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班级管理论文【五篇】(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8-19 11:05:07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契约,是指师生关系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协议的权利和义务;契约文化,是指通过签约在规定师生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营造的一种班级管理文化。相比其他文化而言,契约文化更具体,更有规律可行,并且有一定的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我班级管理论文【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我班级管理论文【五篇】

我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契约,是指师生关系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协议的权利和义务;
契约文化,是指通过签约在规定师生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营造的一种班级管理文化。相比其他文化而言,契约文化更具体,更有规律可行,并且有一定的操作模式和运行方式,这是关键,也是契约文化的基础。而这当中,班级舆论和制度建设,更是契约文化的载体,是契约文化的重要体现。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首先,营造契约文化,重点在于舆论建设。

班级舆论为营造契约文化奠定思想基础,它在推行制度刚性管理的同时,更能彰显人性的关怀。有很多班主任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一开始就让学生组织制定班规,结果学生要么茫然而无所适从,成为木偶,要么采取不配合政策,有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自主管理很快夭折。比如一开学,老生常谈,让学生分组,按照道理,应该由班主任拿出大致标准,然后让学生在以后分组工作中进行微调;
然而很多教师却做甩手掌柜,而且不加以解释,导致很多学生不理解,或者理解错误,从而给班级营造契约文化产生了一定的障碍。而教师最终又回头过来说这种方式不行,其实不是制度不行,不是出发点不行,而是教师太过于急功近利,忽略了在实施制度的过程的舆论引导。因此,作为班主任,在推行班级自主管理时,舆论建设必不可缺少。

其次,营造契约文化,需要突出显形舆论。

不可否认,在班级舆论建设中,显形舆论很关键。需要重点突出,比如教室墙上可以张贴班级公约,班级协议细则乃至体现契约精神的名人名言,还有班级口号,班徽、班歌设计等等都是显性舆论。这需要班主任精心打造,小心呵护,极力为学生的心理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家”。笔者在推行“班级立宪”模式时就尝试让班长每天早上带领全班同学大喊三句话:1.我的班级我的家;
2.机遇给勇敢的人准备着;
3.心有多广,路有多宽。虽然这有点像口号,但是时间长了,却能在班级里营造一种精神气,能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振士气,给每一天开一个好头。

第三,营造契约文化,隐形舆论更是关键。

作为一项文化的推广,班级道德建设是关键,这就是隐形舆论。它在引导时也需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平等原则;
二是民主原则;
三是教育原则。因此在自主管理中,需要尊重学生,需要多与学生商量,而不是因为他们无知或者错误就横加干涉,这往往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教师在把握几个原则的同时,还要注意沟通方式,很多时候可以采用“先跟后带”的方式,积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班级舆论,为班级自主管理创造条件。当然,更重要的是宽容,是等待,是放手,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可以放一放。毕竟学生往往第一天为了一袋辣条而争吵,而第二天却往往也为了一袋辣条而和好。如果教师过于较真,太过在意,反而疲于应付。因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稀泥。真的,这也是班主任在加强舆论建设时采用的重要教育艺术。

最后,营造契约文化,制度建设才是保障。

舆论建设仅仅是一方面,推行契约文化,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这才是重中之重,也是契约文化的根本体现。作为班主任不是随意制定几条班规,也不是假借学生名义短时间内完善制度。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推行班级自主管理不是为了惩罚学生,更不是为了管理学生,而是给他们锻炼,让他们尽可能地参与班级管理,这才是目的。不要担心学生犯错,更不要担心学生管理不好。与其将来走上社会犯错,不如现在就在学校里锻炼。因此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给班级自主管理建立框架,和学生一起商讨班级公约。尽可能地通过制度让学生自我去完善,自我去更新,自我去发展。这才是自主管理的核心。

我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班级管理 科学化 人性化 班主任

新时期如何进行普通高中的班级管理,是当前困扰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既要求高等中学班主任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一名普通高等中学的班主任,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创新班级管理理念,运用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的方式管理班级,形成符合本班级客观实际情况的特色班级管理方式,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

