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工作总结【五篇】(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8-20 15:30:14   来源:工作总结    点击:   
字号:

供电企业的供电水平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工作水平,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供电企业的供电水平,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水企业工作总结【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供水企业工作总结【五篇】

供水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
电力营销管理;
总体策略

供电企业的供电水平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工作水平,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供电企业的供电水平,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制定科学的电力营销管理策略。供电企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结合供电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电力营销管理策略,进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电力市场需求,进而为广大电力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一、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中的问题分析

1.营销理念不科学

为了能够更充分地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为了充分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那么供电企业就必须要树立科学的营销理念。然而,对于一些供电企业而言,其缺乏科学的市场服务理念,还没有真正地意识到市场营销理念的关键性作用。如此一来,就造成电力营销工作无法有效地顺应市场的需求,无法充分提高电力服务水平,无法充分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无法提升用户的满意度,而且这也会阻碍电力市场的良好发展。

2.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对此,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也要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营销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然而,现有的供电企业在营销管理中还缺乏健全的信息系统,现有的系统中会存在技术风险,存在安全漏洞。因此,这也就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到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不仅如此,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存在失误,这也就会产生一定的操作风险,从而会对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整体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到营销工作水平。

3.营销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对于当前的供电企业而言,其现有的市场营销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服务意识,没有真正地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用户的需求,没有重视服务的质量。于是这也会影响到供电企业的营销工作水平,有效地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不仅如此,营销人员还缺乏较强的团队意识,所以,营销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秩序,团队合作较差,从而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二、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

1.树立科学的营销理念

供电企业要树立以客户为主导的营销理念,要能够真正地以客户的利益为先,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的营销水平。当前,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使得用户的用电量不断提升。因此,为了能够确保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就必须要充分关注用户的实际需求,要树立科学的营销理念,这也是优化供电企业营销策略的需求,是推动电力行业发展的需求。

2.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电力营销管理水平,那么首先供电企业就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要努力提升电能的质量,要为广大的电力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获得广大电力用户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供电企业要树立高效、清洁与环保的产品理念。积极地宣传企业的形象,建立企业的品牌,供电企业要采用更加先进、科学的供电设备与供电技术,进而努力提升供电质量,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市场品牌竞争能力。

3.建立健全的电力营销系统

当前,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供电企业要不断地优化其电力营销模式,建立健全的营销信息系统。要加强对电力用户的跟踪调查,及时地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而合理地调整营销工作。首先,供电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要完善网络以及电话的连接服务,进而可以充分满足电力用户的查询需求及服务需求,满足日常营业管理需求,从而有效地提升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工作水平,使得广大电力用户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除此以外,供电企业还要积极做好电力营销的调查工作,要积极地借助于技术系统的支持,合理地整合与分析调查信息,全面地把握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有效地提升营销水平,推动供电企业的良好发展。

4.加强对营销工作人员的培训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电力营销工作,那么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营业素质,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所以,供电企业要加强对营销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能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可以以客户为主,积极地与用户进行沟通,全面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努力为其提供优质的营销服务,提升用户的满意程度。另外,营销人员要掌握科学的营销专业知识与营销技巧,要努力提升营销工作质量。供电企业还要建立专业能力较强、综合素养较高的营销团队。要合理地划分团队员工的职责,使其各司其职,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进而有效地提升营销效率与营销水平。营销团队要积极地与客户建立和谐的关系,扩展营销市场。要努力收集完整、准确的信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提升电力用户的满意度。

5.科学规划电力市场

供电企业要结合电力市场的实际状况,结合市场需求的不同情况,制定科学、灵活的价格方案。针对那些用电需求量较大的用户,供电企业可以采用超额优惠机制。要选择使用浮动电价,有效地稳定电力市场。例如,在水力发电比较富足的6-10月份,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价。在1-4月份的枯水期与12月份,供电企业就要合理地调整电价。在5月份与11月份平水期内,就要选择基准电价。不仅如此,对于不同的市场,供电企业也要积极地完成电力资源的推广工作。要积极地和电力设备销售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积极地引导电力及电气设备的消费,尽可能地降低对煤炭等资源的消耗,从而有效地扩大电力消费市场。

总而言之,科学完善的营销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供电企业营销管理水平,提升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电力服务水平。因此,供电企业就要努力建立科学的营销理念、科学规划电力市场、加强对营销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建立健全的电力营销系统等,进而全面提升电力营销管理水平,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水平,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满足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促进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春雷.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22):14-15.

