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20 14:35:09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1临床资料2001年3月~200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五篇】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临床资料

2001年3月~200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善于延迟的需求,要马上得到满足,以及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忧郁、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异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2)心烦不安。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马上控制或出现并发症,就烦躁不安、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3)紧张恐惧。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5)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

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时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控制较好,突然有一天出现心胸烦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耐心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胁,了解这一情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控制。通过这一事例,也使我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病人,随时发现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2.2糖尿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系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法根治,但象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地控制,故不可悲观无药可根治。关键是需要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糖尿病,配合医生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尽早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因素,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相关指标,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并发症产生的迹象,尽早消除隐患,就能避免危险发生,许多患者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和寿命。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一种,危害较大,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关,需要早期预防。

2.2.3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性的心理暗示向患者分析目前的心理紧张状态和不接受合理的治疗对病情不利,会导致病情的不良发展。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分为内因、外因,内因多由病人自己引起,如有些病人认为得了不治之症,把糖尿病看得过于严重而紧张;有些人急于求成,因病情没能及时控制好或病情反复,也会产生紧张情绪,有些人看到其他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而失明,或下肢血管病变而截肢等,联想自己的前途,也忧心惆怅,倍加紧张等。外因方面主要是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被别人理解等造成的紧张心理,均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故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原因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才是防止病情加重,避免并发症出现的良策。至于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较重并发症,则首先是因为病情控制欠佳,如果正规治疗,纠正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完全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外,对老年患者而言,病情控制稳定,不仅事关个人身心健康,还能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及子女思想负担,对全家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2.2.4住院指导住院期间,一方面对其病情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给予合理的饮食调配和运动指导,与其他糖尿病患者一起参加每天的运动锻炼如广播操、太极拳等,形成规律有序的生活节奏,并暗示患者医生一定会使疾病得以控制,稳定其焦虑无助的情绪,逐渐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并针对并发症的具体情况,予以中药辨证治疗,从而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观看有关糖尿病宣教资料,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与其他患者交流病情及经验,对其目前病情进行分析解释,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从而提高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效治疗的重视程度,让其对目前病情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以克服精神紧张对血糖的不利影响,又使患者不会过于轻视疾病,以免放松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坚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也为以后在家中的长期治疗打好基础。

2.2.5对家属配合的指导做好家属及周围人员的思想工作,经常让患者接触到生活中令人快乐、开心的事情,让其感到生活的乐趣;正确对待病人的不正常的心理,不能抛弃、置之不理,更不要施加压力,要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并有效疏导,让其感到被重视和关注,要热情支持、鼓励并帮助他们运用保健手段控制糖尿病,发现病情异常,及时送其就诊。家属也要熟练掌握如何进行饮食治疗,督促并协助病人适当运动,同时做好病情监测,协助病人完成自我保健计划,给患者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安享晚年。

2.2.6社会参与对来自外界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为病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以解除精神紧张。通过让患者参加糖尿病病友会组织,与其他病友进行病情经验交流,建立正常的人际往来和社会关系,使其走出个人患病的阴影,避免自闭、自卑倾向,认识到大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努力获得正常的生活,并通过丰富多样的病友会活动,发展和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打门球、登山、下棋、书法、绘画、养花等),充实退休后的精神文化生活,分散对疾病的过分注意,形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方式。

2.2.7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糖尿病病人就医问题,又能充分考虑病人经济负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免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影响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白内障;
老年;
焦虑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4-01

有资料表明,我国近5000万余盲人中,一半以上致盲原因为白内障,而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白内障在老年人疾病谱中均占据主要地位,许多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焦虑心理,其血压会因焦虑等原因而有所波动并呈升高的趋势,因此重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在最佳的心身状态下接受和配合手术治疗是护理的关键。我院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焦虑状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8.7±7.9岁,术前对眼压测定(14.4±4.O)mmHg(1mmHg=0.1333kPa),左眼58例,右眼42例,瞳孔情况:5mm者l9例。白内障患者通过术前常规检查均适合手术病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白内障患者依据是否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白内障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老年白内障患者普通护理标准进行。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①建立白内障老年患者心理档案:白内障老年患者入院开始进行心理测试,评价患者的心理特点,建立个人心理档案。②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根据患者个人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统一培训的护理人员,使用统一的护理指导用语和护理方法,根据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给予预见性的告知,并且加强心理疏导。