一、科学化、人性化班级管理之科学规范化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明的纪律。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制定结合本班实际的行为规范,以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1.实行科学化的激励机制

通过让每个学生树立自信、增强集体荣誉,制定班级管理科学化的激励机制,帮助每一位同学成功。班主任老师应做到:(1)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
(2)将赞美常态化,教会学生自我激励;
(3)用自信影响学生。

要坚信学生潜力无穷,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不断克服学习中的不足和缺点。

2.制订科学的班级管理计划

普通高中班级管理计划要做到整体性计划与阶段性计划相结合。整体性计划要围绕整个高中阶段的三年进行,提出三年高中班级管理的总体目标。普通高中班级管理的阶段性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阶段、个体的认识规律、个体差异,按学年、学期分为若干个梯级的具体目标。学年、学期目标要有层次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目标尽量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3.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要实现普通高中班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这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制订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保证。一是要明确班长职责、团支部职责、班委会的职责等;
二是要根据普通高中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学期常规和学年常规等。

4.推行班级科学量化考核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查、评比,充分调动全体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班级管理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化、科学化。

二、科学化人性化管理之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1.以人性化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

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可以塑造出优秀的学生。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表率作用对班级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双向的沟通交流

班级管理的人性化需要班主任认真揣摩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应尽量采用欣赏和注重言语方面的沟通和交流。

3.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服务

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本身需要教育者注入更多的人文的关怀。作为班主任,要用爱心去呵护学生,要教育学生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教育学生学会信任和尊重别人,尤其是要信任和尊重自己。

全方位为学生服务。心中要有学生,时刻牢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贴心人。总之,只要班主任真正贴近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多注入情感因子和人文关怀,就一定是成功的人性化管理。

三、班级科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对立与统一

班级科学化管理和班级人性化管理是辩证的对立统一,注重科学化管理而忽视人性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制度将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反之人性化管理将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人性化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实体、手段和方法,都必须在科学方法的前提下谈论。我们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以理服人,以德感人”的教育效力。

四、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对普通高中班主任的要求

在新时期新课标下,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班级要求班主任要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博大的人文情怀和广泛的才艺能力;
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工作中还要做到富有爱心、观察细心、工作耐心、怀有平常心。要具备以上几种能力和素质,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水平

普通高中班主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水平,既要强化专业知识,又要涉猎广泛,博学多才。

2.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作为一种实践要靠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掌握好科学教育理论知识,班主任才能不断提升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班级的水平。

3.树立服务理念,追求质量,讲究效率

作为班主任,要紧抓班级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要鼓励学生从班级管理中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形成智慧,创建学习型班级。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进行内化与积累。要采取多项举措,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环境,培养学生的智力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竞争力。

4.富有爱心、观察细心、工作耐心

(1)富有爱心,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尊重学生;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
经常跟学生推心置腹,了解其学习、生活、思想的真实状况;
对所有学生要善爱而不偏爱,要严爱而不宠爱,用爱心培养出一个和睦相处、团结向上、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和谐的班集体。

(2)观察细心就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细心研究学生心理,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做学生人生的指路人。

(3)工作耐心,指班主任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感,要能够在对待学生的反复教育转化过程中,耐住性子,摸准病因,对症下药。多表扬,少批评;
多鼓励,少歧视,尽量做到耐心、宽容,通过控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以博大的胸怀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是一位和蔼可亲、谈吐文雅、豁达大度、有涵养有理智的人。

(4)怀有平常心。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面对各种考核评比时是否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就要求我们每位班主任要着眼于大局,真正做到把我们一切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学生的长远发展上,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总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一套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好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生命,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戴中维.初探高中班级管理[J].当代教育论坛,2006,(02).

[2]薛岗.高中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1).

[3]张惠珍.柔性管理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03).

