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论文【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24 08:10:06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在潍坊市气候条件下,节能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设计冷热负荷相对稳定,空调总冷负荷2640kW,空调总热负荷1650kW,冷指标为91W/m2,热指标为57W/m2,每年的空调负荷具有很强的规律性。1.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既有建筑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既有建筑论文【五篇】

既有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1.1空调的计算冷热负荷

在潍坊市气候条件下,节能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设计冷热负荷相对稳定,空调总冷负荷2640kW,空调总热负荷1650kW,冷指标为91W/m2,热指标为57W/m2,每年的空调负荷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1.2既有建筑技术改造方案

1.2.1地埋管换热器地下热平衡分析地埋管全年吸热量Q取热=1473.69MWh,散热量Q散热=1872.8MWh。在考虑了机组的耗功量后地埋管换热器的散热量与取热量的比值要明显高于建筑物所需的冷负荷与热负荷的比值。地埋管的年累计放热量与取热量不平衡率为21.3%,地埋管侧的峰值排热负荷为3201kW,峰值取热负荷为1144kW,两者相差较大,如果按照冷负荷设计钻孔井数,钻孔费用较大,综合考虑冷热负荷平衡及钻孔费用,可将一部分冷负荷采用原有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承担,不仅可以减少钻孔数目,还可以平衡冷热负荷。由上述冷热平衡知:总排放热量为1872.8MWh,总吸取热量为1473.69MWh,不平衡率为21.3%,如果全部采用地源热泵工程满足冷负荷,地下的温度变化总体呈上升的的趋势,不满足地源热泵工程设计规范要求。

1.2.2初步设计方案根据调研数据的显示,系统原有40台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单台供冷量为60kW,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冷热负荷的平衡,同时避免钻孔数目的过多,减少水泵能耗,该技术改造方案定为1台螺杆式热泵机组+19台原有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原有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保持原有位置不再变动,既节省了设备迁移费用,又节约了总机房面积,热泵机组及钻孔数目根据冬季负荷确定。冬季热泵机组提供全部采暖负荷,为保证地源侧冷热负荷平衡,夏季供冷以地源热泵机组为主,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只在部分月份、部分时间段开启,可通过控制冷水机组的运行时间完全满足地源侧冷热负荷平衡。

1)岩土热物性参数测算。根据工程所处的地质状况以及以往工程经验,岩土的导热系数预估为1.66W/(m•℃),体积比热1.993×106J/(m3•℃)。在方案确定后,应进行现场测试,即在不同位置选定2~3个测试孔,进行热响应测试实验,然后利用参数估计法计算当地的地下岩土导热系数及比热。

2)地埋管换热器设计参数的选取。采用地热换热器设计模拟软件—地热之星GeoStar(V3.0)对该工程建筑进行优化设计计算。选取垂直双U型埋管,因钻孔较深,土壤取散热能力较浅层大,换热能力强,通常是土壤浅层的5倍以上,并且所需占地面积较小[2-3]。由于该地的地质构成主要为泥沙与岩石,钻孔难度适中,每米钻孔费用相对较高,每个钻孔内设置双U型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的初投资。同时根据该工程周边可利用的钻孔空地面积有限,采用双U型管,可大大减少钻孔的占地面积。工程设计的基本参数为:钻孔回填材料采用的高性能回填材料,导热系数为1.82W/(m•K);进入热泵循环液的最高/最低温度分别是:33℃/4℃;De32的双U型管,钻孔直径为150mm;系统运行寿命设计为20a;岩土平均导热系数为1.66W/(m•℃),容积比热容约为1.993×106J/(m3•℃),岩土的初始温度为15.2℃。

3)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设计计算。根据工程设计的基本参数,采用设计计算软件对建筑进行地埋管长度的设计计算。经过计算,所需的总地埋管换热器的钻孔长度约为33000m,每个钻孔深度为100m,共需330个钻孔,钻孔行列间距均为5m,所需钻孔面积为8250m2,建筑周边条件能满足钻孔面积的要求。