1.3 统计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 结 果

两组患者于术前24h及术前15min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由家属协助进行自我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前24h及术前15min焦虑评分分别为(57.8±6.4)和(60.8±6.3),对照组分别为(67.3±5.1)和(69.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白内障一直以来都是老年患者最常见、最多发的眼疾问题之一,其主要以晶状体浑浊为主要的临床特点,随着晶状体核颜色加深,晶状体核屈光指数明显增加。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病和老化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都发生变化,应激性和代偿能力都较差,患者对于白内障引起致盲和对于手术效果的过分担心,在心里情绪上呈现多种不同样式的变化,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易于自卑的心理情绪,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眼压和视力的恢复。患者因病情复杂多变和病情反复迁延,出现治疗的不可预期性,患者的心理预期会与临床治疗效果有差异,使其接受临床治疗方面的依从性较差,同时临床治疗的不遵从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正常治疗。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出现,要求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才能保证心理护理不断发展,提高实效。焦虑是术前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研究显示,其可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治疗的配合性,如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使病情迁延恶化。心理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使患者的身心以最佳的状态面对治疗。通过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多方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和消除患者致病的心理因素,使其心理状态良好,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本文对100名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前24h和术前15min的心理焦虑情况,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态,对缓解手术造成的应激心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作用。心理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青丽.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期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7,8(31):618.

[2] 沈传华,王万枝.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干预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8,6(1):24-25.

[3] 张绍荣,隋礼臣,刁玉萍.老年性白内障180例心理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7-58.

[4] 漆怡红,李小华.心理护理在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39.

[5] 张凤琳.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

[6] 杨东丽.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心理调查及心理干预.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5).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
恢复期;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37-02

在临床中,心肌梗死病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在我国老年人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1]。并且患有此病症的患者往往病情比较严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而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术后迅速恢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就此,本文为了研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与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特此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98例展开相关研究,具体资料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98例,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患者49例,一组为参考组患者49例。其中研究组患者49例中,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为28:21,年龄分布在58-86岁之间,平均年g为72.0±3.5)岁;
参考组患者49例中,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为27:22,年龄分布在59-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8±3.6)岁。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护理过程选择传统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对患者的日常饮食。体温等进行基础护理。

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则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第一,对患者及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与心肌梗死相关的知识,并且制和发放心肌梗死健康宣传手册;
其次,在医院定期组织患者、护理人员开展心肌梗死宣讲讲座。第二,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相关护理,对患者制定相关饮食方案,建议患者避免饮食高胆固醇食物、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多饮食高纤维的水果等食物。第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转变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第四,对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干预,将患者具有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有效改善,保证病房的空气流通以及整洁状况;
其次对患者制定训练方案与休息时间,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五,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等等。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
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与参考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生活质量状况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显著升高的状况。但是,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着生活水平的升高改变,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是造成疾病的最主要因素[3]。比如,当人们具有暴饮暴食、不爱运动、休息时间不规律等都会造成人们患有诸多疾病[4]。由于老年人来讲,由于人们的免疫力以及其他身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展逐渐退化,倘若还具有不良饮食习惯极易导致老年人患有病症。其中冠心病便是多发于老年人当中的一种病症,对老年人的身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并且心肌梗死病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患者患有冠心病病症相关,当患者患有有冠心病病症后,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导致血栓形成后,便会使得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分支发生堵塞状况,进而导致心肌严重缺少血液供应,最终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状况[5]。

而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与参考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生活质量状况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P

参考文献:

[1]曾碧媚,吴少群 ,张转转.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07:1256-1260.

[2]尹红英.人性化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 (9) :1901-1903.

[3]邵燕.协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干预效果[J].护理杂志,2014,31 (8) :28-30,36.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40-02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呈上升的趋势。因此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也越发的强烈。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机体逐渐出现一些生理方面的变化,例如视力下降、失眠、食欲下降,免疫力低下等。再加上健康和环境的变化,还会出现了悲观厌世、不愿与人沟通等些心理方面的问题[1]。因此,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显得格外的重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2012年在我院入住的400名老年患者。其中男,256例,女,144例,年龄60~87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3例,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306例,文盲21例。生活能自理的376例,生活不能自理的24例。

1.2 心理护理的概念:

所谓的心理护理就是根据心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制,经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得到心里上的满足,能够充分的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积极地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 护理措施

2.1 老年人的心理症状及采取的措施

A 孤独寂寞

多数的老年人由于离退休、丧偶,人际交往减少,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改变等,因此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还会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的心理,进而感觉烦躁无聊。作为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患者进行谈心交流,谈话时要认真聆听,语气和蔼。多与患者共同分享过往的美好回忆和快乐。另外还可以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下棋、书法、绘画、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等。帮助并鼓励患者在活动中寻找一些生活中的乐趣,充实自己,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B 焦虑、恐惧

由于大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病情比较复杂,再加上对环境的陌生和对疾病的不了解,心理上会产生恐惧、忧虑和不安,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心理。作为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护理人员应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C 健忘、多疑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普遍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出现健忘的症状。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十分关心,稍有不慎,就会对各种治疗和护理产生疑虑,担心治疗后的效果。护理人员应对出现这样问题的病人给予理解,多于病人沟通,聊聊家常,增进与患者的关系。

2.2 语言是有效沟通的主要方式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良好的心理沟通能够提高患者对生活和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

