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五篇】

发布时间:2023-07-20 10:35:10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1.1体系定位确定活动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操作,先自学,然后自己动手做,深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发掘其探究的科学思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具体来说,负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五篇】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1.1体系定位确定活动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操作,先自学,然后自己动手做,深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发掘其探究的科学思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具体来说,负责课程开发实践的老师,组织安排练习,提供指导的具体问题,包括实践活动中需要的信息,实践活动完成的场所和其他对象确定。采取切实可行的研究对象,实践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为模拟实践,即让学生拆卸检测学校退休的办公及教学设备。其二为是实际的做法,即学校运行操作和维护现有的设备完成实践教学。这两种实践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教学与实践实验之间的差距降低,另一方面也变相地增加了学生的毕业的就业比例。

1.2建立可行性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四个部分,第一,学生的实践诉求较强;
第二,学校的实践教师队伍充实;
第三,学校的退休办公设备和教学设备的数量足够用;
第四,扶贫教学实践。学生应掌握相关的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的分析和设计;
掌握获取、处理信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基本的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能力。

2实践教学过程

通过在模拟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的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在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的相关资料和网络,涉及到结构、功能和原理自学的原则控制肢体行为调查为基础的学习,掌握原理为目标的原则。②对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自己熟悉的设备,熟悉操作规程,控制过程的各种功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服务,其不单单提高了学生的实用技能,使得课堂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拓展,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其次,学生通过在农村小学和中学教育的贫困支教过程,了解目前的人才在实践技术方面的不足,积极在农村中实施和应用技术实践,教导不仅支持教育实践,同时也为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检验测试的机遇。

3评测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五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并且这种评定要有可操作性,主要是定量分析。有些活动是要一定的记录的,如规章制度和各种实践活动报告书以及活动记录;
实践技能则需要进行检测,一是可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设置、处理问题,定量考核记分。二是利用第二阶段的实践-服务,对于前期实践的效果采用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来检验记录安排任务量和完成任务量的百分比,再加上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点。

4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电子信息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TN0-4

为适应信息技术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为了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为了学生更好地就业,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学生步入大学后必修的课程。新些年来,我国的高校教学工作受到了党和领导人的高度关注,高校教学改革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改革的过程当中,高校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性和理论相结合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电子信息技术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是电子信息教学的核心环节,它对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电子信息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展开浅要的探讨。

一、高校电子信息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现状

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它对提升行业的工作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也成为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修课程的关键。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我国的高等院校的电子信息实践教学无论从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都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对教师而言,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更新速度落后于实践教学的改革步伐,他们依然延续传统式的理论说教教学,即使有教学实践活动,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的锻炼其计算机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方便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娱乐、聊天的工具,而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种种不利因素的存在使得许多高校的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很理想,这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大相径庭。

二、电子信息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各个学科的教学重点,纯粹的理论教学是很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纯粹的理论教学很有可能让学生陷入纸上谈兵的窘境。高校电子信息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包括多个教学环节,如计算机操作演示、计算机课程设计等,这些实践教学的展开对学生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主要就以下两点展开论述:

1、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感到有兴趣时,他们就不用教师去强迫,而是自发的融入于课堂的教学氛围之中,自主的去探求课程中的问题。因此,无论哪种教学形式唤起学生学习情趣都是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而电子信息实践教学恰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众所周知,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了太多的理论教学,他们早已对理论教学感到厌恶,实践教学的出现满足了学生的心灵诉求。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检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通过实例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全新认识,这是具体和抽象的深度融合,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

2、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为大学生,他们即将步入社会,接受社会的洗礼,仅仅有专业知识是很难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立足的。因此,大学阶段在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其他综合能力的训练和锻炼,其中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必须拥有的能力。实践教学活动往往是以学生分组形式展开的,在完成教室布置的教学实践任务时,学生不可避免的会互相的沟通和交流,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就会潜移默化的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协作,而这些能力都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必须技能。

三、高校电子信息教学中的实践教学

1、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学生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由教师决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扮演起教书育人的角色。因此,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实践经历丰富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著手:第一,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工作,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让教师去与学校合作的高新技术公司去工作,来增添自身的实践经历;
第二,定期对教师进行素质考核,考核结果要与教师的薪酬待遇相挂钩,这样来提升教师自主更新知识储备的积极性;
第三,组织专家学者在高校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讲座,让高校教师及时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以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