4)地埋管布置形式设计。对于地源热泵空调工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宜分组连接,且每组不超过换热器总数的10%。因此根据钻孔设计布置情况,以6个钻孔或4个钻孔组成一个水平环路就近通过钢塑转换接头与分集水器连接,室外分集水器之间由水平主干管连接,水平主干管采用同程式连接方式。地埋侧水平管路采用地埋敷设方式,水平支管敷设深度为2.0m,水平干管敷设深度为1.5m。钻孔间的设计间距为5m,钻孔的直径为150mm。地源热泵系统模拟在设定好以上参数的条件下,对整个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进行了10a的模拟计算,得到的温度曲线不仅为该系统的可行性提供了热平衡依据,而且对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也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地源热泵系统运行10a期间的循环液进出热泵的月平均温度变化曲。以看出,在运行1个采暖与空调周期后地下岩土温度变化幅度很小,但由于地埋管的年取热量略微小于年释热量,所以地下的温度变化总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该项目可采用如下措施:适当增加冬季空调运行时间;可适当地增加地埋管各钻孔之间的间距,降低埋管间的热干扰,增大蓄热体,有利于地埋管向周围岩土中释放热量;间歇运行,有利于地温的恢复在夏季气温较低时,可以间歇性地运行或停止部分热泵机组,使地下岩土蓄热体有较长地温恢复时间,提高换热温差,延长系统在高效率点的运行时间。空调冷热源机房位于原有机房内。

2经济性分析对既有建筑的地源热泵系统与原有的空调系统

进行了经济性对比如表8所示。计算结果表明:地源热泵系统增加的初投资大约为567.5万元;系统运行按20a计,地源热泵系统可比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加集中供热系统节省运行费用1336万元,系统投资回收年限为8.5a。

3系统能效分析及节能量计算

每个月相对于原有的集中供热+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空调系统。年可节约319.78吨标准煤。现有系统全年耗能量为1949.6MWh,改造后系统全年耗能预计为918MWh。与原有空调形式相比,采用地源热泵+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改造方案后,5结语地源热泵系统改造项目的总投资为567.5万元,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后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改造项目采用新方案每年节能量为319.78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减少CO2排放量797.2t,减少SO2排放量2.4t,减少NOx排放量1.24t,减少碳粉尘217.5t。节能改造项目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节能,而不考虑投资成本,该项目在确定方案时,综合考虑了现有的周边能源情况及既有建筑物内冷热源情况,最终方案确定为地源热泵机组与原有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结合使用,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减少原有设备的拆迁、迁移费用;

2)在平衡地埋管侧冷热负荷的同时,可以降低钻孔费用;

既有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建筑哲学思想,建筑理论,建筑技术方法

建筑理论,历来成为建筑界争论的焦点。建筑理论涵盖哪些内容,在建筑界存在很大争议。研究建筑理论的最高层次是建筑的哲学思想,它是对建筑科学本体性质属性特点的看法观点,是提出建筑理论的指导思想。建筑理论的研究目的,是在建筑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对于建筑科学的认识提出理论原理,并在建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建筑技术方法,提出技术方法的原则。现就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浅谈如下。

1建筑的理论基础

建筑基础理论,结合现行的建筑设计实践,从初级到高级有不同层面,所涉及的问题各有侧重,诸如建筑概论、建筑构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等等。总的说来,建筑的基础理论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理论两个层次。

1)建筑设计原理,侧重于阐述建筑创作和实践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大都较为明显突出,内容包括建筑构成、建筑组合、建筑形式构图、空间组织、建筑构架、环境设计、艺术处理、建筑创作等。

2)建筑理论,侧重于建筑深层哲理的探索,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深化,涵盖建筑的群体态势、地理环境、居住建设、不同建筑层次的需求、建筑文化品位的深化、建筑创作思维的阐述、建筑哲理的剖析、建筑机能组织的变化、建筑形象的表现、评论的准则、未来建筑趋势的预测等,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

2中国特色建筑理论的哲学思想

2.1城建园林一体化

城市建筑园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统称为“营造”,它包括建筑城市和园林,几千年来的城市建设都体现着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内容,三者的关系十分紧密。

1)城市的选址在大自然中,城市本身具有绿地系统和庭院绿化,城市和园林密不可分;

2)城市的整体由中心区街道院落各个层次的建筑组成;

3)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可以用“建筑在园林中,园林在建筑中”来概括。

由此可见,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整体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哲学思想。

