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12 15:50:07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李雪菲,周 雷

(1 洛阳师范学院,471934,河南洛阳;
2 洛阳市物流研究院,471934,河南洛阳;
3 一拖(洛阳)物流有限公司,471003,河南洛阳)

协同理论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在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其指出任何一个复杂而开放系统的变化都遵循一个规律:在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时,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合作、制约、调节等内在协同作用,推动系统在时间、空间、功能上从无序到有序结构演变,进而实现整个系统效率的提升。协同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伺服原理,指协同过程中的有序性遵循快变量服从慢变量、弱变量服从强变量的伺服过程;
二是自组织原理,指在外界变化的影响下,组织会主动适应变化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三是协同效应,指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整体效应,即“1+1>2”的效应。

2.1 农产品电商促进冷链物流转型升级

第一,农产品电商促使冷链物流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农村互联网、计算机等的广泛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于生鲜农产品,农产品电商不断发展。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 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 221 亿元,增速为2.8%,这为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第二,农产品电商推动了冷链物流智慧化发展。农产品鉴于自身特性,尤其是生鲜农产品,普通条件下不易储存,运输、配送时对温度、湿度等要求较高,有时还需要进行加工。为适应农产品电商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需要引入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系统等,通过发挥智慧物流优势,提升冷链物流整体运作效率。第三,农产品电商促进冷链物流资源整合。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不同主体冷链物流资源,使冷链物流朝着更加集约化、经济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2 冷链物流是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基础

第一,冷链物流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基础。水果、蔬菜、肉、奶等农产品在储存、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都需要在一定的低温环境中,若没有冷链物流,则无法保证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从而面临着损耗的风险,农产品电商更是无从谈起。第二,冷链物流是农产品电商与消费者双向互动的基础。冷链物流是农产品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直接影响最终消费者体验,因此,一旦冷链物流能力不足,将直接影响产品市场化转化。第三,冷链物流是农产品电商拓展市场的有效途径。农产品电商利用冷链物流的渠道优势,有利于推广相关产品,可以减少和避免农产品滞销问题,促进产品市场化转化。

3.1 客观发展条件不完善

第一,硬性发展条件不完善。硬性发展条件是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其对二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指基础设施建设。第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6 月,我国农村网民达2.93 亿,但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8.8%,由此可见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有待优化。同时,支撑农产品电商的冷链物流由于专业化设施设备缺乏、冷库数量不足、冷藏车数量少等,无法满足生鲜农产品产地预冷、储存、运输、配送等要求。数据显示,目前欧美国家生鲜产品的损耗率控制在5%的稳定水平,而我国的生鲜产品平均损耗率在10%以上[1]。

第二,软性发展条件欠缺。软性发展条件对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发展起着支持、促进作用,没有良好的软性发展条件,将对二者的发展产生巨大阻碍,主要指政府引导、支持,标准化体系、复合型人才等。首先,以乡村振兴重大发展战略为指导,中央出台了《关于做好2020 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文件,但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配套政策措施基本没有出台。其次,农产品及冷链物流缺乏标准化体系,一方面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包装不统一等,另一方面容易引起“断链”风险,影响冷链物流整体运作效率。最后,农村地区开展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工作,需要既懂电子商务、农业理论知识,又懂冷链物流的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然而实际中从业人员以初级人才为主,因而给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快速发展造成了阻碍。

3.2 农产品电商发展相对滞后

第一,农产品电商经营主体认识不足。农产品电商经营主体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重要参与者,其关系到农产品电商发展是否具有内生动力。其主要包括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个体农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产品加工企业,如双汇集团;
农产品物流企业,如顺丰、京东等。而其中大部分为传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传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文化素质较低,不了解农产品电商成本低、效率高、方便快捷的优势,另外由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是非面对面交易,农业经营主体大多认为风险性较大,因此更加信任传统的交易模式,而不选择电子商务的方式。目前,仅有大概8%农户选择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2]。

第二,农产品电商数量众多,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商模式主要包括五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B2C 模式,如顺丰优选、天猫商城;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B2B 模式,如惠农网;
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C2C 模式,如淘宝、微信;
农场直供的F2C 模式,如沱沱工社;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 模式,如盒马鲜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5 000 家,数量众多。此外,通过调研了解到,很多农产品有相同的定位,针对相类似的消费群体,采用相同的配送模式,甚至宣传图片都非常相近,缺乏竞争力,从而产生同质化恶性竞争。

3.3 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欠缺

第一,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冷链物流企业作为冷链物流发展的主体,对整个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要素。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经营规模小,存在服务质量较差、运作水平低、资源分散等问题,小、散、乱、弱情况明显,能够提供专业化某种或几种农产品综合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匮乏。据了解,当前我国A 级物流企业中,农产品物流相关企业占比只有17%,冷链物流龙头企业仅占2%。随着农产品电商需求的不断提升,冷链物流企业很难适应其发展。