2、建设教学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场所,同时也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场所。学校要加大对于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第一,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设备,以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第二,安装相配套的软件,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
第三,加强与其他企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课程是所有高校学生都需要进行学习的基础课程,然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安排学生相适宜的教学内容。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使得信息技术成为每个人基本的技能,高校电子信息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科技人才,高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社会发展趋势,注重实践教学,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必要性;
措施

作为一门新兴的热门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调整后增加的新专业,经过10几年的发展,国内近百所大学已经开设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而且,目前仍有许多大学在争取开设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因此,重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地位,积极开展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高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任务。

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使用范围广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确保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许多高校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致使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高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进行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同时,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采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传授理论知识,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增强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由于有些高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在开展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测量透镜的焦距、光的偏振现象、观察透镜成像等实验,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应该开展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具体的改革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建设,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以确保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的质量。高校应该根据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以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的效果。在光子学基础方面,高校应该注重强调基础理论知识,重视描述方法、物理量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开设信息光学、电动力学、激光原理、量子力学和光电子学等必修课,确保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在信息技术方面,高校应该重视电子信息技术,开设数字电路、电路理论和模拟电路等必修课,合理取舍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光信息技术方面,高校应该合理设置课程,适当安排光通信原理、光电检测与处理、光信息存储与显示这三门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许多高校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严重降低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下,高校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质量,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加大资金投入,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提供必需的硬件设施,确保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期的热门专业之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应该重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地位,加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不断优化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丰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专业的高素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4]。

参考文献:

[1]刘雁,蓝岚翎,谢世伟,王习东,.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87-88.

[2]李淑红,孟华茂,包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探索[J].科技风,2011,20:224.

[3]王晓玲,郎晓萍,牛春晖.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2.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特征;
内容;
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223-02

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专业化程度。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不断完善过程。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方面。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该走向何处?高职教师该如何发展?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发展途径或方式?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做粗浅的探讨。

一、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一)信息化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迫切性

教育信息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一方面,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字化学习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现代信息教学法和教学设计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为重要目标。信息化的“摩尔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和信息增长的速度,信息化之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之于教育领域二者的作用是同等强烈的。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的实施主体,教育信息化对于高职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形成一种紧迫的推动压力。

(二)信息化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长期性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目前为止历经了三个主要的阶段:萌芽起步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和高速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计算机教育的兴起为基本特征,其主流媒体是PC机;
第二阶段以网络教育的兴起为基本特征,其主流媒体是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
第三阶段以普适计算的兴起为基本特征,其主流媒体是电子书包和移动无线设备。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源动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适应教育信息化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保持下去,高职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信息化下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实践性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强调“工学结合”和“就业导向”。这要求高职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又要具有教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高职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无论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是电子书包与移动设备的应用,高职教育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技术实践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特性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特性。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一)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知识体系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知识以及信息化知识。其中,学科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理论体系,这是基石。同时高职教育注重“工学结合”,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体系要求较高。高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企业实践中习得的实践经验与专门技能。信息化知识主要指教师基于工作和学习需要必备的信息理论与方法、教育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产品等相关知识。高职教师的信息化知识体系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相对松散的。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能力体系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能力体系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信息能力等。

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信息理念、信息方法和信息技术来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这包含多媒体课件和教学信息设备的使用、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网络教学和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科研与学习能力是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科研与学习表现为科研过程中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使用,文献数据库的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等。实践能力是高职教师的灵魂,它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教育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设备使用能力和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等。

(三)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素质体系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素质体系包括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同与信仰、所从事专业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资格相对应的职业素养以及与时俱进的信息素养等。专业素养是指高职教师基于所从事的专业纵向的以及横向的认识与积淀。职业素养是指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的综合体。信息素养是指高职教师开发与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它不仅仅是指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以应用于教学与科研,还要求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方面的集合体,是贯穿体现于教师教书育人与职业生涯发展各个环节的素质与修养。

三、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现代信息化职业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是与时代和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形式,时代和职业需求必须在高职教育中得以体现。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信息化,高职教育教师必须树立现代信息化教育理念。现代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化理论和技术的高度融合,是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现代高职教育的灵魂。现代教育思想包括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教育观等;
而现代信息技术则主要包括现代媒体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等。高职教育教师必须从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出发,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树立教育信息化思想,并且以信息化思想和技术指导高职教育实践。