[2]张梅,姬彦君.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5(9):107-107.

供水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县供电企业;
劳动定员;
管理工作

实施劳动定员工作旨在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化建设,促进县供电企业优化生产组织模式,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实现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持续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现就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定劳动员管理工作的意义

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是在综合考虑企业生产装备、技术水平、劳动组织等条件的基础上,制订和实施劳动定员标准,并推进企业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的过程,主要包括标准管理、测算分析、自我评价等主要环节,是提高用工水平和劳动效率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现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过程中,县供电企业应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定员测算与评价工作,为县供电企业配置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统筹优化用工配置,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机制,结合县供电企业自身的实际,细化管理要求,强化劳动定员工作的组织实施,将劳动定员工作与解决县供电企业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部署、协同推进,全面、准确统计分析本单位用工情况和人员配置结构,客观反映工作评价结果,为县供电企业推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二、掌握原则,科学组织实施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统筹规划,规范执行;
优化配置,提升效率”的原则。在掌握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县供电企业应科学组织落实本企业的定员管理工作。在实施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县供电企业应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职责分工明确

为加强定员测算工作的管理及应用,保证测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职责,县供电企业应专门成立定员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劳动定员测算工作由定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小组根据台帐内容和设备管理权限将任务划分到各部门负责人。设备统计中产权归属及统计期间根据上级部门的通知要求确定。

2.确保测算基础数据的准确

县供电企业劳动管理专工应根据工作需要制订劳动定员工作计划,并下达数据的维护、采集工作任务。在下达工作任务时领会分析上级文件精神,分析指标用途,从而形成数据的统计口径、统计范围等要求,对数据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认为有可能在日后分析过程中用到的数据,如历年配变容量增长率、售电量增长率、管辖区内GDP相关数据等,一并下达统计任务。任务下达是劳动定员贯标评价基础工作数据统计的前期工作,如果工作不够细致,将直接影响数据的质量,如果对扩展数据的采集不够全面将可能导致多次下达统计任务,影响工作效率。在实施过程中,县供电企业应采取“双重关口”审核数据,相关责任部室对数据的审核工作,是第一次对数据进行把关,是杜绝数据错误的关键一步。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对此前发现的错误,不予考核,但如果审核工作中出现问题,将列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这样有效提高了数据的正确性。第二次对数据把关应由县供电企业的生产、营销和企业管理职能部室共同负责数据。这样一来将大大弥补劳动管理专工在装备管理中的不足。

3.准确分析做好分析报告

县供电企业在准确采集数据后应以上级公司下发的统一测算标准进行核算。在定员测算基础上,做好定员分析工作,将分析工作的重点放在设备技术立平、机构设置和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形成质量保证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应对一定时期内定员测算、分析、应用、自我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全面分析,系统总结,将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阶段性工作的成果真实地体现出来,做好分析报告的编制,将大大提升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水平。目前在县供电企业中存在着重结果轻分析的现象,只是将分析滞留在测算人数与人数的简单对比的层面,不能更深入地去查找附近县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根源,由此大大制约了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的持续发展。县供电企业应将定员分析与县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用工管理、体制建设等工作充分结合起来,严格分析报告的编写,确保报告质量。

4.做好劳动定员自我评价工作

县供电企业将定员分析报告与定员工作自我评价有机衔接,通过定员分析报告反映定员自我评价的结果,同时,加强定员报告分析结果的应用,从而增强工作措施的针对性,推动劳动定员标准贯彻实施工作深入开展。县供电企业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评价办法(试行)》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定员测算与分析评价工作,为县供电企业配置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统筹优化用工配置,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机制,结合县供电企业的实际,加强劳动定员工作的组织实施,推进劳动定员管理规范化。

5.充分应用评价结果

供水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大多数供水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亏损现象,由于供水企业水价形成机制缺乏完善,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涉,城市管网的改造等因素,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
供水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存在一些不足,成本核算的基础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合理,供水企业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其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和费用范围规定的不够明确,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惑,致使成本核算不确切,因此,要研究供水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方法要和国家会计制度统一,便于实际操作。