2.2建筑理论是自然社会相结合的学科

建筑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独立学科。过去人们一直将建筑学划分在自然科学范畴内,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向。实际上,建筑科学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学科,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安全等社会科学的内容,因此,建筑理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3城市不同现代化

中国城市现代化,因地区不同,现代化水平不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也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有北京、上海、天津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有新乡、成都等中等发达地区,还有甘肃、新疆等不发达地区,对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应当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城市现代化特点和发展重点,应确定不同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既要重视发展知识经济,还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要重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建设。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快速发展。

2.4综合效益节俭论

以前说起中国,人们总是很骄傲地用“地大物博”来形容她。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特点,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提倡“勤俭建国”的建筑理念。在城市建设时,采用全寿命造价控制,强调综合效益,力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展效益的最佳综合效益。

3建筑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建筑理论的发展与建筑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立其价值和地位。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在我国建筑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筑与生态和谐,注重环保建设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和谐,因地取材,因地制宜,这在现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如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建筑,云南的傣族部落民居等,至今仍保留了这些传统。但是,许多地区的环境却因工业建设时未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资源过度开发、交通拥挤所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建设和设计时,重视生态、节能、环保全面考核,从选址、建材、布局、结构形式、空间造型各方面,在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走天人合一的道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全面考虑生态、环保、节能的要求,注意废气污水处理,重视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物质,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次使用,一些建材的回收使用等,不仅节约了开支,也减少了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

3.2重视规划,在建设中体现全局意识

现在,我国的各级城市建设,非常重视规划。在建设时,先给城市定位,确定城市规模,划分建筑区域,再根据建筑类型确定建筑定位,全面考虑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使城市水电交通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使城市工业、交通、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均衡发展。

3.3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历史文物的和谐统一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既要创建新的建筑空间环境,又要重视各地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的保存,保留和发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在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文化。既创建新的建筑文化,又要符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自然条件,在创新的同时,保持新建筑与历史民俗文化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时,考虑各地民族风情、装修特点及造型手法,使新建筑既有时代风貌,又不失民族特色。

3.4重视艺术创作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创作体现标准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既有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整体设计空间组合个性特征

道德经中有“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以室喻有无,是最早对建筑的一种概括,可以看成是古代先哲对建筑的一种认识与评价。

建筑评论是建筑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对建筑评价的过程中,建筑评论主体既可以是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建筑的使用者、居民或社会公众;
评论的客体包括建筑创作设计作品、实际的建筑空间环境、某种建筑学说、理论、建筑文化思潮或某位建筑师的创作思想、方法、技术和个人风格等建筑文化实践的各个方面。建筑评论是一种既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又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基础的建筑科学文化艺术活动。

从世界范围看,西方最早的建筑评论可以追溯到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20世纪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所著的《空间建筑论》则对建立建筑评论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本身副标题就是“如何品评建筑”。另一位称得上建筑评论奠基人的是意大利建筑历史学家和理论家塔夫罩,他在《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人文主义建筑》、《设计与乌托邦》和《领域与迷津》等一系列著作中建立了建筑的历史批评理论和建筑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第一次有创见而又全面地陈述并论证了“建筑就是批评”这个命题,奠定了建筑评论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建筑评论理论深入了解,再进一步对郑州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建成检察院的调研,从各方面对这座建筑做以尝试分析。

郑州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建设用地位于高新开发区,主景观科学大道中段北侧,呈长方形,南北长140,东西长100米。主楼退科学大道60米,坐北朝南,呈明显的中轴对称关系。检察院主入口设在科学大道上,形成主入口绿化广场;
楼后为花园等活动场地。把空地及建筑最好景观让给城市。西北为服务楼和活动楼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总平面整体布局主次分明,建筑及出入口布置得当,各种人流、车流关系清晰,并满足停车位及消防要求,充分照顾到了城市总体规划和空间景观要求(图1)。

在整体设计的把握中,设计师力求使总平面

布局、交通组织、建筑造型格调、城市空间景观

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周边整体环境的协调吻合,并形成对话关系。在重点体现检察院的严肃认真,锐意进取的个性特征,致力营造开发区科学大道新的建筑景观和检察院建筑特有的空间氛围――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简明大气,质朴典雅,简约美观,庄重大方。