(二)加强基于“双师型”的教师专业培训

教师职业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专门训练主要靠培训。教师培训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其形式一般有教师进修、校本培训、企业锻炼和学历提升。

高职教师进修和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职业道德和信息技术等方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高职专业随着社会变迁和职业升级而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内容和规格,这就需要教师跟上形势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境界、教育追求、道德品质的传播,注意新技术、新成果的学习与体验。信息理论是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基础,也是教师开展电化教学和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前提。企业锻炼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途径,也是高职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必然要求。企业锻炼在时间上可以是集中进行的,也可以是分散进行的;
在内容上可以是生产实践,也可以是技术指导。学历提升主要是针对学科专业,教师通过系统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理论修养。

(三)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科研

一是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积极参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教后记、个人博客等不断反思。现代教师教学实践主要是信息化的教学,教学场地是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是计算机网络设备、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反思,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认识,有利于个人成功经验的总结。

二是积极开展科研。高职教师不应仅是教学能手,而且应是科研能手。高职教师科研既可以是科技课题研究,也可以是教育教学研究;
既可以是基于个人兴趣的单独研究,也可以是为了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而进行的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研究。科研的手段和方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如文献检索、虚拟仿真、网络调研与数据统计分析等,现代科研已经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

(四)组建基于网络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在数字化网络空间中由共同兴趣引发形成的,团体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资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联盟。基于网络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网络虚拟社区、讨论组、QQ专题群以及主题论坛等。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协作平台,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首先,网络学习共同体有利于高职教师群体共同成长。高职教师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基于网络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可以是专业教师、企业的一线专家,或是行业的技师能手,在网络环境下,他们可以跨时空的开展交流沟通,在互助合作中实现专业上的共同发展。其次,网络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实践性知识的传播,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家尤其是一线能工巧匠通过共同体平台,撰写实践反思日记、分享实践工作经验、上传工艺资料、推广技能技巧,能有效实现实践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五)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职业院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素材型教学资源建设、课件型教学资源建设、网站型教学资源建设、论坛型教学资源建设和课程型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00-01

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实践式学习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做出有效地整合,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性学习的基础上,获取有效信息资源、进行信息数据的正确处理、以及互相之间进行成果的沟通和交流,把实践性学习和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整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够。目前存在的考试制度主要是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高考中没有涉及[1],所以,学校、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都表现出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的现象,甚至将它看成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习课程。

(二)没有对信息技术形成准确、科学的认识。高中课程学习中,信息技术课程经常被称作计算机课或者是微机课,一些教师和学生就将其看成是一门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课程[2]。由于近年来大量网吧的开设和家庭电脑的组装,使得大多数学生认为其就是一种用来娱乐的工具,学生在认识存在的这种误区,就会使其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转移到娱乐上面,进而把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看成是一种计算机操作技术学习的课程,不重视对信息技术关键内容的掌握和提升学生自身信息技术素养。

(三)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他课程的不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互相结合的学科,要求学生配备较健全的教学软件和硬件的设备。可是,大多数高中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数量都非常的缺乏,设备都很陈旧,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无法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和实践应用,不利于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实践促进多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践性的学习课程,要求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时,还要重视培养在实践中运用的技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随时按照高中课程的教学要求,努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3]的信息技术学习方式,以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目标。同时,教师还要强化信息技术学习,不断转变和尝试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会用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进而引导学生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

(二)通过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学生出现对信息技术课程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其是一种娱乐的工具,主要是由于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和实用效应。高中教师应该通过运用这种学科优势转变学生在认识上的误区,充分展示和肯定信息技术的多方面功能,给学生介绍一些计算机技术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兴趣。教师可在日常的教学中,借助一些教学辅助软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将信息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结合起来。

(三)通过实践方式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运用活动不是毫无目的、盲目进行的,其主要基于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还是分层次和渐进式的。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新的知识之前,需要清楚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偏向,然后对其实施分层次实践教学和分任务实践教学,及时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并对其作出合理、科学的评价,在评价中要更多倾向于重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实践运用能力。同时对其进行定期的考核,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结果做出适宜的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以便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习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学习,正确对待当前存在的教师和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够、没有对信息技术形成准确、科学的认识以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他课程的不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通过实践促进多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的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段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与探讨――基于云南财经大学的专业建设经验[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