A 加强护理人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护理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知识的内涵,才能善于运用良好的讲话的方式和态度,充分了解老人心中的疑惑,从而使老人配合治疗,提高老人的主观能动性[2]。

B 耐心询问、仔细观察患者的需求

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患者的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灵活应用语言进行沟通,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C 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

尽量用询问、建议和商量的语气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感到很亲切,排除老人的陌生感与紧张感。在平常的各项护理工作实际中,要做到言谈举止适度,面带微笑,注意吐词要清楚,尤其注意要在言语方面尊重老人。在指导患者如何配合的同时,转移其注意力,减轻不适感,操作后耐心询问老人的感觉,为进一步治疗、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3]。

D 礼貌待人、尊重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的关键就是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4]。与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沟通时,可以适当多使用简单的医学术语;
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特别是和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患者进行沟通时,要做到语言通俗易懂,易于患者理解和接受。称呼患者时,须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职业、文化程度等给予患者一个亲切、恰当、易于接受的称呼,让患者能够心情愉悦接受治疗和护理,满足患者的自尊心。

3 结果

400例老年患者中未发生护患纠纷,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100%。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学也发生了变革。因此,提高护理服务的优质化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5]。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不断的发生变化,所带来的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时时刻刻地影响着老年人,造成部分老年人性格孤辟、倔强,性格幼稚。根据不同的病人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或消除老年人致病的心理因素,密切护患关系,促进病人康复[6]。必须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7]。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充分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及个性特点,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传统习惯和文化,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沟通方式、方法和技巧,使老年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并积极主动配合接受治疗和护理,对疾病有良好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增加对医疗和护理人员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把自己所学的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把这些融合在平时的沟通中,才能更好的为老年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辉.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 (32):141-145.

[2]朱秀祯.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5668.

[3]潘红梅.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护理现状[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9):824-825.

[4]苏金满.心理护理在老年护理应用中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8):710-711.

[5] 孙爱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622-623.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消化道肿瘤;
护理体会

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由于年龄以及体质等各方面原因,一般都具有血流慢、反应性以及防御性差、并发症增加等特点。纵观目前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法,手术仍然是主要手段。对于一些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以及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老年患者术后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而对于一些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更多的患者以及家属会选择姑息治疗,人性化综合护理对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可见,护理对于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18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探讨相关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18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62岁至82岁之间。其中,结肠癌患者6例;
直肠癌患者4例;
胃癌患者2例;
胰腺癌患者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例,食管癌患者2例。

2 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饮食、疼痛、围手术期肠内营养以及术后等综合性的规范性护理。

3 讨论

3.1 心理及疼痛护理 一般情况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多少会存在心理方面的障碍,轻者会表现出抑郁、沮丧等情绪;
重者会表现出恐惧、愤怒等情绪。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所以,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共同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可以针对不对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地疏导,认真解答患者相关的问题,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尽量多给患者以温暖和关怀。同时,医务人员对于患者存在的一些错误治疗观念应该给予及时的纠正讲解,真诚地告诉患者及家属相关的病情,让他们能够抱着希望,积极面对治疗。另外,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都在出现疼痛, 如肝癌患者及消化道肿瘤并发骨转移患者往往疼痛剧烈、持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充分地控制疼痛是对晚期癌症患者最好的关怀,首先要态度亲切和蔼,举止稳重自信,操作敏捷娴熟地去稳定患者情绪,增加其安全感和希望感;
同时通过与患者交谈、鼓励、听音乐等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痛苦;
再者要配合医生认真执行“三阶梯止痛方案”,认真做到按需给药,按时给药。

3.2 饮食方面的护理 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应该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保证患者每天都要食用一定的米饭、面食、鱼肉以及蔬菜、水果,从而确保老年患者足够营养的摄入量。其次,医护人员应该为每位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尽量刺激唤起患者的食欲,可适量进食一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

3.3 围手术期的肠内营养护理 患者进行手术后,可以视情况进行围手术期的肠内营养护理,这部分是外科治疗的重要部分,关键在于加强巡回护理。医务人员应该主动询问患者有没感觉消化道不舒服、在输液过程中有无感觉恶心、腹痛等症状,如有应该对症处理。同时,营养输液过程中,输液的速度、温度以及浓度也是护理的关键要点,必须进行正确控制。

3.4 术后方面的护理 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医护人员首先在术后一定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测,注意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保证患者引流管的通畅,并观察患者引流液的性质以及量,避免引流管扭曲以及滑落等现象。其次,患者伤口所用的敷料一定要保持干燥以及固定,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腹胀、腹痛以及其他不适,应该进行检查后对症处理。同时根据患者情况,术后允许的条件下可鼓励患者慢慢下床简单活动一下,也可以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从而加强血液循环,避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另外,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方面的护理,避免口腔炎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的发生。待老年患者排便以及排气后,可以给予适量清淡流质食物。

参考文献

[1]吴娟,程宏辉. 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 20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