我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研究策略 班级组织 学习型组织 行动研究

1 研究的缘起。班集体是学校组织中的基本单位,班级建设关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社区发展和社会发展。在运用好传统管理班集体有效措施的同时,应设计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组织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本研究试图将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引进到班级管理中来,从而探讨解决当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着的一些理论与实际问题,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实践学习型组织理论,提高班主任的学习意识、学习组织能力,在实践中探索班级管理新路,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与高效,促进学风、校风,带动学校全面发展。

2 研究文献综述。

2.1 班级。“班级是一种集体”,这一观点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是这一理论的奠基人;
“班级是在课堂进行学习的人的群体组织”。这一观点是由日本当代著名教育社会学家片岗德雄提出的;
“班级是一个社会组织”,这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我国教育社会学中的一个观点,认为“班级不仅是以社会化学习为中心的社会关系体系,而且是一种为社会需要培养未来人才的社会组织”。综上所述,结合我国普通教育的实际,班级的概念可以描述为:班级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单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核心,以师生问、学生间的活动和交往为纽带而存在,以实现学生个体社会化为目标的社会学习群体。

2.2 管理。从广义上讲,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实践活动,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一切有组织的活动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狭义的管理是管理学范畴的一个基本概念,将管理视为一个行使职能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不同的管理理论因侧重不同而有不同的描述,从其职能和作用上看,对管理的概念可以下这样的定义;
管理是社会组织为实现预期目标,运用有效手段,调动和发挥人的作用,以人为中心开展的各种协调活动。

2.3 学校班级管理。学校班级管理是教育学范畴的概念。简而言之,班级管理是为保证教育育人目标而在班级这一社会学习群体中开展的协调活动。它包括建立班级组织机构,选任班干部,落实人员的分工,明确人员的相应职责,制定各种制度,协调人际关系,建设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班风等一系列育人的工作环节及各种团体活动。

2.4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当代组织理论的重要概念,是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为代表的西方管理学者,提出了建立以“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根据彼得・圣吉的观点,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型组织理论本身就是关注每个人如何发展的理论。

2.5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据说是由Collier首创,50年代被应用于教育界,鼓励教师、校长和督学运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来改进他们的管理和教学。最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行动研究的定义是Kenunis和McTaggart(1982)提出的: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①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②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③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3 研究策略。

3.1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行动研究的特点反应在不断努力,在行动与反思之间建立联系,使之结合、使之对峙,使我们对自己有意识或潜意识的行为进行反思,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行动,井通过基于反思的行动来发展我们的知识和对事物的认识。我个人有着十几年的中学班主任工作经验,近儿年的主要工作是参与学校对班主任和班级的管理工作。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我可以更加真实、具体、深入地进行自己的研究,同时便于发现问题、调整以及再实践,所以行动研究的方法更容易为我的研究服务。

3.1.1 文献法:在研究初期,主要采用文献法,对有关班级管理、学习型组织和行动研究方法的各种文献进行检索和重点阅读,了解和掌握目前国内外班级管理中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现状。

3.1.2 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在搜集资料的研究阶段,我主要采取观察法、访谈法和调查法等发现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运用访谈法、调查法等方法,了解学生在创建学习型班级组织过程中的感受,以及部分班主任对此研究的评价和反应,及时调整行动步骤和措施。

3.1.3 比较法、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就整个研究过程而言,我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比较法,仔细研究和反思创建中的措施以及所产生的效果,最后,采用对比的方法和分析资料、分析效果的方法找出创建学习型班级组织取得的实效以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3.2 创建学习型班级组织行动研究的步骤(以兰州十中为例)。

3.2.1 兰州十中“创建学习型班级组织”行动研究:创建学习型班级组织行动研究前的准备,确定研究的问题与对象,制定行动研究的分工与策略。

3.2.2 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行动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实施,行动,行动研究的结果,研究者对创建学习型班级组织第一阶段行动研究的反思。