仔细观察办公楼(图2)坐北朝南,面向科学大道,形成开敞的楼前绿化、美化广场,既照顾到了城市景观大道,又突出了主体建筑,并在入口处形成威严

而不失亲切的围合空间。总体布置分区合理,流线清晰,互不干扰,联系方便。

在对郑州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调研过程中,我们对设计师是怎样经过精心设计,巧妙配合室内外空间组合关系,力求使建筑“表里如一”、“浑然天成”地溶于新城市环境中非常感兴趣(图3)。研究发现检察院的主辅楼平面采用较规整的柱网形式,可有效降低和节约工程造价。流线渐变的造型,用才的合理搭配,基础稳固,造型飘逸。既有古典韵味,又透出现代风格。整个空间色彩温和,质感朴素,适合法律以人为本的亲和力。以石材做中堂地面,凝重、庄严、肃穆又与空间整个色调是一色系,空间协调统一,给人以简单、朴素、凝重、廉洁之感。整个设计力求避免哗众取宠,奢侈浪费。

办公楼地上七层,平面呈腰鼓状,一字形南北朝向(图4)。一层为门厅、公诉大厅和案件管理中心等;
二至六层为办公、办案、技术用房,每层设有一个小型会议室和两套领导办公室;
七层主要是职工大活动室和大会议室;
地下一层为警务区和设备用房。服务楼为二层,底层为小汽车库,二层为职工食堂和小餐厅

等。活动楼一层,主要为室内健身运动活动场地。平面柱网规整,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大小空间搭配适中,使用方便。

站在检察院办公楼面前可以使人充分感受到人民检察院的个性特征。设计师不断整合零碎细节,力求简洁明快,质朴典雅,风格现代;
用心去体现检察院建筑的庄重大方,质朴洒脱,又不失亲切感。整体设计强调与开发区的协调一致,照顾到主干道的建筑景观效果。

检察院办公楼设计为七层,服务楼为二层,活动楼为一层。沿街立面采用全对称及大尺度柱列,统一的母题韵律符号,虚实结合,形体搭配。漏空的挑板檐口(图5),厚实的石材台阶基座,现代的装饰材料分格等处理手法,一气呵成,浑然天成,营造检察院个性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简约美观,庄重大气,伟岸流畅。整个建筑格调清隽高压,简洁明快。既富有现代建筑的韵味,又有古典建筑的精美(图6)。

当代中国建筑评论在建设实践如火如荼韵大潮中震开。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转变,建筑评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马国馨先生曾提到:“建筑评论的繁荣需要各方面的配合:要有获取各方面意见的心理准备,要有切磋讨论的宽松环境,要有正确的引导,要有一大批热心的评论者”。

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评论具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当前社会的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全球化趋势等等,这些都将给建筑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都应是我们新一代建筑学者应该特别关注的新视野和范畴

参考文献:

1.支文军、朱广宇.永恒的追求―马里奥・博塔的就建筑思想评析 .新建筑.2001

2.徐千里.建筑批评的环境与氛围.新建筑.2001

3.朱大明.建筑评论的“评”和“论”.建筑。1997

作者简介:

既有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论述了当前既有建筑增层改造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实例对某多层建筑增层改造中加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常用方法和措施。

1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既有建筑物受到当时经济条件和建筑技术的制约,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已不能满足时代需要,若将这些建筑拆除,重新规划建设,目前我国经济条件尚不能满足,但如果采用增层改造的方法,改造既有建筑,就能够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

增层改造的优点:

(1)将大幅度地增加建筑面积,节约征地费用和配套费;

(2)在既有建筑上增层,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该区域的建筑密度,节约用地还不影响该区域周边环境的协调;

(3)在增层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原建筑的平面和立面格局,更新了原有水暖、电等配套设备,达到调整使用功能、美化环境的要求;

(4)增层改造的建设周期短、投资小,对于目前13益增长的建设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5)增层改造是既有建筑由低层或多层建筑变为多层、中高层或高层建筑的有效途径;

(6)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增长剩余,在地基不作处理或略加处理的条件下,直接进行增层改造,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目前,我国城镇现有房屋中相当数量的既有建筑具备增层改造条件,增层与改造不仅节约投资,还对缓解13趋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适用条件和设计要点

