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点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3-12-28 20:25:16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袁婧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树立学生法治观念的重点课程。初中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心性活泼,容易冲动,对事物的分析和认识不全面,所以加强对初中生的德育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将德育融入初中道德法治与教学活动中,从而充分发挥课程的价值,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素养。

关键词:德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 素养 价值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5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现代教育背景下,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将立德树人作为基本的教育理念,初中道德法治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素养道德以及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将爱国教育、理想目标教育、团结友爱教育、文明诚信教育以及良好心理品质教育等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德育点亮初中道德法治教学活动,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品质和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分析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试教育理念下,师生们普遍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甚至有部分学生只是在考试之前背诵一下必考的知识点,导致该学科内容的重要价值并没有被发挥出来。在新《课标》以及“双减”政策下,教育回归了本真,越来越多的师生们认识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价值。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教师将德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那么课堂上就会新增很多新鲜有趣的内容与实践活动,而且学生们还会围绕教材内容以及德育故事等展开讨论交流,进而更好地感受教材内容的乐趣,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学习探究兴趣。

2.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生的情感既丰富又细腻,基于德育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还会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情感,包括友情、亲情、师生情,以及高兴、快乐、沮丧、难过等情感。比如教师会组织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走上街头,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宣传珍爱生命的重要意义,或者是清理街头的小广告等。那么学生就会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感受到奉献社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并会在这一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情感。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课堂探究的主体,基于德育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会呈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案例,会引导学生运用教材来分析生活中的日常事件,如此学生就会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养成了阅读、分析、观察、思考等良好的习惯,那么他们就会将这种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迁移到其他学习活动中,进而会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4.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

在基于德育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围绕集体生活、情绪品质、法治天地、法治精神、青春时光等内容展开深入的讨论交流,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展开知识的构建与运用。

比如教学《青春飞扬》时,教师会引导学生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引导学生在美好的年华里勇敢追梦。与此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理想目标,会引导学生互相鼓励,共同绽放美好的青春,如此学生就会在日积月累的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表现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多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发挥作用。基于德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会结合《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等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担当精神,会结合《在集体中成长》《人民当家作主》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品质以及科学探究精神,会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而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德育的方法探析

1.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引导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有助于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谆谆教导,进而能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管初中生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思想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他们中间还存在“因为喜欢某一教师而喜欢这一学科内容”的情况。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道德与法治教师以及学科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正面期望,从而引导学生逐步规范自身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素养。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教师的赞赏,尤其是当学生有“诚信、文明用语、乐于助人、团结同学”等良好行为时,教教师更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比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会强调学生的个人行为代表着班集体荣誉,要求学生遵守相应的秩序和规则。如果班级学生做到了教师提出的要求,那么教师就要充分赞赏学生们的优秀表现。当学生的优秀行为被看见、被肯定、被赞赏,那么他们的正面潜能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进而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積极向上、乐于助人、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和素养。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智慧,艺术性地处理突发问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偶尔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情况,譬如个别学生做小动作,甚至有学生之间发生争吵,或者是个别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等。面对以上问题时,教师首先要稳定好自身的情绪,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因为大多数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又不希望教师在公众场合批评自己,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将学生单独叫到外边,与其进行沟通。

2.借助电子白板,丰富德育内容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时的拓展延伸,从而用丰富的理论、感染性强的故事、美轮美奂的图片等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与情感感受,进而让德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品质和素养。

例如教学《守护生命》时,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呈现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包括爱护身体、养护精神等。与此同时,教师要围绕守护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等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具体可以呈现一个新生儿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可以呈现国家政府为了保护处于危险中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付出的努力等。当教师呈现出上述内容后,要引导学生思考家人是如何呵护我们健康成长的,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课件图片以及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学生会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会深入感受到生命的宝贵,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又如《遵守规则》,教师同样要在呈现教材基本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因为社会中的规则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学生深入理解了规则的重要价值以及内涵,才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来分析规则和自由,才能让遵守规则这一理念内化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呈现生活中的交通规则、游戏规则、比赛规则等多方面的内容,呈现这些规则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自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电子白板的内容思考,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规则,那么有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在课件内容以及相关问题的引导下,“遵守规则”这一理念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3.组织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加强思想认知

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活动本身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以及合作分享的良好理念。而且新《課标》也极力提倡合作交流这一教学方法,对良好思想品质的深入认识与构建也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以及学科素养的内容展开合作交流,引导小组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与启发,从而在规范学生个人思想与行为的同时,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一探究性问题展开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教师可以呈现关于我国改革开放前后,高楼大厦、公路、铁路、手机、电子产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思考如下问题:请学生们列举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光荣职责,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做些什么?每一个学生都要结合自身的认知能力做出相应的分析与总结,包括他们搜集到的我国近几年在航天领域、航海领域、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就等,包括他们认为的中学生可以做的内容等。当学生做出分析和解答后,要与小伙伴一起进行分享交流,互相表述他们对祖国发展变化的自豪之情与他们认为的爱国行为等。通过互动交流,每一个小组的学生的内心都会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都会为身为华夏儿女而自豪。

类似的材料分析问题还有很多,包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的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主权的信息,包括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等材料,然后引导小组中的学生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与小伙伴展开讨论交流。

4.运用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与法治内容与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践行良好的行为品质,所以生活化教学既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又是加强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其加强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学习《情绪的管理》时,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几乎都感受过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但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而部分学生无法成为情绪的主人,于是就表现出了一些冲动性的行为,或者是表现出了自卑的心理状态。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与自身的生活认知与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具体可以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生活中运用过的情绪调节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语言表达出他们的某些情绪感受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表述的内容,对其进行心理层面的正面引导。如有学生表示自己正处于某一不良情绪中,那么教师就要给出积极的建议,包括倾听快乐的音乐、参与运动练习、与好朋友分享,等等。

例如学习《深深浅浅话友谊》时,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初步建立了一定的友谊观。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真实生活经历来分享他们对友情的认识和理解,分享他们与朋友一起游玩时的开心快乐,分享他们与朋友闹矛盾时的难受心理等。教师要结合学生表述的内容对其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督促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珍惜同学的情谊,与小伙伴和谐相处。

5.组织实践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正面潜力

实践探究活动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理解和认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尽管思想理念会指引人的行为举止,但是思想理念与行为实践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实践活动可以搭建起理论转变为行为的桥梁,可以给学生们创建积极表现自我的环境和机会,因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正面潜力。基于德育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的良好行为。

例如教学《服务社会》时,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具体活动内容要结合学校周围的环境资源以及学校的特色。比如学校以打造“校园足球”这一主题为特色,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广场上普及足球知识,或者是表演花样运球等,吸引更多的人都参与到足球运动中,而不只是观看足球。比如学校的主题是“打造书香校园”,那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广场上宣传阅读的重要意义,争取创建“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提升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如果学校周围有养老院或者是其他福利机构,那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欢乐。当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清洁工作,包括清除街头的小广告,清除街道的卫生死角等。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能感受到奉献社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会逐步提升自身的社会职责与担当精神。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蕴含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得天独厚的素材。因此,教师要将德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萍《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浅析德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年第8期。

[2] 王丽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年第12期。

[3] 吴敏《试析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科普童话》2020年第11期。

[4] 马凯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渗透》,《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年第4期。

[5] 李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德育的路径探索》,《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20期。

猜你喜欢教学活动法治道德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1期)2022-08-19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数学大世界(2017年15期)2017-06-21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4期)2017-01-20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