二、对供水企业带来的重要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进行了系统规定,重点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也是会计改革的一大内容,公允价值的应用和计量是准则修改的一大环节,公允价值模式顺应发展的趋势,对反映供水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会计准则采用后进先出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法,更好的反映企业长期经营的状况;
新债务重组,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并将债务重组收益纳入营业外收入,对于用实物抵债的状况,可以将公允价值引进,作为计量的属性;
新会计准则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较为彻底的修改,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可以有效反映出其对未来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准则改革的内容: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其合并理论发生了变化,从母公司理论转向实体理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化,中国的供水企业都是统一控制的合并企业,不代表公允价值,新准则的出台,对供水企业合并报表利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阻止个别供水企业利用若干分离子公司,将持股比例缩小,将经营不好的业务从合并中去除,进而粉饰企业集团的业绩的行为,阻断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伎俩。

三、供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1.分类核算成本费用项目。

现阶段的相关制度规定了供水单位的成本核算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经营,另一类是公益服务,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不能包括供水单位发生的所有成本,即不能将和供水经营不相关的费用纳入供水成本中,进行企业经营成本核算,要将成本项目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合理的划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将真实且完整的原始成本资料作为依据,将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应该计入的成本不能遗漏,不该计入的成本一定不允许计入,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应该计入,而供水企业超编人员的费用则不应计入;
会计核算人员要结合各种成本核算原则,进行严格成本核算,将供水企业生产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划分为制水成本、税金及期间费用三大项目,制水成本是合理的支出,一般分为直接工资、福利费、材料、修理费等六类明细项目;
期间费用成本是合理的销售、管理、财务费用;
税金是供水运行成本的税金,上述各供水项目之间不能混淆;
公益服务成本采取一定方法进行合理分摊。综上所述,只有通过项目分类核算,才会获得准确的会计数据,进而总结财务管理经验,掌握水价成本费用的组成,形成完善的供水成本核算体系。

2.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要积极建立供水成本控制体系,并加强监督、分析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对供水成本开支要做到预测、控制和分析,分析出核算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对成本控制目标的业绩进行评价,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案,管理人员要制定科学的考评奖惩制度,并将考核内容进行细化,例如:对于供水成本的分摊、单项工程的结束等要有明确的规定;
制定的奖惩制度要结合企业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像电话费、办公费等,要适当调整;
对于企业内的维修材料、物资领料卡等的控制要计入本月月度考核中去,同时还要将财务评价指标纳入考核中,财务分析要遵循科学、实用、可比、全面性原则,凭借科学的分析方法,运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动态、静态财务指标,反应供水企业的经营状况。

3.建立责任成本中心。

现阶段,我国供水企业的总成本呈上升趋势,因此,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的发展和运营,就要从成本中收回运营成本,从利润中获得投资成本,所以,要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人员要立足实际,建立责任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控制总目标,健全水价成本费用组成,做好企业总体规划,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成本核算意识,实现全员控制成本的目标。

四、结语

供水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我国的供水企业可以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供水企业的财务集中化的模式,采取“按步实施、逐层展开”的方式,打造自己独有的一套财务管理模式,以此来保证供水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在资金的使用方面,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

使供水企业的各个环节有效的整合,统一建立网上银行,改变了过去供水企业各个基层环节独立核算的模式引起的资金沉淀的情况,只有通过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才能有效的调动起供水企业各个基层单位的沉淀资金,将之行之有效的进行统一管理调配,这就可以有效提高内部资金的流通。

(二)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各个下属单位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首先,将供水企业的各个下属单位财务的表格进行统一,将其中的各项指标都进行细化,再通过细化后的表格进行层层汇总,分别相对应的进行核算,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得到详细的数据结果。其次,在财务的数据上进行数据的监控,对于数额相差较大的数额进行详细比对,并对其中的款项用途做出标注,对处在不同环节的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要做出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制度。最后,财务制度要落实到位,并由公司集团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小组对下面基层单位的数据进行合理化校验,对不符合制度的数据进行核算,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只有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不出问题。

(三)建立财务数据处理电子信息一体化

网络体系将供水企业的各个下属基层单位的数据信息都汇总到公司集团的服务器中,各项信息通过网络,各个基层单位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权限登录到网络平台上,将基层单位的财务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上报,在服务器上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设立相关的关联关系,方便对上报的信息进行校验和审核,这样做可以使供水企业的各个下属基层单位之间根据供水的关系实现无缝对接。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及时的发现,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并且可以提供出一整套的完成财务数据,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比对,可以很快的核算出公司的整体的财务运行情况,并可以根据财务运行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

(四)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要改变传统的老国企管理模式而采取科学化、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理念,要理性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阶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根据各个基层企业的需求做出行之有效的培训,并按照平台的需求,将现有的财务人员组织成专项的财务管理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职责。