第二,冷链物流技术相对落后。冷链物流是保证生鲜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品质和价值的重要支撑,整个过程中会用到自动识别技术、冷藏保鲜技术、生鲜品包装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物流技术来进行信息获取、温湿度控制、品质保证、实时跟踪监控、问题预警、质量追溯等。然而,目前我国冷链技术并未得到普及,生鲜农产品仓储、运输等环节技术手段较为粗放,例如加冰冷藏车在铁路运输中应用较多,无法精准控制温度。另外,在进行装卸及出入库时大多处于“断链”状态,基本无法做到全程冷链。据了解,当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与欧美发达国家的90%相比还有一定差距[3]。

4.1 伺服原理:完善客观条件,创造有序环境

基于协同理论的伺服原理,针对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客观发展条件,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优化其关键要素,为二者持续良性发展创造有序环境。

第一,完善硬件条件建设。基本思路:建设健全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加快搭建与之相匹配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解决生鲜农产品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痛点问题。具体做法:首先,相关部门应对现有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调研,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利用率低等情况,形成集约发展态势;
其次,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结合实际需求,有规划地科学完善农产品电商及冷链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完善合作、融资等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主体,并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加强软件条件建设。基本思路:在营造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产品电商的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标准化冷链物流运作流程,加强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引进。具体做法:首先,通过电视、报刊、新媒体、线下宣讲等方式,加大农产品电商的宣传力度,并分享成功经验及相关优惠政策,增强农户参与农产品电商的积极性;
其次,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出台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监管制度,从源头杜绝农产品质量不安全、造假等违法现象,带动农产品质量提升;
再次,制定标准化冷链物流运作流程,结合实际,重点围绕“人-车-库-盘-箱”五个核心展开[4];
最后,一方面利用农户自身精通农业生产的优势,在现有农户中培养人才,定期开展农产品电商及冷链物流相关培训,建立农产品电商职业农民培训制度,另一方面引进精通农业产业理论、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知识的复合型中高层次人才,同时完善激励机制。

4.2 自组织原理:提升发展水平,促进协同互动

基于协同理论的自组织原理,为适应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所组成大系统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应不断提升各自发展水平。

第一,提升农产品电商发展水平。基本思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电商平台质量,同时,农户自身提升对农产品电商的认识,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具体做法:首先,立足农产品电商平台特色和消费者购买意向,开展广泛市场调查,优化平台农产品供给;
利用社会网络、互联网等方式推广平台,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平台声誉;
结合用户使用情况,优化平台使用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对于中小型农产品电商平台,应加强整合,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其次,农户应主动学习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相关知识,积极参加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宣讲、培训等活动,提升对农产品电商的认识。最后,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根据农户自身区域特色,以绿色、有机、无公害、纯天然等元素,树立农产品品牌形象;
产品可以围绕蔬菜、瓜果、谷物等初级农产品,也可围绕罐头、香肠等加工农产品;
积极鼓励因地制宜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商标注册、地理标志注册、“三品”认证等,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

第二,提升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基本思路:壮大冷链物流企业,加强冷链物流技术应用,建立信息化平台。具体做法:首先,通过与生产商、同行、流通商等联盟的方式,壮大冷链物流企业,并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企业间专业化软、硬件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而且能够扩大经营覆盖范围,提升冷链物流能力,从而形成经济效益,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其次,加强预冷、智能温控、自动化冷库、气调储藏等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在储存、运输、配送、销售等环节实现全程冷链,同时,由于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会产生高昂的成本,政府等相关部门在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应用冷链物流技术的同时,出台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最后,从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过程涉及到的主体出发,建立集政府监管、冷链仓储管理、冷链运输管理、冷链供求信息管理、农产品信息追溯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并结合使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最新技术,更好满足冷链物流需求。

4.3 协同效应原理:加强二者合作,形成协同发展

基于协同理论中的协同效应原理,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应加强合作,以便形成协同发展态势。基本思路:加强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战略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创新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合作模式。

第一,加强战略合作。为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共同树立战略目标,加强二者运作过程中在农产品采摘、刊登产品信息、销售等步骤及冷链物流产地预冷、冷藏、低温运输与配送等环节的对接,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各自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建立利益共同体,以诚信为基础,实现二者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这也是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相关部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5],使农产品电商中的订单品类、数量、季节性变化等信息与冷链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等信息实时共享,提升信息透明度。一方面,冷链物流企业可利用农产品电商相关数据更好地预测冷链物流需求规模,从而确定冷库数量、冷藏车类型等,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农产品电商经营者可利用冷链物流数据制定营销计划、完善销售渠道等,进一步扩大销售。

猜你喜欢冷链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要不要做冷链物流?中国储运(2022年6期)2022-06-18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农产品市场周刊(2020年8期)2020-07-24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物流技术与应用(2019年8期)2019-09-04“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制冷技术(2016年2期)2016-12-01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专用汽车(2016年5期)2016-03-01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