既有建筑是否满足增层改造的条件,应由建造年代、破损程度、结构情况、建筑物重要程度及使用要求等进行鉴定,通常对于现状不错的建筑增加二三层是比较合理、经济的,一般适用于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类建筑物,该类建筑钢性结构体系较多,几乎无横向侧移,通常不需要计算风荷载引起的结构内力,受力特征主要是承受竖向载荷,受长期载荷作用,沉降基本完成,地基基础强度得有剩余。

增层改造设计时首先要分析该建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勘测、调查研究其结构体系荷载分析、受力状况、初步安全鉴定和地基基础的受载作用情况,在确定可以进行增层改造后,设计的重点是处理好地基和基础及结构设计,并注意新旧建筑物各部位的连接。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述

某 5层办公楼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建于20世纪 70年代,长 41.8m,宽 19m,建筑面积 2820m,整个楼体采用纵墙承重 ,外墙490mm,内墙 240mm,基础为毛石条形基础,墙体材料为粘土实心红砖,混合砂浆砌筑,屋面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平屋面,现建设单位要求增--层,使用功能不变。

3.2基础加固方案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是增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其大小决定增加层数和上部结构方案的选择,所以首先计算既有建筑现在的地基承载力,使增层后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应不大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我国 混结构房屋加层技术规 酚 按建筑物下实际地基反力与原地基承载力的比值确定原有房屋地基承载力,规范规定:当房屋经长期使用,未出现裂缝和异常变形,地基沉降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原基底地基承载力在 80KPa以上,且使用 6年以上的粉土、粉质粘土地基;
使用 4年以上的砂土地基 ;
使用 8年以上的粘土地基;
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其原地基承载力可适当提高。一般认为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在自身荷载作用下,地基固结,产生压密效应而得到提高,经现场检查,地基使用情况较好,人工挖孔取样检测基础强度时发现,该楼地基土质为粘性土,密实性较好 ,然后计算地基变形,增层后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得大于《健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值,经验算有地基容许荷载力不能满足增层改造要求,经与建设单位协商后决定,采取加固措施,保证使用阶段的安全,其中基础加固尤为重要,慎重考虑 ,采用扩大基础底面的办法较为经济,并在构造上需采取有效措施作为保证,最后经论证,确定采用。

基础加固过程中,根据原设计基础图,确定了基础增宽加固部位 ,并根据原设计基础宽度及增层荷载情况进行结构计算 ,确定基础增加宽度 ,然后采用在毛石基础两侧分别设置了 “L”枕头垫块 (垫块长度可以取 1.2m左右),交替施工 ,避免一次性大开挖对地基承载力影响过大。

33构造措施

(1)为进一步提高整体性,增加层每层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使增层部分新增荷载均匀传到基础上,防止增层后产生不均匀沉降,圈梁应作内外墙设置;

(2)铲除屋面防水层,减轻增层部分自重,承重墙可采用承重多孔空心砖,非承重可采用石膏板、加气混凝土等轻质材料,屋面结构采用木屋架或轻钢屋架承重体系;

(3)增层部分结构上保持一致,上下对应,在原结构上直接增层时,原地基基础和承重结构保持统一,窗口位置设置和原建筑应相同,烟囱及上下水管、煤气、暖气、电器设备的布局要考虑原有系统的布局和走向,尽量做到统一;

(4)在对地基基础及墙体强度进行复核验算并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后,可采用轻质高强材料来砌筑增加层墙体,当个别墙段基础强度不足时,可先进行局部加固处理;

(5)该建筑经长期使用,墙体强度下降较大,增层验算时,上部结构的砌体强度降低10%~20%,通过试验确定准确的砌体结构承载力,墙体强度不足,为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增层建筑的安全储备考虑,采用在原墙两面加钢丝网水泥砂浆的办法加强。

4结论

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在当今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对改善生活条件、美化环境和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具有现实意义,在给既有建筑做增层加固中,要认真做好现场调查,认真分析资料,正确地进行理论分析 ,准确计算,综合运用多种加固方法,确定合理的建筑方案和结构方案,以科学、简便且经济的加固手段来确保原建筑物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8,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