(五)优化供水企业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务优化

对供水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的流程是和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对供水企业的业务流程来进行财务管理,通过企业各个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规范供水企业的业务流程,将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是必要的。

(六)在企业中,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系统

作为供水企业从事的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一个行业,在生产质量的管理上就更应该有一套强有力的审查考核系统。在审查考核系统中,要明确责任,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做出明确规定,实施定岗定量,专人专责。企业应该对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岗位都做出考核,通过考核筛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发现精英。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对工作敷衍了事的要追究责任,只有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考核系统,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二、采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为供水企业带来益处

(一)通过财务一体化管理

可以改变供水企业的内部资金结构,将原来的大量沉淀资金合理有效的利用起来,避免供水企业的资金闲置导致的浪费,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一体化可以加速企业的资金流通,使得资金在使用上更加畅通。

(二)通过网络平台的运用

可以将财务管理大规模的合并运算,将实际生产和财务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保证了各个环节的流畅运行,并且可以实时跟踪企业的工作进度,并对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作出快速回应。一个良好网络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工作人员忙中出错的概率,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财务一体化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采用新的财务一体化管理更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从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可以发现企业自身的发展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应对财务危机时不会力不从心。

(四)供水企业的合理的考核制度

可以将企业管理者的执行力度一直保持到一线的工人身上,确立了岗位目标者责任化,对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壮大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也将提升工人的工作热情,并对工人的行为规范做出了约束,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供水企业创新财务管理之对策

各供水企业要切实转变观念,认识并运用知识资本,准确把握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集团公司的财务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知识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

供水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 划小分配单元 探讨

近年来,供电企业不断加大员工教育培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水平,但仍然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人员配置不尽科学合理,存在结构性缺员与冗员问题;
二是员工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绩效考核缺乏针对性;
三是薪酬激励机制僵化,内部分配单一;
四是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作用不强,角色缺位。企业员工队伍“干好干坏差不多、干多干少差不多、干与不干差不多”,降低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各级管理人员不断向上级反映人员不足,需要增加人员,另一方面却反映员工队伍不好带,难管理。本文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各级责任主体的责任不明确,缺乏有针对性的考核与奖惩机制,冗员成本与责任主体利益之间脱钩,责任主体缺乏相应灵活性的工资分配自限,没有耕耘好自己的“责任田”,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工作分配主体与工资分配主体不相一致造成的,没有充分运用薪酬激励手段进行引导。在总结分析现行员工绩效管理和工资总额分配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工资总额分配新模式、新方法,把工资总额逐级分解至各级责任主体,加大工资总额分配与绩效、冗缺员等因素的关联,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着力解决企业冗员与结构性缺员问题,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用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推行“划小分配单元”的工作思路和原则

供电企业以“划小分配单元”为切入点,建立工资总额分配规则,将工资总额逐级分解至各级责任主体,加大工资总额分配与绩效、冗缺员等因素的关联。推行“人力资源部门+直线经理”管理模式,授予各级责任主体充分的绩效管理和薪酬分配自,引导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各级负责人的作用,让“划小分配单元”真正成为各级负责人带好队伍的工具,激发各级责任主体通过提升绩效和减员增效提高员工工资收入水平,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用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推行“划小分配单元”工作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按照逐级“划小分配单元”的原则,企业划小单元至各部门、单位,各部门、单位结合实际划小单元至供电所、班组,以此类推。

2.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的原则,企业要从员工队伍、生产经营管理等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划小分配单元”的工作模式、方法。

3.按照尊重历史、兼顾公平的原则,工资分配既要符合工资分配政策,又要尊重工资分配历史和员工收入水平,同时兼顾公平,提升管理效率。

4.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划小分配单元”工作要坚持循序渐进,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员工队伍稳定。

二、推行“划小分配单元”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职责分工

“划小分配单元”工作涉及各级组织和广大员工切身利益,企业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稳步推进,明确各级责任主体,落实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定“划小分配单元”实施方案,建立工资总额分配规则,核定与管理各部门(单位)工资总额,协调和解决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做好服务支持,总结经验做法并持续完善和改进。各部门负责执行企业“划小分配单元”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工资分配方案和员工绩效考核方案,选择合适的绩效考核方式、考核等级、考核系数等,充分用好员工绩效管理和薪酬分配自,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组织绩效水平,维持员工队伍稳定。

(二)推行“划小分配单元”的主要内容

在实施“划小分配单元”过程中,企业可将工资总额分配与冗缺员、组织绩效、员工绩效、关键指标、科技进步、安全责任等内容进行有效挂钩,主要内容包括:

1.工资分配与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挂钩。企业根据各级责任主体的实际在岗人数、定员人数或者人才素质总量,按照“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原则核定工资总额,引导各级责任主体积极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素质,主动解决内部结构性缺员和冗员问题。供电企业在统一规范岗位及班组岗位设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岗位配置的共性及个性因素,结合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定员定编配置标准,编制定员定编方案,将定员定编细化到各部门、班组、岗位。在核算人才素质总量时可考虑学历、职称、技能、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岗位胜任能力水平等因素。

2.工资分配与效益工资挂钩。根据各级责任主体主要经营指标(如电量、线损、降本扩销等方面)的完成情况,结合责任主体类型,进行效益工资核定。

3.工资分配与组织绩效挂钩。根据各责任主体年度组织绩效考核结果,结合责任主体类型,核定绩效考核工资。

4.其他专项工资分配。供电企业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针对低收入人员、内部群体间收入不平衡、山区、艰苦边远地区、一线班组等不同情况进行定向分配,对科技进步、先进集体与个人等进行一次性奖励。

5.各级责任主体实施内部二次分配。各级责任主体在征求员工意见、履行民主程序的基础上,确定工资分配和绩效考核方案,将工资分配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联动,适当拉开分配差距,有针对性地解决“大锅饭”平均分配问题,引导员工积极努力工作,充分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

(三)介绍“划小分配单元”的一些做法

由于供电企业的员工队伍、内部收入分配、经营管理以及所处地域人文经济等情况千差万别,“划小分配单元”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方式也有所区别,下面简单介绍“划小分配单元”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1.以关键指标或任务进行考核与分配。供电企业把一定的奖金分成营销、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等若干模块,落实各牵头部门组成专业小组对各部门、供电所的关键指标或任务进行考核,并提出本专业的奖金分配建议,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各专业奖金分配建议按各部门、供电所的定编人数下达奖金,各部门、供电所根据考核结果和奖金总额进行内部二次分配。

2.以组织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考核与分配。供电企业根据各部门、供电所的组织绩效排名情况,按照不同考核系数核定绩效工资,并将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进行有效联动,评为优秀等级的组织可适当增加优秀员工名额,细化员工绩效考核等级,分配系数按区间值管理,适当拉大分配差距。

3.打破身份,优化分配结构。各部门、供电所的岗位工资按定编人数核定,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打破内部各种用工身份,在绩效工资上采取同岗同酬,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分配公平性。各部门、供电所的组织绩效考核结果、关键指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不仅与绩效工资总额挂钩,还与各部门、供电所负责人的干部考核进行挂钩,实行排名靠后惩罚机制,倒逼各级责任主体加强内部考核,措施得力,奖罚分明。

三、推行“划小分配单元”的难点与改进

供电企业推行“划小分配单元”,能够充分发挥各级责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员工考核激励,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但在推行过程中仍然碰到一些工作困难和压力,主要难点与改进措施如下:

(一)企业绩效文化不够浓厚

由于推行“划小分配单元”将会涉及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企业绩效文化不够浓厚的情况下,推动“划小分配单元”的工作难度更大,这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与责任管理、绩效考核、竞争上岗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自上而下协同推进,加大绩效文化宣传力度,优化考核机制,通过加大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来提高员工的绩效意识,注重正向激励导向作用,共同营造一种“人人懂绩效、人人用绩效、人人有绩效”的企业绩效文化氛围。

(二)定员定编还不够科学、客观

在运用“划小分配单元”措施解决企业结构性缺员与冗员问题上,供电企业通常将各级责任主体的定员定编人数与工资分配进行挂钩的工作措施,但是目前定员定编管理工作仍不够科学,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定员定编标准和管控机制,各级责任主体的定员定编人数容易受到人员素质、业务量、员工工作态度以及外部环境等诸多影响,造成定员定编人数与实际需求人数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到“划小分配单元”的执行力度和效果。(三)“划小分配单元”的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

“划小分配单元”涉及组织层级较多、面广、操作技术比较复杂,而“划小分配单元”的管理模式、手段仍比较单一粗糙,与“划小分配单元”相关的组织绩效、员工绩效、责任传递等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各级责任主体的内部考核与分配方案往往过于简单。因此,供电企业要因地制宜地探索一套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划小分配单元”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加强各级责任主体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帮助各级责任主体提高“划小分配单元”的实施能力,注重经验总结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