3.2.3 第二阶段的行动研究:行动方案的修订与改进,修订后方案的再实施,修订后研究的结果,第二阶段行动研究的再反思。

3.2.4 行动研究结论与思考:成功的反思。研究局限的反思,进一步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我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专升本班级,班级文化管理,班级人本管理,班级自主管理

 

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经济发展以及广大专科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国家教育部在成人高等教育中设置了专科起点本科教育(简称“专升本”教育)。专升本教育从1987年的成人高校试办并逐渐扩大到普通高校。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专升本教育的认识逐渐加深。本文所指地方高校专升本班级是指地方师范院校中将专升本的学生统一安排在一个独立班上课的班级,并不包括将专升本的学生插入同年级其他班级上课的班级。面对专升本教育的不断升温,笔者结合自身做专升本班级班主任的体会,探讨有效管理专升本班级的途径。

一、专升本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专升本学生是高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经过三年专科学习,他们对大学课程有了一定了解,但相对于四年制本科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深度不够。他们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都很强,但存在以自我为中心,消极心理等问题。

(一)专升本班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

专升本学生已经接受过系统的大专学习,学会了比高中更为成熟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比普通本科生思维更成熟,对事物更具有自我判断能力。专升本学生对大学生活已经熟悉中国论文网,不再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和困惑,他们自我意识较强。专升本学生在经历了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及实习阶段的锻炼,对自身专业和所要从事职业有了一定认识。在找工作过程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找准自身定位,对将来的职业已初步规划好。

(二)专升本班级学生学习能力较强

专升本学生经过了三年的大专教育后,学习了基础课和专业课,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系统性认识,了解了大学的学习模式,掌握了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经验,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选择专升本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比普通本科生更了解学习目标,对知识有着更多的渴望。在经历了高考和升本考试后,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更具自觉性。此外,本科学习上老师的要求会相对严格一点,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三)专升本班级学生存在消极心理

“专升本”学生与同时入校的其他学生相比年龄相对较大,心理发育相对成熟,他们的抗干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但专升本班级学生一进校就是大三的角色,再进行两年的学习就能完成本科学业。专科起点的本科教育,在随后的就业及考研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见。由于自身经历特殊和群体数量较少,在与同级同学一起生活时,专升本学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出现自卑、浮躁、自负等失衡心理,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不自信心理,思想上存在消极的一面。

二、专升本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专升本班级学生是个特殊群体,班主任作为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相对于普通的本科班级,担任专升本班级班主任将面临一些挑战。

(一)专升本班级学生多数拥有干部经历,担任班干积极性不高

专升本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有着干部经历,对担任班干不感兴趣,缺乏积极性。自我意识强中国论文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班级团结性不够,集体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笔者所在的06、07、08三个年级194名专升本学生中,95%以上有过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其中有不少还是原来院系的主要学生干部。对他们而言,担任班干部和组织班级活动已经是辉煌的过去,对目前的班级或学院的课外活动不屑参加,在参加集体大型活动时,突显出活动积极性不高等现象。此外,专升本学生平均年龄一般在22岁左右,思想上较为成熟,已熟悉大学生活,容易搞小团体,以自我为中心,影响班级团结,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

(二)专升本班级学生原有知识背景不同,继续学习面临困难

多数专业的“专升本”考试的招生对象面向任何专业的应往届专科毕业生,这种对专业本身丝毫没有限制的情况,导致了许多跨专业考生的存在。以笔者所在学院教育学专业“专升本”学生为例,06级和07级136位学生中,专科所学专业与教育学专业相关的学生很少,有40%的学生专科时为非师范专业,08级58位学生中也有34%是非师范专业的,其中不少学生来自物流管理、计算机专业、交通安全与智能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与教育学专业相去甚远,且缺乏师范类专业中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

