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小学体育的有效整合策略

发布时间:2023-10-22 14:50:18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许有新

摘 要:基于体育学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在强调学生身体素质之余,也强调了学生良好思想品格的养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自身修养、优化德育工作,以及加强意志训练等策略,逐步实现德育与体育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德育;小学体育;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6C-0010-02

课堂不单单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地,也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课程改革中,体育学科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在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他们的人生观念也没有成型。所以,一线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时期,以学生的特点与教育实际为依据,准确地设定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而为德育创造一个有利先机。

一、以身作则,强化自身修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方面层表现得较为低下,但是其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会主动地对身边人的言行作模仿,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当主动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努力做到谈吐文明、言行高尚,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从而在充分发挥师者示范引领价值的同时,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道德高尚的个人素质。

比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要求学生不迟到,而为了督促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也应当提前两三分钟到操场的指定位置等学生,同时,除非是事出有因,否则教师不能拖堂。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遵守教师制订的课堂规则,尊重教师的授课过程。在教授完基本的体育动作并让学生自由练习时,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而是应当耐心地做学生的陪练,并对练习落后的学生给予悉心的指导,鼓励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动地担任“小老师”,对班级中的其他学生给予运动技巧上的指导,打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从而在融洽的班级氛围中,逐步提高互助意识。

可见,教师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调整,能够为学生做好师者的榜样,让学生在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中,逐步纠正自身的品行,从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深度解读,优化德育工作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尽管教师意识到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却没有真正地将德育放在体育课堂的关键位置,也不会单独抽出时间对学生讲解体育精神等内容。长久以来,体育课堂中的德育工作效果并不高。而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德育不再是隐性的工作,因此,教师也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为德育预留特定的时段,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以“女排精神”的渗透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室内加室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对这一体育精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室内教學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我国女排在国际性比赛中的视频,让学生透过荧屏感受到女排队员迸发出的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到底的顽强精神。随后,教师再将中国女排精神的来源,以及中国女排精神的具体内容讲解给学生,以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女排精神。在室外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排球运动的自主练习,当学生在练习中出现困难后,教师再让学生回顾女排精神的内容,使学生勇敢克服困难,逐步完成对排球运动的学习。

可见,教师转变之前的教育模式,并结合教学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学生适时地引入体育精神,能够完美地将体育与德育进行整合,满足德育要求。

三、耐力培养,加强意志训练

对学生进行耐力的培养,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训练项目,然而,目前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久处在温室之中,面对耐力的训练会表现得格外“娇气”,出现不想练习、练不下去的情况。而让学生形成坚韧的性格,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体育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严格的要求和适时的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坚持完成训练,从而在提升练习效果的同时,培养一种坚毅品格。

以长跑运动的训练来说,当教师为学生布置了长跑的任务后,有些学生就会生起逃避的心理,不愿意完成长跑训练,教师对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有些学生是身体不适,有些学生是体能较弱,有些学生则是怕苦怕累。随后,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一一记录,对于身体不适的学生,教师允许他们进行休息,在体能恢复后再进行训练;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教师向学生讲解科学的长跑方式,让学生在科学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开展训练活动,从而逐步提高耐力;对于怕苦怕累的学生,教师则进行批评性教育,为他们讲解挑战自身极限的乐趣和成就感,让学生主动树立起挑战自身体能的意愿,从而完成训练任务。当学生在差异性的长跑练习中,出现不能跑完全程的情况时,教师也应当对学生进行陪跑,让学生进一步坚定自身的信心,锻炼自身的意志力,逐步促进耐力的发展。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时,应当细致地分析学生出现各种情况的原因,从而围绕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安排特定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在挑战自身的过程中,实现耐力的增长和意志力的生成。

四、抓住时机,落实思想教育

体育学科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要学习的范围较广,这就为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且众多的体育项目中,教育过程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当善于发现隐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元素,并深入地挖掘,以便抓住最佳时机,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使学生在提高体育机能的同时,也能够在不经意间形成高尚的品德,落实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标。

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迎面接力游戏活动中,由于学生之间的体能差异,有的学生跑得较快,有的学生跑得较慢,同时还有的学生因为配合不佳最终输掉比赛。当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能够听到一些学生对同伴的抱怨,如“都是因为你跑得慢,才让我们输掉了比赛”“我给你接力棒,你怎么不接呀,都是因为你没有最快拿到接力棒,害得我们组输了”等。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类言语,归根究底是学生自身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不强造成的,所以,教师可以先安抚一下被指责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鼓励,让这些学生不因他人的批评而降低进行体育运动的信心。之后,教师再对之前指责他人的学生进行劝导,让学生逐步从教师的言语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同伴致歉。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反思意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原因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为什么会输掉比赛,并指导学生从自身的表现出发寻找原因,使学生形成谦逊、自我反思的良好品行。

显而易见,教师抓住课堂中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能够让学生从具体的教育场景以及自身的行为中认识到问题所在,从而及时地改正自身的错误,切实地促进德育与小学体育的相互渗透。

总而言之,体育与德育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当学生具有了高尚的品格后,也会主动地完成体育训练,提升体育课程的教育效果。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当重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积极地更新教育策略,让学生在德智体并举的教育方针下,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8).

[2]潘林福.狠抓小学体育常规,培养学生养成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

猜你喜欢有效整合小学体育德育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文理导航(2016年32期)2016-12-19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中国德育(2015年11期)2015-06-18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中国德育(2009年6期)200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