既有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一、引言

目前,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超 600亿㎡,绿色建筑面积仅 4.6亿㎡,不足 1%,满足节能建筑标准的仅占 5%左右。因此,大力发展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我国于 2015年颁布《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绿色改造一度成为了热点话题,但发展却并不顺利。本文将从既有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增量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出发,分析既有建筑改造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提出促进既有建筑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二、文献综述

在相关研究中,许多学者围绕既有建筑相关领域绿色建筑目前状态与推广方向进行了探讨。金靖等(2013)描述了政府、建设单位、消费者三大主体的利益诉求,并分析了开发商分别与三大主体的博弈关系,为有效地推进绿色建筑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景慧等(2013)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就绿色建筑的开发意愿对不同房地产开发商群体进行分析,建立了开发绿色建筑行为的模仿者动态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行为的 4个关键因素;
廖欢(2014)提出市场信息不对等是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从市场主体博弈、市场参与的约束条件对绿色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度的分析。对上述的文献回顾中发现,现有学者的研究内容侧重于对经济性政府的激励效果进行分析,而从增量成本如何影响绿色建筑推广方面的分析较少,增量成本作为绿色建筑推广的重要制约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地产开发商的经济利益。综上,首先笔者对增量成本和效益做出详细的分析;
其次,构建带入了增量成本和效益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增量成本和效益与既有建筑推广的关系;
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三、既有建筑增量成本概念及评价方法

1.既有建筑增量成本的概念

既有建筑增量成本包含咨询成本、认证成本和技术增量成本三部分。咨询成本和认证成本是约定俗称的固定费用,技术增量成本是较为复杂的计量成本,其计算方法是:技术增量成本 =图纸方案成本 -基础方案成本±

12

 

交互成本,根据公式,基础方案成本的确定在确定既有建筑增量成本方面非常关键。笔者对以上描述进行总结,即既有建筑的增量成本是以基础方案成本为基础,根据既有建筑星级认证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技术所产生的成本增加值。

2.既有建筑增量成本效益评价方法

增量成本效益的评价是市场能否有效推广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重要因素,而绿色改造评价体系对增量成本与效益评价有重要影响,借鉴国外的绿色改造评价体系都是通过对建筑物评分的方法进行考量,还未涉及成本效益评价。综上所述,由于增量成本计算的复杂性和增量效益难量化性,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发展。于此本文通过意愿调查方法来量化消费者对于改造后的购买意愿。CVM又称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首先要详述被评估物品以及背景资料,确定调查与评价因子;
然后询问被调查者对所评估物品的支付意愿,进行数据收集;
最后对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特征的调查,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采用 CVM方法应该符合以下公式:

DE = WTP + S -DC

其中,E表示增量效益,WTP—业主的消费意愿, S—政府的支持政策,C—增量成本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知道,每个因子代表了绿色改造市场的不同利益主体,E对应开发商是否实施改造的预期收益,WTP代表业主对绿色改造支付欲望,S表示政府的各种支持政策,C表示开发商需要支付的增量成本,上述分析表明绿色改造的增量成本和效益是市场上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博弈的结果。

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市场主体博弈分析

1.绿色改造市场博弈主体界定

绿色改造市场的市场主体是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消费者)。而开发商在实施绿色改造过程中,相比于普通建筑增加了成本,通过溢价给业主达到其盈利的目的;
反之,业主是绿色改造的买方,为了赢得业主的信赖和认可,使业主支付绿色改造建筑意愿饱满,开发商实现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发展战略重要的一点。开发商和消费者分别作为供需双方,决定了市场的前期导向,两者的协 调和互补决定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顺利推广步伐。

根据复制动态博弈方程得:

 

 

 

2.研究假设与模型建立F (x) = dx = y(E21 -E2) = y(1-y)(xTC + T1)