非师范类学生需要适应自己的师范生角色,在教师教学技能上需要从头学起,普通话、三笔字、教师技能技巧等的学习加重了他们不适应感。跨专业现象也导致专升本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强,加上地区差异、家庭背景差异以及原大专学校层次的差异,不同院校的学习习惯和育人环境等不同,导致学生继续学习面临困难。

(三)专升本班级学生心理压力大,集体归属感不强

专升本学生的比例在普通本科生只占有很少的一部分,导致他们经常因“专升本”的标签而困惑或不安,例如:“我们的毕业证是不是和普通本科生的不一样”、“一些单位用人时是不是限制招专升本的学生”以及“考研复试时需不需要加试”等。此外中国论文网,一年新生和一年毕业生共两年的学习生活也让专升本学生无所适存。刚适应环境又要背上考研或就业的压力,往往专升本的学生比普通本科毕业的学生具有超负荷的心理压力。

专升本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不会有很大的困惑,但他们更愿意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与专科所在院校、同学所讲述的大学及理想中的大学作比较,即专升本学生更容易用挑剔的眼光去评价所在的大学。通过比较,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如不及时调整,会产生诸如失落、抑郁、自闭、焦虑等心理问题,对班级集体归属感不强。

三、做好专升本班级管理工作的建议

专升本班级管理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考验着教师的学生管理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从管理学角度出发,构建班级文化管理,配备得力班干

前苏联学者弗阿法纳耶夫认为: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1]。目前专升本群体发展迅速,在终身教育背景下,专升本学生的发展问题不容忽视。专升本班班主任需要强化责任心,构建班级文化管理。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级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2],是被绝大多数班级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中班级精神文化是灵魂,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班级文化管理的重点是人,着眼于人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强调人与工作的一体化。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会渗透于一切活动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时刻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 95-96。通过构建班级文化管理中国论文网,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激发学生对班级的热情,配备得力班干,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强化班级人本管理,推动学风建设

《学记》强调: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班级管理中,涉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是班级发展的决定权在师生间的分配。优秀的班干是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能在班主任和班级同学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想之下,班主任首先需要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继而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展开班级人本管理。

学风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学风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专升本班级学生原有知识背景不同,继续学习面临困难,班主任老师需要充分发挥班干的作用。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欲实现其对班级的有效领导,要具备完好的基本素质和一定的组织、工作能力[4] 21。班主任在选拔专升本班干时,要选择有责任心、有学习力、有心理力、领导力和沟通力的学生。未来学校间竞争实质上是教师学习力的竞争[5]。通过班干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桥梁作用和宣传作用,开展系列学习活动,提高本班同学学习兴趣,加强学风建设,强化班级人本管理。

(三)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走向班级自主管理,提升团队精神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团队精神的传统。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6]。团队精神能使班级师生对班级目标和个人价值存有共同的理解,从而在行动上达成一致。在管理班级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因为这是素质教育所力求实现的一个目标中国论文网,而把班级管理权交给学生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有效形式。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分为五层,而第三层就是指人有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专升本班级学生集体归属感不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增强管理意识。班主任下放权利,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班级中重大事件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集体共同决策,寻找解决方案,让学生自我决策、自我监督,从中形成自我监督的自动化操作系统。

总之,专升本班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致使班级管理中面临一定的挑战。班级管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将班级团队与个体成员的发展融合起来,选拔优秀干部、推动学风建设、培养团队精神,构建班级文化管理、强化班级人本管理,走向班级自主管理,促进专升本学生的和谐发展,实现专升本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月孙,赵敏主编.学校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2][6]余文森主编.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08.

[3]陈晓红.浅谈班级文化的建设[J].全球教育展望,2008(1):95-96.

[4]尹晔.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关键[J].内江科技,2005(3):21.

