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11,,劳动者与就业(原卷版)

发布时间:2022-07-03 09:05:07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练 专练 11

 劳动者与就业 1.[2020·辽宁六校协作体考试]2019 年 5 月,国务院提出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 2019 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1 500 万人次以上,到 2021 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比例要超过 2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要超过 30%。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是基于(

 )

 ①劳动者职业能力与就业技能要求不适应,存在结构性就业矛盾 ②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③提高技能就业创业就能实现稳定脱贫和有效防止返贫 ④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提升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的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0·银川一中月考]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政府应该(

 )

 ①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分配工作 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方式就业和创业 ④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弊端,使其都有发展机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9 年 12 月公布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从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明确工资清偿责任、细化重点领域治理措施、强化监管手段等方面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了规定。该条例自 2020年 5 月 1 日起施行。该条例的通过和施行(

 )

 ①彰显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②有利于推动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③是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影响和调控经济的具体体现 ④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工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0·天津静海四校月考]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高技能人才更是缺乏。技工短缺

 现象正逐步从东南沿海向内地延伸,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但另一方面,急需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求职主要方向却是行政等需求量小的岗位,而机械加工等需求量大的岗位则乏人问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

 )

 ①引导劳动者依法维权、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引导劳动者树立职业平等观 ③政府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 ④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大学生李文星通过某招聘平台求职,却陷身传销组织死亡的事件让人震惊。有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会跟传销绝缘。可现实中有的传销组织,大学生居然占到了 80%。对此(

 )

 ①政府应实施优先就业战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就业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是非辨识能力 ③政府要打击传销,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的秩序 ④劳动者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个人自主就业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近年来,自由职业者在网络平台上出租私家车、出售自家厨房制作的菜肴等“零工经济”现象日益兴盛。据研究推算,类似经济模式未来 10 年在全球范围内将创造 7 200 万就业岗位。这种经济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避免情绪化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调整 ②转变企业用工方式,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③缩小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④助力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实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漫画《就业之路》(作者:蒋跃新)中的行为所侵犯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

 )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休息、休假的权利 8.国务院提出,到 2020 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将基本得到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是为了维护劳动者(

 )

 A.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和休息、休假的权利 C.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D.提请劳动争议处理和仲裁的权利 9.据调查,一些大学毕业生被用人单位录用以后,试用期被无故延长,或者在试用期将满时被辞退。一些企业把试用期当成白用期。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其办理社会保险。解决这些问题需要(

 )

 ①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 ②国家规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③劳动者增强权利意识,依法向法院申请仲裁 ④企业遵守劳动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0·成都七中月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科学人才评价机制有利于(

 )

 ①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统一,优化人才结构 ②促进劳动者全面提高素质,加快人才强国建设 ③政府统筹安排人才职位,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④破除妨碍人才流动的体制弊端,畅通就业渠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