假定市场上两种类型的建筑:普通建筑和绿改建筑,dt 业主有两种选择:购买和不购买。开发商也有两种选择:F ¢( y) = (1 -2 y )( xTC + T1) 实施和不实施。当业主不购买、开发商不实施时,开发商计算得到稳定策略点为:y*1=0,y*2=1,x*=-T1/TC,表明 由于实施建筑支付了相应的成本,获得效益 -C0,业主获Tc和 T1负相关的,随着绿改建筑影响力增强,业主选择得的效益为 T0;
当业主购买、开发商不实施时,他们分别绿改建筑的效用会减小。当 x>x*时,F&acute;(0)>0,F&acute;(1)<0,y*2=1获得 T0+T1和 E1-C1的效益,其中,T1表示业主自认为购是进化稳定策略点,说明当开发商实施改造的数量比例大买了绿改建筑、开发商却不实施改造所获得的效用,E1表于 x*时,业主会倾向于购买;
当 x<x*时,F&acute;(0)<0,F&acute;(1)>0,y*1

示开发商不实施改造所获得的效益;
当业主购买绿改建

筑、开发商实施改造时,他们分别获取 TC+T0+T1和

E+E1-C1的效益,TC表示消费者购买了绿改建筑获得了增量效益,包含采用高科技节能技术、使用高品质环保材料等创造的舒适环境所带来的增量效益,E表示开发商的预期收益。

在前面的公式中,DE=WTP+S-DC ,其中DE . 0,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增量成本必然是逐渐减少的,绿改建筑的价值也随着政府的推广稳定上升,业主的购买意愿越来越强,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以上假设,构造开发商与业主的支付矩阵如图 1:

 

于小模规筑建改绿发开,当点略策定稳进化是=0*x

主倾向于不购买。当时 x=x *,F&acute;(y)=0,说明当开发商开发的绿改建筑规模为 x*时,业主是否购买的策略达到均衡。

4.博弈结果讨论上述结果表明,对开发商而言,当业主的购买量高于

 

*

 

y 时,开发商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绿色改造;
对业主来说,当开发商实施改造比例高于 x*时,其会选择购买绿绿改建筑。所以 y*=C/(C+E)和 x*=-T1/TC是进化

 

**

 

稳定的均衡点,当 x与 y同时落入(x ,1)和( y ,1)中,不需

 

主业,改绿实施商发开{往会场,市制控场市任何以加要

购买绿改建筑}的方向发展,市场变化甚微难以改变既有

时,业

 

*

 

建筑绿色改造市场的发展方向;
当 x与 y同时落入(0,))中,此阶段需要政府调控,通过政策扶持来对实

 

 

x

 

 

0和(*,y

施绿色改造进行引导与激励,使两者在政策的干预下同

 

**

 

时落入到(x ,1)和( y ,1)中,让市场规律来主导绿改建筑

 

*

 

的发展,充分利用政策手段使 x和 y的值同时落入(x ,1)

 

*

 

和(y ,1)中。对于均衡点 x*=-T1/TC,分母 TC即业主的增量

 

图1开发商与消费者动态博弈支付矩阵 成本越大则使得 x*

3.模型求解

设房开发商实施改造的比例为 x,不实施改造的比例为 1-x,消费者购买的比例为 y,选择不购买比例为 1-y,根据以上假设条件进行演化博弈分析。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其实施改造的策略收益为

E11 = y(DE+E1 -C1)+(1-y)(-DC-C1) ,不实施改造策略收益为

E12 = y(E1 -C1) -C1(1-y) ,群体平均期望收益为 E1=xE11+ (1-x)E12。

复制动态博弈方程为:

dx

F(x)= dt =x(E11 -E1)=x(x-1)(DC-yDE-yDC)

F ¢(x) = (2x -1)(DC -yDE -yDC)

令 F(x)=0计算得到稳定策略点为:x*1=0,x*2=1,y*=

C/(C+E)且代入公式中验证。当 y>y*时,F&acute;(1)<0, x*2=1是进化稳定策略点,此时开发商会实施改造;
当 y<y*时,F&acute;(0)<0,x*1=0是进化稳定策略点,此时开发商会不实施改造;
当 y=y *时,F&acute;(0)=0,则开发商策略达到均衡。

对于业主而言,设其选择购买策略的收益为,选择不购买的收益为 E22=xT0+ (1-x)T0,群体平均收益为 E21=x (TC+T0+T1)+(1-x)(T0+T1)=yE21+(1-y)E22。

 

于;
对小值越的*y

发商预期收益越大使 y*的值越低,因而可以保证和的取

 

中。域值)1*,x(向趋值

*1)和(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