白34%的鱼种料,当达到100g/尾时喂粗蛋白33%,粒径1.5mm的育成料,200g/尾后,喂粗蛋白33%,粒径2.0—3.0mm的成鱼料至上市。

3.1.3鱼病的防治:主要是细菌性烂鳃病,每年4月一9月,每半月一次食场二溴海因挂袋消毒,每次6天,每天用药1.0kg。寄生虫病,每月一次,每次6天,每天1.0kg晶体敌百虫在食场四周挂袋。程序是先挂袋杀虫,后挂袋消毒杀菌。

4.水库鱼种混养

为提高养殖效益,要进行不同规格和种的混养,而难点是2007年6月放入的鱼种,到2008年5月,还有约40%未捕捞上市,而2008年的鱼种须及时放入才能保持连续的养殖过程。

4.1不同种“同锅吃饭”喂养法:根据养殖鱼类的习性,大体同规格情况下,抢食能力是鲤鱼>草鱼>青鱼>武昌鱼,放养规格上采取武昌鱼>青鱼>草鱼>鲤鱼,投饵时粒径以最小的鱼种能吃为准,按正常投喂。第一年用此法。

4.2不同种不同规格“分槽喂养”法:在水库轮捕轮放的养殖环节中,须用此法。第一,在放当年鱼种前1月,把上年放的鱼引到水深4m左右的水域按正常投喂;第二,增加鱼种投饵架,把即将放入的鱼种的投饵架设置在水深2m以内的浅水区。两个投饵架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50m左右,以便鱼能按规格大小“找槽吃食”。开投饵机时,先开鱼种架,5—10分钟后再开商品鱼架。由于小鱼喜欢在浅水区觅食,且鱼越小越喜欢靠岸,大鱼因多次捕捞等因素,易惊,喜欢在较深水域觅食,且鱼越大越不愿到浅水区,自然地把当年鱼与上年鱼分开喂养。在朵基水库,商品鱼一般只进商品鱼投喂架,小鱼85%以上都进鱼种投喂架摄食。

二、捕捞技术

大水面投饵精养的捕捞技术一直是限制大水面投饵精养的关键环节,课题组把鱼塘中使用的固定型小型诱捕网运用到水库,改造成机动型大诱捕网,每网捕鱼3000—6000kg,每次仅需30—60分钟,并做到按要求捕捞,鱼体受伤少。

1.诱网的设置和捕鱼操作

1.1设置地点:诱网设置在水库底质较硬、平坦、无石头、无树根树桩,方便起网和运鱼的地方。朵基水库因同时捕商品鱼和鱼种,设置两个诱网,两个网的距离150m左右,鱼种网设在水深2.0m以内的浅水区,商品鱼网设置在水深3—5m的水域。

1.2设置方法

1.2.1安置网架系统:把网架系统拉到设置地点,固定。在网架靠岸的一边中间安装上投饵机。网架与岸边的距离,以方便人员上架和电源架设为宜。

1.2.2安网:在网口纲绳上对应网架站杆(网架上的支撑杆)的位置拴上聚乙烯绳,把网箱放入网架中,把绳头穿过站杆顶的滑轮,拉到岸上,操作人员同时在网架和岸上调整网身位置,使网身在网架中居中,按设计形状展开。然后,同时放松所有拉绳,让网身自然下沉至水底,拉绳松弛地拉到岸上固定。

1.3捕鱼操作

1.3.1诱鱼入网:开启投饵机,每天定时投饵诱鱼入网,使鱼养成在网中吃食习惯。也可以在不安网时诱鱼入网架中,待鱼形成在架中吃食后再安装鱼网。

1.3.2起网捕鱼:计划捕鱼时,把捕鱼前一次的投喂量减少,捕鱼时按正常开机投喂,待鱼进网量适中时,迅速拉紧穿过站杆滑轮的拉绳,使网墙扬出水面0.5m左右,操作人员迅速上网架提网取鱼。

1.3.3放网:取鱼后,在岸上拉紧穿过滑轮的拉绳,使网四角拉紧,网拉伸拉正,同时放下拉绳,把网放回原处即可。

三、试验示范研究的结果

1.经济效益: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的试验示范研究期间,共生产销售200g以上大规格鱼种和商品鱼254000kg,实现产值227.6万元,实现利润31.03万元,养殖单产达到7620kg/hm2·年。

2.技术创新:研究制作了水库机动型诱捕网,实现了按市场要求及时捕捞。通过在不同水深的水域多次试验性诱捕和对鲤鱼、草鱼、青鱼、武昌鱼的鱼种、商品鱼的吃食规律及生活习性的研究分析,发现0.5㎏/尾以上的鱼,喜欢在水深3m以上水域抢食,而0.3kg/尾以内的鱼种喜欢在水深2m以内的水域抢食,鱼种越小,越喜欢在浅水区抢食,个体0.8kg/尾以上的商品鱼,基本不来2m以内水深的水域抢食。根据这一规律,课题组分别设计了机动型鱼种诱捕网和机动型商品鱼诱捕网,基本实现在同一个水体中对不同规格的鱼实施“分槽喂养”和“分规格捕捞”的目的。在水深2m以内水域,诱捕个体85%以上是0.3㎏/尾以内鱼种,而在水深4—5m水域诱捕个体85%以上是0.5㎏/尾以上个体。整个捕鱼操作仅需6人,5000—6000kg鱼,4—5小时即可完成从捕捞到装运发货的整个操作,既减轻劳动强度,也减少鱼的损伤,对水库开展投饵性养殖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3社会效益:朵基水库实施投饵养殖以来,鱼产量较原来的施肥养鱼提高了5倍以上,并且水质极大地好转,水的透明度从不足30cm增加到l00cm以上,水质由黑水、臭水,变为清水。

四、问题分析

本课题极大地缓解了提高水库养鱼效益和保护水库水质的矛盾,并在水库渔业养殖技术、捕捞技术上取得了有现实意义的创新,为水库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新的养殖模式。但是,水库渔业养殖与水库水体功能密切相关,在实践中必须按照水库的水体功能划分来确定养殖的模式和养殖产量。本课题解决了水库精养中的养殖技术、捕捞技术,创造了甚至比池塘精养更为便捷的养殖方法,养殖的比较效益已远远超过池塘养殖,该技术成果有可能在推广中被无限制地追求产量而发挥;从实践看,当鱼产量超过7500㎏/hm2时,水库水质依然面临富营养化的危险,推广该技术时,鱼产量最好限制在4500㎏/hm2以内,以达到真正的无公害养殖的目的。同时,作者坚决反对把该技术运用到有城乡饮用水功能的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