[5]曾桂英.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我班级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理念与灵魂。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笔者结合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探索班级文化的内涵、作用以及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的途径,旨在体现交流与借鉴之功效。现阐述如下: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从社会学角度看,任何文化都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班级文化当然也不例外。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班级集体运转过程中创造的有关成员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文化现象的总和。

从班级的物质文化看,它主要是班级集体所占有使用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客观的学习、生活环境。它是班级文化中的表层形式,是其他层次文化的存在基础。如班级中的电视、墙报、图书角、多媒体等一切物质形式的教育措施。

从班级的制度文化看,它包含着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结构。它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有制约着精神文化,处于中间层。而最高层次的班级精神文化则是班级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关的学习、文艺、体育、卫生等的文化活动,以及思想观念的文化综合。特别是班级的思想观念文化,如班集体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等,构成了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以上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班级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具体中则是班级集体成员的态度、行为和风格。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一经创造形成,又反过来对学生的行为起凝聚、激发、引导和控制作用,使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1、创造共识环境

一个班级能否造就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关键在于班级成员的创造性、主动性发挥如何,靠班主任的强制性命令与指挥是无法达到的,它必须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老师的期望、同学的激励,把学生的荣誉与班级集体的荣誉联系起来,使他们能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学习与工作。主人翁地位的实现和巩固,又呼唤学生强烈的义务感与责任感,使班级内部产生出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刻苦进取的良好风气。这样一种氛围胜过任何强制命令和指挥,将学生的被动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2、建立激励机制

根据人的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事业心和成功欲。班级文化恰是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将学生所具有的这种事业心、成功欲转化为学生共同追求的具体的班级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精神支柱与动力,并能通过一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将作为个体的学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可以利用这种聚合作用,为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从而建立班级内部激励动力机制。

3、引导规范行为

班级如同一个社会群体,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种规范的形成,单凭繁文缛节的规章制度等“硬”约束是难以完全凑效的,必须凭借一种信念,经过潜移默化之后,在学生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息发生,即可得到响应,并能迅速地转化为预期行为。这种无形的规范,形成有效的“软约束”。它能削弱由强制性“硬”约束所可能引起的逆反心理,从而使班级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的关系。

4、塑造班级形象

班级文化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定势后,必然会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态度和情感表现出来,时时处处会体现在班级外在的形象和风貌上。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找到了依托并得到了最终的落实。

从建设班级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从事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把班级学生群体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若干事件的堆砌,必须深切地了解学生共同生活的班级环境(包括目标导向、行为规范、组织制度等的班级文化),了解他们在这个班内部的发展规律,通过班级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一种“和谐、上进”的心理氛围,帮助和激励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二、建设积极班级文化的途径

无论从班级文化的作用来看,还是从班级建设的需要来看,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关键是通过什么途径,从何处着手开展?近年来,笔者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设置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集体的精神状态和学习风气,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灵魂”。作为班主任,心中应有十分明晰的“蓝图”:从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制订好三年工作计划,且每一阶段又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以利于操作和实践。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奋斗目标的设置,对形成班级集体的精神状态,无疑是十分关键的。

开学初,向全体学生提出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确立个人和集体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结合校训和班级实际,明确提出自己的班训:“今日新星,明日精英”,作为学生长远目标与准则。其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一定时期的班级现状,确立短期目标,并设计班级标语和口号。(班主任工作 )如当学生出现学习焦虑或成绩处于低谷时,我们的口号是“一份耕耘,有时未必一份收获,但长期耕耘,则必有收获”;
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们设置了“用你行动的彩笔绘出班级的灿烂,用班级的光辉引你走向美好”等等标语;
面对学生的骄傲情绪和忽视学科学习基本功的现象,我们提出了“我们所知的很小很小,我们未知的很大很大”、“学习的最大敌人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知识”,提醒学生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和已知的知识,应该夯实基础,踏实前进,等等。

这些目标性很明确的标语和口号,其精神一旦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就大为改观。这些班级口号,作为班级和学生的奋斗目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和引导,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时最终实现“成人成才”的大目标。

2、实行制度管理

班级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中间层和重要保障,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班级的制度建设方面,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在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的基础上,以民主讨论的方式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每个学期初,共同讨论起草《班级公约》,提出共同遵守的几条制度和原则(每个学期各有侧重),而这些制度必须是可落实的、可操作的,并能具体量化为指标,易于学生遵循和检测,并进而落实为自觉的行动。同时,在班级中建立监督机制——检查委员会,以保证制度的正确落实。因此,有了这些制度和指标,学生行为的正确与否,就可以交给班委和学生们去评判、督促,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其次,班级组织结构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必须着力调整完善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其中,如何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人人参与管理,是班级内部结构调整的核心。在推行班委竞选制之外,我在所带班级中还推行了班务公开制、值周班长制和值日班长制。同时在班委的协调和带动下,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制的建立和运行,有利于充分展示和锻炼每位学生的组织管理才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班级中的积极负责态度,在管理他人中学会管理自己,在为集体和他人的服务中学会负责和互相协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3、实行民主教育管理

以情境激发或讨论型主题班会来实行民主教育管理,即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的德育要求,设计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互相辩论,开展活动,统一思想,逐渐形成正确观点,从而解决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如:一段时间,有些学生大手大脚花钱现象严重。我开展了“我该花多少零用钱?怎样花?”的主题班会,并且邀请家长参与,请家长现身说法,谈自己工作(赚钱)养家的艰辛、责任和体会,使学生深受教育。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已见,最后达成共识。从此,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大为减少。又譬如,一段时间自己要外出开会,时间较长,于是我们开展了“当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的主题班会,同学们设置了各种学习和生活的场景,模拟和表演班主任不在时自己的表现,最后集体评议,扬优去劣,使学生经受了一次行为视范的洗礼,较好地实现了自律教育。我们还开展了“废纸、环境、我”、“朋友、朋友”、“寸草心”、“心怀感激”等情境主题班会,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种体现民主教育精神的主题班会,素材新颖多样,从实际生活出发,针对性强,避免了老师空洞的说教,学生热情高涨,参与性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活动和讨论,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4、优化班级心理气氛

班级是通过教育和教学活动,把老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微型社会。它由两类基本的人际关系构成: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构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老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一种开放性平等式的师生关系,随时发现并表扬赞赏学生中存在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荣誉意识和自信能力。我们采用了个别谈心、班会、书信、周记等形式,加强师生交流,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暂时遇到的困难,疏导学生一时的困惑,允许学生行为的反复,在不断的反复和督促其改进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谐的生生关系,是每个学生内在的精神需要。在班级集体中,同学之间应当相互宽容、相互尊重、互助互爱,培养起理解、宽容、尊重他人的个性品质和善于谦让的人际协调能力。在学生遇到人际矛盾时,从指导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人手,探索养成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比如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明白一些道理,或者通过心理辅导课,让学生从知、情、意诸方面得到如何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教益。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他人。

5、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

班级舆论是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多数同学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班级舆论起着一种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通过肯定和否定,鼓励和制止,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纠正错误行为,在班级内部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激励每一个成员表现出努力向上、争取先进的积极态度,使班级呈现蓬勃的朝气。

利用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最丰富生动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讲评、讨论,能有力地调动起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教育效果特别好。同时,通过班级内部的考核评比的激励机制,督促、鼓励学生不断上进,“见贤思齐”。这些考核评比必须全方位地涵盖德、智、体和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学校每学年配合德育和教学工作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和倡导良好的班级舆论的最佳契机,因此,每次活动做好活动前的动员、活动时的组织、活动后的点评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在班级中还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包括: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竞赛、象征性赛跑、“未来之星”、学科擂台、单项先进评比等项内容,比较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在各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从而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同时,由值日班长每天一小结,值周班长每周一大结,每月一阶段考核,及时反馈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创建健康文明的班级舆论,造就“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貌。

6、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卫生环境,电视、投影等教学设施,张贴在四周墙壁上的标语,学习园地、用于评比竞赛的各种图表、班级公约和班务栏等,以及班级集体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